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九月十二日,距离褒斜栈道北口四十余里的太白山,法正带着几名亲随军官,以及七百名弩手、还有七百辆手推车,终于抵达了这里。

跟鲁肃商量好战术的次日,他就出发了,路上一共走了六天。

褒斜道直线距离二百六十余里,走到太白山就算是走了七分之六了。去年法正和刘备来的时候,这点路两天多就走完了,今年却走了六天,当然是因为推车比较费力,士兵需要休息。

这七百辆手推车上,有五十车装着诸葛连弩,还有五十辆装着普通的弓弩,以及士兵们的短兵器、铁质胸甲和头盔、皮甲,一辆手推车运十几个人的武器,载重六百多汉斤,在栈道上推行倒也稳当,并不会超载。

另外还有一百车是烤干的馕饼、肉脯、精细的井盐,为后续作战提供些额外补给,丰富士兵的口粮。一百车的宽幅蜀锦,为的是到了郿县后收买当地大户,以及征粮时给百姓钱财,免得堕了刘备仁义之师的名声。为了这点粮食犯不着。刘备根本不缺粮,缺的只是把低价值密度的粮食运到北伐前线的运能。

最后四百车,则全部装的是弩箭,两百车诸葛连弩使用的无羽箭,两百车普通弓弩用的带翎羽的箭。

一看法正带来的补给构成,就知道他是要长期坚守、假装扮演一颗在敌后让敌人骨鲠在喉的钉子,吸引敌人的注意,然后死守不出,以“兵力稀少”的姿态引诱敌人忍不住来拔钉子。

刚到太白山,法正就毫不意外地遇到了一名驻扎在当地的守将的迎接,正是负责褒斜道防务的徐晃——徐晃去年是驻扎在南郑的,后来被鲁肃派遣突前防御,带了一个陷阵营到太白山这边来建立前进基地。

秦岭当中也是有小片的山谷肥沃土地可以耕种的,只是比较狭长,都养不活太多人。

褒斜道上的太白山,陈仓道上的和尚原,都是这种类型的狭长山间肥沃盆地。和尚原够两三千人种地,产出的粮食最多养活四五千人。

而太白山更小,最多只能有一千多人种地,总可耕地面积不过十几万汉亩,产出的口粮能够养活两千多个壮劳力。就这,还是多亏了梯田技术,把不太平整的坡地稍稍整治了一下,否则产量和耕地面积还得再砍三分之一。

因为能养活两千人,所以徐晃当初就带了一个陷阵营过来,总共八百人,平时大部分人就在这儿种田,分出一部分人巡逻把守谷口。

经过数年的扩军、训练、备战,刘备军的陷阵营总数目前是四千八百人,高顺那个营八百人,是最老的原装营,后续五个营是扩建的,用尽了刘备军绝大部分的铁札甲存货。如今放在大散关张任手中、和太白山徐晃这儿的,当然都是新扩编的陷阵营,不是原装。

兵力虽然少,却也不怕长安伪朝的军队突入过来,因为太白山以北的栈道入口只有三人并行的宽度,也就是半丈多宽。如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李傕郭汜派再多兵来也是白给。这也是为什么在这儿种田这种事儿,都要交给陷阵营,因为越是狭窄的防守地形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贵精不贵多。

甚至真顶不住的时候,直接放把火把栈道重新烧断就没事了——事实上,这个栈道也就修复没多久,长安那边的人还不知道已经修复了。

徐晃与法正一见面,就亲切地套近乎:“孝直先生原来辛苦,此番定然是鲁府君另有动作了,可是要我军准备北伐了么?我这一年来,奉命在此小规模屯田,农闲时节也按府君吩咐,超量修建了不少邸阁。

不过毕竟此地田地贫瘠,出产的粮食一半多都要给陷阵营士卒自己吃,至今只存下了千余人半年的口粮,北伐时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还需继续囤积准备。”

法正问徐晃要了一个皮囊,喝了点山泉水歇歇气,笑道:“放心,子敬兄让徐校尉你修的邸阁没有修错——我这不就是来带你筹粮的么。有邸阁就好办,粮食问敌人拿就是了。眼下秋收将尽,但百姓晒谷未休,长安周边民政不修,税赋混乱,军队以劫掠维持补给,正好给我们机会。”

法正和徐晃话里提到的“邸阁”,就是一种山区道路节点上的粮仓。历史上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前三次也没重视邸阁的建设,没有确保“在前沿地带屯粮”,都是部队上去了再运粮。

这也是因为一开始诸葛亮对于军事运动战的高估,以及初出祁山时马谡失街亭导致部队大踏步败逃,所以诸葛亮有心理阴影了,怕在前沿囤积太多粮食,万一撤军逃得快被敌人缴获,反而资敌。

直到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在军事上已经稳占上风,但因为李严运粮延误而导致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权衡利弊,才痛定思痛决心全面搞邸阁建设。

不过一旦建设邸阁之后,也就不能走攻打天水郡的祁山大路了,因为那儿的道路比较难守,万一部队要退却,邸阁的存粮容易被司马懿缴获。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的路线越来越往东、走艰难的小路、栈道。因为这样的路虽然诸葛亮进攻不易,但就算没打下来,司马懿也无法追击,邸阁的存粮就始终是安全的。

