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侯卫东官场笔记(1-8册+巴国侯氏) > 第209章 县长侄子叫板省委书记女儿(3)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蒋湘渝劝道:“侯卫东是堂堂沙州市委办副主任、大秘书,带着客人到成津来,被方杰带着人追打,丢了面子,现在正在气头上,你别过来,否则大家都下不了台,我会慢慢做劝解工作。”

李太忠已了解到情况,知道在成津宾馆是侯卫东先动手打人,气呼呼地道:“侯卫东怎么能这样?先动手打人,这分明是恶人先告状。”话虽然说得硬,他其实还是挺顾忌侯卫东的身份,发泄一通以后,道,“算了,我暂时不过来,等侯卫东离开以后,你将方杰放出来,老爷子还等着他呢。”

挂断了电话,李太忠回头对老岳父道:“爸,你别生气,是一场误会,没有事,方杰一会儿就出来。”他安慰着老岳父,心里却是暗道:“蒋湘渝不是好东西,刚才吃饭时明明接到了侯卫东的电话,却瞒着我,这是什么意思?”

蒋湘渝劝住了李太忠,笑呵呵地走回了包间,坐下以后,对侯卫东道:“才把人关到派出所,讲情的人就来了,成津是个小地方,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侯主任在益杨当过委办主任,最清楚下面的事情。”

如果涉及自己的事,侯卫东多半就让蒋湘渝把人放了,只是此时有吴英在身边,吴英没有说话,他就不表态。蒋湘渝又对吴英道:“这位大姐怎么称呼?今天让您看成津的笑话了。”

吴英是真的不想暴露身份,道:“我姓吴,小宁和朱小勇是我的女儿女婿。”说到这里,她便停住这个话题,道:“这个清真馆子是百年老店,二十多年了,菜品也没有多大变化。”

听到吴英如此说,蒋湘渝道:“您以前在成津工作过吗?”

“我在成津当过知青,有时候就到这个清真馆子来吃饭,当时这个清真馆子还是两间平房,那个马老板也刚结婚。”

蒋湘渝神情明显放松,他对进来的服务员道:“让你们老板过来一趟,这里有老朋友。”

清真馆子的老板面皮黝黑,看上去比吴英至少大十岁,仔细看了看吴英,不好意思地道:“当时知青都喜欢在我的馆子聚餐,你们人数多,我实在记不起来了,二十多年了。”

吴英道:“我还记得你,有一次我们一队的知青到你这里来吃饭,还和你摔跤,以后我们来你都要免费送点卤牛筋。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时间过得真快。”

清真馆子老板一拍大腿,道:“我记起来了,你是和项勇一起来的,当时你是一根长辫子,老长。”

提到项勇,吴英神情一黯。清真馆子老板不停地搓着手,道:“唉,二十年了,唉。”当年项勇是知青中名动全县的人物,是飞石镇那几个知青点的头头,每次进城都要带着三朋四友到清真馆子来吃一顿,有钱就花,没有钱就想吃白食。

城里大多数馆子都是国营的,只是这个清真馆子涉及少数民族,便被留了下来,是唯一的私人馆子。

有一次为了吃白食,项勇就和清真馆子的小马老板比赛摔跤。清真馆子有两个家传手艺,一是主业餐馆,二是摔跤,在成津很有名气。当时项勇挑战,马老板年轻气盛,两人就在土坝子里拉开了战场,原来大家都是来看项勇的笑话,孰料清真馆子老板连输了三场,被摔得七荤八素,心服口服。

项勇的事,是吴英心中永远的痛。虽说应该给项勇的政策,蒙豪放早就给了,可是这痛却如一根刺入肉中的刺,虽然渐渐与身体合在一起,却永远是独立而真实的存在。

酒足饭饱以后,蒋湘渝提议道:“侯主任,我陪你们到飞石镇,有人跑个腿,要方便一些。”

侯卫东已经很清楚吴英的态度,道:“不必了,我们吃完饭后,随便转一转就回沙州,蒋县长事情多,别管我们。”

送至车门口,蒋湘渝握着侯卫东的手,道:“今天中午确实是特殊情况,方杰的爷爷满八十岁,他喝了酒,人又年轻,难免火气大。他姑父李太忠是常务副县长,主抓农村工作,天天朝大山里钻,对侄子的管教少了些。我作为县政府一把手,代表太忠向侯主任道歉,改天我和太忠一道,到市里来亲自给侯主任道歉。”他这样说,点出了方杰等人的身份。

