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开喷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开喷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李素看完了赵云这儿最紧要的情报之后,忍不住继续往下读,把那些略有线索价值的东西,也事无巨细看了一遍,不觉天色已晚。

还是邓芝帮他秉烛,李素才被烛光所惊醒,收回了思绪。

“我竟看了一整天么,不必再添蜡了,我看到点完这根蜡烛就好,让人传晚膳吧。吃完之后,点油灯就行。”李素合上手头的卷宗吩咐。

饭食很快就传来了,依然有鲟鱼和豚鱼,只不过鱼是中午杀的,晚上这顿就做成了炙烤,免得不新鲜。

吃饭的同时,邓芝点了两盏油灯,加足了灯油,确保蜡烛烧完后,油灯还能点一晚上。

赵云是很简朴的,因为夜里读书的需求很少,平时用的都是油灯。这两天是为了招待李素,作为高级文官需要保护目力,才备足了蜡烛。

华夏人用蜡烛,最早是战国末期,只有楚国贵族用,连秦始皇用的都是油灯为主。到了西汉初期,随着陆贾说赵佗,蜡烛才作为南越王给刘邦的贡品。(《西京杂记》记载是:赵佗向刘邦臣服的那一次,进贡蜜蜡五石,成品蜜烛二百根。刘邦自己留下一部分,给开国列侯每人赏两根)

经过两汉三百多年里渐渐普及,至今还是比较贵的,也就荆南和交州出产,长沙郡算是产地之一(蜡烛的产地往往也是蜂蜜的产地)。

所以后来西晋初年,王恺石崇斗富时,才有王恺家用饴糖水洗锅、石崇就要用蜡烛当柴烧来压过对方。直到那时,蜡烛都是贫穷官员舍不得点的奢侈品。石崇当过荆州刺史,他很容易就想到就荆州特产的奢侈品炫富。

不过在李素看来,赵云的俭朴自律并没有太大意义——蜡烛珍稀,应该鼓励荆南山民多养蜂多收蜂蜜和蜜蜡才对。

应该把脑子动在“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上。比如未来几年,在目前的租庸调法基础上,把边郡给朝廷中央均输的物资再细分调控、设置一批合理的兑换指导价,把蜂蜜蜂蜡都纳入“一般纳税物”的范围,就可以官民两便。

有空可以好好琢磨一下这事儿。

……

当天用完晚膳,李素又稍微看了会儿卷宗就歇息了。

此后几天,他才捡起第一天就本该做的事情,浏览宜都、武陵、长沙各县今年的治绩,顺带看看新归附人才的履历,寻找将来可以外放到零陵、桂阳去的人,掌握当地局势。

李素已经是尽量对事不对人,力争公允,但谁让他是穿越者呢,遇到史书上见过的人,还是会免不了先入为主。

三四天的卷宗梳理,李素着实发现了几个本该大名鼎鼎的家伙,现在都乖乖等着他拔擢呢。

首先是他在赵云募集的长沙新军中,发现了一个投军不足半年、因为表现不错暂居屯长的小军官,正是魏延。

一看到魏延,李素就忍不住联想到黄忠,可惜经过了解后,才发现黄忠已经在刘表的侄儿刘磐帐下了,是刘磐的部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黄忠已经四十出头了,年纪资历摆在那儿。刘表当荆州牧之前,黄忠就算仕途再坎坷,好歹已经是荆州本地的一名曲军侯。刘表来了之后,让侄儿刘磐驻扎江陵招兵买马,肯定会立刻给本地军官加赏,黄忠只要不是卖主求荣之人,就没那么好挖。

而魏延不一样,史书上没有记载魏延的出生年月,但比黄忠年轻好几十岁肯定是有的,李素看魏延履历的时候,发现他还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是今年刚刚当兵的。赵云能看在他武艺不错、而且擅长整顿纪律的份上,给他当个屯长已经算是非常任人唯贤了。

除了魏延之外,武将方面李素发现的唯一认识的人,就是霍笃霍峻兄弟俩了——他俩是宜都、南郡周边的地方豪族。霍笃是去年冬天,带了本家几百名乡勇投靠赵云。

初平年间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曹操那边的许褚、李典投靠曹操,也都是如此。

因为是“带资进组”,自然可以高配官职。所以霍笃入职就是别部司马,带领本部私兵自成一部,霍峻才十六岁,是跟兄长一起来的,目前也在霍笃下面当个曲军侯——这官职已经比魏延还高了。

除了这魏、霍,其他赵云募兵所得的都是些无名之人。

“魏延倒是可以一用,可惜还太年轻,又没有军功,怕是几年内都到不了都尉。霍峻也一样需要历练。要找可以担任太守的人选,就只能从年高德劭的荆南名士里选了。

否则,难道要把董和、向朗、李严那些已经投靠两三年的文官移封到零陵?可惜这些人籍贯不是宜都就是南郡、襄阳,会不会被荆南人排斥呢……

荆南最南面两军,还是汉越杂处,非常排外的啊。要是刘巴没有被大王留在中枢,原本倒是可用,刘巴是荆南第一名士,又是零陵人。”

