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3章 这点破事也想见陛下?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3章 这点破事也想见陛下?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二月十八,午后时分。

冀州朝觐使团,在沮授的带领下,经过三天多的跋涉,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看着至少有六丈高的巍峨城墙,出现在眼前——而且是绵延完整的那种、不是后世旅游景点那种短短一段——李素的心情,也是颇有些激荡的。

来到这个世界后,终于第一次来到了雒阳城。

相比之下,倒是沮授和刘备原先就来过,所以没那么惊讶。

“这便是煌煌帝都雒阳了么?真是幸运,来到这个时代,居然还能赶上雒阳城被毁之前,见识一下回光返照烈火烹油的盛景。可惜,只有两年了,一点基础都没有,恐怕是来不及发展出足够的势力阻止董贼了。

能够从雒阳多救出一些文化瑰宝、保护文明传承,就算很不错了。如今的西凉军,是天下第一强军,根本刚不过他们。估计就算是董卓逃到长安后,如果其他联军诸侯不给力,我就算给刘备开挂,也依然单挑不了董卓。

如果能在李傕郭汜内讧的时候,提前结果了李郭二贼,拯救朝廷,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吧,而且还要看地理环境,能不能劳师远征够到李郭二贼的地盘。算了,不想那么远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从遥望见城楼,到穿过城楼,短短几里路,李素内心如是瞎几把乱想了一通。

前世他也看过不少B站的纪录片,比如《假如国宝会说话》,里面有一集提到的“熹平石经”,便是熹平年间议郎蔡邕奏请汉灵帝出钱刻的、放在雒阳太学门口的广场上,一共46块大石碑,正反面都刻,总计刻了20多万字,囊括儒家七部经典(五经加上《公羊》、《论语》)。

目的是使寒门子弟可以有一个经典书籍的正规抄写出处,传播文化、勘误通假。缓解世家门阀把书藏起来不让穷人抄的社会矛盾。

虽然熹平石经只存世了短短七年,就遭遇董卓焚城而毁,但它象征的“打破门阀知识垄断”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虽然惠及的人数不一定够多,好歹你得有钱来一趟雒阳,你才有机会抄。

熹平石经在这个时代,当然还没有文物价值,但是被董卓毁掉的文化古籍又何止石经呢?这只是个代表,因为是石头的,好歹两千年后还能留点残片(后世博物馆里全加起来只留下八千多字)。那些纸质的和竹简、绢帛,连残片都不存在了。

就算力有不逮,救不了雒阳城,至少拯救一些文化传承吧。

“伯雅,想什么呢?刚才看到城楼起就没听你说话,咱聊天也不搭理,莫不是第一次来雒阳,被这规模震到了?”

刘备看李素出神许久,忍不住拿马鞭的鞭梢捅了捅他。

“哦,没什么,我确是没见过这等世面,一时失态。”李素也不以为耻,顺势承认了。

一旁的沮授闻言,也摆出长者姿态点评:“伯雅,你这人见识不错,才学也广博。不过光读书是不行的,也要阅历天下,方成大贤。幸好你年轻,还有的是时间。”

“多谢别驾指点。”李素应承了一句。

路上这三天里,沮授对刘备和李素的态度也好了不少。

李素自己自忖没那么强的结交朋友手腕,他只会公事公办当说客搞外交,所以交朋友这儿,完全要归功于刘备。

刘备的交友情商是真的高,关键是李素也看得出来,如今的刘备,确实还没发展出多大野心,他就是真心匡扶汉室,所以在真诚推心置腹、仗义疏财之下,沮授对他们的印象才渐渐变好。

后世袁绍手下那些谋士,大多数是只注重世家门阀利益、不太注重汉室的,不然也不会一门心思跟着袁绍走了。但田丰和沮授这两人,算是比较兼顾世家门阀和尊重汉室的——

官渡之战前,只有田丰和沮授,对袁绍劝谏了战争的正义性问题,认为直接讨伐曹操师出无名,而应该先派遣使者向朝廷表奏“终于灭了逆贼公孙瓒”这个功绩,等曹操从中阻挠时,抓住曹操“租塞言路”的罪证,证明曹操是“挟天子”而非“奉天子”,这才好大举进攻曹操。

只可惜,袁绍自己不尊奉汉室,也不在乎大义名分,没听田丰沮授的。

所以,这几天接触下来,李素也开始考虑一种可能性:沮授如今地位比刘备还高,到底有没有可能利用他的尊奉汉室,最终把沮授拉拢过来呢?

