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27章 夺船避箭五丈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27章 夺船避箭五丈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听到后面的喊杀声渐渐平息后,刘备稍稍喘息了一会儿,靠着这些时间差又跑出了十几里地。

因为双方都有马匹,十几里的路程差已经不太容易被缩短。

刘备军无非是马匹更累一些,体力不济跑得慢——因为有很大一部分马是下午击溃胡车儿的时候从败兵那儿缴来的,整个上午本来就在狂奔,中间还经历了战斗。

而且刘备军的将领铠甲更加厚重,刘备等人都已经穿上了郫县水力锻铁铺出产的胸板甲,防御力变强的同时,马负重大了也跑得慢。而张绣的骑兵没那么富,多数都是皮甲,虽然单兵战斗力弱些,可人多势众拥上来也足以把刘备的数百骑杀光。

双方的距离缓缓接近,不过毕竟只是差了两三成的速度,刘备一直跑到武功水西岸,还没被追上,后续追兵离他还有三四里地呢。

但险情就出现在了武功水西侧等着渡河的这个时间差。

因为刘备冲来得太急,而且是入夜后抵达的,留守五丈原大营的程畿也没有太多反应时间,还需要辨明敌我才敢放提前准备好的木筏过河接应刘备摆渡。

筏慢马快,不足百步宽的武功水,木筏往返渡河一趟的时间,足够轻骑兵快马狂奔好几里地了。

刘备在等船的时候,张绣已经带兵掩杀过来,徐晃连忙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回身接战。张绣的部队一时也没有集结,先头人数并不比徐晃多几倍,眼看倒也能被拖住小半炷香。

主要是渭南地形本来就狭窄,是冲积阶梯地貌,部队无法展开。“五丈原”之所以得名五丈原,是因为渭河南岸临河五丈宽之外,就是高耸的台地。

当然刘备现在还没渡过武功水,所以他站的位置还不算五丈原,渭南河谷宽度足有十几丈。但徐晃要拼死顶住这十几丈宽的正面,张绣投入不了太多兵力,倒也真要费不少时间。

张绣一急,也顾不得冲杀徐晃,立刻下令:“后排骑兵下马放箭!不要瞄准,对着河边抛射乱射!”

投入不了近战,就让士兵瞎放箭火力覆盖,不得不说张绣的临阵战术指挥还是很正确的,果真有点名将潜质。于是大量拥堵在渭南的西凉轻骑兵都开始放箭,越过一两百步的间隔乱射,一时箭如雨下。

典韦举着从一匹死马背上卸下来的马鞍,左支右拙帮刘备挡箭,不一会儿马鞍上就插了好几根箭。很快刘备的铠甲背上也中了一箭,不过因为隔着一百多步,被铁甲挡开了,然后刘备大腿后侧又中了一箭,这个位置骑兵是没有铁甲的,顿时血流如注。

典韦一看情况不对劲,立刻劝道:“主公速速策马下河迎筏!到水深处弃马拉上筏去!”

刘备一咬牙,决定放弃自己的战马,冲入河中二十步迎接木筏。可就在这时,箭雨似乎找到了准头,既然都已射中刘备大腿,很快又数箭射中了他没有铁甲的战马。刘备的战马顿时长嘶倒地。

刘备刚想策马冲下河,直接摔了个跟头跌在水里,幸好被典韦捞了起来。

“主公速骑我的马冲筏!”典韦拎起刘备一边说,一边把刘备丢在马背上,戳了一下马屁股让马冲下河去。

刘备晕头转向下意识喊:“你怎么办?”

典韦:“天下可无韦,不可无公。我自会游水上筏。”

眼看刘备冲马下河,躲在一边的法正也是一咬牙,他的马还没中箭,他也赶紧跟刘备一起冲。

战马涉水不远,水已经淹没到马脖子,但程畿派来的划木筏的士兵,也已经七手八脚把刘备和法正拉住拽上筏来,立刻返航。

典韦大声呼喝让徐晃撤,徐晃这才弃战后退。几人都是冲到河边策马涉水下河,弃马被木筏接应过河,两人各受箭伤数处。后续残余的二百骑夺船时被背后冲锋,七零八落只能抱头投降或者跳河逃命,仅数十骑到东岸归队。

……

刘备到了东岸之后,立刻被抬到程畿的大营,先迅速处理伤口。军医顺着箭矢锋刃方向、略微割开皮肉,再把大腿上的箭拔出来,以免直接拔倒刺更大面积拉伤皮肉。最后以金疮药敷合包扎。

整个过程已经尽可能快了,刘备刚喘了一口气,想问程畿是否已经脱离险境,但还没开口,程畿已经主动诉苦:“主公,包扎好了,可能再骑马?还是要士卒驮着走?快撤!立刻走栈道撤!”

