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历史粉碎机 > 第六四二章 曾左胡李

历史粉碎机 第六四二章 曾左胡李

作者:木允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7:36 来源:书海阁

儿皇帝啊!

这个问题就有点令人纠结了!

倒不是说咸丰不好意思,他一个十四岁少年郎,认一个快五十的半老头子当干爹也不算丢人,比石敬瑭还是强多了。

但问题在于信仰上。

他的主要支持者一是八旗,二是蒙古王公,而这些尤其是后者都是佛祖信徒,他获得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也是佛祖信徒,原本北京的那尊佛爷至今还跟着他呢!但突然要改信雅威,这会不会引起那些蒙古王公们的反感呢?他的顾命大臣,实际上的大清架海紫金梁可是蒙古王爷。

另外八旗……

呃,八旗不用管。

还有那些汉人大臣……

呃,汉人大臣也不用管,需要的话他们也会一边拜孔夫子一边拜雅威的,他们的祖上早就那么干了。

这样真正顾虑的也就只有那些蒙古王爷尤其是僧王的态度。

好在很快明军的攻势就为咸丰解决了他的所有顾虑,就在俄国特使到达长安半个月后,襄阳的曾剃头终于在左宗棠特意跑去劝说下向杨丰投降,而退守洛阳的清军在明军威胁下弃洛阳保陕州以崤山为屏障守关中大门,甚至就连八旗新军也投入到了崤山防线,而保定和正定也相继被弃守,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退保娘子关,明清之间的分界线彻底推进到了燕山太行山秦岭这条中国地理的阶梯线上,最近的明军距离长安直线距离已经不足五百里。

咸丰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能获得俄国的援助,他就只能考虑丢弃关中继续西逃,而继续西逃他也还是得去祈求俄国人的保护。

既然这样就干脆些吧!

大明和谐三年七月初九,鞑清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在长安的行宫内,由一名随俄国特使而来的东正教牧师主持受洗,正式成为了雅威的信徒,并且认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为教父,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为教母,同时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签署同盟条约,俄罗斯帝国将向大清帝国提供包括出兵在内,一切形式的军事援助,以帮助大清帝国剿灭其境内的叛乱并恢复对中国的统治……

当然,俄国的援助需要时间。

无论是派遣哥萨克骑兵帮助清军作战还是提供军火支援,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甚至尼古拉一世知道自己多了个干儿子,也都得至少三个月以后呢!

更别说他还得调兵了。

他的士兵还得跨越数千里赶到了。

实际上至少今年年底前咸丰是不会看到自己俄爸爸的军队的。

双方光信息传递就得花漫长的时间,他们可没有明军的无线电,这时候有线电报也才刚刚开始在美国进行试验呢!这个消息要通过驿站快马向塞米巴拉金斯克送,那里的俄军同样要以快马一路传递送到莫斯科,这段距离可是很漫长,同样尼古拉一世的命令送回来给他在西伯利亚的总督由后者调动哥萨克,然后哥萨克骑兵再赶到关中……

半年恐怕是不够的。

得接近一年的时间才行。

话说俄国那官僚系统的效率也不比大清强多少。

好在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僧格林沁已经亲自赶往陕州,清楚大清目前处境的他,并没有反对咸丰受洗,反正就是个形式而已,更何况他也知道佛祖帮不了大清,但俄国人是真能帮大清,刚刚和哥萨克交战过的他很清楚俄军的战斗力。

这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确定了俄清同盟后,他紧接着率领清军主力的八旗新军赶赴崤山前线,他必须得在这里坚守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等待俄国人的援军。

好在形势对他有利。

虽然进入关中的通道并不只有一条,但明军对后勤的依赖,注定了他们只能走崤函道,全部枪炮而且以大炮为主的明军,后勤不是山间羊肠小道上驮队能解决,那些山路也无法行驶四轮马车,很多地方都是栈道如何走这个?唯一有效的是水运,但秦岭不是南方的山区,随便一条山溪就能通航以支撑运输,更不是沿海有港口可供明军补给,能够支撑明军作战的只有黄河,虽然有三门峡梗阻,但黄河仍旧是关中向外的主要通道,而陕州是这条线的咽喉,无论沿黄河水运还是崤函道陆路,都绕不开这个战略要点。

可以说只要陕州在手明军就不可能打进关中。

而崤山的险阻和崤山到洛阳之间的山路运输,也最大限度削弱了明军的火力优势,依靠那些在西北杀戮锻炼出来的新军,僧格林沁坚守到俄爸爸的援军到达没什么压力。

一时间大清上下信心暴涨。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悲剧了。

襄阳。

“罪民叩见神皇!”

