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侯卫东官场笔记(1-8册+巴国侯氏) > 第149章 开发区征地纠纷引省报暗访(4)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小佳吃了一惊,道:“出了什么事?”

侯卫东道:“我想你了。”小佳心里一阵温暖,电话里又传来侯卫东第二句话,“我要过来和你睡觉。”面对语言粗鲁的老公,小佳心房如被火山冲击,滚烫一片,道:“如果买到机票就给我说一声,我到机场来接你。”

侯卫东掉转车头,又上了高速路口,这一次有了目的,车速就快得多,赶到机场,还不到9点。他运气甚好,恰好还剩下最后一张票。

小佳接到电话,从床上爬了起来,对着镜子开始化妆,又翻箱倒柜地找衣服。同寝室的周萍大姐看到小佳的举动,道:“小佳,你搞什么鬼,在上海找到情人了?”

“什么情人,老公要来看我。”

周萍是岭西茂云地区的,她哇地叫了起来:“侯卫东要过来?赶快把房子收拾一下,我今晚到隔壁去住。”小佳脸上升起一朵红晕,道:“不用,我们到酒店去住。”

周萍已是四十的人,这种年龄的女人见多识广,说话一般都很直接且大胆:“小佳,今晚你可是性福万分了,要悠着点。明天12点之前两口子要是能起床,我请侯卫东喝酒。”

11点30分,飞机降落。

小佳早已在五星级酒店订了价格为两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房间,酒店派了车到机场。

侯卫东到上海是临时起意,打着空手就下了飞机,跟着人流到了大厅,小佳正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张望着,见到侯卫东身影,使劲摇着手,等到侯卫东走近,如小鸟一样扑将上去,来了一个热情的拥抱。

环顾四周,整个大厅人流如潮,却根本没有人多瞧他们一眼,从两人身边匆匆而过。侯卫东不太习惯在众人面前这样亲热,使劲抱了抱小佳,道:“走,我们出去吧。”小佳紧紧挽着侯卫东的胳膊,仿佛一松手,老公就会被风吹到九霄云外。

在宾馆前台订了上午9点30分回岭西的机票,侯卫东半搂着小佳,来到了宾馆最高层——二十七层。小佳猛地拉开厚厚的窗帘,辉煌灯光就透过落地窗扑面而来。

看了美景,侯卫东突然感觉到胳膊一痛,小佳张开五指,如黑风双煞之一的铜尸梅超风一样,直指自己的胳膊。他痛得在屋里跳来跳去,道:“别掐了,我投降,这不是来了吗?”

“明明可以随时过来,你拖了整整一学期。”小佳红着眼,五指如九阴白骨爪一般,已经掐中了侯卫东手臂,其用力之狠,必定会留下一团一团的黑指印。

追来追去,小佳和侯卫东滚到了硕大的沙发上,喘着粗气,紧紧地搂在一起。当侯卫东的魔爪正往下移动时,小佳阻止了其侵略行为,道:“慢一点,我想把这个美妙时间延长。”

侯卫东急道:“再延长时间我就要早泄了,飞了上千公里,这前戏时间够长了。”

人生第一次真枪实弹**以早泄告终,这成为夫妻两人永远不腻味的笑料。小佳柔情似水,脸蛋红扑扑的,道:“周姐给我讲了三光政策,今天晚上我要把你公粮全部收光。”

所谓三光政策,是中年女人总结出来对付老公的办法:一是钱收光,身上无钱不仅腰不硬,小弟弟也没有底气;二是时间占光,养情人也是需要时间的,没有时间自然一事无成;三是精子要挤光,中年男人制造精子速度明显不如年轻人,挤光了精子,就如士兵没有了弹药,如何上得了战场?

侯卫东在上青林当过乡镇干部,明白这些俗语,他自信心爆棚,道:“三光政策对我无效,我家公粮富余,一次根本交不完。”

小佳伸出兰花指,道:“三次,如果交不了三次,说明你有问题。”

“二十四小时三次。”

“不,十二小时。”

第二场战争结束以后,小佳打电话要了红酒、水果和一些小吃,两人坐在落地窗前,一边吃喝,一边聊天。

“周姐的先生梁天云原来是茂云地区副书记,这次提了专员,到上海来了两次。周姐说如果在沙州干得不顺心,就调到茂云去。”

侯卫东道:“岭西各地差不了太多,茂云领导层的风评不太好,我们雾里看花,摸不清深浅,还不如就留在沙州。”

“祝书记在省党校毕业以后,还回不回益杨?”

