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章 游说单于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7章 游说单于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说句心里话,李素上辈子念书、读研、混职场到三十多岁,但人生轨迹一直是在沿海发达地区活动,内地那些省份他是真没来过。

谁让他这人内向,喜欢靠实力往上爬而不喜欢人情社会。

两世为人,他还是第一次踏足晋地。也只有亲自跑过亲眼看过这里的地理环境之后,才会感悟到为什么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那些战役会打成这种样子。

在赵云带路、典韦护送下渡过丹水,顺着大粮山的山脊绕过包围圈、前往泫氏县的一路上。李素就看到了韩王山、大粮山、圣佛山好几道小山脉。

这些山吧,也不像蜀地甚至滇黔的山那么险峻,但就是纵横切割把战场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如果是纯粹的遭遇战,骑兵或许还能翻过群板形成冲击。

但只要形成阵地战、稍微相持几日。山西那种跟黄土高原乃至河北松软冲积平原差不多容易挖掘的地质,就会逼着双方挖沟堆墙、依托山川河谷,形成对防守方有利而进攻方乏力的局面。

李素一路走来,看到的就是白波军六万人被围在西有丹河、南有大粮山、东有韩王山、北有百里石的广大区域内。

泫氏县城,就在百里石防线的中段背后,李素一行抵达的时候,天色都已经黑了,不过并州军倒是不怕白波贼偷城,看李素一行人数很少,验明印绶之后立刻就开门放行了。

城头一名巡视的武将,极为高大雄壮,居然还非常热心地主动给李素引路,看上去像是那种颇为热衷功名、喜欢讨好朝廷上官的上进分子。

“李中郎快请,卑职并州刺史主簿吕布,拜见李中郎。”

听到来将自报姓名时,李素微微一惊,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幸好摸到赵云的手就在旁边,这才稳住心神。

不怕,咱现在跟吕布是一边的,而且左有赵云,右有典韦。

“原来是吕主簿,素在幽州时,久闻鲜卑与羌胡忌惮吕主簿勇名,有幸一见,不必拘礼。”李素立刻恢复了谈笑风生的状态,拱手回礼。

他倒是从没动过招揽吕布的念头,主要吕布的人品和忠诚度实在太可疑了,而且这是帮助董卓上位成功的关键人物,也是将来干掉董卓的关键人物,李素可不想把这些蝴蝶效应破坏了。

他跟刘备做的一切计划,都是按照“靠买做到一方牧守后,朝廷权威崩塌”来安排的,朝廷不崩塌的话,那他可真得“创业未半而中道花光预算”了。所以董卓死前那些可能影响中枢的小动作还是不搞为妙。

吕布非常热心介绍情况:“李中郎既为使匈奴中郎将,定然是朝廷派来招抚于夫罗的了,恕我直言,这于夫罗在河东、并州等地,每战不先,只知保存实力!搜刮战利倒是从不落后。

要不是看在他本就受朝廷之命,可以随时助战围剿白波贼,这种友军还是不要也罢!他那一万骑兵,号称单于帐下最精锐,依我之见,还不如我那三千并州汉骑!”

吕布吐槽的这些,李素当然都知道。

于夫罗跟那些汉人将领相比,最大的担忧就是怕士兵死多了没得补充——他自称单于,要补充新兵也只能补充匈奴人,没有汉人会为他卖命的,他也不好意思招汉人。

河东离开北方匈奴五郡已经挺远了,这里不是兵源地,于夫罗还指望靠父亲羌渠留的这一万人翻本呢,这一年多始终打得很苟。

李素便趁机安抚吕布:“我正为此来,有劳吕主簿带路了,我会说服于夫罗放弃此战缴获的食盐,全部留给你们并州军,补偿贵军作战的损失。不过那些金帛细软,我说了不算,估计于夫罗不肯放弃,我另想办法补偿他们。”

李素既然要拐走于夫罗去凉州与汉中交界的沓中一带牧马,带太多沉重的食盐当然转运不便,这个人情不如做了。

吕布闻言大喜:“多谢李中郎斡旋!我代我家使君谢过了。”

李素趁机说道:“不过我也有一事相问——听说之前贵军与于夫罗冲突,起因是秦宜禄秦军侯夺妻不成反被杀。既然秦军侯已死,想来吕主簿也不至于觊觎同袍未亡人。为了你们两家面子上过得去,那个女子便留在关都尉处,由关都尉另行处置吧?”

