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97章 连耗粮都耗不过刘备(三更)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幸好关羽这次走陆路攻打建宁的目的,本来就是诱敌、把敌人主力黏住在这里。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所以出兵之前,关羽就跟李素讨论过“如何装出自己可以长期攻打凹腰山关隘、如何装作自己军粮肯定充足,不会退兵”的演技问题。

所以当现在景毅真的要赌关羽军粮不足时,那演技预案便能直接拿来就用。

关羽杀了首批细作后的第二天,就吩咐军中的后勤官马玄(马良和马谡的大哥,关羽打宜都时来投靠的):

“从明日起,动用军师新发明的独轮车,从朱提山路运粮到此。然后拨一批花椒盐和其他本地平民也紧缺的物资,买米充实军粮。

咱不要收税搜刮百姓,就跟百姓贸易,而且要向百姓承诺明年春荒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再运粮食来平价贩卖,补足他们的缺额,让他们还有差价赚,让利于民。”

关羽不在存駬县横征暴敛,不代表他不能在本地做生意得到粮食。运一石椒盐过来的运力,在本地能够换成几十石粮米,如此一来运能要求就低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关羽之前在查获景毅派来散布流言、鼓励百姓抗税逃亡的细作时,并没有把全部细作都抓了拷问处死。他还留了几个已经暴露但假装不知道的细作,指望他们继续把关羽希望景毅知道的消息传回去呢。

马玄听命后立刻照办,很快就把各项后勤事务吩咐下去。

信使花了几天时间回出兵根据地、也就是朱提郡的汉阳县,又过了七八天,第一批用独轮车运输的军粮和椒盐,就运抵了存駬县城。

独轮车的出现,着实让当地百姓大开眼界,因为这种新的运输器械是李素在成都时,偶尔搞的小发明,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优化山地运输的运能,但始终没有用上的机会,也就没有推广。如今,才算是作为备案之一,第一次被关羽用于实战了。

李素这款独轮车,样子其实也跟后世常见的独轮车不太一样——民间日用的独轮车,推车的把手(车辕)下面是没有垂直的挡杆的,所以推起来要很费力地保持平衡,一旦停下来就容易歪倒。

而李素这款车的样子,更像是后世建筑工地上、搬砖民工用来装沙子石子水泥的翻斗推车,只不过比翻斗推车少了一个轮子,只有居中的独轮、和两侧跨轮而架的车斗。最关键的是,李素保留了工地搬砖推车的刹车档杆。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优化,有了刹车档杆后,推不动想休息时,随时随地就能停下来,两根杆子往地上一立,车子就是稳定的三点支撑地面,哪儿都能停稳,而且避免了传统独轮车的左右翻倒问题。

虽然转向性能不如传统独轮车灵活,但已经足够解决“山地频繁切换上下坡”的麻烦了——这也是李素亲自走过山路栈道后得出的经验,因为他发现慢速推行的车,在山路上最麻烦的不是左右转弯,而是上下坡切换。

传统独轮车最危险的,就是上坡时人在后车在前、推着车辕前进,一旦转入下坡后,拉不住车的下坡惯性整个滑下去。

而加了垂辕刹车后,到了坡顶,要转入下坡时,先把车在坡顶平地上,转180°半圈,改为车在后人在前、拉着车辕走。这样就算下坡轮子太滑,只要双手往下一压,把垂辕扎进泥里刹车,起到刹车档杆的作用,就不会掉下山去了。

前所未见的独轮车运粮队抵达存駬县城时,立刻在全县造成了轰动,没见过世面的南蛮人都跑来围观。尤其是汉军当众展示了简便易用的刹车功能后,更是引起了眼热。

“这车好啊,本来翻山运货都靠挑担,怕的就是下坡的时候收不住脚。现在这车走着走着觉得拉不住就往地里一插,上坡太陡推不动也能把货斗卸下来稍微挑一段,等下坡了再推,太省力了。”

百姓纷纷如此热议。

很显然,他们是知道附近的山路多难走,所以下意识就没把独轮车和其他车子比运能,而是跟人力挑担背货比。

反正这一车两个货斗也就八百汉斤载重量(200公斤),上坡太陡过不去的地方偶尔分两批挑上去都没问题,但长长的下坡却能省力滑着走了,还随时随地刹车。

马玄还没开始卖盐买粮,先有一些存駬县本地的大地主、相对有钱人家、乃至是蛮部酋长,开始跟马玄打探能不能买运粮车。

建宁郡各县,每县周边都是有些昆明夷部落的。大县的蛮部可能是数千上万户,存駬这种小县,都有四个小部落,最大的一千三百户蛮人,还有三个分别在八百到一千户。

马玄便很为难,先请示了一下关羽,然后对着那个领头最大的部落酋长解释:“朵思洞主,不是咱不卖车,如今大军出征,这些车还要运量呢。

等战后,只要你们归附征西将军,帮你们造车、以物易物,还不容易么?征西将军本来就是来造福南民,与民同富的。现在你要不还是买点花椒盐吧,我家李都督素知你们本地百姓缺盐淡食,价钱也不会太坑你们的。”

那个被称作朵思洞主的酋长闻言,立刻表示:“那我们要是用粮换车,保证你们有足够的军粮不用再运了,能不能卖我一些车?

