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历史粉碎机 > 第七三二章 一一二七年的焦点访谈

历史粉碎机 第七三二章 一一二七年的焦点访谈

作者:木允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00:37:36 来源:书海阁

杨丰以一种堪称狂暴方式不断放出的经济建设计划震懵了所有人。

整个大宋朝廷全傻了。

话说大宋的衮衮诸公还没堕落到纯粹腐儒的程度,扒灰公之前和之后的儒家本质上也是两个类型,他们反对国师并不是因为国师做错了什么,实际上国师直到现在除了凶残一点真还就算无遗策,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经济上表现都令人惊叹,整个大宋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

真得可以说古之明君不过如此!

他们反对国师是因为国师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简单点说他们和国师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屁股问题。

他们不知道大宋的土地兼并是盗匪蜂起的原因吗?

是个人都能知道。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点只要不瞎都能看见。

那么他们不知道均田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手段吗?

他们当然知道。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有效?

无论开荒增加土地面积,兴修水利设施增产,甚至于减租,都无法真正改善占大宋人口三分之一的客户或者说佃户的悲惨处境,因为不抑兼并的制度,注定了佃客将沦为这个社会的最低层,注定了佃客要饥寒交迫以满足另一些人的锦衣玉食,土地产的东西就那么多,一些人得到的多了总要有一些人得到的少,唯一让佃客真正吃饱饭的手段就一个……

让佃客耕者有其田。

让佃客收获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自己的,最多再交官府一些赋税。

可那样的话他们怎么办?

靠着地租维持风花雪月,维持指点江山,维持诗词歌赋的优雅生活的主户或者说地主们或者说士绅们怎么办?他们靠谁来养活?难道他们也挽起裤腿下田?那他们还怎么坐在花园的凉亭里弹着琴,赏着花,吟咏着流传千古的诗词?他们不可能接受这种制度,因为这种制度代表着他们目前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哪怕这种制度对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来说,是一剂完全可以妙手回春的良药,可良药的药渣是他们啊!他们当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所以他们必须反对。

可他们内心里还是明白的。

国师并不是妖人,国师只是想为老百姓做事,真要是妖人反而不会这样做了。

若国师真要有异心,和他们合作才是最好选择,如果保证大宋制度不变,国师真要学赵匡胤一脚把那对孤儿寡母踢开,就凭他堪称只手挽天倾的奇迹,衮衮诸公们说不定还真就给他编个顺天应人的劝进书,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做不出来。

可他没这么做!

他反而选择了衮衮诸公的对立面,让自己变成公敌。

那么他就真得没异心了。

然而此时衮衮诸公还是发现他们低估了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国师,这家伙肚子里是真有货啊!他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均田制,他还有以这个均田制为核心的整个体系,从农业到商业再加上也可以说工业了,甚至还有海外贸易,还有教育,还有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还有交通建设,水利设施,还有传媒娱乐,甚至他都连城市里的垃圾处理都有一整套体系。而他所设计的这个庞大到令人目眩的体系里,真还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包括那些士绅其实也有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写成书估计都得一个人很长时间才能读完的体系里,他们就像一个零件般运转在自己的位置。

这个体系太庞大了。

庞大到就连张叔夜和那些内阁成员看着都有一种窒息感,一种令人仰望的窒息感。

更重要的是他们挑不出错误。

实际上他们几乎就看不懂这套东西。

至少他们发现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可能完全看懂它。

这让他们很受伤。

毕竟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才代表着智慧的巅峰,结果现在一看居然矗立起一座自己望都望不到顶的高山。

为了解释民间的疑惑,国师甚至把他的五年计划直接印刷成了书,就放在原来的登闻鼓院里随便人去翻开,所有人都可以向他提问他也会做出回答,除非涉及到技术类的东西,他会保密以外,其他所有制度类的他统统都会做出回答,甚至每天还会抽出时间在宣德门城楼上亲自接待十名提问者……

当众接待。

在宣德门城楼上他架起了一件据说扩音器的法器,基本上方圆一里内都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不得不说这一招很刺激眼球。

“国师,大同电报,耶律大石率军至大同,城内契丹人开门迎降,耶律余睹被乱兵所杀。”

吴革低声说道。

端坐宣德门城楼上的国师微微一点头,然后把话筒往下压了压,这才对他说道:“回电,让联络处立刻照会耶律大石,宋辽为兄弟之邦,耶律余睹为大宋藩属,何以无故杀害?他必须给我一个解释,如果他的解释不能令我满意的话,那么河东有十万大军正等着去和他面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耶律余睹干不过耶律大石那是毫无悬念的,一个出卖辽国做带路党的契丹版吴三桂,一个至今不肯去屈服于仇敌,自始至终高举辽国这面旗帜的英雄……

契丹人会选谁?