离开了县城,走了二十来里,水泥路面就变成了泥结石路面,又走了十来分钟,就开始爬山。绕着狭窄的盘山泥结石公路一圈一圈朝上爬,右边是越来越高的山坡,让人看着心惊。

爬了半个小时,上了山顶,顿时豁然开朗,山顶颇为宽阔,倒与上青林有几分神似。

上了山,山坡景色二十多年没有变化,时间在这里走得慢了,吴英心里是五味聚集。朱小勇开车在前面带路,一路走走停停,最后来到了一处叫不出名字的山弯。

吴英从车后拿了一把铲刀和香烛,铲刀和香烛是在岭西买的,当时蒙宁不知母亲为何要买这两样东西,此时便有几分明白。

进了山弯,又沿着山道走了一会儿,穿过了一个林子,吴英走一会儿看一会儿,约半个小时以后,终于在一个小山坡前停了下来。

两座墓地,杂草足有一人多高,吴英来到一座墓前,用手拨开杂草,露出一块石墓碑,上面刻着几个大字——知识青年项勇之墓。

吴英亲自用铲刀收拾杂乱的墓地,不让蒙宁等人帮忙。朱小勇和侯卫东干脆走远一些,在一堆乱石旁边抽烟。

经过了清真馆子的合作,侯卫东不禁对朱小勇刮目相看,道:“朱老师,没有看出来,你身手还真是利落。”

朱小勇道:“手无缚鸡之力是对读书人的偏见,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某种程度上也是培养文武之全才。我倒不敢称文武全才,不是书呆子而已。”

“哪一个书呆子敢独自驾车游西藏!”

初到沙州时,朱小勇完全掩在刘明明、沈浩等人身后,似乎有些木讷,此时侯卫东再看朱小勇,与初见时印象完全不同,身体瘦得矫健、瘦得有力量,两只眼睛黑亮如漆。

侯卫东暗道:“蒙宁毕竟是省委书记的女儿,眼力还真是不错。朱小勇头脑聪明,又有行动能力,是个人物,兼有蒙豪放在背后撑腰,恐怕非是池中之物。”

有了这个认识,再看陪着母亲在收拾墓地的蒙宁,感觉也是不同。蒙宁初看并不漂亮,亦不显眼,如果不姓蒙,给人的印象一定会很普通,只是蒙宁待人接物很平和,做事很淡泊,很有些亲和力。

“这是最有味道的一对。”侯卫东得出了结论。

吴英到底是久未动过体力,墓地杂草还剩下一半,手掌上已磨出来一个小水泡,腰也累得直不起来,额头上沁出些汗滴,她对蒙宁道:“老了,以前在山上做这些活还是小菜一碟。”

蒙宁道:“妈,我帮你铲吧。”吴英将铲刀递给了蒙宁,道:“也好,你帮项叔叔铲一铲,他这人虽然最喜欢打架,其实是很爱整洁的。当年我们洗衣服的时候,他总是趁着我们不注意,将他的脏衣服塞到我们的盆子里。”回首看着已经风化的墓碑,她心道:“在项勇心里,我永远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可是人总归是要老的,是要死的。”

关于项勇的事情,蒙宁还是在小时候听到过一些,这些年来,全家人都忙来忙去,二十年前的往事已经很少被人提起。她看着墓碑上漂亮工整的楷书“知识青年项勇之墓”,想道:“也不知项勇是从哪里到飞石镇插队,一个年轻生命就永远地凋谢在山地间,只有他的父母和极少数人,才会记起这位曾经充满青春梦想和生命活力的年轻人。”

既然蒙宁接了手,侯卫东与朱小勇就没有闲着,他们三人一起,很快就将另一座墓一起打扫出来。这也是一座知青的墓,吴英也认识此人,她给两座坟都上了香烛纸钱,又单独在项勇墓上插了些香烟,倒了整整一瓶茅台。

吴英不胜欷歔地对蒙宁道:“你项叔叔当年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喝到一瓶茅台酒,他练过武,最崇拜许世友,可惜,到死都没有喝成。”

蒙宁对项勇的事情也很是好奇,见母亲的神态,还是忍住没有问。她对于当年知青时代的故事很有兴趣,也曾经专门到重庆歌乐山看过武斗致死者公墓,虽然两者不太相同,却同属于那一个激情、梦想、血泪、苦难交织难分的时代。

不知不觉就在墓地待了三个多小时,项勇墓地被整理出来,反而将其破败显露无遗。吴英在墓地站了一会儿,道:“如果下一次还能够抽出时间,就找个小施工队,将墓地彻底修缮。照现在这样破败下去,这墓,迟早会被淹没在草丛中。”

她心里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项勇已经没有朋友了,尽管当初他在成津知青点上一呼百应,可是随着时光流逝,在多数知青的印象中,他只能是一个遥远的背景。

下山时遇到了麻烦。这条路平时走的主要是货车,车上装的全是矿石,连车带货好几十吨,一路上都需要用水冲淋轮胎,才能将车刹住,因此,右侧公路有很多稀泥,很不好走。

走了一半,一辆货车在路上抛锚,将公路堵得死死的,必须得有修理工才能解决问题。侯卫东又拉着司机问了问,得知这是下山的唯一公路,大家也就没有办法,只得眼巴巴地等着修理工。

