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44章 刘玄德割髀疗毒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44章 刘玄德割髀疗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进入荆州地界之后,因为刘表目前和刘备还处在表面盟友的状态,所以再无人拦截阻挠太史慈的船队。

自夏口逆流进入汉水,经过十余日的航行,终于由上庸回到汉中。

因为汉水中上游相对湍急、有险滩,太史慈一行的船队被留在了武当县,而后换的小船通过上庸、西城等县。

一路上周瑜看似云淡风轻,观景聊天,在武当县换船的时候,他还花了半天时间爬上武当山晃悠了一圈,只差作曲一首了。而实则他也在暗中观察地理形势,越看越对刘备军入蜀后的建设情况感到心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周瑜是知兵之人,从小喜欢看地理形势,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水经注》,《尚书.尧典》又不靠谱,但周瑜仗着家里有钱,靠走万里路四处游历,也总结了不少实地考察的经验。

他一直知道,上庸道诸县,是“汉中之余赘”,得汉中者要顺流而下得上庸非常容易,但如果遇到襄阳这一侧的猛烈抵抗,在襄阳以西的筑阳形成拉锯战,那么汉中政权的持久战补给就会出现问题。

顺流而下运输物资的船,哪怕空船都很难开回去,几处特别湍急的河段会成为后勤的天然灾难。

但是,这一次在武当县,周瑜看到了原先从未想象过会在汉水中游出现的大型转运码头,把数百料的大江船换成汉水里的中型船,船只储备那么充裕。

而且武当县上游的堵水河口一带,原本按汉朝的地图,应该是一大片堰塞的淤泥沼泽(后来的湖北十堰市),根本没有大规模的人烟定居。

但他却在那片地图上本该是沼泽的地方,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淤泥堆田,如同长江口的江南水乡,沼泽的一部分被深挖,形成田字形交错纵横可以划船的水网,挖出来的泥堆成了数以千计一块块的黑土地,长满了对灌溉水量需求极高的芋头,堪称变废为宝。

周瑜生在江淮,他当然知道江南水乡也有种芋头,但基本上只有在水田或者河边窄窄一溜儿地立种。

这种东西比稻麦等粮食作物收成高不少,吃了也饱腹,就是有点噎人。之所以种得少,完全是因为江南的农民也懒,不想那么频繁地浇水,所以离开水源几百步远的地块,就没人种芋头了。

而在上庸这边,因为本来就是沼泽地堆出来的田,农夫划着船,拿着一个挑在长杆上的木桶,直接从河里一桶一桶舀水往高大的芋头茎叶上泼就是了,灌溉非常简便粗放。

周瑜爬完武当山之后回来,心中就在估算:“按桓帝末年的朝廷户籍税簿,上庸诸县加起来也就不到两万户人口。可按照刘备现在息兵养民的样子来看,怕是养活五万户都能做到吧?

刘备如此重视一块收不上来税、或者说税粮外运不便的地区,其志不小啊,他是想对付襄阳的刘表,还是南阳的袁术?看来这次倒是来对了,刘备表面上对当年的讨董盟友如此友善,背地里其实也就跟袁绍曹操是一路货,能找到借口吞并盟友怎会不吞,此番远交近攻成矣。”

周瑜很清楚,上庸种田种得再好,这儿的物资逆流运回汉中是非常不划算的,船得屡次装卸,甚至用纤夫拉纤。但上庸这边的屯田成果如果用于攻打襄阳,那就再舒服不过了,回程的时候可以空船,就轻松一些。

不过,也不用怪太史慈没有保密意识,因为在跟盟友接壤的地区种田,这种事儿本来就是瞒不过去的,也没什么好保密。只要刘备没有流露出背盟的实质性证据,别人就无法指责他。

要是刘表主动“假想防卫”,那刘备还求之不得呢。

提前的假想防卫可不算正当防卫,是要受到依法制裁的。到时候刘备就可以正当防卫了。

见识了一番刘备军的欣欣向荣后,大约十月下旬的一天,周瑜一行终于进了南郑县城。

可惜,太史慈需要先带华佗去面见刘备,所以周瑜没有机会得到第一时间的引荐。

不过汉中王还是很热情好客的,对于远方来使,也不用大领导吩咐,都有驿丞例行公事先招待在驿馆住下,每天好酒好肉,闲着没事儿就带出去定军山转转,看看风景就当公费旅游。

这一路上,华佗来的目的是什么,并没有告诉周瑜,对外只说是延请名医到南郑献药方、汉中王公费贴钱、帮刻书刊印。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不过猜也猜得到,多半刘备自己的健康也有什么问题。

周瑜也就不急不躁,静观其变。

……

汉中王府内,李素今天也是照例来汇报一些公务,然后就遇到太史慈带着华佗来了。

刘备见了太史慈也很高兴:“子义,三年不见,都是校尉了,跟东夷那些三韩作战,很轻松吧。子仲那边既然没有功业可建,正好跟孤北伐关中,驱逐汉贼,以你之才,不出数年,升个将军也是轻而易举。”

