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侯卫东官场笔记(1-8册+巴国侯氏) > 第178章 不做只会拎包的市委书记秘书(2)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侯卫东初到益杨报到时,就曾经偶遇赵林,赵林帮他说了一句话,让他少跑了冤枉路。虽然事情过了六年,他却一直记得这个细节,道:“赵书记,你是我的老领导,周书记回来以后,我跟你联络。”他初到沙州市委办公室,对这里水深水浅还摸不透,说话就留了三分,并没有明确透露周昌全的行踪。

虽然只是一个电话,侯卫东却感到了狐假虎威带来的快感,赵林是堂堂县委书记,在电话里却如多年老朋友一般。

第一天上班平安无事。

中午吃饭时,杨柳主动带着侯卫东进入机关食堂。看着以前在县里需要仰视的市委各部门领导们都坐在一起吃饭,有的嘴里还说着怪话,侯卫东心道:“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权威,难怪在古代最不尊重皇帝的人是太监,天天在一起,太监眼中皇帝的神秘感自然会消失殆尽。”

第二天早上9点,秘书长洪昂带着侯卫东直奔岭西机场。

到了岭西机场,洪昂打了一通电话,小车就直接开进了机场。侯卫东吃惊地发现,机场内已经等了四辆小车,黄子堤、步海云,还有财政局老孔、公安局老方,他们聚在一起抽烟、说笑。

洪昂走过去以后,先对黄子堤道:“黄书记,看这天气,灰蒙蒙的,有可能要误点。”

黄子堤笑道:“昌全书记运气好,每次都很准时。”

洪昂又给诸人打了招呼,这才向他们介绍侯卫东。侯卫东以前是祝焱的秘书,老孔、老方并没有重视他,此时突然由县委书记秘书变成了市委书记秘书,这个跨度比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力度还要大,他们的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步海云个子比步高要高,超过了一米八,站在这里,很有些风度,他笑道:“侯卫东当过益杨新管会主任,很有名啊。”他任副市长之前是建委主任,对建委系统的事情很清楚,益杨新管会虽然不属于建委系统,但是新管会建设体量很大,他还是知道基本情况。

侯卫东与各位领导打了招呼,心道:“能到机场这个位置迎接周书记的人,都是亲信。”又想道,“财政局长跟着书记跑,刘兵市长这个家恐怕就不那么好当。”

在场诸人很随意地聊着天,洪昂不时看看表。到了11点30分,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在机场,黄子堤笑着对洪昂道:“秘书长,周书记坐飞机很少误点,他身带福气,这是经过无数次实践的经验。”

周昌全下了飞机,与诸人一一握手,他对洪昂道:“秘书长,我给你说过,不要惊动大家。”

洪昂笑而不语。

黄子堤接过话头,道:“昌全书记要理解同志们的心情。”

周昌全用手指点了点他,道:“你这个前任秘书长可没有带好头,下不为例啊。”

听了这话,大家笑得更开心了。

周昌全没有与侯卫东说话,微微点了点头。

胡秘书用力握了握侯卫东的手,道:“找个时间,我们喝茶。”他即将到地税局去出任副局长,作为周书记的原秘书,有些话要交代侯卫东,顺便与新来的秘书联络感情。

小车眼看着就要进入沙州市区,侯卫东原本想问一问是回家还是回办公室,可是他摸不清周昌全的脾气,不好贸然开口,琢磨了一会儿,心道:“以后天天跟着周书记,过于拘束不好,还是要主动一点。”他扭过头,问:“周书记,一路鞍马劳顿,是否回家休息?”

周昌全道:“到市委。”他似乎是对侯卫东说,又似乎在自言自语,“沙州这一大摊子事情,哪里敢回家休息。”

进了办公室,周昌全感到暖洋洋的,朝角落里看了一眼,柜式空调出口一阵阵热风吹了过来。这几天,恰好北方袭来一股冷空气,温度骤降好几度,他已感到阵阵凉意,空调吹来热风,感觉很舒服。他暗道:“侯卫东想得挺周到,知道我怕冷。”

他不怕热,却怕冷,整个冬天都要开着空调。这一次从岭西回来,只有少数人知道具体时间,这些人中只能是侯卫东安排开空调。

洪昂虽然是秘书长,但是他并没有管得如此细致。

侯卫东将开水器打开,开始给周昌全书记准备茶杯,他解释道:“开水器里的水如果反复烧开,会增加里面的亚硝酸盐,对人体不好,所以开水器没有打开。”

周昌全反问道:“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不好?”

