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53章 当年匈奴能打李广,今天鲜卑就能打吕布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刘备这是要把咱草原群雄赶尽杀绝呐。居然能坚持在东胡草原常年屯田,步步逼近。长此以往,漠南之地还如何回得去?”

七月底的一天,鲜卑可汗拓跋力微,带着数万精骑,在漠南草原上逡巡游牧,居无定所。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档时机驻扎下来几天,也是心中悲愤。

每每坐在毡帐里喝闷酒时,他就会喊来高干等人商量对策,却始终拿不出可行的方案。

他只剩下十一万部队了,而且是已经把高干的残部都收编了的情况下,才凑出的这十一万人。

高干也不可能反抗拓跋力微的直接收编。因为去年那一波打完后,随着大汉在燕山以北、大兴安岭以南新建的三郡屯垦,高干麾下原本那些“逃亡出关的汉人百姓”,都已经被汉朝收编回去了。

高干手下只有士兵,没有平民来纳粮和提供物资,他还凭什么自给自足自立?

既然要吃拓跋力微的穿拓跋力微的,当然也只能给拓跋力微当狗。路走到这一步,也是形势所逼,没办法了。

草原联军还剩这点实力,还是疲惫颓废之师,跟汉人主力打硬仗,绝对是不敢的。只能是汉人来了就跑,暂时放弃对应草场上肥美的水草。

武器太差,还被常年断绝钢铁贸易,骑兵之利马匹数量都没优势了,胡人还打个屁?

从始至终,拓跋力微最后敢想的,始终是“把兵力集结为一股,趁着北伐围剿的汉军各路之间出现空档,逮住其中一路,以绝对优势兵力痛打”。

把战略机动性优势发挥到极点,还有一线生机。发挥不出来,就是十死无生。

这个道理懂的都懂,哪怕是三百多年前,汉武帝的时候四路北伐,匈奴虽然打不过四路汉军合力,但集中全部兵力放弃另外三路、任由三路汉军深入,匈奴只以全力痛揍李广,那还是可以把李广歼灭的。

高干这些日子游击下来,疲于奔命之余,也把这个道理彻底想明白了。他跟拓跋力微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不能生二心,此刻看可汗长吁短叹,高干也是一咬牙,想来个痛快:

“可汗既然不甘,有这个决心,咱不如就谋求跟其中一路汉军决战!也省得被慢慢耗死。汉人得了黑麦,能在关外都搞农耕,听说还有几种长得很大的巨菜,也能在极寒之地种植。

这是刘备得了天助,淘来逃去慢慢耗我们肯定是个死!放牧的草原肯定会越来越少!连部民都养不活!还不如寻求个痛快呢!”

高干这话说完,拓跋力微也算是听到心坎里去了。

这里必须提一点盘外因素:今年春夏两季的开荒屯垦过程中,大汉朝廷除了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种黑麦之外,还特地在辽河流域上游草原、示范推广了从流鬼岛(库页岛)南部弄回来的巨菜种子。

至于这些蔬菜的种子,当然是从库页岛沿着曰本海运到海参崴附近、然后沿着图们江运到后世吉林内地,再用大篷车、陆路从图们江流域转运到辽河上,沿河运到关外三郡。

流鬼岛巨菜的发现时间,跟黑麦是一样的,但因为朝廷做过实验,发现“流鬼岛巨菜被移植到外地后,会渐渐变回原样”,加上流鬼岛又那么远,海运成本也不低,所以朝廷对于巨菜的移植不如黑麦那么热心。

黑麦毕竟是一劳永逸,在外地种几年、种子会几何级数增长,种子够用之后就不用再从库页岛拿货了。巨菜种子则是要年年补充,不能指望留种,性质不一样。

但今年之所以破例、给关外三郡屯垦区的移民分配巨菜种子,一方面是考虑到鼓励移民,稳定人心。

毕竟普通百姓没读过书,也没做过实验,不知道这东西“种几年会重新变小”,朝廷哄骗一下,就可以给士气打进一针强心剂。

三年后哪怕衰退,好歹最初最人心浮动的那几年也安全过渡了。

分配巨菜种子的另一层考虑,则是诸葛亮建议朝廷的一条秘密计谋。诸葛亮建议给赵云巡防的关外数郡发种子、并且故意在收获季节放纵鲜卑掠夺部队进入这些农耕区、“发现”并掠得这些巨菜。

后来的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在东胡草原的游击掠夺战对抗中,鲜卑人和高干果然发现了巨菜的存在。这样一来,就更加坚定了他们“汉人找到了神迹作物,能够在原本不适合农耕的地区发展出农耕,所以汉人肯定能在草原上站稳脚跟,来了就不走了”。

对草原胡人士气打击最大的发现是什么?莫过于此!