李素心中如是总结,决定再有点耐心找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仔细翻阅来投的文士履历后,也挖掘出四个认识的,而且大部分年龄也相对适合,没有武官名册里魏延霍峻那么年少。

第一个是韩嵩,字德高,二十七岁,赵云接任长沙太守时,命其为益阳县令,扼守潇水零陵方向。李素对此人的认识,也就停留在演义里那几句事迹:

历史上在刘表没有下决定该投靠曹操还是袁绍时,韩嵩劝刘表别派他出使许昌,还说如果他去了朝廷授予官职,从此就得忠于朝廷,“不复为将军死矣”。刘表坚持派遣,韩嵩也果然被授官投曹。回来后刘表大怒欲杀,最后被蒯越提醒“韩嵩有言在先”才放过。

后面两个人物,年纪资历都稍长一些,分别是零陵郡人赖恭、长沙郡人吴巨。作为演义上都出场过的人物,李素当然也略有所知。

赖恭如今已年近四旬,历史上为刘表所用,曾在交州刺史张津死后,刘表试图把势力范围伸入交州,表赖恭为新任交州刺史。后来刘备平定荆南,赖恭也投靠刘备。

虽然没什么值得写进演义的功劳,但也算是老资历的吉祥物了,最后是史上《汉中王劝进表》的十一名联署人员之一,署名排在关张马黄和诸葛亮许靖等人之后、法正李严之前。

至于吴巨,今年大约三十岁,史上最出名的作用就是在刘备兵败长坂坡、遇到鲁肃的时候,托词说“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作为刘备方面的一张要价底牌,引诱鲁肃主动说出“吴巨兵微将寡,难成大事,不如与孙讨虏联盟”。

由此也可以看出,吴巨至少跟刘备是老朋友有交情了。这一世虽然形势变化非常大,但吴巨还是在关羽入宜都、赵云入长沙时,多次表达善意。

李素反复验看了他们的资历是否够深,最后心中暗忖:如果刘度、赵范双双不识相想要抗拒,或者是拒不配合改革,需要杀鸡儆猴的话,那就把赖恭、吴巨顶上去吧。当然最好是刘度、赵范只有一人作死,那样不用太大动干戈,又能杀鸡儆猴。

全是鸡太浪费,但全是猴也不利于立威。

尤其今年是刘备的改革之年,每个州找一只鸡做反面典型还是很合适的。

心中有数之后,再看其他年轻人的履历就轻松了些,李素粗略一扫,剩下叫得出名字的就只有来敏、廖立二人,都很年轻,李素对他们的印象也都停留在“狂士”层面,所以没打算立刻挪动,想观察观察。

廖立如今才十七岁,历史上刘备死后,他可是觉得“除了诸葛亮以外就属我最牛,连李严都算个屁”,最后喷遍诸葛亮以下,被诸葛亮废了。

来敏二十八岁,也是以发表不和谐言论著称于史,诸葛亮废来敏之前有一句话叫“来民乱群,过于孔文举”,意思是来敏这人发表反动言论比孔融还多,我只废他而没杀他,已经是很仁慈了。

(无独有偶,孙权也说过“曹贼杀得孔融,孤岂杀不得虞翻”,所以孔融、祢衡这些人,当时都是被当做嘴臭狂士的计量单位了。)

只不过,廖立、来敏这些人狂归狂,历史上被废之后倒也安贫乐道,活得都挺久。

廖立活到姜维被提拔为镇西将军时(诸葛亮已经死了十年),依然精神矍铄风采不减。

来敏更是活到九十七岁,刘禅投降前两年才死,活得比三国时以长命著称的东吴吕岱还多一岁,交趾士燮都得甘拜下风。

……

李素把人事资料整顿好之后,当然也不便赏罚由心,所以还要给出升迁拔擢的依据。

他做这些工作的同时,赵云也已经弄好了讨伐零陵、桂阳的军事准备,就亲自来问李素,是否已经解决了“如果敌人抵抗,备用太守人选”的问题。

李素表示马上可以搞定:“子龙不必急切,一两日内,我就能有决断。”

赵云当然等得起,而李素即将“寻找零陵、桂阳太守备胎人选”的消息,到了这一刻也不再是荆南军中的秘密,不少人都觉得机会来了,就算当不上太守,被放出去提拔一下,当长史、郡丞、县令也好。

所以李素这儿差点门庭若市,有些人旁敲侧击想来求官。

一些自命不凡的狂士也坐不住了,认为李素都快决定“南下干部”人选了,居然还没找上自己,于是主动上门。

赵云出征前一天,一大早,李素刚刚起床洗漱用膳完、办公了没多久,邓芝就进来通报,说是名士廖立来访,应该是求官的,问李素见不见。

看在对方诚意来投,而且有点学问名声,李素也不介意见一见,就让人放进来了。

廖立果然够狂,见面第一句,就直接说:“汉中王何无容人之量耶?天下诸侯任人唯亲,于汉中王为甚矣!右将军何不谏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