耶律大石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才不顾旁边金国的威胁抢大同的。

他知道自己会兵不血刃的。

杨丰此举就是问问他,你准备以后咱俩怎么处啊?你要不能让我满意我可就去问罪了,相反你能让我满意的话,那咱们就做朋友。

耶律大石会知道怎么做的。

吴革立刻转身离开,就在同时一名弟子领着一个男子走来,而那男子还搀扶着一个颤巍巍老头,此时宣德门前御街上,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正翘首以待,在他们的目光中,那老头和那男子走到杨丰面前,前者一本正经地作揖,杨丰起身还礼。

“中立兄,请坐!”

杨丰说道。

“国师请!”

扒灰公的太师傅,前国子监祭酒,二程四大弟子中硕果仅存的大儒杨时颤巍巍说道。

俩老头一起坐下。

“兄有何指教?”

杨丰一边亲自斟茶一边说道。

理论上老杨比他大得多,这家伙已经七十五了。

御街上观众听着大喇叭里面的声音眼巴巴看着这一幕。

“听闻国师欲废衍圣公收孔氏祭田,不知是否属实?”

杨时说道。

“属实,凡人何徳窃号为圣?昔昊天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三皇五帝代行其意志教化人间,是为圣人,孔丘何徳敢称圣人,更何况圣人乃昊天上帝意志化身本就不是凡人,又岂是凡人君主所能封?孔丘既非圣人,又非大宋宗室勋臣,于国无功,其后代又何徳称公爵,既然不是衍圣公那当然也没资格再拥有祭田,祭祀孔丘是他们做为孔丘子孙家事与朝廷再无关系!”

杨丰说道。

“孔夫子创立儒家教化万世岂非圣贤?”

那侍立的男子说道。

“儒家教化万世?那置诸子百家于何地?先秦以法家治国,汉以黄老之术,唐以道教为尊,纵然我大宋亦以道教为国教,何来儒家教化万世之说?若孔丘以创立儒家称圣,百家之创立者岂非皆可称圣?”

杨丰说道。

“自汉以来岂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男子反问道。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三国两晋乃世家治世与儒家何干?若说读书会写文章就是儒家,那诸子百家哪个不会读书写文章?隋唐为抑制世家开科举,以儒家典籍为科举之题目才使儒家崛起,但隋朝仍旧是以世家为主,关陇世家皆以武力为尊依旧与儒家无干,唐朝仍旧如此,那凌烟阁上几个儒生?再造唐室之李郭辈何人是儒生?藩镇时代兵强马壮者为尊与儒家思想何干?至五代乱世儒者不过武将之配,如冯道者倚门卖笑以苟延残喘而已。

至我大宋抑武扬文才又使得儒家复兴。

然而结果呢?

若无老夫与众将士血战击败金军,阁下还能在此侃侃而谈?老夫自认不信那孔丘的话,也非儒家弟子,那你们是不是儒家?”

杨丰转头问旁边那些军官和士兵。

“我等只信国师!”

后者一齐摇头回答。

“你看,自汉以来是都尊儒术吗?我大宋倒是独尊儒术,可又独尊出了什么结果?”

杨丰说道

杨时二人默然。

“老夫并非对儒家有什么成见,毕竟儒家也有其可取之处,但为了拔高自己而压制别人就不对了,百家争鸣各司其职才对,兵家,法家,墨家之流难道比儒家更低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可取之处了?老夫不反对儒家,但老夫反对独尊儒术,老夫要的是王政复古,恢复先秦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竞争,而不是儒家独占思想,整个国家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杨丰紧接着说道。

“受教了!”

杨时叹息着俯首说道。

然后他站起身,在那名弟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了。

“下一个!”

杨丰看着他的背影说道。

喜欢历史粉碎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历史粉碎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