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0章 收复了辽东就不能享受享受嘛?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哗~哗~”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一群辛勤的汉军士兵,把一盆盆凉水泼在昌黎县那条从北到南贯穿全城的主街上,清洗着昨夜的屠戮残留下的血污,好让一会儿朝廷官员的入城式显得体面一些。

辰时初刻,刘备和李素并辔而行、李素略微落后一个马头的距离,内穿铁甲、外穿官员袍服,在五百名白马骑兵的簇拥下,施施然从北门而入。

昌黎县的攻克,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这里是辽东属国的治所,直到这一刻,刘备这个“辽东相”和李素这个“辽东长史”,才算是名正言顺地正式到任了。

之前那些辛苦的日子,都只能算“上任途中的波折”。

这种乱世,朝廷给的官不好做啊。

凡是一次性升迁幅度比较大的,往往都是地盘在反贼手上,给你个虚有其表的大义名分,要你自己把地盘打回来——比如孙坚也是如此。朝廷从别部司马/议郎那种六百石的小官直接提拔孙坚当长沙太守,那就意味着长沙郡是要他自己从反贼区星手里打下来才行。

刘备策马来到城中最大的那座官衙,看着破败的建筑,心神颇为激荡。

这房子被难峭王和难楼叔侄祸害得不轻,但好歹是朝廷派出一方牧守的权力象征。

“太破败了,我等既然光复朝廷州郡,也当略为修整一番。”走进官衙正门、左右打量一番后,刘备如是自言自语。

“大哥,我等才光复昌黎,旁边的徒河县都还在贼军手中呢。而且今年大饥、民生凋敝,如何是说这些的时候。”关羽在刘备身边,忍不住直来直去地劝谏,他也是习惯了兄弟间有话就说。

刘备释然一笑:“云长莫非以为我是贪图逸乐?就算府内居室朴素一些,也是无妨的,关键是门面要堂皇。我不是为了住得舒服,是急需振奋辽东人心,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新气象。人心浮动之时,就更需要朝廷的脸面。”

这么一解释,关羽、赵云这些勤俭派的,都不好说什么了。

另一边的李素,倒是难得在这种问题上赞同了刘备:“这事儿我也支持,大灾之年,用民有度,反而比完全与民休息更好,咱可以以工代赈嘛。

至于徒河县尚未收复,那倒是小事一桩。这几日,云长子龙先把周边没叛军盘踞的诸县安定了,过阵子我去翼德营中,让翼德把徒河县团团围死。

射书入城劝降,有九成把握可以不战而收服——那里只有四五千人马,见了难楼、阎柔首级,不会有信心抵抗的。”

刘备本来只是觉得胜利略有小成,要装点一下面子,听李素居然可以为他找到正当性,也是心中窃喜:“哦?伯雅倒是每每有高论,愿闻其详。这‘以工代赈’是个什么法子?”

不光刘备,关羽赵云,甚至鲁肃,都竖起耳朵,想听听有何高论。

以工代赈之法,最晚到唐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苏东坡做地方官时就用得很溜。那是因为宋朝商业发达、当时的人有一定的经济学常识萌芽。

不过汉朝还是太重农抑商,所以如今的人肯定听都没听说过。

李素便娓娓道来:“如今已是三月末,而随着我军光复失地,饥民流民还在源源不断归附。四月份来投的,让子敬收编之后,好歹还能垦田种些豆类、蔬菜。

可如果五月份、甚至更晚还有流民需要安置呢?那时候定然已经误了农时,这时候就要吸收饥民中的精壮充军、以粮饷养兵消弭乱源。

而那些不足以当兵的,就只有以官府组织的工役,让饥民服役赚取口粮。不劳者不得食么,这样至少比直接无偿赈灾容易管理些,还能防止不患寡而患不均、使先来的劳作交租的百姓不至于心中不平、也想荒废田亩混入受赈的人群。”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刘备和鲁肃听了之后,却如闻神机妙计,一时惊为天人。

鲁肃失神地喃喃自语:“以工代赈……没想到让百姓劳作、发给口粮,还有如此的妙用。这些日子确实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流民难以管理,深感头疼。

有些饥民是二月份来的,有些是三月份来的,但发给土地和口粮时,人多事杂、做账难以精细。往往算不明白每一户饥民究竟已经领了多少天口粮,到秋收后统一加倍收租偿还,又怕挂一漏万。

所以只能是每个月的分一组,不管二月几号来的,都算他们领了二月份一整个月的口粮。这样官府记账才方便些。然后那些二月初来的就心中得意,二月底才来的便多有不平。

有了伯雅此法,将来四月份来的饥民,一律算五月初一才开始官发口粮,四月要吃几天就做几天工,做一天发一天当面结清,也免了税吏忙不过来。”

一旁的关羽没有做过内政,不理解鲁肃的痛苦,他只是本性节俭,忍不住问:“那这以工代赈,就是给修府修衙?修复城墙?虽然民力廉价,是不是太浪费了……”