毕竟他们最怕的就是草原地区的底层生产关系被改变,从原本不适合农耕变得能适合农耕。

这样一来,草原胡人的“打不过就暂时躲远点儿等等看”就变得没意义了,因为再等汉人也不会走,还能自行靠着在草原上种田造血、自给自足。

高干此刻对拓跋力微的劝说,显然就是中了诸葛亮的这个计策。

诸葛亮用了巨菜的信息差,把鲜卑人吓住了,全体鲜卑上上下下,脑子里都植入了一个念头:“越拖汉人越强,我们越弱”。

那迟打还不如早打呢!

从卫青霍去病以来,“逼着草原民族跟你尽早主力决战”这个古人从未完成的战略级欺骗,被诸葛亮巧妙完成了。

当然,丞相李素在这个谋划决策当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他虽然没有先知先觉可以借鉴了,也想不出这些脑洞,但他至少还知道好歹、看得出优劣。

诸葛亮的秘奏送到雒阳,刘备跟李素商量时,李素立刻就眼前一亮,全力支持了得意弟子的这个计谋。

所以,李素好歹还有个“劝说定策”之功。

没办法,教了个徒弟牛逼,当老师的当然可以轻松一点。

就好比学霸研究生的论文交上来,让导师斧正,基本上不用改就可以直接放过,还白捞一个通讯作者的署名权。

……

拓跋力微和高干此刻,就是在充分了解了汉人的黑麦收成、并且亲眼看到了麾下将士们从赤峰郡抢回来的巨大蔬菜实物收成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决策的。

拓跋力微本人面前的食案上,几个铁锅里,就炖煮着一颗二十几汉斤重的长萝卜,还有一颗五六十汉斤的白菜。再加上锅里一整只的羊,够拓跋力微身边的亲近妃嫔、子女全体吃饱了。

真切的实物,亲口吃下去了,想不信都不可能。但他不知道,这些蔬菜,其实已经比在流鬼岛的第一代作物,变小了至少两三成了。

要是在原产地,每颗萝卜起码再重七八汉斤。

吃着菠萝炖羊肉,拓跋力微摊牌道:

“如果非要伺机寻汉军其中一路兵马决战,找谁胜算比较大?原本孤以为吕布关羽最强,去年特地绕到辽西、寻找薄弱之处入关,可赵云张飞,也是丝毫不弱。

张飞和赵云的兵力数量如今又得到了刘备的增援加强,加上汉人的河海水运条件,显然是越往东越好,孤竟想不出能有把握歼灭其中任何一路,唉。”

高干倒是显然有备而来,这几天已经想好了,在拓跋力微最无奈之时,他选择了建议对方孤注一掷:

“可汗,如今之势,可谓与汉武帝时,四路出击匈奴,已经极为相似,甚至更加凶险。而我军的应对,显然也可以借鉴当时的经验。

三百年前,武帝四路北伐时,最西以公孙贺出云中、其东以李广出雁门、其东以公孙敖出代郡、最东以卫青出上谷,最后只有卫青取胜。

而卫青的防区,便如今日上谷郡公张飞之防区。去年我军轻西而重东,最后也被汉军的水路转运驰援之速逼了回来,确实不该去碰这个硬茬。

既如此,不如出其不意,找个汉人觉得我军最不可能去碰的名将,比如云中吕布,说不定反而能利用汉军驰援迟缓,战而胜之——

末将知道可汗担心吕布余威,可正是如此,才该反其道而行之,可汗莫忘了三百年前,飞将军李广面对匈奴集结主力围攻,一样兵败覆灭!汉武帝不也同样没料到,匈奴会全力猛攻李广么!”