侯卫东关注重复烧水的问题,是来自于小佳的唠叨,为什么对人体不好,他的耳朵早就听出茧子了,道:“开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反复烧开,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增高。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还是一种强烈的血液毒,大量地进入人体后将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

周昌全“嗯”了一声,没有继续追究这个问题。

侯卫东拿出一包茶叶,道:“周书记,我从益杨带了一包益杨毛尖,这是益杨茶场特意留出来的新茶,名气不大,却是实打实的没有用过农药的茶叶,味道醇正。”

周昌全坐在办公桌前,取下眼镜,道:“拿给我闻闻。”

他早年从事过文字工作,喜欢用浓茶来提神,喝了二十多年茶叶,对茶味好坏自有心得,他闻了闻,道:“这茶闻起来还不错。”

侯卫东给周昌全泡好茶,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第一天正式上班,还是少说多听为好。

坐了半个小时,周昌全叫道:“小侯。”

侯卫东赶紧过去。周昌全摘下眼镜,递过一张纸,道:“这一次到了东南沿海,很有些感慨,刚才整理了一下思路,大概以下几条对沙州发展有借鉴作用。我只是列的干条条,是骨架,你找时间把血肉填满,在《沙州日报》上刊发。”

侯卫东走回了秘书室,周昌全手里还拿着眼镜,眼光却如会拐弯一般,审视着这位新来的秘书。

下班后将周昌全送回家,侯卫东肩挎着小包回到了新月楼的家中。一开门,屋里就飘出香浓的鸡汤味道。

午饭是在岭西吃的,虽然满桌都是河鲜山货等高档菜,可是他没有完全放开,吃得并不是太饱,下午5点左右肚皮就有些饿了。此时闻到这家常香味,胃口大开。

在客厅里抱着小佳,亲了亲脸颊,又亲了亲嘴唇和额头,道:“有家的感觉真好,以前在益杨工作的时候,回家总是冷冷清清的,特别是喝醉了酒,那种感觉很不好。”

小佳一手拿着汤勺,身上还有条围腰,道:“等一会儿,刚才砍了鸡肉,围腰脏。”

侯卫东不管,抱着不放。

温存了一会儿,小佳去厨房继续跳锅边舞。侯卫东躲到书房里,将周昌全给的那张纸打开,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虽然就是一张薄薄的B5纸,里面的内容却涉及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点、经营城市、招商和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

这是周昌全出的第一道考题。

侯卫东打开文档,开了无数个头,他想着要在报纸上发表这篇文章,但总是对立意和开头不满意。当小佳进来催他吃饭时,电脑上还是一片空白。

走到饭桌前,喝着鸡汤,侯卫东叫苦道:“周书记未免太瞧得起我,第一天就让我做这样一篇大文章,还要在《沙州日报》上发表。我没有跟着周书记去南方考察,在这里凭空想象,真的是强人所难。”

“这种文章不应该交给你来写,我估计周书记是在考验你。”

侯卫东道:“唐僧取经都有九九八十一难,我当市委书记秘书,肯定要接受考验。人死卵朝天……”后一句还未说完,小佳接口道:“不死万万年,怕个**。”她捂嘴而笑,“现在园林局都会说这句话了,这是我的传播功劳。”

小佳知道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也积极帮着想办法,她虽然在建委办公室工作过,却没从事过文字工作,最多就是写些小文章,对于这种要上《沙州日报》的文章,她说不出特别好的点子。

吃完饭,侯卫东又将自己关在屋里苦思冥想,思路仍然不清晰,感觉没有新意和深度。他将窗户打开,让冷风直吹进来,以便让自己更加清醒,不过头脑清醒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他仍然没有信心写出一篇能上《沙州日报》头版头条的重量级文章。

一阵冷风吹来,将桌上放着的几份《沙州日报》吹得满天飞舞,侯卫东在收拾报纸的时候,猛地想起了《岭西日报》的王辉。

听了侯卫东的难题,记者王辉先是对侯卫东成为市委书记秘书表示祝贺,然后痛快地道:“我先了解一下周书记的观点,帮你拟定一个提纲。提纲拟定以后,你一定要根据周书记的思路再进行调整。”

过了一会儿,王辉又打电话过来,道:“周书记到了哪几个城市?还有他最近的讲话材料,能不能传真几份过来?”