李素笑道:“这只是一时的嘛,修府邸能花掉千把人就不错了。多出来的人力,在这辽东之地,当然是兴修水利了。子敬也实践过了,这辽东之地实则水源充沛,连种植稻米都可以,亩产高于麦、黍。只是种稻需要的灌溉极多,必须多修水利。等农闲时节,这以工代赈就可以修挖灌渠为主。”

听李素想得那么周到,刘备不由捻须得意:“一直以伯雅多奇计,没想到在治民理政方面,竟也不输子敬。当真是良平仪秦之才外,还得加上萧何了。”

李素:“兄过奖了,偶有一得罢了。”

刘备得意笑道:“诸将之中,如今就我与伯雅封侯,伯雅你这侯府也一直没建,我看就在城中挑座大宅,让民夫好好修缮一番。”

汉朝官员住的房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称“府”的,高级官员“开府”是个非常大的排场,要朝廷特许。

不过,作为列侯,是可以有府的,只不过没有开府视事的班底机构,纯粹就是拿来住。

之前把甄家、糜家那些超级富豪的家称为“府”,不过是俗称,严格来说是不合礼法的。

李素下意识想说“这昌黎县也住不久,等收复了襄平说不定还要搬过去”来婉拒。

但仔细一想,襄平也不一定住得久,灵帝驾崩前最后的布局还不好说,刘备盛意拳拳,就答应了吧。

这也符合李素一贯以来“贪财、求田问舍”的人设嘛,既然用了陈平的人设,生活简朴岂非让主君反而不敢充分信任你。

“那就谢兄美意了。”李素坦然受之。

刘备拍拍他肩膀:“伯雅,打下襄平之后,咱也算为大汉镇守一方边陲、慑服四夷的诸侯了,这两年东奔西跑,素知你是个好华服雅食、豪宅美婢的。是时候略享太平了,不要苦了自己。”

李素心中闪过一丝隐忧:莫非刘备已经被眼前的小胜所迷,产生了暂时满足于当“辽东王”的懈怠么?

不过也对,汉灵帝没驾崩,朝廷威望也没彻底扫地,这个节骨眼上,反而是真正绝对忠于朝廷的人,才会产生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吧。

毕竟之前头顶上一直有刘虞、公孙瓒压着,刘备始终是在给人打工。

而辽东险远,跟辽西隔了四百里的无人区,所以尽管这里隶属于幽州,多年来的汉朝政治实践却是由辽东太守一言堂说了算,幽州牧/幽州刺史也就大是大非的问题过问一下,其他根本不管。

所以,辽东太守也算是上面无人制约的、实际掌控了三分之一个幽州面积的封疆大吏了。

要是不满足于暂时当“辽东王”,那才不正常,除非是早早就有不臣之心了。

李素知道这事儿必须要想办法慢慢劝,不好说得太直接,否则岂不成了教唆一个大汉忠臣对朝廷起异心?

“先让玄德兄过两个月好日子缓口气吧,等攻下襄平,再找个机会委婉劝劝。就算不能说服他有更大的野心,大不了暂时用‘天下还未太平,张举张纯惹出来的贼乱也未彻底平息’,鼓舞他振作,配合友军越境击贼。”

李素琢磨了一番后,脑中便存了这么一个腹稿。

或许有人会奇怪:要是等襄平都攻下了,张纯都授首了,还怎么借口举纯之乱没有彻底平定呢?

李素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为难,搜肠刮肚想了很久,大致找到了几个模棱两可勉强可用的借口:

首先,鲜卑乌苏部的乌苏,之前配合张举突围时当了弃子诱饵,往南窜入了青州,以泰山郡为根据地,祸害青、冀,还把青州黄巾军给点燃了,尤其是在山东半岛上祸害了不少地方。

如果刘备将来贪图逸乐,倒是可以劝说刘备“善始善终”,向刘虞请命帮友军击贼。

刘虞作为州牧,本来就是有假节钺、越境追杀叛军的权力的,所以可以下这个令。

历史上后来的辽东太守公孙度,也是从辽东半岛渡过狭窄的渤海海峡,到东莱击破过青州黄巾。公孙度还因此占领过东莱郡好多年。

大不了就劝说刘备以此为戒,防止刘备暂时觉得大功告成而沉迷享乐。

如果乌苏和东莱的青州黄巾军还不够,那就拿辽东周边玄菟郡、乐浪郡被高句丽侵扰的地盘作为眼药,给刘备找点事做,提醒他忘战必危。

玄菟郡郡治高句骊县(今沈阳,前面的辽东郡治襄平则是今天的辽阳),以及乐浪郡郡治潮鲜县(今平嚷),如今可都还在高句丽的侵扰之下。历史上公孙度当辽东太守时也彻底肃清收复了,还占了高句丽的很多土地,把高句丽打得满地找牙。

可不能让刘备沉迷于接着奏乐接着舞呐。

——

PS:对不起大家,国庆节在泰州我老婆娘家,中午被人灌酒了……所以今天写得慢了。还欠大家两天三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