“祝书记势头不错,昌全书记很信任他,据我观察,他迟早要进入沙州市领导层。我现在什么也不想,一心一意把新管会工作抓起来,出了政绩才有晋升的资本。”

谈了一会儿工作,侯卫东轻轻碰了碰小佳,小佳顺势坐在他腿上,互相抚摸一阵,情绪又来了。两人坐在落地窗前,看着附近林立的高楼,侯卫东道:“如果有人拿望远镜偷窥,我们就出丑了。”

小佳穿着宽大的睡裙,睡裙里并没有内裤,撩起睡裙后,她小心翼翼地面对着侯卫东,重新坐在其腿上。摸索一阵,在小佳的引导之下,两人重新结合在一起。侯卫东咬着小佳耳垂,含糊不清地道:“等你学习完了,我们就生小孩。”小佳不答话,腰身扭来扭去,如推磨一样,她道:“你别动,让我慢慢享受。”

第二天早上8点,小佳给周萍打了电话,带着侯卫东来到学校。周萍见了侯卫东,笑道:“这么年轻就当了开发区一把手,侯主任很能干。沙州周昌全书记是我那口子的好朋友,以后需要牵线搭桥,你尽管开口。”

侯卫东道:“经常听小佳说起周姐,感谢周姐对小佳的照顾。”

周萍豪爽地道:“今天先到城里转一转,中午我请客。”

小佳道:“卫东是偷跑过来的,已经订了9点30分的飞机,要赶回益杨。”

抽个空子,周萍把小佳拉到一边,悄悄地道:“小佳,你那位当真是一表人才,又在单位当一把手,你可要管紧点。”看着小佳脸上残留的红晕,她意味深长地笑道:“今天好好休息,昨晚肯定累坏了。”

11点,飞机降落在岭西机场。侯卫东到停车场,坐上自己的蓝鸟,把手机打开,见里面有十来个未接电话,其中段英打了五个过来,侯卫东急忙给段英回了过去,道:“不好意思,早上忘记开机,是不是有消息了?”

段英道:“报社派了三人小组前往益杨,10点出发,估计中午能到。带队的是资深记者王辉,四十七八岁,一米七五左右;刘瑞雪,二十七岁,一米六,杜成龙,二十四岁,一米七。王辉有些秃顶,他们开的是黑色普桑,牌照XXXXXXX。”

得到了准确消息,侯卫东立刻给章湘渝打了电话,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全方位接待工作。

省报记者王辉驾驶着普桑下了益杨高速路道口,他兴致勃勃地道:“有了高速路确实不一样,1992年我从岭西到益杨,花了七个多小时,今天只走了一个半小时。”

刘瑞雪为了写好这篇稿子,突击学习了益杨资料,道:“益杨在去年提出的高速路战略,利用高速路优势,在南郊建新城,这次我们采访应该从这条高速路开始。”

王辉同意这个观点,他把车停在道口,对刘瑞雪道:“我们在这里停半个小时,你数一数通行车辆,圈圈代表小车,叉叉代表大车,三角形代表客车。”

“杜成龙,你到高速路管理处去随机采访,弄点资料过来。”

杜成龙带着记者证和采访本就到了高管处,刘瑞雪专心致志地数着车辆,王辉则下车活动腰身。

在普桑车不远处,停着章湘渝的车子,章湘渝见到这个车牌,以及三个人年龄相貌,就确认了三人身份。对于益杨这个县级城市来说,《岭西日报》是省报,是高不可攀的省级宣传机构,侯卫东居然将《岭西日报》的行踪掌握得一清二楚,章湘渝不禁多了几分佩服。

章湘渝打电话报告道:“侯主任,记者来了,是三人,车牌也对上了,其中一名记者去了高管处。”

此时,侯卫东已经驾车到了沙州。

昨夜突发奇想,居然飞到上海见了小佳,这次经历让侯卫东自觉惊奇,一路上,他反复琢磨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豪言壮语。一直以来,侯卫东都觉得益杨与上海远在天涯,正因为有这个观念,小佳到上海好几个月了,他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到上海去,回想整个经过,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没有高速路,只要有飞机,益杨到上海也并不遥远,遥远感受其实是心理习惯,也是心理禁锢。

想透了这点,侯卫东仿佛觉得脑门打开了一扇窗,许多事情豁然开朗:“省报记者到益杨来,难道就一定是坏事吗?按照辩证学,好和坏是能相互转换的,我们可以把这次危机变成对新管会的一次宣传。”

接到章湘渝电话时,侯卫东对记者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变化,道:“接待工作准备得如何?”

章湘渝道:“放心吧,昨天我跟老粟谈了成立施工队的事情。老粟是多年村支书,由他当施工队长,承包了土建工程,粟家人就闹不起来了。客车上喷了秀云药厂标志,安置房施工也很正常,另外,我们在路上的安排是否改变?”