这些材料侯卫东早有准备,立刻到了办公室,将周昌全最近的讲话材料传了过去。

王辉将任务接了过去,侯卫东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几年一直忙着做事务性工作,还真把学习给耽误了,我不能总靠着王辉,打铁还得自身硬。”侯卫东很有些感慨。

小佳对此深有同感,道:“我以前在建委,不懂建筑行业的业务,总觉得在工作上隔了一层,到上海学了两年业务,回到园林局里,底气足了许多。”

“如果周书记同意,我就去读岭西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给自己充电。”这一次考验有省报大记者接招,他必定能过关,可是却让他惊出一身冷汗,他再一次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早上6点,侯卫东来到办公室,收到了王辉传过来的提纲。

王辉在昨晚只是答应帮着侯卫东弄提纲,看到周昌全的思路恰好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有些关联,一时技痒,结合自己平时的心得,写了六千多字的稿子,修改之后,自我感觉还行。发完传真,王辉这才呼呼大睡。

这篇文章出自岭西资深记者王辉之手,文笔自不必说,对地区经济的认识也到位,只是理论稍多,务实的东西要少一些。当天,侯卫东并没有交稿子,而是细细地打磨,将王辉理论性较强的文章变成更加符合沙州实际的文章,并加上了周昌全在近一段时间的讲话中多次提到的观点。特别是招商引资这一部分,他着重进行了突出,最后将文章标题确定为很官面的“抓住机遇,实现沙州新的飞跃”。

第三天,侯卫东将正式稿子交给了周昌全。周昌全正在批文件,道:“这么快就写出来了,先放在这里。”侯卫东放下稿子,给周昌全茶杯里续了水,回到了秘书室,这时,包里手机响了起来。

周昌全配有两个手机,一部手机的号码是印在机密电话本上的,昨天,他将这部手机交给了侯卫东,另一部手机的号码很保密,只有少数重要人物知道号码。

“侯秘,你好,我是建委柳大志,关于南部新区几个楼盘的事情,我准备向周书记汇报。”

侯卫东翻了翻周昌全的活动安排,道:“今天的安排已经满了,只能等到明天,等我给领导汇报以后,再通知你。”

建委主任住进医院以后,建委副主任柳大志便以副主任的身份在主持建委工作,他一直想由副转正,却总是不得要领。他给侯卫东打了电话以后,立刻又给张小佳打了电话,道:“听说你从上海学成归来,今天晚上建委几个老同志准备给你接风洗尘,就在建委宾馆,对了,请侯秘书一起参加。呵,他以前在益杨县委办时,我们就见过面,侯秘书前途无量啊。”

“小侯,你过来。”周昌全摘下眼镜,抬起头来,道,“你看过我这一段时间的讲话?”

侯卫东见周昌全脸色并无不快,老老实实地道:“文章要上《沙州日报》,我觉得压力很大,这几天临阵磨枪,把省报、市报的相关文章都收集起来研究了一番,还收集了您的不少讲话材料。”

周昌全脸上略带了一丝笑意,道:“这篇文章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有两个缺点,一是思想与实践结合得不太好,需要打磨;二是东南沿海各个地区的特点并没有抓得太准确。”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本子,道,“这是我的随行笔记,记着我的心得,关于几大区域的要点,就记在折叠的那一页。”

“你去将折叠的那一页复印了,这是我的私人笔记本,其他的内容不要看。”周昌全看了看表,道,“我到小会议室开会,如果步市长过来,你让他等一等。”

周昌全要听取组织部部长赵东汇报部分区县领导调整的初步方案,这是市委今年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体现市委权力的重要环节。

小会议室,黄子堤、赵东、洪昂已经到了,正在有一句无一句地聊着。见周昌全进来,赵东脸色顿时严肃起来,翻出笔记本,摆出汇报的架势。

“周书记,按照您的指示,部里对区县班子和部分市级部门领导班子进行了摸底,初步拟订了一个调整方案。”赵东是今年3月从省委组织部派下来任职的,也就三十五六岁的年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精神抖擞,一副年富力强的模样。

周昌全书记接过打印好的材料,一边听,一边认真地看着,这里面的名字都是冷冰冰的,但是在他脑里却是鲜活的形象。等到赵东汇报结束后,他没有表态,对黄子堤道:“子堤书记,你有什么意见?”

黄子堤道:“我与赵东同志推敲过好几次,方案虽然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体上还是可行的。”

周昌全道:“区县班子调整不成熟,暂时不动,只将市级部分调整方案提交给常委会。”

黄子堤又道:“我估计对建委主任的人选会有争议。”

周昌全沉默了大约有两三分钟,道:“还是按照这个方案,不变。”

在沙州市,人事工作素来是由周昌全紧紧把握,每一次有重大人事变化,都要由组织部部长、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和他提前进行研究,然后上书记办公会,最后才提交给常委会。

他的观点很鲜明:“党管干部,就是体现在具体的用人上,管不住人,党委权威就会受到动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