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历史粉碎机 > 第三三三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历史粉碎机 第三三三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作者:木允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7:36 来源:书海阁

黄帝纪元六七九二年。

呃,这个时间是仙尊说的。

他说炎黄时代是在西元前五千年,那么炎黄时代就是西元前五千年,不要问为什么,仙尊在天界跟炎黄二位大神可是称兄道弟的,难道这种简单的小事他还不知道?

而这一年是西元一七九二年,再加上五千年那自然也就是黄帝纪元六七九二年了。

这是按照新的圣教历。

所以可以简称圣历六七九二年。

圣历六七九二年十月一日,仙尊登基于南京应天皇宫奉天殿,因为皇帝陛下同时还是神仙,所以民间也称之为神皇,以华夏为国号,设丞相及内阁总揽政务,废大都督府,设陆军及海军大臣列内阁成员负责两军的装备后勤及预备役建设,设陆海军总参谋部负责军队的指挥调动,当然,以上各级官员都是由皇帝陛下任免的。设都察院和大理寺两级负责司法,前者负责监察起诉后者负责审判,地方设立省府县三级体系,其他直隶州,散州,厅之类一概废除,县以下设乡村两级,这两级为地方自治机构,县及县以上由吏部报请皇帝任命,另外增设外交及殖民事务大臣负责对外殖民,兼管和妖族国家的交往,至于藩属国那自然就归理藩院了。

不再设科举。

但改成吏员考试,所有识字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合格者就可以为吏员,以后所有地方官员都由吏员升迁,不再禁止本省为官,当然,官员异地调动这个就属于正常的内部职位调动了。

另外为体察民情,单独设立人民院。

这个由各省人民代表组成,负责监督内阁的工作,当对内阁工作不满时有权叫过去进行质询,哪怕丞相也必须接受质询,如果还不满,那么人民院主席有权向皇上递奏折弹劾,而对于这种弹劾皇帝必须优先处理,比如说亲临现场,让人民院在皇帝面前围攻丞相,包括内阁涉及税收的政令同样必须先向人民院阐述,而年终财政收支也必须向人民院做总结汇报。

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的御史。

但不是皇帝任命的,而是地方百姓推选出来的,也算是一种预备立宪了,毕竟这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过渡,通过人民院那些代表们的选举,先把选举制度确立,等老百姓都熟悉了这种东西,再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至于人民院选丞相这种事情还是看情况再说吧,反正在皇帝掌控经济军事甚至特务的情况下,丞相不过是一个打工的经理,并不是一个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毕竟就算让人民院选举,皇帝肯定还是要保留最终任命权的。

事实上杨丰从来不认为有万世之法的政治制度。

这东西就是一个利益平衡。

不是一成不变的。

利益不断变化,平衡点也同样在不断变化,今天合适的制度,未来不一定合适,在这里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制度,说不定换一个地方就非常合适了,纠缠这种东西毫无意义,要是在宋朝这么玩,那他就是个傻子,而在这个时代不这么玩他才是个傻子。

另外省府县三级同样设人民院。

地方人民院同样有监督弹劾地方官员的权力,甚至可以直接对官员进行起诉。

还有封爵。

这个同样也必须有,那些功臣最渴望的就是这个,不封爵岂不是让他们失望了?

他的封爵自然还是习惯的那套制度,五等爵位,实封,但爵臣除了作为地主以外并无其他特权,至于封地这个很好解决,因为理论上天下所有土地都是皇帝的,老百姓只是以一成地租和半成田赋租种,而且除了皇帝谁也没权对土地进行交易,所以他把部分土地划给爵臣就行了。只不过老百姓把原本要交国家的那一成地租转而交给爵臣,这个地租是法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而且不准收其他任何费用,所以靠地租发财根本不可能,唯一的优势也就是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所以如果封地下面有矿产那就算你走运了,没有矿产那也就只好种田了,实际上这样对于爵臣来说使用奴隶绝对比佃户划算。

