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80章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盘棋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很显然,袁绍对于天子已经重归自主、中立之后,依然有人会图谋把朝廷中枢彻底掀翻,感到不可置信。

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岂不是要被诸侯共诛之?

哪怕诸侯内心其实根本不在乎皇帝不皇帝,但问题是他们很乐意有出头鸟跳出来,把群殴的借口送上门啊。

只要有借口,哪怕前一天晚上自己也宅被窝里跟小妾说着大逆不道的话,第二天一早一个个都会如狼似虎化身汉室忠臣的。

毕竟袁绍还是非常相信心理惯性的强大力量的,哪怕几年前他形势大好,他也只敢考虑拥立刘虞,而没膨胀到觉得自己也能上。

所以面对这个质疑,杨修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发挥一下沉默的力量,就像元首的演讲一样,先严肃的微笑,看着对方,用眼神让对方自己反思,等对方心里发毛开始微微自我怀疑时,才恰到好处报答案。

只见杨修悲天悯人地说:“明公光明磊落,无法想象逆臣的心态,也不为怪。但请明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今的朝廷中枢,是不是貌似稳定,实则危如累卵?强枝弱干头重脚轻,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大将军朱儁,这无话可说,平黄巾三杰,卢公、皇甫公故后,天下护汉名将已无出其右者。朱公辅政,天下咸服。可朱公也早已年过六旬,身体每况愈下,未来天下,终究不是他撑得起来的。

我们再看朝廷中枢实际控制的区域和兵马。陛下能直接指挥的,不过弘农、河南区区两郡之地。弘农如今养兵五万,段煨四万,董承一万。纵然段煨勤于农事,光靠弘农一郡也是养不活那么多兵马的,未来肯定要裁军屯田——

李傕郭汜当政之时,虽然段煨也能养活一个中郎将部四万兵马,但那是有长安朝廷接济的,李傕劫掠百姓所得,也要资助一部分段煨的军饷,段煨才肯为他挡住关东之敌。如今陛下要自立,就不能再让汉中王填补段煨军的全部军饷缺额,否则陛下会担心段煨究竟为谁效劳。

而河南养兵近两万,为朱儁所部,也已竭尽民力。雒阳被董贼焚烧之后,虽得前将军关羽、孙讨逆将军合力挽救,河南尹勉强有三十万人口,也不可能养更多兵了。

中枢常年衰弱,兵马钱粮都远不如外镇诸侯,所以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并不是朝廷中枢有多强的自保之力,只是四方诸侯夹着朝廷,谁也不敢先动手以授其他各方口实罢了。若是有机会,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或者是非常突然,又或者是找得到天赐良机的借口,那么只要他有一击而中的把握,说不定就会野心膨胀。”

杨修率先从“如果有人得到了机会,突然袭击能不能秒掉朝廷中枢”这个角度分析,袁绍也觉得确实有道理,承认了只要想干,秒杀的能力是有的。

剩下的,就是敢不敢秒杀、怎么才会有秒杀借口的问题了。

袁绍不禁在席子上往前挪了半尺,愈发压低声音,虚心求教:“德祖,那你倒是说说,纵然能,他们又如何敢?”

杨修一挥手,斩钉截铁地说:“如何不敢?朝廷被人找到借口的隐患,实在是很多。首先第一条,我刚才说了,若是朱儁病故之时,中枢有变,陛下下诏给其他中枢将领升官,填补大将军之缺,敢问明公,到时候您心服么?就不会怀疑又有中枢近臣窃命了?

再退一步,众所周知,如今董承是陛下身边最受信任的心腹,可董承不过是董卓所提拔,除了此次救驾以外,之前无寸功于天下。陛下居然只因救命私恩,动辄以车骑将军相授,岂非德不配位?

而董承之亲近信任,全靠其为国舅,有外戚身份,与皇室同休戚。但陛下东逃之时,伏皇后被弑,董贵人亦死于李傕之手。陛下今年因为失德,而且临时住在弘农行在,不好再立皇后,只敢收纳一些逃出去未曾受辱的宫女,勉强充实内充。

可知道陛下将来到了雒阳,甚至回到长安,他是会重新选取后妃的。到时候,除了刘姓宗室藩王、州牧无法献女进上,其余外姓诸侯都是有可能送女的。有了新的国舅国丈,董承又何以自处?