吴英有些乏了,看到一时半会儿无法开车,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将座椅放下来,拿了一床薄被单盖上,安心地睡觉。

侯卫东、朱小勇和蒙宁就下了车,站在公路边聊天。货车坏掉的地方正好是一个高坎,距下面有两三百米,高坎下只有些矮树,遮不住视线,山下的乱石很有些吓人。

此镇名为飞石镇,恐怕与山下这些石头很有些关系。

陆续有货车从山上下来,很快就沿着盘山公路形成了车队,除了朱小勇和侯卫东的两辆越野车,全部是清一色的货车。

朱小勇道:“没有想到小小的飞石镇,居然有这么多货车,这山上多半是产什么矿石吧?”

侯卫东道:“朱老师眼光利害。飞石镇这座山属于海山山脉,钨砂矿藏量丰富,品质最高的就属于茂云市与沙州市交界的这一段,若没有这矿,这山就是穷山恶水。当年吴阿姨在山上当知青,应该是最苦的地方,但是自从开采了钨砂矿以后,这山就变成了宝山,这和当年美国的淘金热差不多。”

朱小勇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道:“这些车是五花八门,说明整个矿业开采很有可能处于无序状态。当然,我这个说法很主观,主要是个人感受,我见到现代化的矿业开采,绝大多数车辆都是统一型号的。”

侯卫东的经济实力最初就来源于石头,因此对于矿山开采很有感情,道:“沙州各县经济水平低,典型的靠资源吃饭,现在这个状况各地相差不多。”

朱小勇是从学者的眼光看问题,道:“这种搞法对环境影响大,对资源更是掠夺性开采,迟早有一天要被国家制止。”

两人一边抽着烟,一边随意聊着,蒙宁抱着手,站在岩边看远处的风景。

许多驾驶员都等得不耐烦,纷纷跑下来查看情况。秦敢也在飞石镇弄到一个小矿,正随着驾驶员一起下山,他突然见到侯卫东在山下,连忙跑了过去,先喊了一声“疯子”,又觉得不对,再喊了一声:“侯叔,你怎么在这里?”

侯卫东倒有些惊奇,道:“你怎么在这里?我记得你不是在这边。”

“在那边没有站住脚。最开始在临山镇找了一个矿,贫矿,开采起来没有意思,富矿又夺不下来。后来听说飞石镇的资源也还行,我和曾宪勇就过来了,已经承包了一个小矿,今年应该能赚钱,就是这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我们外来户生存起来不容易。”

侯卫东想到成津宾馆众车云集,心中一动,道:“有没有县领导参与有色金属矿?”

秦敢道:“怎么没有?常务副县长李太忠的儿子李东方就是最大的铅锌矿、钨砂矿老板,他占的全是好矿。我和曾宪勇买的矿是一个要死不活的矿,只是我们运气好,买下来以后,无意又发现一处矿脉,发现这个矿脉以后,我们运输量开始增大,已经有人开始骚扰我们了。”

想着秦大江的事情,侯卫东表情有些凝重,道:“我看李东方也不是个善茬,你要注意安全,现在赚钱的生意很多,不必非要在这矿上打主意。”

“我们是误打误撞搞到了一个富矿,现在都投了二百多万了,根本撤不了。这个矿开采完,我和曾宪勇就收山,够吃一辈子。”秦敢原本就是胆大之辈,此时见有巨大利润,自然不肯放手。

盘山公路已经有一长溜货车,不少司机都跑下来看情况。秦敢说着说着,脸色就不对了,他对侯卫东说了句:“侯叔,这里情况复杂,我要回到货车那边,免得被人弄了手脚。”他腰里还插着一柄仿造的五四手枪,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怕被人欺负,只是现在的货车都是重车,在下坡时如果被人弄了手脚就是大麻烦,所以他要回去与司机一起守着车。

朱小勇听了秦敢一席话,有些惊讶地道:“成津的社会治安怎么这样差?看来我们中午的遭遇虽然是偶然,却也有必然性,你是市委办副主任,回去以后要将这方面的情况反映给周书记。”又问道,“你们市委难道不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这可是优良传统!”

侯卫东当过县委办副主任,此时又是市委办副主任,对此最有发言权:“现在领导下基层,连路线都是事先确定好,很难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真要掌握一手情况,还需要如今天这般的轻车简从。”

朱小勇道:“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侯卫东还不太好解释这事。在他的印象中,周昌全每天都是忙得团团转,几百万人口的大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需要见的人太多,还有体制内的种种事情,朱小勇这种学者也不太理解。他暗自想道:“等以后我当了一把手,每个星期一定要到基层去走一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