刘备一惊,这才意识到喊杀声已经渐响,诧异问道:“莫非敌军追兵还从渭北迂回而来?何以三面喊杀?”

程畿一边吩咐人把刘备扛着,往栈道口撤,边走边说:“没时间解释了!我军立营后不到半天,应该就被陈仓方面的董越贼军发现了,此去骆谷水一百二十里,距离陈仓城仅九十里!

肯定是今早董越从陈仓方面派兵来夹击我军了,主公抵达之前不久,大营西面已经有敌军喊杀攻营了。幸亏营寨牢固一时半刻没被突破!大军速速逃入栈道就把栈道烧了防止追兵吧!”

很快,刘备就被护着逃上了栈道,随后是典韦徐晃随身护卫后撤。

大营里还有一千多士兵,原本若是没有下令撤退,倒也可以依托工事再多防守小半个时辰。可问题是刘备和两员大将一走,没有其他知兵约束军纪的名将督阵,程畿一下达“有序撤退”的命令,部队瞬间就乱了,都想夺路而逃。

“不要挤!栈道不牢固不能挤满人会塌的!有序撤退!有序撤退!”程畿顿时有些后悔,为自己没有能力约束崩溃的败兵而惭愧。

大约几百人沿着栈道逃走之后,大营里的防守兵力也已经只剩几百个了,处处漏洞很快被西凉军冲了进来。武功水东岸的张绣军见西边夹击的董越部已经破营,也不怕被半渡而击了,好整以暇慢慢渡河追击。

“嘎吱——哗啦——”随着几声巨响,因为夺路逃命的士兵太过混乱,远远超过了栈道的负重,一小段栈道终于塌了,栈道底下楔入山壁的横榫撑木不支断裂,上面的木板也全部坠入深谷,足足十几个士兵或直接坠崖,或被挤下崖去。

“完了!回不去了!”程畿只觉手脚冰凉,但事已至此,他想了一招,果断一咬牙抢过身边亲兵照路的火把,直接丢在栈道上。

如果只是折断了几丈远的栈道,还是很容易几天内就修复的,但如果放火烧断几十丈,一两个月都修复不了,也就不用担心叛军很快沿着褒斜道进攻空虚无兵的汉中。

而且放火才能利用人类的本能恐惧,把慌乱夺路的士兵逼回去。投降也比被推下山道摔成肉泥要好。

果然,随着火苗升起,后续士兵绝望之下也不再挤了,最后的七八百人全部高喊愿意投降,程畿也义正辞严出列喊话:“栈道是我烧的!他们愿降!不要枉杀无辜!”

可惜的是,今天董越派来追杀刘备的部将是樊稠,樊稠以勇猛凶暴著称,比张绣还沉不住气。而且樊稠好几个关系不错的哥们儿都是死在赵云、关羽手中,当初在雒阳讨董战时就多次交手了。

眼看程畿烧绝栈道掐灭了他俘虏刘备的希望,樊稠怒不可遏:“你这狗腐儒!刚放完火坏我好事,就想投降?!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当兵的能降你不行!”

暴怒的樊稠手起刀落将放火的程畿劈死,这才消了些气,把剩下的小喽啰收降了。

后人有诗赞曰: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剑答汉王。临危不改平生志,博得声名万古香。

樊稠杀将逼降之后,张绣和贾诩才赶到现场。

贾诩问了程畿死前的举动,眼珠子一转,很快反应过来:“我所料果然不差!刘备的断后将领烧绝栈道阻止追击,定然是因为刘备此次救驾把汉中的兵力都带出来了!

所以被我们歼灭之后汉中无比空虚,以至于连我们走这种狭窄栈道进兵他们都要阻止!樊将军张将军,机不可失,立刻飞马通报留在陈仓的董将军,立刻不计代价全力从陈仓道进攻!

不用担心军粮!现在已经是七月,半个月就到秋收季节了,可以因粮于敌,正好不怕蜀道艰难!此乃灭刘备的天赐良机!就算拿不下蜀地,至少有机会拿下汉中!”

张济樊稠一想果然有道理,褒斜道烧了只能走陈仓道了,总不能走子午谷吧。

叛军暂且收兵回营,准备去陈仓整顿一两日,再南下攻击不提。

……

刘备一直以懵逼的心理状态,被典韦驮着走到半夜,总算沿着栈道走出二十多里,一行人实在人困马乏,眼看出了一段栈道,到了太白山山顶一片可以歇脚的小平地。

这些走了快一天一夜的人终于扛不住了,刘备下令在太白山顶稍稍露宿歇息。

喝了竹筒里最后几口水,刘备揉了揉似乎要干裂的嗓子,想起个事儿:“咱就不到一千人了?程畿的五丈原大营,也只剩这么点人跑出来?组织后军撤退的程畿呢?怎么会落后我们这么多?”