难度很大,但仔细想想,好歹没有之前拉张郃那么难,毕竟算是有一线希望。

关键在于,沮授并没有当过刘备的直属领导,哪怕沮授目前官职级别高,但双方也是份数同僚。

这有点像一家大公司里,刘备好比是个研发部副经理,而张郃眼下是正职经理。如果刘备立下奇功,研发出一个能够挽救公司的新技术,最终一步步爬到总监、总裁、董事长,那么张郃肯定是待不下去要跳槽的。

因为研发部副经理靠研发出头一路当到董事长,那就意味着正职经理无能,是踩着人家脸爬上去的。

但是,沮授就好比一个销售部经理,虽然目前级别比刘备高,但双方属于不同系统。一个销售老总,当然更有可能接受研发线的草莽英雄崛起、最后当到董事长。

沮授这条线,还是要继续花功夫结交才对,不该放弃。

……

一行人缓缓策马又走出百十米,沮授忽然想起个事儿,追问道:

“不对!伯雅,你说你是第一次来雒阳?不可能吧,我见过你写的文书,那字明显是蔡伯喈的体。你若是没来过雒阳,又从何处抄学到太学石经上的字体?”

李素听了这个问题,心中也是微微一凛,没想到这点小事,也会留下破绽。

原来,他后世对于汉朝隶书的字体,也是有所认识的,所以穿越后重新熟悉写字,难免往后世见过的汉隶规矩上靠。而后世流传的汉隶,其实无一例外都是从熹平石经等出处来的,其他的汉隶早就湮灭不存在了。

但是,在这中平年间,天下其实是有好多家字体的,这些体不仅仅是笔锋、美术上的不同,连通假字都不一样——熹平石经刻印时,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在校准通假字,很多字都有六七个版本。

这就等于说,自从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四百多年,其实又有很多民间流传的古字通假写法复苏了,还有很多是这四百年里以讹传讹再生造出来的。

汉灵帝刻石经,其实又一次起到了“书同文”的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刻碑认定正版文字的校准。只是历史意义远不如秦始皇重大。

李素的书法水平,当然远不如蔡邕,他的字至今还有点歪歪扭扭。

但因为他写的字所有通假法则都是蔡邕这一脉的,所以沮授只是看他选通假字的规则,就看出他是学过熹平石经的,这才怀疑他到过雒阳。

李素急中生智,连忙编造理由:“是中山督邮的前任书掾,我的授业恩师、胡茂胡先生,生前曾来过雒阳,抄写过太学石碑的体,所以我是跟他学的。”

沮授闻言,这才没有继续质疑,只是有些起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督邮书掾了,也能如此治学严谨,自备盘缠来一趟京师,只为抄书,花费可是不斐呢。

可惜了,若是没有遇害,说不定也有机会成为贤良方正之士。既是如此,公事办妥之后,伯雅,你可自行去太学门前瞻仰补正,也算是告慰你恩师在天之灵了。你的字,虽然得了蔡议郎通假之正宗,但笔画实在是太丑了!”

“小子谨记教诲。”这个建议李素倒是很乐于接受,没办法,谁让他上辈子练书法练得少呢。

抄肯定是来不及的,二十多万字呢,而且抄也不一定抄得美观。但他是后世之人,完全可以用拓印之法,把碑文偷偷拓下来嘛。

虽然目前还发明不了活字印刷,但发明一下雕版,甚至只是拓印,还是挺轻松的。

一行人聊着聊着,就到了鸿胪寺。

鸿胪寺是九卿中掌管封国、地方使者觐见奏事的衙门,属于九卿之一。沮授被贾琮派来,负责接待的衙门就是鸿胪寺。

沮授先行入内,把手续办了、递上表章,走程序,这些李素和刘备都是没资格进去的。他们得等到朝廷上具体掌管军事和平叛的主官,需要勘问的时候,才有资格面见奏对。

刘李等了好一会儿,沮授才办完手续,出来后还一边摇头叹息:

“陛下不理朝政,一至于此!事涉叛乱,居然都不亲自查问。估计这事儿暂时只能报到中常侍蹇硕,与大将军何进处。咱等着他们召见,勘问详情吧,面君估计是没机会了。”

刘备闻言大惊,他原先也没资格接触那么高层,也是第一次听说汉灵帝不管事儿居然到了这种程度。

那估计对于出首者和使者的封赏,也不是皇帝亲自知情的,可能就何进或者十常侍随便商量一下,就决定了。

真是憋屈啊,算了,等何进召见吧。十常侍刘备是完全不想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