若是到时候诸侯请陛下给新外戚加官,董承要不要阻止?如果不阻止,若是新外戚学习何进,邀请诸侯进京,又当如何?若是阻止,会不会给外镇诸侯讨伐新国贼的机会?到时候,董承说不定就成了‘渐渐膨胀,妄图挟君’的新恶了!

要是到了那一天,有野心的诸侯动手的决心,也就没那么难下了。说不定他们会以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就算导致陛下有什么不测,也能栽赃到董承头上——

当初王允死时,王允并没有以天子的性命威胁李傕郭汜,那是因为王允知道自己是忠臣,也知道李傕郭汜不在乎天子死活,也不在乎是否背负上害死天子的恶名。

但李傕死前,他肯定是想过用天子的性命威胁汉中王的,因为他知道汉中王是忠臣,至少汉中王不想背负上害死天子的恶名。但将来,如果第三次出现这种更替,新来的人在乎天子死活么?董承之忠诚,又能与王允一样么?夺的一方,与守的一方,只要任何一方坚贞之心略有瑕疵,都会地动山摇,天运撑过两次,不代表还能撑过第三次。”

屠龙少年,终于渐渐会成长为恶龙。董承毕竟出身不是很干净,也没有实打实的军功,根基太浅了。

要是让李素推演这个问题的话,他的猜测绝对会比杨修更激进,说不定他就敢这么想:要是皇帝将来要让某个诸侯新国舅上位,董承说不定会不甘失败、拿着“衣带诏”给另一些与那家新外戚诸侯不对付的诸侯,让他们共讨国贼。

说到底,强枝弱干是个不稳定系统,迟早是要出事的。

平衡是动态的,需要不停的添砖加瓦修补。而不平衡是天然的,只要那种试图让平衡维持下去的添砖加瓦哪一天停了,哪一天就会崩。

袁绍默默听完,这才意识到,皇帝居然前两次都活下来了,实在是运气太好。但是,他身边护驾的人质量也越来越差,朝廷的威严在每一次侥幸活下来当中都受到了严重摧残。

比如这第二次活下来,皇帝抛弃了太多威望,也做了太多失德,才变成现在这样虚弱。虽然重获自由,但外镇诸侯根本不可能再让他撤换地方长官,这就是失德降威的反噬。

袁绍沉思良久,艰难地问:“那你以为,曹操,袁术,刘表,何人会成为将来忍不住的那一个?”

这个问题,杨修没有立刻正面回答,他拱手告罪,然后坚持先铺垫一些别的材料:“明公恕罪,此问修不能立即回答。因为纵然修脱口而出,那也不过是毫无根据的铁口直断,明公就算信了,也会心中狐疑。

故而,回答之前,修想先强调一点,把天下诸侯在对待天子的姿态问题上,为明公划一条线,让明公看清,哪些人与明公是站在一边的,哪些人又是站在另一边的。”

到了这一步,袁绍已经彻底希望杨修好好剖析清楚,因为他知道这里面每一句话都是大逆不道,普通谋士根本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说出口,只有沾亲带故的人才能私下里说说。

袁绍一脸礼贤下士:“但说无妨。”

杨修:“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陛下之前派遣张义来向明公示好,以王允辅政期间朝命皆为天子本意、李傕挟政期间所命均为乱命划线。明公可知,这是谁教陛下如此安抚诸侯的?”

袁绍:“谁?”

杨修:“右将军李素。右将军可谓当世知天命之人,他深知即使让陛下指洛水为誓,安抚明公不必介意公孙瓒、刘虞之事,明公也未必肯输诚心服。唯有让陛下想出一条对天下所有诸侯共同的许诺,让陛下也不敢轻易毁诺、不敢冒失信于天下全体诸侯的风险,以这样的许诺来取信明公,明公才会彻底诚服——敢问明公,您心中此刻是不是这般彻底诚服?”

袁绍微微一惊,有一种被看穿了心事的不爽,但随即想到没有外人,不会丢脸,也就罢了。

李素给刘协出的主意,其实就是弄一套类似于西方《大宪章》的君臣约定,刘协对袁绍的许诺不能以单独的许诺体现,得是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总原则,为天下所有诸侯拥戴,这样毁诺一方的代价和失信足够大,互信的保障才彻底。

所以,才必须体现为“凡是王允时期的都是皇帝真实意思表示,凡是李傕时期的都是乱命”这样的一贯划线。

袁绍缓了一会儿后,狐疑地问:“既是右将军教导陛下,右将军又为何要帮助袁某、改善袁某与陛下的互信?”