当然只能是阉奴。

华夏圣朝是不会允许使用未经手术的奴隶的。

杨丰就是在鼓励爵臣使用奴隶。

毕竟就佃户那一成地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爵臣们忍受的,只要他们发现买阉奴比用佃户更能给他们带来更多财富,那么肯定会大肆购买阉奴的,然后类似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农场也就开始出现了。接下来那些在东北和西北垦荒的家伙也就同样开始使用阉奴了,就像被爵臣抛弃的佃农,这个国家肯定不能不管,要么进工厂要么就可以国家补贴方式去外面垦荒了,人手不足就可以去买阉奴,再以后殖民地垦荒的同样也开始使用这些阉奴了,大明人民就可以踩着奴隶们的尸骨享受美好生活了。

至于工人,这个并不难解决,只要农业产量增加,使种田无利可图,而工业能够获得暴利,总会有人走进工厂的,毕竟老百姓不能只吃饭。看看现代的农民工就知道了。

而同样当人口大量增长,而奴隶涌入又加剧这种压力时候,对外扩张也就成了必然选择,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领导人都会明白,有圣教的思想作为支撑,有年轻一代开疆拓土的雄心,再加上人口压力的驱动,未来这个国家要是不富有侵略性那就完全是天方夜谭了,尤其是在他的内阁制度有意无意总是向着旧倭国靠拢的情况下,丞相不想对外扩张,那些参谋部的军官还不答应呢!大不了给你一个天诛!

还有他的那套勋民制度,也就是发勋章,持有勋章的人根据等级不同领几代工资,这套制度除了给财政制造点负担以外没别的毛病,而这个毛病可以用控制数量来解决,但收到的效果却是巨大的,自己就算战死了只要能换来勋章,就能让自己的儿子甚至孙子都领一辈子工资,那战场上谁还不奋勇争先?

还有宗室制度。

也就是杨丰的子孙们。

这个不封爵,除非有功否则宗室都不封爵,此举也算让朝野震惊,毕竟这是破天荒的好事,谁都明白那大明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宗室吃死的,但神皇陛下的子孙除非有功否则不封爵位,当得知这一点后朝野无不感激神皇的慷慨无私。

当然,他分国企这个就没必要告诉老百姓了。

他分皇室的企业相当于后代的遗产继承,这个当然不关国家人民什么事。

这个可比什么封地赚钱多了,当然也不能说分,只是未来把皇室企业搞股份制,除了帝国银行石油之类必须皇帝独有,其他一个个企业拆成股份给自己儿子们就行,难道分给儿子几万亩地比分给他一部分垄断财团股票更有价值?

总之就是这样了。

这是政权体系。

而同时圣教体系也重新整合。

在南京设立圣教总坛,神皇陛下担任教宗,并且永为定例,也就是说帝国皇帝永远兼教宗,另外在各省设大教长,由教宗任命,但府一级没有了,县一级设教长,由大教长报请教宗任命,每乡设圣祠一座,圣祠祭司由县教长自己任命,圣祠祭司负责传道慈善还有义务教育,圣教财政由总坛负责,或者说皇室负责。

当然,也接受信徒捐献。

但不是捐献给祭司们,而是直接捐献给教宗,这个只要去临近的邮局或者银行存入教宗账户就行。

对于捐献多的信徒,教宗会给予适当荣誉奖励,因为教宗和皇帝是一体的,这奖励就很有操作性了,比如有可能是银行贷款容易些,要知道帝国银行可是皇帝的,有可能是政府的采购倾斜,话说政府采购尤其是军队的采购可同样皇上一句话,再比如家里有孩子上大学的,有可能接到的就是皇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做天子门生了,甚至对于一些有突出贡献的,还有可能直接被封以爵位,当然,这个封爵绝对不是因为他给教宗捐了十万贯钞票,这一点是绝对的,皇室绝对不可能卖官鬻爵的……

至少神皇本人不会。

总之这里面水深得很,未来他的子孙有很多可操作余地。

这样一个神与人两套系统并行的政体就建立起来,而因为神与人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皇帝,所以神的系统也就成了人的系统的附属,而神的系统又赋予人的系统的合法性,相互依赖而共存,这就很完美了,至于这套体系的先进性……

这个杨丰承认是没有的。

以后世眼光看肯定还不如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但是……

这个关他屁事!

他知道这样的帝国最适合他对外扩张就行了,再过个十几年他就滚蛋了,以后的事情没必要考虑太多,再说这个时代什么先进制度都一样没什么卵用,二十年后先进制度的美国还让人家把华盛顿烧了呢!

喜欢历史粉碎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粉碎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