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侯卫东官场笔记(1-8册+巴国侯氏) > 第57章 侯镇长上任被手下将军(3)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刘坤赔着小心道:“亲爱的,不要太小心眼,我妈是刀子嘴,豆腐心。就这样说定了,晚上来接你。”

段英道:“刀子嘴也会杀死人!”

又劝了几句,段英还是不想回他父母家中。刘坤生气地道:“你怎么是这个态度,我妈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发了火,他又放缓了语气,“亲爱的,还是回去,我来接你。”

老板凳

中午下班时,侯卫东又开始琢磨在什么地方吃午饭。他走到窗口,正好看到赵永胜上了桑塔纳,桑塔纳一溜烟开出了大院,带起了浓重灰尘。

侯卫东初到青林镇的时候,满街垃圾以及漫天灰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又见灰尘,他就续接上了之前在半山坡上的思路:“改造青林老场镇是提高新一届政府威信的好办法,尽管短时间不能将老场镇彻底变样,最起码可以将老场镇的环境卫生搞好,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

这时,社事办主任苏亚军出现在院子里。侯卫东喊道:“苏主任,等一等。”

社事办是社会事业办公室的简称。社事办主任苏亚军四十六岁,工龄长,人面熟,加上受到年龄限制,其政治生命已经结束,是标准的机关老板凳。

听到侯卫东的喊声,苏亚军便停下了脚步,在院子里等候。

在他的人生经验里,跳票副镇长就是兔子尾巴,再加上他知道赵永胜对侯卫东很有看法,因此他对这位分管副镇长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侯镇,有什么事情?”

侯卫东笑呵呵地道:“一起吃饭,叫上社事办其他同志,我请客,苏主任定地点。”他初当副镇长,不想当光杆司令,主动向苏亚军示好。

苏亚军知道侯卫东是上青林石场老板,听说他要请客,没有客气,道:“河口村村支部书记刘卫彬家里开了一个农家乐,环境不错,味道也还马虎,我们到他那里去。”

侯卫东爽快地道:“好,就到河口村。”

“那我去打个传呼,让曾强他们几个人都回来。”苏亚军一边说,一边朝办公室走去。

“不用到办公室,用我的手机。”此时手机在青林镇还是稀罕物,除了赵永胜和粟明各有一部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只有侯卫东在用手机。赵、粟二人是公款消费,侯卫东纯属私人消费。

苏亚军不冷不热地道:“这些洋玩意儿我不会用,还是去办公室打电话。”

侯卫东有些尴尬地将手机收了回来,但是他为了争取这个老板凳,也就没有计较,将手机放回口袋,跟着苏亚军来到了办公室。

在办公室等传呼时,苏亚军眼珠一转,道:“侯镇长,跟你汇报一件事。社事办管着广播站和民政办,点多面广,特别是即将开展的殡葬改革工作,任务很重。你能否争取买一辆面包车?也就几万块钱!计生办都买了面包车,他们管活人,我们管死人,镇里要一视同仁。”

青林镇政府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镇长粟明用钱都受到了不少限制,侯卫东作为跳票副镇长,在用钱上根本没有发言权。苏亚军这是给侯卫东出了一道难题。

侯卫东老老实实地道:“我是副镇长,喝顿酒可以解决,但是没有买车的权力。我是实在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会勉强自己说大话。如果真想买车,我们一起找赵书记和粟镇长汇报。”

苏亚军本意就是给侯卫东出难题,没有想到他说话如此实在,反而觉得很无趣,也就不再提起此事。

曾强、杨川闽、王蓉以及程义琳等社事办工作人员陆续到了办公室,听说侯卫东请大家到河口村吃饭,个个都是笑逐颜开。一行人来到镇外,在公路边等了二十多分钟,才来了一辆客车,摇摆着到了河口村刘卫彬家门口。

河口村村支部书记刘卫彬,是下青林村干部中出名的精明人,前几年到广东、福建做过花木生意,见多识广,很有些经济头脑。回到青林镇以后就在家里搞了一个苗圃,专门从福建花木批发市场进高档小型花木,移栽以后再养几年,然后卖到益杨和沙州。

苗圃旁边有一个几亩地的池塘,塘里有鱼,这里就成为集钓鱼、赏花、吃饭为一体的简易农家乐。这是刘卫彬从沿海地区搬过来的经验,在益杨县还算新生事物,每到星期天,只要天气好,生意都不错。

由于是周三,农家乐只有一桌客人。刘卫彬很悠闲地侍弄着花草,见苏亚军等人进来,放下水壶,招呼道:“苏主任,怎么现在才过来?”