徐晃这才带着箭伤过来禀报:“主公,刚才怕你担忧,没敢跟你说。刚入山五六里的时候,我就看到背后栈道起火了,然后我还放慢等了一会儿,但后续没人跟上来了。应该是程季然放火烧了栈道。”

刘备闻言一惊跳了起来,然后哆嗦了几下,大腿上包扎的伤口又剧痛起来:“他怎么能烧绝栈道呢?这不是自绝退路么?”

徐晃:“应该是士卒拥挤,栈道本来就塌了,当时我隔着老远都听到齐声惨叫,在山谷中回响数里,似是好多人一起坠崖才会如此。”

刘备默然抽搐,良久不语,这才大哭长叹:“士卒折损四千,两将不屈战死,皆我之过也。唉,没想到那些原本刘焉手下的文武,从我不过三年,竟也能如此忠于汉室。悔不听伯雅之言,此回南郑,有何面目见之。”

徐晃这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劝,倒是原本一倒下就累得睡着的法正,被刘备哭醒了,连忙说道:

“普通士卒折损四千,伤亡或许也就一半,其余肯定都是投降了。西凉军虽然禽兽,不至于残杀普通俘虏。此时还不是悲伤的时候。

何况救驾乃是大义所在,主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败不改其节,要怪只能怪王允无能,竟然有长安坚城在手还控制不住内奸离心离德。赶紧歇息一两个时辰,又该天亮了,还有两百里路回南郑呢。”

刘备这才好受了点儿,毕竟他的出兵动机是正义的。他呆坐了一会儿,居然直接就保持姿势睡着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再次赶路,两天后总算回到褒中县。

刘备直接进城,找县衙瘫倒了疗伤休养,连南郑都没精力回了。只是让人去南郑传令,让鲁肃和李素来褒中商议军政事务。

等了半天之后,一些幕僚快马赶到褒中,直奔县衙刘备下榻之所。

刘备额头上盖着麻布湿巾,昏睡养伤之间,听到外面响动,连忙睁眼起身,让婢女垫个枕头。但当他定睛一看,才发现只有李素进来了,而鲁肃居然没来。

这是刘备最觉得尴尬的情况,他忍不住顾左右而言他:“子敬何在!他果然玩忽职守、提前放你出来了么。”

李素:“子敬在散关县,主公带走了孝直,他要代替孝直守卫散关呢——我已经听孝直说了,主公兵败时是烧绝栈道阻断追兵的。

叛军中若有谋士,见我们烧绝栈道,定然会知道汉中空虚无兵,说不定会趁机攻打汉中。散关若再不守,阳平关外之地尽数休矣。我军在散关、河池数年经营,为北伐做的准备,怕是也要付之一炬。”

刘备又被泼了一盆凉水,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次兵败还有那么多连锁反应的坏处。

“唉……这次的事儿,算你我都有错,就算过去了,子敬事急从权放你出来,也不管了,如何?”刘备痛苦了好一会儿之后,提出这个一个折衷的建议,毕竟不把这话说清楚,他不知道怎么面对李素。

李素没有接话,等刘备自己解释。

刘备果然还没说完,叹了口气,继续讪笑地自嘲:“我之过,在轻敌冒进,你之过,在对陛下对朝廷不上心——虽然这里没有外人,但有些话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就这样吧。”

刘备没有说出来的那句话,显然是指“恐怕汉献帝真的遭了不测,李素恐怕也想好了如何继续匡扶汉室的后手,所以汉献帝一人的生死对于汉朝的存续并不重要”。

这严格来说也不算什么大逆,毕竟皇帝在贼手时,随时留备胎后手也是对的。明朝于谦在明英宗被鞑靼俘虏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他照样是大明忠臣。

于谦虽然下场不好,但那是因为明英宗后来复位了,要是一直明代宗一系能干下去,那于谦肯定能一直荣华富贵下去。而汉献帝要是死了,是不可能再复位的。

社稷次之,君为轻嘛,皇帝不能成为反贼威胁国家的人质,这点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这道理刘备出兵救驾之前,因为一时热血还没想明白。但这次被打得那么惨,挨了两处箭伤,还被水淹火熏弄得如此狼狈,总算是大彻大悟了。

李素确认这一点后,才终于接话:“那就最好不过了,就当是‘向者之论,君臣俱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