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80章 意想不到的展开方式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80章 意想不到的展开方式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随着陈应的被杀,祁阳县这场突围堵截战很快就结束了。

魏延带着四百人硬生生夜战半渡而击、击破了陈应的两千多人。事实上,全程跟魏延交手的敌军也就不到一半,而且因为列阵混乱的问题,是呈长蛇阵添油战术投入的。

陈应死的时候还有一千多人没上岸呢,就混乱地被堵在滩头。加上深夜不知魏延兵力多少,那些零陵军的基层军官还以为遇到了赵云大部队的阻截,纷纷很光棍地选择了投降。

直到被全部缴械之后,天色微明,那些俘虏才赫然发现看守押送他们的只有区区三百人,而被抓的足有一千五百人,足足是看守者的五倍!

但因为武器已经被缴了,哪怕有五倍也翻不起浪来,很快被随后赶到的李严和霍峻援军彻底控制住。

当然,因为交战时处于深夜,黑暗中逃散的零陵兵也不少。

尤其是一开始上岸早、跟着陈应冲杀的那些士兵,目睹陈应被杀后很多直接一哄而散,逃进九嶷山区,化整为零想翻山陆路回泉陵,魏延也不可能堵住,这部分足有好几百人。

所以泉陵县那边得到祁阳覆灭的消息,也是没有办法的。刘度和鲍隆肯定会警觉。

看着满满当当的战果,魏延也总算是从军以来第一次长长地舒了口气:总算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是因为领导要演“礼贤下士、拔擢幽潜”的戏码,才作为“典型演员”被提拔的了!

不过,随着友军们蜂拥而至,魏延也很快听到了种种夸赞语句。

只可惜,虽然是夸赞,但依然让他觉得别扭刺耳:

“还是右将军有识人之明啊,看看,破格提拔魏延当曲将,果然斩了陈应。一个曲将都能全歼一个军司马的兵力,有名将潜质啊。”

“这也是他该做的,关键是右将军慧眼识珠。”

“我们真是猪油蒙了心啊,还以为右将军是被廖立那个狂士挤兑得不得不破格提拔个人,显得任人唯贤、不看资历。没想到人家就算是如此,也能找到真正的将才。如此想来,前阵子其他几个被右将军提拔的,肯定也是都有能耐,咱可不能再乱揣测不服了。”

魏延听来听去,那叫一个郁闷啊:闹半天,我奋死搏杀斩了个别部司马级别贼将、歼灭五倍于我的逃敌,最后大伙儿还是夸领导用人的当!

不过心理建设了一番之后,魏延气也顺了,谈不上嫉妒愤懑。

毕竟自己确实是破格升官了嘛,同僚和下属淤积了那么多不爽,现在能扯平也算不错了。至少从此以后,大伙儿对于他十七岁当曲军侯这一点已经再没有不甘,就当是提前提拔预支了功劳吧。

半天之后,赵云也亲自带着后军、接收了祁阳县、安民整顿,论功行赏。他亲自接见了魏延,安抚敲打几句,态度果然也是如此。让魏延意识到“斩了一个别部司马就提拔当别部司马”还是不可能的,升迁要按部就班,这次的功劳只是偿还超前提拔、证明自己。

这次的功劳,最多只是再赏赐二十金,或者锦百段。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当然,赵云话里话外也暗示了:魏延要是还有信心,到时候真捞到机会再干掉鲍隆或者刘度,那还是有可能火箭升迁、一两年内就做到别部司马的,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说到底还是魏延太年轻。

……

祁阳拿下之后,赵云的部队继续沿着湘江稳扎稳打逆流推进,三天之后抵达泉陵。

翻山逃回去的陈应溃兵,因为不用考虑辎重问题,当然比赵云走得快,提前一天半就回到泉陵,把军情通报给了刘度和鲍隆。

刘度听说赵云的部队有非常犀利的攻城器械,祁阳县连两天都没撑住,心中也是大惊,连忙找鲍隆商议。

“鲍都尉,刘备麾下众将如此犀利,我们若是现在再降,还能保住几分荣华富贵?”

鲍隆不在乎政治,他也不是很想投降,冷笑反问:“赵云之前就要府君接受他重新任命人事,还要杀鸡儆猴行那个什么租庸调法收买民心。

府君要是当时就投降他,恐怕都保不住太守之位,最多就是另外给个比两千石俸禄的闲差,混个温饱。何况现在已经打了一仗,陈应战死、我军若因不敌而降,恐怕连俸禄和职衔都保不住了,最多保全身家性命罢了。”

刘度叹了口气,意识到确实是这么回事。更何况,他还公然打出了“奉朝廷之命,与交州刺史张津联合,谨守敌方”的旗号,这个因素对于战斗时凝聚内部人心士气是有好处的,可到了投降的时候就成了减分牌。

赵云要是更狠一点,抄没刘度家产也是有可能的。

既如此,零陵郡才丢了一两个县,未必就要走到投降的份上。

他一咬牙,问道:“鲍都尉,那我们守住泉陵还有希望么?”