当然是杂号将军,只不过杂号二字没必要刻意说出来了,画大饼需要朦胧美。

李素也在旁嘉许:“这次多亏子义护送,不然元化先生也不能来得这么快这么安稳。你先下去歇息吧,对外不要多说,元华先生要给大王诊治了。”

太史慈退下之后,华佗终于有机会入内拜见。看在他年长的份上,刘备当然也不会摆大王的架子,只是坦然受了对方拱手一礼,然后就让坐下叙话:“有劳先生远来了,实不相瞒,孤也是有箭疮没好利索,每逢阴雨湿冷便作痛麻痹。久闻先生乃天下疗伤圣手。”

华佗:“岂敢岂敢,听说大王此伤是因为五丈原奋不顾身勤王救驾才落下的。王司徒蒙难、天子蒙尘之时,天下诸侯或熟视无睹,或路遥有心无力不及救援。

唯大王立刻发兵、不计己利。老朽早已仰慕大王高义,今日能效劳,实感荣幸——请大王宽衣验伤。”

刘备就趴在一个软榻上,让侍婢拉下裤子,露出大腿侧后方的箭伤旧疤。

华佗似乎很有经验:“这是骑马的时候从背后被射中的吧,虽然表面愈合数月,然仍有肿胀淤痕。应该不是箭矢淬毒,但可能是当初清理创口的军医,只把箭头取出来了,但还有其他杂物没有取净。具体是什么,请恕老朽也无法断言,且号脉观色。”

然后华佗给刘备把了脉,又看了脸色、舌头,仔细询问阴雨天疼痛时的具体表现,比如是小针密集扎那样还是麻痹为主,连续问了四五个是非选择题。

问了半天,华佗捻须思索,也没敢下定论:“由此看来,不可能是铁屑铁锈,否则要严重得多,至少是整条腿麻痹不动。至于是木屑还是漆皮、羽翎,还是判断不出来,大王若是放心老朽医治,不惧割肉流血,只有服下麻沸散,以刀剖开慢慢找了——也不保证每一刀都割在确有异物的地方。可能会稍微多挨两刀,保险起见多割掉一些腐肉,请大王谅解。”

李素一直在旁边围观旁听,见对方说得那么慎重,跟演义和三国志里的描写截然不同。

看来华佗还是很谦虚的,他也是人不是神,没有直接跟神棍一样看一眼号个脉就铁口直断哪里有什么异物。

那就不是医生是神棍了,只有那些号称能“听得出这个耳机用的是水电火电还是核电”的神棍音响发烧友才会干类似的事情。

刘备不是关羽,而且这里也不是军中,没有外人,他当然不会不喝麻沸散硬抗。

李素细心,怕感染,连忙吩咐:“去隔壁动刀吧,隔壁有一间屋,所有器物都是煮过的,床单被褥也都是煮了之后烈日晒干用火烤干的。动手之前,先让婢女给大王沐浴干净。先生的刀具也都会用草药煮过吧。”

华佗颇为惊讶,对李素投去一个嘉许的眼神:“右将军真是谨慎,此法也深合我医家之道。老夫行医半生,还未见过连净室内的铺陈器物也全部煮过的。其实只有炎炎夏日动刀需要如此谨慎,如今已经是冬天,又冷又燥,正是最好的时机。”

大伙儿就各自准备,李素自己也连忙又回去洗了个澡,换上全部是煮过后烤干的衣服,逼着华佗也去洗澡换衣服,然后在刘备的手术室里拉了白色的纱帐,所有人至少离开十步远,除了端盆子的婢女以外。

麻沸散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麻——因为现代医学的全麻是要上呼吸机的,会把人的呼吸系统也抑制,让人的胸肌无法收缩舒张挤吸肺部气体。华佗没有呼吸机,直接全麻人就死了。

所以麻沸散只能说是比醉酒更厉害一些的一种昏迷,类似于强化版蒙汗药,并不能完全阻断神经痛觉,效果跟把人打晕差不多。

刘备果然昏迷了过去,然后被豁开腿肉翻找了很久,挖出几个碎木屑和漆皮,保险起见,还把周边有嫌疑的肉都多切了一点,至于脂肪层就更不用担心了,反正不影响运动,多割一点也没事。

据说后来刘备一辈子都为这事儿感慨:就算再常年不打仗,髀肉复生也只有一条腿生,右腿因为华佗留下的后遗症,一辈子就细一截,左腿越是粗越显得右腿细了。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眼下手术很成功。

华佗把刘备稍稍细了一圈的腿,重新清洗缝好包扎好敷药收工。

“半天之后麻沸汤药性过了就会醒,前几天还会疼,五天后就不怎么疼了。”

后来的恢复果然如华佗预期,第二天李素去探望刘备的情况,刘备就已经说话如常了,就是偶尔还会龇牙咧嘴忍忍疼。

而李素也是这时候才从太史慈那儿知道了孙坚派周瑜来的事儿,跟刘备稍微提了一句。

“伯雅你先帮孤谈着吧,过几天再来请示。”刘备趴着不能移动,实在懒得处理外交政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