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15章 凛冬之怒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315章 凛冬之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以汉末川陕一带的天气,秦岭地区农历十月份就开始下雪了。

只不过不是持续的降雪,而是来一阵冷空气下一阵,中间天气好还会融化,这样栈道就暂时还能走走。基本上十一月份,才会冷到下了雪就彻底不融化,栈道断绝。

两百六十里长的褒斜道,在路况不太好的情况下,十天才能打一个来回,推车的车夫还狠辛苦。所以法正在封山之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十月十二,预计封山前半个月,鲁肃给法正弄来了足足八百辆手推车的货物,这也是法正把五丈原战场的最新情况告诉鲁肃之后,鲁肃发给他的第一批货,后面估计还能确保有一波,再多就不敢保证了,得看天气。

推车来的,是八百名有经验的弓弩手,他们抵达了之后,会留下防守,同时由需要后撤的郿县投降民兵把空车推回去。

此前通过郿县劝降得到的民兵,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在营地防守战中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两三个人的战斗力也未必抵得上一个久经训练的弓弩手,留着也是白白多吃粮食。所以不管法正要不要守住栈道出口,他都必须逐步精兵化,把弱兵轮换到后方。

法正对这批物资非常看重,所以亲自参与了验收清点。

当他发现物资中有一百车的刀剑枪头、五十部新的诸葛连弩、一百车的诸葛弩箭矢,还有整整三百车的普通弓弩箭矢、两百车其他杂货武器耗材和奇形怪状的机械零件时,法正也是颇为意外,连忙追问被派来的押运官:

“怎么搞的?子敬不知道我军目前最缺的就是连弩专用的无羽箭么?居然才运了那么一点点箭矢,反而又多给了我五十部连弩?我当初之所以只带五十部,就是因为这东西消耗箭矢太快了,再多也没用,射完了就是废物。

现在倒好,普通箭矢给那么多,又无法往机匣里装填,连弩给弩不给矢,你是不是领货的时候玩忽职守了!”

押运官立刻叫起屈来:“法都尉冤枉啊,卑职怎么会玩忽职守,这些东西都是鲁府君亲自交代的,法都尉你听我解释。这些机器是这么用的……还有,别看这次运来的箭矢少,可箭头一点都不少,

呐,这五十车是专门给连弩配的圆锥形铁箭头,到时候加工好箭杆直接套上去就能用了。箭头长不过两寸,非常节约空间,一车可以多运好多倍。将来真要是用完了,直接用硬木削尖了也能凑合射。就是不能破甲,遇到敌军无甲蚁附还是可以用用的。”

法正听了解释,倒是暂时冷静下来了,抓起一把空箭头端详了一下:“子敬这是要我在前线自己生产箭杆了?说得容易,军中能有多少工匠。

而且这里已经是秦岭北坡,气候寒冷,连竹林都没有多少。想造容易取直的竹子箭杆都不容易。树木虽然多,可木料为杆不易取直,连弩机匣又是出了名的挑剔,寻常弓手可射的次品弯箭,到了连弩上塞都塞不进去,简直误事!”

古代箭矢的箭杆材料,北方多用木,南方多用竹。木箭杆加工难度大些,但是质量稍好,武将用的箭要桑柘木为杆,普通弩兵的也要柞树。

竹子的优势则在于容易量产,因为竹子被剖开时断裂面比较整齐,纤维都很直,“势如破竹”,赶工时都拿竹子造箭。

《演义》里写草船借箭,写的也是“周瑜吩咐箭竹、翎毛、胶漆等物都不与齐备,必然误了日期”,可见一斑。

法正现在也是火烧眉毛,当然也觉得“就算要自己造箭杆,也得除非有足够的竹子,才能考虑”,靠木头肯定要误事的。

就在他要发火的时候,押运官连忙安抚他的情绪,然后让人领了几十个工匠过来:“都尉,这事儿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府君是想了周全办法的,具体您问这些匠人,还有,等他们把推车里拆散了运来的机器装起来,就明白了。”

法正只好耐着性子又等了小半天,看到工匠们把二十多台奇怪的机器装好了,这些机器还挺笨重粗大,每一台都要占用两辆独轮车的运能,比一部诸葛连弩还沉得多。

而这次来的工匠们足有五十个人,显然是让他们两个人用一台机器,每天干活五六个时辰轮班倒,人停机不停。

装好之后,法正仔细观察,注意到这是一个用有舵齿的脚踏轮驱动、上面还有绳链带动两个小舵齿轮、以及中间一根可以夹东西的断轴。

“这东西怎么用的?”法正神色凝重地问。

工匠代表行礼之后,演示道:“此物名叫‘车床’,以脚踏下面的大轮,就能让上面的小轮以数倍转速飞转。小轮之间夹住一根木料,再把刀架贴近,就可以让木头自转送到刀口上去被削圆。

要削八寸长的连弩箭杆这种短东西,基本上一刀就够了,刀架长度也有八寸,只要慢慢进刀,力气就完全吃得住。如果是削枪杆矛杆,就要徐徐横移刀架,每削八寸转一下,做出来的杆子笔直滚圆,比寻常一刀一刀慢工细活切的还好。”

