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83章 咱不是一审判决执行人,咱是二审审判人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对于董卓以朝廷名义任命一批名士到益州、辽东来搅混水的心态,李素大致还是能摸透的。

他当然知道,董卓不至于傻到认为可以“靠一纸诏书,就从刘备那儿夺走几个郡地盘”。要是诏书那么好用,就没有讨董联军了。

所以董卓更多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类似于历史上曹操派祢衡的心态:能给刘表造成损失固然是最好,否则让刘表杀了祢衡也不错。

具体的规划应该是李儒帮他想的。这也就注定了,被抛出来的棋子,多半是不受董卓待见也不可惜的废人,人设参照祢衡。

刘备自然不会跟李素卖关子,直接把问题抛了出来:“董卓这次以朝廷名义,一共封了四个官,我最担心的,是辽东太守公孙度,此人曾任冀州刺史,资历人望都是够的,据说还跟徐荣同乡、做京官时就跟徐荣认识。

我怕麋子仲若是笼络不住徐荣,会有危险啊,咱千里迢迢,也帮不上他。而且前年汉中平定之后,我就公然纳了贞儿为妾,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唐突。如果被人借此说事,说麋子仲那个辽东太守是我强推上去的,德不配位,如何是好?”

刘备最担心的,显然首先还是糜竺,因为糜竺自己的武力根基不行,是典型“趁着灵帝驾崩前大笔撒钱买官”上位的,这种人也没有清流名士会同情他。

这事儿李素也没办法,只能是安慰:“兄不必担心,兄之所以如此忧虑,完全是因为当年你不曾亲见麋子仲如何笼络徐荣、太史慈。我在辽东是亲眼看见的,他极为舍得仗义疏财、礼遇麾下将校。此番定然无虞。”

当初辽东太守交接的那几个月,李素是在襄平坐镇的,刘备那段时间是在雒阳当宗正少卿。没有亲眼所见,难免多些牵挂,现在才算彻底释然。

“贤弟如此说,我才放心。那就不想子仲了,说说我们自己的麻烦吧。”刘备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董贼这次派到益州来的,主要有三人,益州刺史,他封给了颍川名士扈瑁。另贬御史中丞许靖为巴郡太守、侍中种辑为广汉太守、黄门侍郎荀攸为蜀郡太守——听说都是因故为董贼嫌疑厌憎之人。”

刘备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介绍小道消息的口吻,低声八卦。

许靖被董卓所厌弃,是去年袁绍起兵后不久的事儿了。因为许靖曾经作为尚书令周毖的副手,一起主持过董卓当权初期的人事选才工作,大封党锢名士为各地太守。但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讨董诸侯,所以周毖第一个被董卓清算杀了。

许靖辅助周毖,责任稍微少点,倒是没被直接诛杀,但董卓也在找时机借故贬斥。这次想起许靖当初提拔为御史中丞之前,就是以“封巴郡太守不就”为理由留京的,就一脚把他踢过来,贬为旧职借刘备之手杀许靖让刘备害贤。

而荀攸、种辑这俩人,则是因为有一定的嫌疑被牵连进“伍琼刺董案”,但又没抓到证据,董卓拿不准该不该直接杀,就贬了让刘备杀。

这个案子的涉案人员一共有五人,直接动手的是伍琼,因为事泄直接被董卓杀了。另外四个涉案人有尚书郑泰、越骑校尉种辑,另外就是荀攸、何颙。

荀攸何颙属于稍微有点间接证据、被抓进牢里审问了一番,何颙胆小,都没确证就畏罪自杀了,荀攸在牢里好吃好喝很淡定,结果董卓都怀疑是不是冤枉他了,就把他放出来,外放借刀杀人。

郑泰、种辑则是根本没入狱,他们嫌疑更轻,只是被人说“他们之前经常跟伍琼荀攸三人走动”。

然后郑泰没等董卓动手,就直接逃亡离开长安,走武关道逃去南阳投奔了袁术,所以这次的名单里没有他。

种辑则是一直潜伏着,结果也出现在了宁枉勿纵外放清单里。

李素并不知道,荀攸被放蜀郡太守,这是历史上本来就如此处置的,没有任何蝴蝶效应。只不过历史上这个点还有张鲁在截杀汉使、道路不通,所以荀攸知道董卓想让张鲁杀他,就也学郑泰的逃亡路线,先去荆州避祸——

事实上,历史上这一波长安官场清洗导致的大逃亡里,有很多贤才都去了荆州避祸,这也是诸葛亮说刘表“能安顿流亡贤士而不能用”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波名士至少在荆州住了五年,直到建安元年(196)曹操迎奉天子到许昌后,才陆续重归朝廷被曹操用的。而刘表就愣是好吃好喝养着这帮人五年,却几乎一个都没重用。

至于最后位置最高的“益州刺史扈瑁”,这人几乎是个小透明,只知道是颍川大名士,但什么成绩也没有,也没有得罪董卓。

但他历史上就是在刘焉暴毙后被朝廷派来接任益州刺史,然后还被张鲁拥立了,想作为反对刘璋接班的筹码。只是庞羲在葭萌关挡住了张鲁,所以扈瑁也就在汉中老死没能到成都上任。

这些信息,刘备当然不可能全都知道,他只是挑自己知道的部分,跟李素介绍了一番,然后就问李素处置方式:

“这些人几乎都是名士,还有个别是有刺董嫌疑的义士,杀了他们,我就要承担害贤之名。但如果让他们掌权,又会搅乱我们的布局,也有可能把我们内部的现状情报泄露出去。

还会导致内部功臣人心不稳,认为‘诸将拼死力战夺回反贼城池,董贼依然可以一纸空文就褫夺他们的官职另封给他人’。

而且,蔡公的巴郡太守、贤弟这个蜀郡太守,也都是先帝封的。董贼这是想让咱内部争夺官位不能齐心呐。”

刘备刚说完担心,李素还没接话呢,张飞直接插嘴了:“大哥,你怕害贤就交给我杀好了!他们要是大张旗鼓带兵上任、走陈仓道入关,我让他们到不了河池县就被杀!要是轻装简从偷偷走褒斜道的栈道,就让二哥杀!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关羽没有说话,只是摸着胡子冷哼一声:“名士,哼。”

“胡闹!”刘备直接训斥了张飞一句,“这里面也不都是腐儒,有些名士还是有真才实学、也忠汉讨董的。我只是不想咱内部抢夺官职任命权而离心离德,你如此处置太过粗暴了!”

李素等刘备骂完,才冷静地说:“云长回军还不到一个月,董贼的任命这时候来,明显是报复之前云长救雒阳、败吕布之仇。

而且这次李儒偏偏没有动云长、翼德的汉中、武都太守之位,摆明了就是不想给你们直接反抗的借口,也不给你们‘董卓想任命官员替换讨董诸侯’而杀了他们的正当性。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所以,他才专门挑了巴郡、蜀郡、广汉郡这些明面上并没有参与讨董的郡的太守来替换。你们要是管那么宽直接杀了,这是坐实大哥行割据之实的恶名,划不来的。”

虽然天下已经刚刚逐步转入争霸逻辑了,但刘备的人设还是“反董不反朝廷”。

听李素这么一分析,关张才立刻冷静下来:“伯雅,那你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怎么搞!”

李素想了想,把情况分成两类处置:“这三个太守的处置,还不能一刀切。因为涉及到的巴郡太守蔡公,名义上是跟云长一起扯旗讨董过的。

蔡公可以明着拒绝许靖入境接管,或者兄按之前从巴郡拆出巴西郡的既定事实,把巴西那些山险穷僻之地给许靖去管,实则另设专门管理板楯蛮的属官,架空许靖。

至于伪益州刺史扈瑁,这人直接威吓驱逐,让他自己不敢入境、主动逃任吧。他要是真能抵达南郑附近,弄些啸聚山林的米贼余孽追杀,给他一条汉水里的小船,带着随从自己沿上庸道漂流去荆州,跟郑泰他们作伴吧,刘表自会收容的,我们只要别真的杀他就好。”

刘备听到这儿,稍微想了想:“可是,扈瑁落在景升兄或者袁术手上,会不会导致将来袁术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傀儡借口,未来跟我们交恶之后,打着拥立扈瑁赴任益州刺史,出兵攻打我们?”

刘备这个担心还是很正确的,因为只要有个“未能上任的州牧/刺史”落到其他军阀手上,那么“保护他上任”就成了师出有名的讨伐借口。历史上张鲁就是打着“拥护扈瑁上任”的旗号讨伐刘璋的。

不过刘备也就随口一问,很快就被关羽笑着打断了:“如今这形势,一两年内肯定是不会有人背盟的。将来么,有某和子龙在,袁术刘表要是真敢背盟,那就连荆州一起夺了!就说他们背叛盟誓、跟董贼暗中勾结!”

刘备也意识到暂时没必要多纠结这个,就继续问下一点:“贤弟,那你这个蜀郡太守怎么办?至于广汉太守,我也许给张肃、张松他们一族了,原本等张肃在武陵初步安定好地方、董和全面接手之后,张肃就要回来担任广汉太守的,咱可不能亏待了功臣、寒了人心啊。”

李素轻描淡写的说:“其实,我做不做这个蜀郡太守,倒是无所谓,关键是我们要把任命太守的话语权夺回来。

这样吧,兄不是说了,荀攸、种辑都是稍微有些刺董嫌疑,所以被董卓拿来想借刀杀人。我们就将计就计,先把人放进来扣住,然后审他们,到底有没有参与刺董,让他们亲口招认了,我们就许诺暂时虚封他们朝廷旨意所载的官职。

但如此一来,他们就不是董卓所封,而是因为我们审明了他们的行径、为了追认、奖励他们参与刺董的义举,才奖励他们这个官职。如此,恩、封皆出于兄,与董卓无关,人心自然诚服。

如果他们到了益州都不肯承认自己参加过刺董,那就没得说了,正好把他们定为‘董卓一党’,褫夺官职。”

刘备眼神一亮:“妙啊!封官还是可以封的,但不是咱逆来顺受,而是咱根据实情追认或者驳回!那众将的士气就不会懈怠了。”

李素这一点名分上的小改动,就把“执行董卓的判决”,改成了“对董卓的一审结果进行二审”,刘备是二审人,可以驳回判决或者直接重申。

二审人可比一审执行人牌面多了。

后面其实已经不用李素再说,不就是维护内部团结、笼络人心么,那都是刘备的老本行。

他可以熟极而流亲自操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