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北朝帝业 > 第978章 陇右不靖

北朝帝业 第978章 陇右不靖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8:30 来源:书海阁

元罗固然懂得见风使舵,但其他人同样也是反应敏捷。随着报捷的露布入京,长安群众才知唐公此番外出并非单纯的巡边,而是进击突厥并且又取得了大胜,顿时便群情沸腾起来。

由于突厥崛起年岁并不算长,故而时流大众对其了解不多,唯一印象比较深刻的,便是旧年突厥曾经强逼朝廷交出前来投奔的柔然残部,并且直接在长安城门外将这些人杀光。

这件事让长安民众们深切的感受到突厥人的嚣张与残暴,哪怕事情过后许久都还在担心突厥人会不会某天直接杀到长安来,也像对待柔然人一般对长安民众大加屠戮。

因为民众们心中的这一份恐惧,日常生活中对于突厥人都鲜有提及,却不想再次听到突厥人的消息时,突厥人已经成为了唐公煊赫战功的一部分。原来这印象中不可一世的胡部,在遭遇了唐公之后也像其他的敌人那样的不堪一击!

所以城中百姓们也都纷纷奔走相告,再一次加强了唐公战无不胜的刻板印象,直叹只要有唐公守卫家国,则天下便没有强敌能够威胁到关中的安全!

相对于百姓们的乐观欢庆,达官权贵们在得知这一战报的时候感触要更加丰富。尤其是那些之前还在骊山商讨争取权位的元魏宗室们,这会儿更是懊悔不已。

之前唐公入朝定乱时并未大施刑威,让他们感觉唐公似乎在人事上有所忌惮,不敢尽兴而为。但今塞外的这场战事才让他们意识到,唐公是真的没有将国中一些不太和谐的人事当作需要严肃处置的问题,一旦被其认为需要处置的人事,不论内外都免不了要遭受严酷打击!

所以说他们背地里搞串联、意图瞒过唐公而谋取权位的行为,无异于是将本来轻微的问题给搞得严重起来,逼得唐公要对他们严肃处理。

就连那远在塞外、麾下雄兵巨万的突厥可汗都因交恶唐公而被擒拿斩杀,他们这些久处京畿的闲散宗室又有什么底气觉得唐公需要屈从于他们的意愿?

人的想法往往会受情绪所左右,当某些欲求过于强烈的时候,很容易就会陷入一种一厢情愿的思维之中。而当其重新恢复理智之后,就连自己都有些不理解当时为何会有那样愚蠢的想法。

但是唐公凯旋师旅已经抵达了泾州,不日便要返回长安,并没有时间再给他们去理解和消化,须得赶在唐公归京之前尽快做出补救与挽回。

于是这些人也都将之前一起入宫进奏的约定抛在了脑后,转而开始按照各自的想法去进行补救,或是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够从轻发落,或是盘算着检举揭发、想要戴罪立功。有一些行动力强的,更是直接着令家奴置备一批犒军的物资,然后自己亲赴渭北迎接唐公凯旋师旅。

当这些人并没有在皇城相聚,而是在长安城外的渭桥看到彼此的时候,场面就不免变得有些尴尬,彼此之间相顾无言,只是各自将脸庞转向别处,然后便发声催促赶车的家奴快行。

李泰在泾州停留了两天,安排李允信率领一队将士将此战缴获的牛马当中一部分经牵屯山转移到陇右去。一方面关中牧养规模一时间难以消化这么多的牛马牲畜,另一方面也是加强陇右方面的军备。

新任凉州总管史宁年初的时候因为驻地偏远而没有入朝觐见,如今也赶来相见。

“长别数年,将军风采依旧,未为陇外风沙所催,故友重逢,让人欣慰啊!”

李泰在军营中迎接并款待史宁,见到其人阔行入前,未待其俯身见礼便先一步上前托住史宁两肩笑语说道。

史宁闻言后便垂首答道:“唐公风采更胜往昔,末将常憾任处边远,无缘得与安陆公等一道并从唐公麾下受命驱使。本无功绩以献唐公,唐公更加末将以重任,诚惶诚恐,感恩不尽!”