很显然,工匠使用的就是早期车木头用的车床,而且是脚踏式的。这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比缝纫机甚至是弩梭式织机技术含量都更低至少三五个世纪。

因为历史上早在文艺复兴早期,大约12~13世纪,意大利米兰的武器匠就已经用这种脚踏式车床车枪杆了。

用长直厚重的金属刀刃切削木头,对材料科学没什么难度要求,进刀再快再深也不太会崩刀。至于切金属的车床,那就难多了,不到十八世纪末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有了车木头的床,调整粗制木头箭杆的圆度就快多了,踩几脚转几圈就削得滚圆,一台车床一个时辰车几百根都没问题。

法正看得两眼放光,啧啧称奇:“妙哉,诸葛亮怎会想到此物的?”

匠人首领也不是很懂,只是揣摩地回答:“此物小老儿已经用了有两个多月了,是大王视察僰道的时候,诸葛小先生在右将军督导下弄出来的。当时也是大王巡查军工,与人说起‘诸葛连弩耗箭过快,弩矢制造不及’。

右将军看大王关切,就跟诸葛小先生合计了一下,似是发现箭头可以铁水浇铸,一模能造很多,反而是箭杆削得太慢了,不知怎的就鼓捣出这个机器。我等用此物造枪杆箭杆也有一阵了。

上个月鲁府君报到成都,说褒斜道激战正酣,还有西凉马家将领来降,全赖诸葛弩守营隘,大王不知跟谁商议了一下,就把咱和这些机器派给鲁府君。”

法正听完来龙去脉,这才心中大定。

呵呵,贾诩不是想试探一下“大雪封山之后前线武器耗材够不够用”么,那就尽管试试好了。

以法正的军事素养,他当然看得出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右将军和诸葛亮在蜀中,此前似乎已经把纺织、冶金这些跟军工沾边的产业的产能都发展提升过了,皮革制品也因为南中的彻底平定、逐步开发,供应充足。

原本木质结构的加工不该是军工生产的短板,但因为别的板长长了,倒显得木匠环节短了。现在全面铺开木车床,枪杆箭杆的工时成本起码暴跌数倍。

往大了说,以后建筑工程里面盖房子,那些横梁柱子什么的,想要削圆修直,木匠工作量也小很多。

当然了,具体到眼下这个局面,此次的得益,除了李素、诸葛亮的巧思之外,还更应该感谢鲁肃的调度:

鲁肃虽然没学过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但他居然凭借着惊人的内政统筹天赋,无师自通地做出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庞大笨重的零件本土化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轻便的东西进口外运”的决策,妥妥是个事实上的供应链管理大师。

得到了充足的物资供应之后,法正心中就更加安妥了,他全面加速了让郿县降兵南撤的执行。

也给马超多配了二十部诸葛连弩,和一百车的弩矢,让马超把担心放回肚子里,选了三千骑兵由庞德带着、把武器装备留下,然后南撤回褒中。

只有马超自己带了两千人守住马冢山,而且营地也进一步收缩,基本上只确保褒斜道口,防止敌军能放火烧栈道即可。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去芜存菁之后,法正这个冬天在太白山-五丈原一线基地留下的兵力,压缩到了四千人,这样已经足够摆出“为北伐省粮,关卡防御力量最小化优化”的姿态。既确保了安全,又让人不得不相信明年秋收之前,刘备的大军真会从这儿蜂拥而出。

十月二十四日,秦岭再次下起了大雪,这一次,褒斜栈道是彻底被封死了,法正再也得不到南边来的补给物资,他必须靠现有的零件和自己的生产、自力更生撑到明年二月初。

李傕也在确认天气情况之后,对五丈原和马冢山大营又发起了几次试探性进攻——他倒也没指望一下子就攻破,因为他知道就算法正后援断绝,但是一开始囤在营中的连弩箭矢和其他武器耗材存量肯定还是很多的。

所以最初几次只能是小部队试探进攻,类似于“火力侦察”,引诱敌人浪费火力。

可惜的是,李傕的试探统统失败了。法正确实表现得很豪横,就跟美国人打仗似的丝毫不吝惜弹药,动不动就“给老子射”。

连续试探几次之后,发现火力丝毫没有衰弱,李傕也没耐心了,就让杨定在这儿围着吧,他自己已经不关心郿县战场了。反正关卡已经修好,法正也冲不出来捣乱。

李傕自己回到长安,迎接同样即将回到长安的贾诩,为全局大计做后续准备。

郭汜、张济、张绣各自的战事也纷纷因为寒冬降临而彻底转入停歇。苟延残喘的韩遂马超也是稍稍松了口气,大家都就地转入防守。

法正给鲁肃的最后一封战情通报,以及敌情侦查结论,却是在大雪封山之前,成功送给了鲁肃,鲁肃又在十一月初送到了成都。他本人也会在十一月份回到成都,为来年的换防大计做交接。

——

三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