侯卫东道:“路上的安排就照常进行,不变了。我马上就从开发区方向回新管会,还是由我来跟他们座谈。即使他们不到新管会,我们也要主动去找他们。”

高速路口,半个小时过去了,刘瑞雪本本上画着圈圈、叉叉和三角形,对王辉道:“半个小时,客车过了五辆,其中两辆过境外地车,货车十六辆,小车七辆,益杨站口接近每分钟一辆车。”

王辉曾在吴海县出城口数过车,他得出结论道:“从益杨站车流量来看,益杨县经济实力要强过临江、吴海等县。”

无标志采访车开进益杨城区以后,刘瑞雪仔细观察着城区,由于经常在外地采访,她衣着并不算时尚,灰白牛仔裤和短袖衬衣,用普通发夹将头发束成马尾,人显得挺干练。车在城里穿行一段,她总结道:“益杨县城与五年前相差不大,街道狭窄,房子破烂,垃圾不少,改造力度不够,远不如岭西省周边几个县。”

王辉道:“沿海不少地区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由于老城涉及拆迁,这是一个大麻烦,所以不约而同选择建设新城区,益杨也是采用的这个办法。”

益杨城内的标志系统也不完善,王辉在城里绕了一大圈,才到了南郊。刘瑞雪指着一座很显眼的立式广告牌道:“那是新城管理委员会的宣传画。”

在宣传画下面停了车,杜成龙兼着摄影,他用相机将巨型宣传画照了下来。

王辉抬头看了足有十分钟,对两位手下道:“按照比例尺来算,益杨新城管理委员会在五年内的规模将达到六到七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们目光所及的农田将全部被挤占。中央天天喊不能让土地流失,地方政府想的却是占用土地来谋求发展,这就是博弈。所以这一次采访,我们不要单纯谈益杨的问题,而要站在全省高度看待此事。”

宣传画下面是一条泥结石公路,水沟、路肩都有些破损,看上去比农村机耕道好不了多少。杜成龙用相机取了一个远景,巨幅宣传画下面是一条灰尘高扬的乡间公路,他暗地为这幅照片想了一个名字:理想从这里起步!

在他们后面,章湘渝的车停在农家院子里。章湘渝站在院子里,看着王辉他们在宣传画下面停留,这时,侯卫东又将电话打了过来。

“我已到办公室了。”侯卫东此时已经回到了益杨,将蓝鸟放回沙州学院,坐着三菱车绕过开发区,回到了新管会办公室。“就让三位慢慢地看,我们还是按照刚才商量的办法,让三位记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我再来做最后陈述,这样他们印象才会深刻。”

离开宣传画,车行不到两百米,拐一个弯,就见到公路上有两个大坑,三位村民正在往大坑里摆片石。

带头的村民就是粟家村党支部书记老粟的儿子粟富远,他瞅着这三位记者,道:“你们等一会儿,片石摆好了就能过去。”

此时已接近12点,王辉一直在开车,肚子也有些饿了,他坐在驾驶室喝了半瓶矿泉水,才跟着刘瑞雪下了车。他们刚下车,又开过来一辆货车,货车停下以后,驾驶员骂骂咧咧地下了车,看了一会儿现场,上车熄火,走人。

王辉开了一包云烟,给粟富远等人一人散了一支,站在一旁看三人劳动,很随意地道:“这么多农田荒起,草都这么深了,真是可惜。”

粟富远知道他们是省报记者,故意道:“荒了有什么可惜?种田要交农业税、提留统筹、农林特产税,还要用农药化肥,忙一年赚不了几个钱。”

“你家里有几亩田土?”

“郊区田土紧张,一个人不到一亩,现在新城区征了些,更少了。”

“你们田土被征了,以后怎么生活?”

粟富远拍了拍手中的泥土,站起身,道:“靠这点田土,我们早就穷得没有裤子穿了,全村有一半在外面打工。”

另一个小伙子道:“大家都希望新管会早点把我们的田土占完,到时我们就转成城市户口,可以当兵,也可以参加招干招工考试。”

粟富远嘲笑道:“凭你这点墨水,还想当干部?以后新管会的工厂开了工,大家去当工人,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事情。”

最矮小的小伙子道:“我不给别人打工,以后有这么多工厂,随便做点小生意,也比当工人农民要强。”

这三位村民,都是粟支书特意安排的,老粟支书一心想着成立施工队,对新管会工作相当支持。

刘瑞雪见三位村民停下来说话,催道:“师傅,你们别光顾着说话,能不能快一点?”

粟富远猛吸一口烟,恶狠狠地道:“我们不是牛,干了几个小时总得喘口气,如果不是看到你们要从这里过,早就回去吃饭了。”

刘瑞雪被他的话顶得够戗,她只能眼看着他们慢吞吞地做事,此时后面货车司机不见人影,小车无法掉头。等到路修好,已是下午1点了。

上了车以后,刘瑞雪道:“王主任,这些村民说的情况怎么与政协报上写的东西不一样?”王辉也在想着这事,他道:“反正都晚了,我们先去找安置房,看看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