曾国藩和胡林翼叩首神皇脚下。

“算了,你们已经得到赦免,就老老实实回乡去吧!”

杨丰摆了摆手说道。

“谢神皇不杀之恩!”

曾胡二人说完之后小心翼翼地爬起来,颇为失落地看着左宗棠,左宗棠的进步还是很快,这时候已经是吏部的一个处级官员,而为咱大清血战多年的曾胡二人却只能回乡种田了。虽然理论上他们可以去考公务员,但就他们这种出身,估计也很难放下脸面去挤在那些年轻人里面,从最底层公务员一点点做起了,毕竟一个总督一个巡抚也都是曾经的封疆大吏,带着满怀的落寞,两人转身离开,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文员模样的走到他们面前行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曾年伯,小侄正好去武昌,不如捎二位一程。”

那文员笑着说。

曾国藩看着他愣了一下,紧接着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是渐甫啊,令尊此时可好?”

“家父尚陷虏中。”

今年刚二十出头的李二鬼子尴尬了一下说道。

他爹李文安和曾国藩同年,原本是在刑部做京官,但这时候命运有所改变,被调到四川做官,不过不是什么大官,目前消息断绝,他也不知道他爹如何,但头脑灵活的李二鬼子却很聪明地在合肥考了公务员,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被调到了神皇身边,可以说前程已经一片光明,此刻曾国藩问他爹,而父子俩怎么说那也是两个阵营,难免也是要尴尬一下。

明白这一点的曾国藩同样尴尬地笑了一下,紧接着转移话题,连同胡林翼和两人的家属,随李鸿章一起登上了一艘南下的木帆船。

“这就是天下大势啊!”

并肩站在甲板上的曾胡二人,看着他们旁边感慨道。

他们旁边是一艘艘正在逆流而上的内河小火轮,在宽阔的汉江上排着望不到头的长龙,冒着滚滚黑烟破浪而前,船上无数身穿红色军服的士兵持枪而立,在他们身旁不时可以看到一门门固定在甲板的大炮,甚至还有船上满载的战马,这些逆流而上的运兵船和那些顺流而下的民船形成两道交错的洪流,在这条古老的大江上展现什么叫不可抗拒。

最近的一艘运兵船上,两个将领模样的正看着他们,曾国藩向他微笑着点头致意,后者同样点了点头。

“那是第十一军统制林凤翔,旁边是他的参谋长,也是他弟弟林绍璋。”

旁边的李鸿章低声说道。

“咸丰完了!”

胡林翼长叹一声说道。

“他光想着堵崤函道,却忘了还有一条汉江,汉中一下,关中和四川彻底隔断,没了四川的粮食,关中就成他的坟墓了。”

紧接着他又说道。

然而他猜错了。

神皇才没那么小家子气呢!打汉中有什么意思?从子午道直捣长安岂不是更好?

虽然军事上这完全就属于孤注一掷,可如果神皇御驾亲征就完全是必胜了,林凤翔率领的这个军就是要和他直捣长安的,如果咸丰没有和尼古拉一世结成同盟,杨丰或许还没这种兴趣,可现在他目的已经达成,那当然不会再继续让道光盘踞关中。接下来是要和俄清联军真正大战的,这个战场肯定不能放到关中,这种大战肯定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更何况掐断关中和四川的联系后,关中肯定会面临粮食不足,再加上多出的俄国人消耗,指定要出现饥荒甚至会造成饿殍遍野,毕竟这片土地能产出的粮食有限,既养不活咸丰和八旗更养不活灰色牲口。

之前他留着四川也就是为了避免关中出现饥荒。

所以关中不能当战场。

剩下的甘肃东部也不行,这片土地上汉人也不少。

整个甘肃可一千六百多万人口的。

不过这时候甘肃是包括宁夏,部分青海和部分新疆的。

神皇的目标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咸丰赶出关中,一直赶到陇右的穷山沟里,然后继续向西赶,而且陇右那就更养不活俄清联军了,咸丰必须依赖俄国人接济,同样他也只能继续向后退,一直退到天山一带,以便就近接受俄国增援,另外那里还有忠于他的蒙古人。

这片战场就比较合适了。

反正就算造成平民的伤亡杨丰也不会心疼的。

如果在河套一带再和蒙古各部还有南下的俄军拉锯一下,那无疑就非常完美了。

喜欢历史粉碎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粉碎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