鲍隆军事上还是稍微有点常识的,问到专业问题表情也严肃冷峻起来。他仔细想了想:“我们零陵也算大郡,全郡筹集两万兵马还是做得到的。陈司马折损数千,还有数千山越兵观望不听调遣,我们在泉陵最多也就一万人马出头。

赵云率兵五千就想占领零陵,还是沿湘江深入两三百里求战,其实是有些冒险的。不过,他能如此速胜、完胜陈应,而且背后还有长沙郡可以源源不断募兵支援,要与之抗衡,确实不太可能。”

零陵郡也是荆南四郡里第二大的,长沙有七十万人,零陵也有五十多万,所以零陵动员两万人还是做得到的。要是武陵、桂阳那些二十万人左右的小郡,那就没什么蹦跶的了,都只能动员出几千士兵。

刘度听鲍隆说得不着调,不由急了:“守又不一定守得住,城破可能会全家遭殃,投降也保不住更多,那如何是好?总该有个决断!”

鲍隆一咬牙,发挥了他猎户出身的本能嗅觉:“依我看,府君若是想与我等略微保住富贵和人马,不如放弃泉陵,退往九嶷山中诸县。依然可以保住万人的兵权,和对数县百姓的统治。”

刘度一愣:“退往九嶷山中?那里都是穷苦之地,还多有山越,就算去了那儿保住富贵,也形同蛮王了。而且如何能保证退往九嶷山就能抵挡赵云?我们连郡治都丢了,谁还听我们的,百姓还不都被赵云招降纳叛收服了。”

鲍隆:“我不懂别的兵法,只知道大军奔袭要运粮。祁阳、泉陵之所以不能守,就是因为在湘江沿岸,赵云可以从长沙一路水路运粮到城下。如此一来,只要赵云的人马比我们精锐,这仗还怎么打?

但如若退往南边九嶷山中的舂陵、泠道、营道三县,赵云要追赶我们,就得离开湘江,翻山走百里山路运粮,那还怎么跟我们打?而我军却是在家门口作战,上述三县的官仓还略有存粮,实在不行还能让张使君接济我们一些粮食,咱这也是在帮张使君,免得赵云打进交州的苍梧郡嘛。

还有一点,鲍某猎户出身,对零陵地理天候最为熟悉不过,如今已经五月初,再稍稍熬上半个多月,就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了。九嶷山是南岭的一部分,自古被北人视为畏途。

听说赵云是常山郡人,那是燕赵之地,肯定不习炎热,原先也从未听说他到极南烟瘴之地作战。他要是敢追进九嶷山,被蚊虫叮咬,受瘴疠、三虫之害,说不定我军都不用出手,直接就让瘟疫灭了赵云。”

刘度一想,妙啊!

他自己就是本地人,习惯了南岭周边的炎热和蚊虫,所以有时候会忽视天气的杀伤力,被鲍隆一提醒,才意识到这招肯定效果不错。

零陵最南边的九嶷山区那几个县,其实已经相当于后世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山区了,对于汉末的河北人来说却是杀伤力很大。

谁让鲍隆没读过兵法,是猎户出身当到都尉呢。所以他跟传统科班将领的战术思维风格差异,就像是法师和德鲁伊的差异。

德鲁伊从来不懂奥术咒语,但是会利用自然。

刘度立刻表态:“既如此,我便收拾财物细软,躲……转进舂陵,鲍都尉可要跟本官一起南下,还是想固守泉陵阻击赵云……”

鲍隆:“九嶷山中山越横行,府君带少量亲兵如何确保安全,当然是某保护府君同行!”

鲍隆又不傻,怎么会牺牲自己给刘度断后呢,所以说得非常义正辞严。

刘度也不好指责:“那那些带不走的府库钱粮……”

鲍隆:“不如烧了吧,坚壁清野嘛。”

刘度脸一黑,想了想还是没这个魄力:“听说赵云治长沙还算与民休息,并不缺粮。他缺的只是把粮运进九嶷山的人畜力。泉陵就在湘江边,留给他也无妨。赵云不是要用租庸调法邀买人心么,咱趁着赵云没来之前,开仓放粮,把拿不走的粮食都分给百姓吧。

这样,就算赵云用租庸调法减少盘剥,百姓们终究是刚刚拿了我们一大笔粮,未必会心向他们。二来么,赵云和刘备既然要树立仁义,总不好把我们发给百姓的粮食再搜剿上来吧。”

鲍隆听刘度说得那么大义凛然,心中却是忍不住冷笑:府君这怕不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希望将来就算赵云成功追杀到舂陵,还能留下家产性命。

这是首鼠两端犹豫不定的投降者惯用的伎俩,比如历史上刘璋打算投降刘备之前,就丝毫不敢破坏府库。而张鲁投降曹操之前,也是如此处理,要“封存府库”。

而刘度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目前为止两军也就在祁阳打了一小仗,随着陈应死了,那点恩怨债也消了。

泉陵既然打算“和平解放”,那么在泉陵问题上刘度也没积攒更多的罪孽,它充其量只是害怕逃跑,将来还有投降的机会。而且投降时的条件不会比今天差。

既然如此,有机会跑掉继续当土皇帝,不成功也没额外损失,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在这样的指导精神下,刘度和鲍隆就非常光棍地拿了一笔钱粮,然后坐船跑去湘江最上游的营浦县,然后在营浦县弃船登岸,一边派使者联络交州刺史张津增援,一边一头扎进了九嶷山区的舂陵县重建根据地。

郡治泉陵没拿完的粮食,就全部散给百姓。

赵云带着李严魏延等人稳扎稳打地赶到泉陵时,看到的是城门大开,百姓丰足,粮仓都已经被百姓搬空了。

“刘度和鲍隆居然雷声大雨点小跑了?!这帮人保命的嗅觉倒是很灵敏嘛。”赵云目瞪口呆,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难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