苏亚军指了指身后之人,道:“今天是侯镇长请客。”

刘卫彬这才认出了侯卫东,热情地道:“侯镇长是第一次到我们河口村,我等一会儿把杨主任叫过来,这一顿饭河口村请客。”

“刘书记,我今天请社事办吃饭,你别和我争饭钱,以后我到河口村的时间还多,到时你再请我。”

“怎么能这样,侯镇长第一次到河口村,应该我们请客。”

侯卫东坚持道:“今天我说了算,听说你弄的肥肠火锅鱼味道不错,我就点这道菜。”

刘卫彬安排了中午生活,又来到了侯卫东身边,他从皱巴巴的西服口袋里摸出一包红塔山,给众人散烟。

侯卫东环顾四周,道:“农家乐在沙州已经有了规模,城里人都时兴周末到农家乐休闲。你这里环境还行,就是距离县城稍稍远了些,可以考虑到县城边上去开农家乐。”

“如果到城边开农家乐,成本高得多,我这是利用现成的土地。”

“那你的农家乐要更有特色,才会有更多顾客,等天气暖和以后,我带益杨的朋友来玩。”

“侯镇带来的人,一律打七折。”

苏亚军一直在观察着侯卫东,见他与刘卫彬谈得投机,暗道:“侯卫东还算老练,不是传说中的愣头青。”

酒至三巡,侯卫东将话题引向了殡葬改革,对刘卫彬道:“沙州全市都要搞殡葬改革,村里有什么看法?”

刘卫彬打了一个酒嗝,道:“我在电视里看到过新闻,知道这件事。青林镇是山区,到处都可以埋人,这事根本不可能搞起来。”

侯卫东主动做起了宣传,道:“殡葬改革的目的是移风易俗,节约土地资源,减少丧葬费用。省、市、县三级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沙州市已经下了政府令,全市从5月1日起一律不准土葬,必须火化,火化以后民政局要给予一定的补贴。”

村委会主任杨文武以前当过民办教师,算得上村干部中的文化人,他深知此事的艰巨性,头摇得如拨浪鼓一般,道:“殡葬改革比计划生育还要难,真要执行下去,不知要打多少架,扯多少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苏亚军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专心吃鱼。

侯卫东在上青林待了两年多,天天与村干部混在一起,对村干部所思所想了解得一清二楚,道:“县里给青林镇下了火葬任务,镇里将依葫芦画瓢,给每个村下任务。完成任务的村,可以对土葬户收取一定的土地占用费,或者说是罚款。”

刘卫彬听说可以收取土地占用费,马上就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道:“土地占用费如何使用,镇里是否上交县里?”

侯卫东心道:“聪明人硬是不一样,看来刘卫彬已经嗅出了其中隐藏的利益。”他含糊地道:“土地占用费全部归各镇使用,不用上交县财政。”

两位村干部对视了一眼,刘卫彬叫苦道:“要搞殡葬改革,村干部不知要得罪多少人,我们很难做。”他是生意人,很擅长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侯卫东点到为止,不再说此事,与刘卫彬碰了两杯酒。

喝了好几杯以后,刘卫彬忍不住问道:“侯镇长,你是分管领导,给我们透个底,土地占用费,村里到底有多大的搞头?”

侯卫东含糊地道:“这笔费用镇里将给村里一定比例的留成,算作工作经费,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只是一个大概念。”

刘卫彬见侯卫东卖起了关子,心里如猫抓一样。由于餐桌上人多,他强忍着没有继续追问。

苏亚军原本担心侯卫东工作经验不足,抓不住工作重点,控制不了全镇局面,如果在工作中出了岔子,最终还得由他来擦屁股。此时见侯卫东说话办事有板有眼,便松了一口气。

侯卫东有心将社事办主任苏亚军灌醉,与村里人谈完了正事,就拿了两个啤酒杯子,倒了两杯白酒。

“苏主任,能在一起工作是缘分,没有缘分,我们八竿子也打不到,有了缘分才能在一起工作。我们俩干一杯,祝合作愉快。”

看着满满一杯白酒,苏亚军眼睛都绿了,道:“侯镇,酒不是这样的喝法。”

侯卫东气势如虹:“怎么喝酒,难道有法律?我先喝了,别磨蹭。”他今天是有意要喝醉苏亚军,也就毫不留情。

侯卫东把大杯喝了下去。在刘卫彬等村干部的起哄下,苏亚军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硬着头皮将这一杯白酒喝了下去。

在河口村吃完午饭,已是下午3点钟了,社事办主任苏亚军当场醉倒,被拖到了村支书刘卫彬的床上。

侯卫东也有醉意,但是他越发的豪爽,对曾强等众人道:“青林镇有说法,酒风看作风,牌品看人品。今天通过对社事办酒量的检验,说明社事办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社事办两个未醉的女同志,看着醉成一团的男人们,听着侯卫东的豪言,捂着嘴笑。

侯卫东拍着副主任曾强的肩膀道:“喝了酒爬青林山是要命的事情,我不回镇里,明天上午到益杨民政局,下午你和苏主任在办公室等我。”