虽然语气还有些狐疑,但袁绍居然不知不觉用了“袁某”这个自称,显然是对李素的这个布局示好还挺感激的。

毕竟袁绍心中一直担心皇帝清算他曾试图拥立刘虞的黑历史,这是他对朝廷中枢最大的一块心病。

杨修这次没有卖关子,爽快地揭开了谜底:“因为明公在对待陛下的问题上,与汉中王利益应该是潜在一致的——汉中王与故燕王,都是王允当权那两个月的受益者,陛下在那段时间里只追认了两个地方诸侯的既得利益,分别是汉中王与燕王。

所以,右将军名为帮助陛下笼络明公、如此划线巩固明公的利益,消弭明公的担心,实则也是在固化确定汉中王的既得利益。

同理,令弟袁公路,则是从反面受益于这条划线——他在李傕当权时期,多次驳斥李傕的乱命,以诛杀附逆党羽为名,扩大地盘,如杀扬州刺史陈温。而且令弟似乎在天子陷于贼手的那些年里,曾有一些不臣之言,陛下也以当时处于蒙尘之态这条划线、隐忍无视了。所以,令弟对于‘当今天子长久存在下去’的态度,应该是与明公同进退的。”

最后半句话,杨修实在没法说出口,因为那是“如果你袁绍觉得天子碍手碍脚,那么袁术也会觉得皇帝碍手碍脚”。

而且你袁绍是目前不觉得碍手碍脚、过一两年后把张燕、乌桓、河套五郡那些目前还没瓜分完的反贼地盘吃干抹净之后,才会觉得碍手碍脚。

而袁术是现在就已经觉得碍手碍脚了。

刘备袁绍袁术,都觉得皇帝碍手碍脚,但第一个跳出来的会帮其他人做恶人!

潜台词说到这个份上,袁绍已经懂了,也微微抬手示意杨修不用说了。

毕竟,“我将来也会觉得皇帝碍手碍脚”这种话,不好意思真的说出口,大家心里明白就好。

袁绍叹息了一声,只是有些不甘,所以都没过过脑子,换了一个问法:“诚如德祖所言,那曹孟德难道就永远不会觉得今上碍手碍脚?”

杨修:“不会,因为曹操从未起过自立之心,而且当年成皋、荥阳之时,他公然说过‘诸公北面,我自西向’。此言在今上心中大大加分,曹孟德巴不得今上春秋鼎盛,因为天下其他诸侯肯定比他先忍不住。”

袁绍眼皮子一跳:该死!差点儿忘了!孟德小老弟那个狡猾之徒!当初他可是让咱扮演拥立刘虞的恶人,他自己大大在长安的皇帝那儿刷了一波忠臣的名声,他怎么可能是跟自己对皇帝一个态度呢?

但这时候,袁绍忽然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跟自己态度不同的人,反而无法利用,而是要一直忍着,或者想办法降服。倒是跟自己态度一致的人,才可以利用,谁让自己就不喜欢皇帝一直干下去呢。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利用了弟弟去出头,最后却要消灭弟弟,而且双方还不接壤,消灭袁术的过程中,自己未必捞得到多少直辖地盘。反而曹操跟袁术接壤,真到了那一天,说不定曹操实际得利更多,闷声发大财。

不利用曹操,却也没有借口对付曹操,曹操说不定还会非常积极主动想成为新的外戚,甚至接替董承,继续把朝廷现状维持下去——不得不承认,曹操是最适合拥立刘协的。

当然袁绍肯定不能容忍这一天的出现,哪怕皇帝死了都好,都这样了,肯定要严防死守。

想到这一步,袁绍终于豁然开朗,自己脑补出了刘备派杨修跟他示好的深意:

要是皇帝死了,那他袁绍就可以名正言顺拥立燕王刘和,跟新天子毫无芥蒂地、坦诚相待地、高效地挟新天子以令诸侯。

而到了那一刻……呵呵,若是刘虞还活着,刘虞称帝,刘备说不定只能乖乖称臣当个藩王。毕竟刘虞有大恩于刘备,刘备一辈子的仕途起点,在做到两千石郡守之前,一路都是刘虞提拔他的,这份恩德怎么都绕不过去。

可惜刘虞死了,袁绍还没狂妄到觉得光靠区区一个刘和的面子,都能让刘备称臣。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如果真到了当今皇帝驭龙宾天、他拥立刘和的时候。

刘备也会捡漏称帝!到时候,就像光武之世,诸多刘姓子孙纷纷称帝,再争天下了。当然从地盘上来看,袁绍拥立的刘和的地盘,应该对应光武帝刘秀时起兵的“光武据河内”,刘备的关中之地,反而对应的是失败的更始帝刘玄的地盘。

当然刘备自己肯定不会觉得他对应的是更始帝那种垃圾,他肯定会自比“高祖保关中”,来对抗刘和的“光武据河内”。

至于其他诸侯,刘表或许等于刘盆子的地盘,外姓诸侯也会如光武之世时的公孙述、李贤等军阀一般,或一时依附某个刘姓称帝之人,或看准时机再正式自立。

袁绍毕竟读过历史,后面的他会自己脑补联想。

“刘备这是暗示我,虽然他最终会是我的敌手,但目前我们却依然还有共同的利益,要共同诱导天下向东西二帝的局面去走,在实现这一步之前,曹操这些人,反而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因为曹操是希望今上一直存在下去、并从中牟利的……

唉,有些人明明知道他最终是你的敌人,但目前这个阶段却不是!你还得对他好,跟他虚与委蛇合作!”

袁绍脑中很是混乱,好久才把这个“未来的敌人现在却暂时还是朋友”的逻辑捋顺了,简直差点儿精神分裂。

玩政治的都太脏了。

他要是能开上帝视角知道后世历史,那肯定会带入到二战末期,两大阵营一边要先想着“先把元首灭了,这是共同利益”,但一边又得留着一手,时刻保持清醒意识到“元首被干掉的那一刻,就是冷战开始之时”。

袁绍郁闷纠结了好久,决定不去想那些龌龊的、几年之后才需要担心的问题,长出了一口气,喝问道:“不管那曹阿瞒了!且说,如果公路小儿有可能忍不住,我们要如何才能让他忍不住?”

“捧!”杨修毫不犹豫地吐出一个字眼,“要让袁公路飘飘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觉得四周都是支持他的人。

比如,汉中王需要仰赖他的钱粮救济关中大灾,还要默许他麾下桥蕤以区区孱弱兵马便拥有京兆五县,哪怕陛下钦封的京兆尹、右将军李素兵力比桥蕤强得多,也得忍让,这就会让袁术渐渐飘然。

又比如,袁术向来看不起明公,明公若是能一时隐忍,看到袁术肯卖粮接济汉中王,你也跟着效法袁术之作为。

再比如,你还要作书示好,将你的卖粮行为的原因说成是‘效法弟之义举,甘附骥尾’,袁术岂有不以书示世人、以显他才是袁氏人望所归?

这些例子都是随手而举,只要明公与汉中王这两个袁术每日对比的近邻与族人,都在边地拓展钱粮军马人丁,而他困在天下腹心不得伸展,再时时有人吹捧。利诱夸赞双管齐下,再待朱儁、董承有变,他岂会不权欲熏心?

只不过,真到了那一天,还请袁公记得前面那个问题——曹孟德跟你们不是一条心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怕告诉明公了,右将军此次,让我带来一名俘虏,乃是曹操幕下机密从事,名叫薛悌。

他被抓之时,正在长安联络曹操埋伏于李傕朝廷内、现在又为汉中王效命的京兆户曹王必。根据他们招供已经不难看出,王必和薛悌想要拼命破坏明公与汉中王的关系。

显然曹操也看出了唯有如此,才能用明公曾拥立燕王的举动在陛下那儿给明公下眼药,让明公与汉中王相互敌视,为他讨好天子创造空间。”

