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北朝帝业 > 第214章 拥兵近万

北朝帝业 第214章 拥兵近万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8:30 来源:书海阁

洛川地处北华州的敷城郡境中,距离李泰原本计划设置防城的凋阴还有将近两百里的路程,也是如今李泰洛川县子的爵位封邑所在。

不过李泰改将防城设置于此,倒跟封邑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地情有关。

东夏州的人事基础实在太薄弱,就连入境比李泰还早的当州刺史李穆,除了平日里敲打一下境内不恭的势力,基本上也是无所事事,否则也没有时间跟李泰一起出游打猎。

彼境能建造并维持一个黑水防城的发展,已经算是不错了。若再加设一座凋阴防,只会彼此拖累。而且霸府拨给的那一部分钱粮,也不足以维持两处齐头并进。

若干惠在镇北华州的时候,得益于印刷公文、使得此境籍户有增。如今在镇的刺史崔訦,也是关系瓷实的表亲,设防于此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李泰如今官职仍是大行台从事中郎、都水使者、加衔大都督,督统三座防城,但却并没有州郡官职的加任,对于地方行政没有插手的权力。

反倒是地方上的刺史、郡守,往往加衔大都督、帅都督,军政统管。这就造成了权力上的重叠,算是西魏政权在霸府执政下所造成地方权力分配混乱。

这种混乱也算是霸府的有意为之,李泰是霸府属官、掌军于地方,对北华州、东夏州两地刺史有监视和制衡的职责,避免这些方伯独大于一处。

理论上的权力分配格局是这样,但在实际上人情大有可做通融之处。

起码李泰跟两地刺史配合默契、彼此不拖后腿,就比如东夏州的李穆,热心帮助李泰屯田库利川,并不是出于阿谀畏惧,而是为了增强州境内的造血能力,使其部曲可以早日的取食此方。

崔訦就更不用说了,入境之后对李泰各种举措都大开绿灯,甚至不惜略损州务的加以支持。刺史位在显要,凡所举措都备受关注。

但李泰这个霸府主官职权上却有很大的模湖地带,捞在自家手里的那才叫菜。

在不违触大原则的前提下,如果能将李泰扶助成为霸府新晋军头,乃至于一方势力的代表人物,甚至直接影响霸府的权力格局,得益远比身在刺史位上连年考优要大得多。

洛川防如今驻兵两千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崔訦入境后响应、精简压缩地方乡团武装规模所裁撤掉的乡兵,然后再由李泰招募回来,包括黑水防城一部分驻军,也是由此招募发派。然后便是毛世坚北地乡徒转迁此境,丁勇入伍合并而成。

如今李泰凡所领控的区域,黑水防城有兵一千五百名左右,夏州借使两千人马督工修渠,洛川防驻兵两千出头,下游的石堡防驻兵一千三百多人,再加上李泰直接率领的两千多名精锐骑兵,满打满算已经是近万人。

当然这些人马并不能简单粗暴的都归为李泰私人部曲,且不说借使的夏州两千人马,诸防城驻军也都有各自的乡曲归属。如果李泰不再督统这三座防城,这些人马也将不再归他统率。

李泰如果想继续扩充自己的私人力量,那就只能在其任职期间宣威示恩,从这些防城人马中逐步吸收优秀的军事人才,加入到自己的部曲中来。

他如果能够做到恩威隆厚、群众景从,与下属们之间建立起超越官职从属的深厚关系,那么是不是这些人的主官也就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宇文泰也是武川豪强们推举出来的首领,义之所趋、人心归附,朝廷也只能加以名爵认定。

抛开一些封疆大吏和职任显要的北镇大将,李泰如今职内所统的人马,在整个霸府军权体系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毕竟他所管控的是整个洛水流域,甚至通过修渠都快把手伸进黄河了。

其他能够一人节制这么多人马的,起码也得是开府级别、两魏历场大战一次不拉的档次,哪怕是宇文护那屠龙小分队都还不行。

李泰大统九年进入关中、十年入府进事,到如今的大统十一年,便已经能够拥握如此可观势力,不受北镇论资排辈的限制影响,最大的原因自然是跟老大宇文泰之间的有效互动。

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进步压根也不是遵循传统霸府武将的进步路线,而是开辟出来洛水这个新的增量,与那些霸府老人之间并不构成权位和利益的冲突,自然也就避开了被这些人借资望打压。

队伍入城时,李泰亲手猎杀的那虎头、虎皮张覆于车驾上,随行部曲们也手摇着鼙鼓,乐此不疲一遍一遍的宣扬着主公的英勇事迹,防城内外出迎围观的群众们听得惊叹连连,纷纷向策马行在队伍中间的李泰投来钦佩仰慕的目光。