刘卫彬心里想着土地占用费的事情,把半醉的侯卫东拉到了屋里。

侯卫东拍着刘卫彬的肩膀,道:“目前县里所有正式文件都没有提及土地占用费,所以土地占用费的事情不能说出去,你千万得保密。”

“你放心,我一定会保密。每一具土地占用费是多少钱,多大的返还比例?”这是刘卫彬最关心的数据。

“党政联席会上还未研究,我只说个大致情况。土地占用费每具在五千到一万,比例大约在10%到20%。”村干部是不在编的干部,工资很低,除了村里工作外,还得从事农业生产养家糊口。用人民币来吸引村干部,这是镇政府与农村干部打交道的重要手段之一。

刘卫彬在心里算了算:“去年冬天全村死了二十五个人,如果能收十家的土地占用费,每家暂时按五千计算,就能收到五万多。村里比例如果提10%,就是五千元;提20%,就是一万元。”

他的算法已经很接近赵永胜的想法。

青林镇副镇长的工资不过四百多一点,全年加上奖金,也就五千多元的年收入。算清了账,刘卫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口里却道:“殡葬改革是难事,村里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如果土地占用费的返还比例高一些,大家可能还有积极性,否则谁愿意做这些得罪人的事情。”

谈完事情,侯卫东和刘卫彬才从家里出来。众人在公路边等了一会儿,一辆大货车带着刺耳的刹车声停了下来。车身自重加上碎石重量足有数十吨,压得公路不停地颤抖。货车司机伸出脑袋道:“侯疯子,到哪里?”

“益杨。”

货车司机拍了拍车门,道:“上车。”

看着带着灰尘远去的大货车,曾强打了一个酒嗝,对小姑娘程义琳道:“侯卫东就是一个山大王,苏主任的酒量和他相比,差得太远。”

汉湖

大货车如装甲车一般在公路上横冲直撞,风驰电掣。侯卫东坐在车上一直迷迷糊糊,等他睁眼时,已经到了益杨城边。

货车司机道:“疯子,实在不好意思,我不进城了,你在这里坐公共汽车。”

侯卫东在城边站了一会儿,坐上了入城客车。

回到沙州学院的住房,他靠在沙发上休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下午6点左右,大门响起有节奏的敲门声,侯卫东迷迷糊糊地开了门,站在门外的居然是满面笑容的任林渡。

“怎么是你?”

“怎么是你?!”

任林渡比侯卫东还要吃惊,他退后一步,看看隔壁的房门,道:“郭兰住那边?”

侯卫东带着酒意,用手指着任林渡道:“任林渡,你这个重色轻友的小子,我还以为是来找老朋友,结果是来找郭兰。”

任林渡脸上的尴尬转瞬即逝,笑呵呵地道:“你住在郭兰隔壁,这太好了,以后我就有了根据地。”

任林渡是侯卫东的朋友中最长于交际的,他的朋友遍及县政府所有要害部门。这是他天生的本事,学也学不会,侯卫东自叹不如。

任林渡转身去敲郭兰的家门,开门的是郭教授。

“郭叔叔,您好,我是郭兰的同事,请问她在家吗?”

“没有回来。”

“我叫任林渡,在县团委工作。我和侯卫东是郭兰同学,可以进屋等她吗?”

郭教授开门时刚从书房出来,鼻上还架着眼镜,手上拿着笔,道:“进来吧。”

他对站在门口的侯卫东道:“小侯,你来陪着这位小朋友,我还有事情。”

侯卫东知道郭教授事情多,道:“任林渡,郭教授有事,你到我家里去等。”

任林渡摇头道:“没有关系,我就在这边等。”

侯卫东对于任林渡的厚黑精神大为叹服,他借口尿急,回到自己屋里。

郭教授在书房忙了半个多小时,出来见任林渡一人还坐在客厅,正欲开口,任林渡道:“郭教授,我能不能给郭兰留个便条,不耽误你的时间了。”他来到放着笔墨纸砚的桌前,提起毛笔,在桌上写道:“县团委,任林渡。”

郭教授眼前一亮,道:“好漂亮的柳书。”他欣赏了一会儿,频频点头,道,“年轻人能写一笔好字的,凤毛麟角。”

成功引起了郭教授的兴趣,任林渡暗自佩服自己的观察力,道:“我从小就喜欢毛笔字,爸爸是岭西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你这字适合写晏殊的词,写几句来试试,会背吗?”

任林渡是学理工出身,晏殊是谁根本不知道,他只记得课本中学到的李清照词,写道:“……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郭教授只是欣赏字,没有注意到任林渡偷换了词作。

一老一少都是书法爱好者,郭教授放下手中的事情,跟他聊起了书法。正在兴头上,郭兰回到了家中。见女儿回来了,郭教授高兴地道:“小任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真是难得。你们两人聊,我办正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