杨修直到这最后一刻,才把薛悌这颗棋子拿出来。

若是今天一来就拿出来,袁绍还未必肯信。

但他现在已经认定了“曹操在是否要现在这个皇帝”的问题上,跟他意见是始终抵触的,一个要拥护牟利,一个要另立牟利。

所以,哪怕薛悌还没开口,袁绍都已经信了三四分了。

袁绍肾上腺素一阵飙升,先紧急秘密带上俘虏,亲自拷问了一些。虽然薛悌语焉不详,他自己也不知道太多,但似乎也够了。

袁绍如同暴怒的老虎,盘算着如何利用好这个“曹操离间诸侯”的把柄,到皇帝那儿逼一个讨贼令来,或者师出有名慑服曹操。

当然了,就算干不掉曹操,至少也要榨取曹操几个郡的实际控制权。

为了这事儿,他连夜召见了今晚本来都没资格参加晚宴的田丰——主要是袁绍也怕田丰的臭脾气会坏事。

招来之后,袁绍别的事儿也不让田丰发表意见,只是把薛悌的口供和刚问出来的复查结果丢给田丰,让他想想“如果以此为借口,问朝廷要诏命对付曹操,具体怎么对付,如何开条件比较好”。

田丰的办事能力当然还是很强的,稍微确认了一下,先反问袁绍的基调:“明公欲花费数年之功、吞并曹操,还是为了惩戒曹操,削弱其力,并且为后续与袁公路的争夺铺垫?”

袁绍想了想:“争天下者,袁术也,与曹操之争斗,不可影响其余。”

田丰想了想:“既如此,主公真到了对曹操动兵之时,当以“曹操离间诸侯、阻塞王路”为罪名。如此,若能攻下曹操全境,也算是遵从陛下‘以燕王总统六州’之命。

若是无力攻下曹操全境,也好以此为由,战而胜之,而后逼迫曹操臣服、让出数郡之地由明公直辖。比如兖州的陈留、东郡二处。

因为这二郡是曹操与司隶接壤的二郡,也是朝廷天使来邺城时必须经过之地,还跟袁术的豫州颍川、陈郡接壤。曹操既然‘阻塞王路’,就要把他阻塞王路的那几个郡拿过来,才能阻止他再犯此罪,也能确保天子不被曹操的继续诬告离间所蒙蔽。

同时,只要东郡、陈留落入明公之手,万一将来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明公也能从陈留出兵,直捣颍川郡治许县,分润豫州瓜分之利,而不虞因曹操阻隔而成飞地,岂不两全其美?”

袁绍眼睛一亮:田丰这个谋划好啊!可急可缓。

若是形势比较缓,将来有时间和实力慢慢吃掉曹操全境,那就慢慢吃掉。

而且说不定也不用全程靠军事手段解决,政治外交招降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形势非常急,比如战事陷入僵持、只是稍微拿下几个郡,袁术又闹起来了,那也能给曹操一个台阶下,把已经吞下去的胜利果实先落袋为安止盈。

“元皓妙计啊!既如此,明日我们就先与汉中王联盟亲善,而后作书给袁术,表示我在尊奉朝廷、结好刘备这件事上,唯他马首是瞻。最后,再到陛下那里诉苦告一状,跟曹操算他离间我和刘备这笔账!”

而杨修听了袁绍的最终决策,嘴角也是露出一丝冷笑。

他这次的出使,所做远远超出了李素的授权,但成果也是非常丰硕。

最关键的是,杨修夹带了私货,也是有私心的:正如子贡存鲁,从来不是只为鲁的利益,晋、越也从中受益了,也感激子贡。

杨修直到自己可以左右逢源,因为他跟袁绍的亲戚关系,哪怕袁绍最后得了天下,他这次的定策之功也能得到很多的好处,将来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少不了的。

他是靠出卖刘备袁绍共同的敌人曹操和袁术,做了对刘备袁绍目前阶段都有好处的事情的,两头卖好。

当然了,这么干也有风险,首先是他确实超出授权了,还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

其次,他今天说的这些,不能穿帮,要是哪天真的被李素知道了他吃完上家吃下家,而且额外帮袁绍加速扩张了,要找他清算,虽然不至于直接下狱问罪,但降职也是免不了的。

富贵险中求嘛,杨修觉得自己应该不会穿帮。

——

居然又七千字了……那今天就是五千加七千,算还两更吧。还欠四更。

涉及到下一阶段天下外交总形势,不得不多写一点。因为已经完全脱离历史走向了,不写大家看不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