现在鲁肃和法正经营的褒斜道,正是栈道最险要的地形,所以可以搞邸阁建设,只要派遣徐晃这样治军严明防守谨慎的将领看护就行。

此时此刻,徐晃听法正说得那么轻松,“建了邸阁自有敌人提供粮食”,也是信心颇丰,知道法正这是要打游击骚扰了。

两人商议了一番,第二天起,就带着八百人的陷阵营、一百名斥候骑兵、七百名法正带来的弩手,趁着清晨天色微亮赶路,中途没有休息,在九月十三日午前赶到了栈道北口外的五丈原。

他们来的非常突然,五丈原附近一个敌兵都没有,当他们开始扎营的时候,都没有被斥候发现,只有个别郿县南郊的乡民,上秦岭砍柴,发现这儿有军队的动向,但也没多事,只是直接绕道避走,也不给郿县的长安伪朝驻军通风报信,可见李傕郭汜之失民心。

法正和徐晃白白捞到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修筑营地,很快把大营修得初具规模。

法正带来的物资都是有备而来,光是钢锯就有几百条,铁锹也有几百把。

汉末的环保又好,秦岭上的大树根本砍不完。一天时间全军就砍了好几千颗树,每棵树又可以分成好多段,一共是几万根尖桩。

再用铁锹挖土堆夯固定木桩墙,挖出来的土也自然形成陷坑,把砍树得到的无用细枝丫稍微削尖、杂乱丢进坑里形成鹿角陷阱、拒马陷阱。

因为路比较窄,所以迟滞敌军的陷坑一共挖了七八道,每道宽数步、间隔十步,加起来足有一箭之地射程。而且法正还让徐晃的人给武功水挖开几个缺口,每三道有鹿角陷阱的旱坑夹杂一道引了水的水坑。

营地一共分两处,一处扎在五丈原高地上,高地上那个东西都有深沟,南面是秦岭,北面是渭河,所以不用太多防御设施,把上原的路口堵住就好。

第二处营地则是五丈原以东、靠近武功水一侧,这个营地比较低,敌军是可以从西面北段陆路平推过来的,但也只有西面一侧必须重点防御。

因为这个平原营地的东边紧贴武功水,北面靠着渭河,南面是褒斜栈道来路,有秦岭。西面南段是跟五丈原紧贴在一起的,而且有一条路可以绕上五丈原高地。只有西面北段,刚好从五丈原山脚下经过,有路可以攻打到营地。

敌人来犯的时候,左手边就是渭河,右手边就是五丈原,兵力并不是很好展开,有点像塔防图或者《要塞》游戏,通往营地正门之前要先被高原上的弓弩火力覆盖射一阵子才能到。

去年这时候法正和刘备在这儿之所以惨败,一方面是扎营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兵力太弱,兵源素质低,而且刚刚因为主动出击遭到惨败,今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别看还是一千五百人守营,兵源和武器的质量都是天壤之别。

这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当然施工不完,第一天也就砍树立桩而已,法正心中担心敌军反应过来后抢收粮草,也怕百姓逃亡,所以十三日午前抵达、修到十五日天亮后,跟徐晃商量:

“公明,营地差不多了,你趁着敌军没反应过来,先带着一百斥候骑兵,和一半的陷阵兵,共计五百人,先去周边渭南一带征粮吧。咱是王师,不可以劫掠百姓,从那一百车宽幅蜀锦里拿货,跟百姓换就是。

然后买到了立刻运回来,到这边新立的邸阁存起来。我带剩下一千人继续在这儿修营地和粮仓。到时候,我守卫五丈原上这处高地营寨,你守山脚下武功水河谷的营。敌军来犯,我在高原上弓弩支援你,你负责近战堵口。”

徐晃抱拳领命而去:“遵命。”

说着,徐晃就带了五百人,每人背了两匹宽幅蜀锦,去征粮了。

从五丈原往北渡过渭水、再走二三十里,就是郿县县城。但法正现在不急于去郿县县城,所以只是让徐晃沿着渭南乡村征粮,免得渡过渭水后遇到意外仓促回不来。

渭南一路过去也足有十几个乡镇,一开始百姓看到军队过来还逃散,以为又是李傕来抢劫了。但发现徐晃喊话说以钱买粮、价格优厚,不少百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稍稍买一点,果然拿到了锦,而且是正常年景官方平准价的三倍收购。

有了示范效应后,合作者很快就越来越多了。不少百姓不但卖粮,还主动帮运到营地附近,一天之内,徐晃就筹集到了好几千石的军粮,至少够目前的一千五百人吃两个月了。

直到徐晃筹粮开始后,当天午后,郿县的守军和县令才确认了敌情,立刻同时派出两批信使,一边飞报东边两百四十里外的长安,一边飞报西边九十里外的陈仓,希望两地都分兵来剿灭。

至于郿县守军,虽然也有超过五千人,但因为不明虚实,不是主力作战部队,县令比较胆小,就命令先笼城观望,等援军来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