俺是粗人,不懂大道理,就听你们汉人说过给人鱼不如教人打鱼。你们汉人造车的本事我们确实学不会,只能买,你们也别担心咱买几辆就自己学着造,咱虽然种地的百姓不多,但山果鸟兽还是挺多的,你说个数,怎么凑上军粮。”

建宁郡各县只有汉人百姓耕种为主,蛮夷还是种田和渔猎采集混搭的,所以他们拿出来的物资肯定不会全是大米,要掺杂其他粗粮和果子、野菜、野兽。

马玄又请示了一下关羽,关羽原则上同意,马玄才根据军粮消耗,合算了一个需求量和车价。朵思洞主等几个部落就凑粮给了几千石物资,换了两百石花椒盐和几十辆运盐的独轮车。

有了合作的样板先例之后,盐粮贸易的后续推广就越发顺利了。

本地的汉人百姓倒是不愿意被高价独轮车盘剥,就选择了只买盐。

因为汉人都自负智商,觉得只要看了样子模仿一下,就能实现“本地化生产”,犯不着被有“专利”的人盘剥。

谁让这个时代本来就没有知识产权呢,机械结构方面显而易见的小创新,盗板多香啊。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他们只买盐,关羽还是轻轻松松把存駬县两三千户汉人农户的存粮,都买过来一小部分,还得到了很多蛮部的鸟兽果子野菜,收获远远超出了景毅的预期——别说是“轻徭薄赋”了,就算是“横征暴敛”,景毅的人管存駬的时候都弄不到那么多粮食。

道理也很简单,建宁郡各县的汉族户籍人口,是远少于蛮夷部落人口的。

建宁郡号称三万多户、十几万汉人。但实际上昆明盆地这么气候温暖湿润富饶的地区,怎么可能只养活十几万人?

这十几万汉人,对应的还有近四十万不在户籍册的昆明夷呢。

存駬县汉人两千多户,蛮夷加起来却有四五千户。景毅平时是收不到蛮夷税的,关羽却通过做生意快速把蛮夷的口粮都置换掏出来了,景毅还怎么耗得死关羽?

……

那些被关羽假装没发现放回去的细作,很快就把这个噩耗告知了景毅,景毅听说后也是目瞪口呆。

跟蛮夷还能这么做生意?刘备的人都这么生财有道的么?

搞清楚情况后,景毅对着幕僚表态:“没办法了,只好想办法集结重兵跟关羽一战了,就算不主动跟关羽在县城决战,也要想办法派小股部队翻山偷袭,把关羽那些用奇怪新车翻山运盐的路给堵死。

味县道虽然山险难行,但并非没有地方绕路,只不过那些小路不能通车马、运粮。我们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又不用考虑粮道,让小股部队出去数日、随身携带行粮,截杀一批车队就撤回来,关羽拿我们没办法的。

到时候我们一边骚扰消耗,一边集结各县全部兵力。苏允,你再带我亲笔手书和重礼,即刻去请越嶲王高颐和秦臧王孟尝派兵增援我们。把这儿的最新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关羽的凶恶歹毒、要是打垮了我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到时候,我们趁着关羽被骚扰疲惫、又被断了后路,出关跟关羽决战!反正我们已经彻底摸清楚了,关羽只有五千兵马。我们跟五千人比耗粮太不划算了,他们吃太慢了。”

守关耗粮、坚壁清野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敌人得吃粮速度大于得到粮食的速度。如果敌人吃得很慢、兵力很弱,还能随着时间源源不断得到补给,这时候就该疲敌耗敌然后决战!

长史苏允闻言还是颇为不安:“府君!事到如今,你要求援我不反对。但你要是觉得关羽只有五千人就弱,那恐怕会出大事。我们虽然辟处南疆,却也听说过关羽平定诸贼的威名。

细作回报,说关羽军有不少普通士卒都穿铁甲。我们就算集结全郡两万兵马、加上两部蛮王的援军,野战也不一定打得过五千人,三思啊!”

“你只是长史,你知兵么?这事儿要劝也该蔡都尉劝我,你做好自己的本分!”已经被惹得非常不快的景毅,不想听非专业人士讨论军事。

苏允叹息一声,又想了想,换了个角度问:“就算集结全军兵力防备关羽,真能主动出击打得过关羽,假以时日,我们也要担心刘备派偏师从别的山僻险要之处绕路偷袭。”

景毅大笑:“你我入南中十余年,味县道是入滇最好走的路了,你难道不知道?其余虽也有些河川山谷,但两岸无不是壁立百仞、悬崖峭壁,怎么走?难道从千里之外就跋涉险滩毒水么?”

——

PS:偶尔提前三更一下吧……这样月底27号之后还需要三更12天。你们如果希望我把一部分预许诺的三更提前放出,可以留言。反正总量不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