关西民风尚武、行伍之间则就倍甚,李泰也乐得群众传扬他的个人武力之威勐,甚至打算编上一个猎虎戏往各防城巡演,更作夸大渲染。争取日后入阵与人交战时,敌方听到他的威名便要吓得望风而逃。

回到防城之后,李泰稍作休息,旋即部曲来报那同行至此的刘长安请见,而且还不是自己一个人,其父兄也已经来到洛川防城等待召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听到这话后李泰顿时一乐,他对这凋阴刘氏是颇有拉拢之意,之前还跟那刘长安约定前往其部落访问一番,不想转头其父兄便主动来见。

应该是那刘长安同行一程,眼见自己势力不俗、且还有立足此乡长久经营的态势,故而使人快马传讯于其父兄,才让他们姿态放低。

李泰一边心中冷笑着,一边着员将人请入。按照他早前的德性,肯定是要先晾一晾对方,发泄一下久召不至的闷气,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不过他如今也觉得自己已经是个人物,哪能一直做小人得志的嘴脸,还是要表现一下宽宏大量、礼贤下士。谈得妥那自然好,谈不妥那就直接干,反正他这一辈子也不指望能使用上刘仁愿。

不多久,几人便被引入直堂,行走在最前方的是一个鹰钩鼻、眼神锐利,看起来年近六十的老者,后方两人一个是刘长安,另一个年龄较之稍大几分。三人站在一起,眉眼容貌颇有相似之处,一望可知乃是父子仨。

入堂之后,刘长安趋行两步先向李泰见礼,又侧立老者身旁介绍道:“卑职前将大都督有意走访乡里一事急告亲长,亲长皆论岂敢有劳大驾,应当先作趋拜。这便是家父与家兄……”

待刘长安介绍完毕,那两人才各自抱拳作礼,李泰也从席中站起身来,向那老者刘康点头笑语道:“乡贤耆老、地表名士,我闻名已久。之前便憾不能见,又从刘戍主口中得知乡老疾病催缠、也深为忧虑,今见病愈复壮,让人欣慰。”

“乡野老叟、不堪夸誉,大都督垂礼牵挂,实在愧不敢当。”

那刘康先是垂首谦虚应声,然后小退一步,着其长子刘平奉上一方木盒,才又说道:“前闻去年作乱之贼首郝仁王竟匿于乡土,某等族属亦深感震惊、不敢怠慢,催令子弟搜索乡里,总算是将这匪徒擒杀,避免其祸我乡里,特将贼首奉上,以全大都督功绩!”

李泰打开那木盒,里面赫然摆放着那郝仁王的首级,虽然面孔上已经是全无血色,但这脸颊较之自己去年所见居然还丰满几分,可见过去几个月里,刘家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他自然不会主动戳穿这一谎言,稍作验明之后便又笑语道:“时论皆以北州胡荒久矣、王道难行,但我却不以为然。诸如刘族长等嫉恶如仇,足见禀性纯正,深明大义且慕王化。我食禄于国、享恩厚重,纵然得此贼首亦所加甚微。乡士义举却不应隐没,具书奏达台府、表扬乡情义举也是职所分内。”

这父子三人听到李泰这么一说,神情俱是一缓。

那刘康更是颇有感触的抱拳沉声说道:“趋善避恶,人之本性。我族虽然不以功勋称达,但也常抱忠义之想。只因乡声粗鄙,不能诉于上听,以至于人不能知。幸在大都督雅量垂顾,若能循此表意于上,一定重谢报答!”

他们一族也曾入朝廷的羁縻体系并得授左官,几乎已经要完成从胡酋豪强到封疆大吏的转变,可在大统四年前后一系列的稽胡叛乱中,由于其族见恶于当时的统帅大将侯莫陈崇,以至于官爵遭夺,甚至险些成为西魏大军清剿的对象。

凋阴诸胡并不像黑水胡和北山胡那样桀骜好斗,而且这两部胡众背后还有着东朝扶植鼓噪的缘故,他们族居地处陕北内陆,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更希望接受朝廷的羁縻笼络,彼此能够和平共处。

李泰的出现,他们最开始也不以为意,只道又是霸府临时派遣入境招抚羁縻的一个官员,可是渐渐的发现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其人势力快速壮大,且修渠屯田、崇佛收心,大有要在此地长久扎根、深入经营的架势。

经过一番权衡商讨之后,他们父子还是决定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希望能够再次向西朝靠拢。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李泰是一个比侯莫陈崇更加贪得无厌且手段更多的对象。

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北朝帝业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