说话间,李泰将史宁迎入帐中,并请杨忠等独孤信旧部前来作陪,彼此难免畅谈旧事,讲到独孤信的下场时,又不免感怀不已。

虽然李泰早在入朝执政之前,便已经积累下了雄厚的人事基础,并不再只限于独孤信对他的人脉分享。但也不得不承认,老丈人留下的这些旧部对他也是帮助不小。这些人不只能力极强,因为有着独孤信这一层缘故,李泰同他们之间也天然有着一层比较牢固的信任基础。

就拿史宁来说,若非其人因有独孤信这一层渊源,李泰执掌大权后,恐怕就不会放心继续任用其人坐镇陇右。而想要重新调整陇右方面的军政局面,无疑又会分散李泰的精力和麾下的人事资源。

但陇右在地缘上虽然对关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眼下其人事调整对于西魏政权而言并不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所以有史宁这样一个人选来进行稳定和过渡,对于时局的进步发展便比较重要了。

略过这些叙旧的话题,李泰又听史宁详细介绍了一下陇右近年来的军政变化,总体而言也可以称得上是稳中向好。

毕竟早在宇文泰时期,陇右便是霸府重点经营的区域之一,宇文导坐镇陇右多年,其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功,但是对地方的治理和军事建设都是非常的卓有成效,而这些人事基础如今则就都为新的霸府以及凉州总管府所继承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眼下陇右方面的氐羌闹乱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许多氐羌部落也都陆续接受当地州郡政府的管制。外患方面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吐谷浑对边境的寇扰了。

吐谷浑本是辽东慕容鲜卑部,后来远徙万里抵达河西,自此以后便在青海地区落地生根。其部族的逐渐壮大也与关陇地区的动荡形势有关,除了对陇右持续的寇掠之外,吐谷浑也借着在丝路贸易中充当重要角色而大得其利,尤其是南朝蜀中地区的丝路商贸需要经由吐谷浑才能完成。

只是随着西魏逐步恢复并加强了对于陇右河西的控制,再加上陇南、巴蜀接连纳入掌控,吐谷浑这种坐地分利的好日子便一去不返了。

原本的利益受到了损伤,自然要从别处找补回来,于是吐谷浑便加大了对陇右的寇掠力度,既能获取收益,又能搅乱丝路贸易的进行。

讲到这一点,史宁也是颇感忧愁。吐谷浑本来就是青海地头蛇,主场优势明显,而之前的凉州又非陇右的军事中心,他即便是有什么打击吐谷浑的想法也受困于本身力量的不足,难以独力完成。

其实原本突厥是有打算进击吐谷浑的,之前突厥蒙叶护来到长安时便提出要西魏配合打击吐谷浑,因为吐谷浑的扰乱对于草原商贸也是干扰颇大。可是现在突厥可汗都被李泰砍了,尽管李泰又提出让突厥协同出兵,但库头返回金山后能不能顺利执掌大权还是个未知数,其他的事情也都充满了不确定。

讲到此番与突厥的战事以及后续突厥局势的变化,史宁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所在的凉州本就与突厥颇有互动,因此对于突厥内部情况也比较了解。

对于唐公收斩木杆可汗而扶立控地头的做法,史宁倒是比较赞同,但也提出了控地头想要完全执掌大权,应该会比较困难。

早在阿史那土门创建突厥汗国的同时,他的弟弟室点密便率部西征,向西域方面发展势力。如今随着突厥西路的势力扩张,自主性也是越来越强,就连原本的木杆可汗对于这个叔叔室点密的约束力都越来越差,控地头恐怕更加的无能为力。

历史上东西突厥之所以分裂,其实渊源也可以追溯到阿史那土门与室点密之间的分别开拓。从一开始室点密所率领的西征力量便独立于汗庭统序之外,再加上隋朝的军事打击与外交手段,走向分裂也是必然的。

听完史宁的讲解,李泰对此也未以为意。眼下的他就算有拆分突厥的想法,但是限于自身的实力也很难去实施,他甚至连室点密这个西突厥始祖都联系不上,更不要说主导突厥的分裂。可如果突厥内部因为权力斗争而走向分崩离析,这当然也是他所乐见的。

在陇右方面军政结构调整之后,史宁这个凉州总管能够调度的人事资源更多,所以李泰便着其尝试进行对吐谷浑进行一些军事上的反击与进攻。而在分别之时,史宁又请以其长子史雄与次子史祥入为李泰帐内亲信。

李泰对此也并未拒绝,他本就有意扩大他的亲兵规模,一众功臣和故旧子弟也都在招纳范围之中。

待到史宁告辞归镇后,李泰便也动身继续向长安而去,尚在行途中便接连遇上了好几拨从京中赶来迎接的人员队伍。既有朝廷所派遣的迎接使者,也有私人来见。而在听到这些人各自进奏之后,李泰才知道了原来不久前还有这样一桩人事隐情。

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北朝帝业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