吕布脸色瞬间有些难看,似乎颇为不甘,但想到李素许诺的分赃倾斜,肉疼地答应了。

罢了,反正本来也就是秦宜禄的女人,又不是他的。

吕布还以为是李素自己想要留下如此美女,都没想到是关羽刚才偷偷拜托李素的。

跟吕布谈好条件,李素很快被引到县衙,见到了于夫罗。

进门之前,李素一伸手,典韦识趣地递上九毦的旌节,然后李素才先让人通报,而后不卑不亢持节入内:“汉使匈奴中郎将李素,见过南匈奴大单于殿下。”

于夫罗已提前得报,降阶相迎:“有劳汉使远来。”

这都是几百年来规定的台词,哪怕李素从雒阳来一点都不远,他也得说远来,假装好像现在还在北五郡的王庭里似的。

李素:“听闻单于助剿艰辛,因粮饷短缺屡与友军、地方发生摩擦,朝廷特派我前来调停,全权设法处断。”

于夫罗:“孤也久为此事烦忧,孤数次请求陛下助兵平叛,回故土剿灭反贼须卜骨都侯,也为朝廷重新光复河套、河西五郡,然陛下病重不愿理会,朝中大将军、上军校尉也不愿申此大义。

若非如此,孤何至久困河东、上党,屡征粮饷——有一言,孤不吐不快,先单于是听了陛下旨意、刘幽州私信劝谕,这才派孤率我匈奴精锐勇士南下,助平张纯之乱。若非先单于忠于朝廷导致王庭空虚,怎会给须卜骨都侯逆贼趁虚而入的机会?先单于算是为大汉尽忠、服从汉命而殉国,朝廷怎能不为孤复国?天下道理,抬不过一个义字。”

李素不希望被对方卖苦情戏摆苦劳的节奏带着走,耐心听于夫罗说完这段话后,就快刀斩乱麻地切换方向:

“这话我从没否认过,不过咱要向前看,我是来解决单于的困局的——单于应该知道,当初刘幽州给先单于那封书信,正是出自我手,刘幽州招降乌桓丘力居,也是出自我的手笔。但这些事并非出自我本意,我只是奉命而行,大将军召先单于出兵时,我便劝阻过。

我想,有那么多成绩摆在先,单于应该不会怀疑我的眼光吧。但凡我给人指出的明路,最后都证明我对了。只要单于能像丘力居信任我那样信任,我承诺迟早助单于恢复河套五郡、诛杀须卜骨都侯,但不是现在。”

李素这么说是有点冒险的,万一对方记仇的话,把他爹羌渠之死的一部分次要原因归咎于李素,那也会导致劝说难度陡然增加。

但李素相信于夫罗这一年多已经被磨得没那么大脾气了。李素这么说,至少能极大地强调他的“料事如神”,以及“听他劝的人都有好下场”这两点金字招牌。

商业谈判做标书,还得先摆一遍历史业绩呢,历史业绩越好越容易说服人,谈判筹码也就更多。

于夫罗想了想,倒也不傻:“你代表的,不只是朝廷吧?”

李素笑了:“我愿为单于找一处马场,先养兵数年,以待贼情有变。只要单于愿去,汉中太守玄德公,也会为单于提供便利。我承诺十年之内,助单于复位、诛杀须卜骨都侯。

而且先给单于一亿钱,算是迁徙的安家费。日后若要单于助战,也会按朝廷光和年间征发乌桓突骑的标准,足额发放粮饷。”

李素一边说,一边有备而来地展开地图,把武都以西、靠近凉州的备选草场范围指点给于夫罗看。

于夫罗也算熟谙地理,大致一琢磨,就知道那地方质量是可以的,养几万匹马没问题。就是离老巢又远了点,将来需要先指望朝廷平了羌乱,然后从凉州收复河套先。

如果是一年多之前,以于夫罗的骄傲当然不能答应,当时他还沉浸在父汗刚遇害、以新单于自居的锐意进取状态。只有四处碰壁了一年,才能理解复国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李素也不想一下子就开太高的价,他也是希望更好地彻底同化吞掉南匈奴。

历史上于夫罗本人虽然没有改姓,可是到了他儿子那一辈就顶不住了,改姓刘叫刘豹,他孙子叫刘渊。

李素先把对方骗得远离根据地,慢慢磨,对方迟早会越来越心气颓丧,最后不得不改汉名彻底放弃胡俗。

于夫罗思忖再三:“这事儿,你说了能算?”

李素笑了:“移囤到如今还在凉州羌贼之手的草场州县,朝廷有什么不肯的?雒阳那边的手续我来打点。单于只要肯走,明日便在军前盟誓一下,我会组织一些之前被俘的白波贼战俘观看,看完后放他们回去,这一点单于应该愿意配合吧?”

于夫罗摆摆手:“这有何难。”

关键是要不要迁移和帮刘备打仗,那些仪式性的东西于夫罗才不在乎。

但李素却知道,只要于夫罗答应了,白波贼存在的法理依据就会崩塌一大截,相当一部分白波贼也就有个台阶下可以投降了。

毕竟白波出现的最初理由,就是不想为朝廷供养于夫罗嘛,现在于夫罗都走了你们还反什么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