避开强敌是很重要,但出其不意,更加重要。

拓跋力微听到这个建议时,自己都是吓了一大跳。因为按照他的潜意识,他就算想过对任何一路汉军下手,“主动攻击吕布”这个选项,也该是排在最低优先级的。

原因无他,吕布是唯一一个十几年前就对鲜卑造成过决定性重创的汉军大将,当年杀了步度根、烧了盛乐王庭。

虽然当时吕布是利用了马超张飞消耗勾引走了鲜卑主力的情况下、捡漏偷袭的,可吕布的威名和恐怖,却是实实在在留下来了。

后来吕布归顺刘备后,刘备也防着他,跟他做“鲜卑人首级换军需物资和装备”的贸易,虽然一直卡着最精简的武器不卖给吕布,防着吕布一手,但吕布依然在数年里每年保持了对鲜卑的小规模主动进攻。

只是吕布的兵力不足,当时也就两万人出头,所以只是让鲜卑“连续五年没有人口增长”,倒不至于把鲜卑打得越来越少。

后来拓跋力微主动放弃了阴山以南的据点,退到山的北麓,吕布也就渐渐消停了。

此时此刻,距离吕布对鲜卑的破坏,至少已经过去十年了。高干旧事重提,拓跋力微在短暂的惊慌后,还是强行平静了情绪,诚恳追问:“对付吕布,怕是没有胜算吧?”

高干抓住机会剖析道:“末将知道可汗少年时见过吕布的威风,可正因如此,才出现了灯下黑的误判,原因有三。

首先,我军要集结全部主力攻击汉军一部,那显然要挑最不合群、距离汉军其他路援军最远、救援最慢的敌人来下手。关羽张飞的防区居中,一旦被攻击,左右两翼都会快速来援,给我军的作战时机就比较短。

而吕布赵云居于两翼。一旦我军能在战前施展骗术骗过汉军,然后出其不意猛攻,就只有关羽能来救吕布、张飞能去救赵云。更远的隔州驻军是赶不上的。所以就注定我们只能在吕布赵云里选一个打。

其次,吕布虽强,但始终没有赢得刘备的绝对信任,他的军中只有当初刚刚归顺时,汉人朝廷卖给他的一小批锻钢胸甲,为的是劝诱他做出归顺的决策。

归顺之后,汉人朝廷没有再卖给他任何先进军械,最多就是给点四棱锥枪的枪头,听说还有车木棍造枪杆的踏轮床(车床),所以吕布军的武器,始终是比关羽张飞赵云差一些的。”

听到这一点,拓跋力微也下意识地微微点头,表示承认。

刘备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毕竟吕布太反复无常了,不可能给他跟自家兄弟一样精良的武器装备的。吕布的本质,只是一个归顺的诸侯军阀。

这也不算“自废武功”,因为刘备本来就没指望吕布扮演未来对胡人作战的主攻手,他是希望关羽来完成决战的。天下统一后,有新的兵马募集训练上来,新的武器,当然都给关羽了。

吕布的嫡系部队,始终是当年的老牌并州军,还有少量河套北地出身的凉州兵(凉州军当年也不是全跟着李傕郭汜造反的,有一小部分河东、北地的兵跟着吕布走了)

刘备希望看到的,是吕布只有那么多武力,然后随着时间逐渐凋零,不给他新的内地兵源补充,最后让吕布当个富家翁侯爵,有个善终就行了,这样双方都能安心。

拓跋力微捋明白这个逻辑后,自言自语道:

“这么一说,吕布确实也消停了有些年头了。当初就是汉朝没有统一之前,吕布经常跟我军摩擦。但从曹操死后这十年来看,吕布也没什么威胁,孤竟是被他早年的余威吓住了。”

高干连忙补充:“正是如此,而且可汗所言,恰好点出了吕布的另一个原本没有的弱点,那就是他麾下的兵马人数,比十几年前反而更少了一些,他自己也老了!可汗可不能忽视年纪对军队战力的影响呐!

吕布麾下的并州军,那都是十几年前,从整个并州境内,乃至河东北地招募勇士而来的,那是一州之地才搜集得出来的。可投了刘备之后,吕布直辖的土地,已经从一整个州,缩小到了一两个郡,那就是三四倍的差距。

十几年了,那些精兵也会老去、退役,而新征募上来的勇士,因为兵源地规模变小了,肯定补不上流失。根据末将当初在袁公帐下时,最后的情报,吕布的可战之兵,现在已经不到两万人了!”

这个道理也是一点就透,很容易理解。

就像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写的那样:到汉中筹备北伐后,一年多里,老死了七十多个将领和军官、一千多个青羌、叟兵、突骑之类的精兵,这都是当年刘备转战天下才积累到的兵源,靠益州一个州的新兵是补充不上来的。

同理,当年吕布靠拥有一个多州的土地,才维持住的部队规模,最近十几年靠一两个郡的战争潜力,也是维持不住的,也会慢慢有所缩水。

这么一层层抽丝剥茧分析下来,拓跋力微居然觉得:这事儿的可行性,正在显得越来越靠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