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08章 种田几乎上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408章 种田几乎上瘾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在僰道的炼铁厂和锻造厂厮混了几日后,李素总算是好不容易亲眼见证了张裔和左校工匠们造出了第一套用新开模具冲压量产的山文甲。

胸甲部分还是前两年生产的钢质胸板甲造型,只不过遮蔽的面积又变小了一些,靠近肩膀的部位被板甲覆盖的更少了一些,里面有皮带吊着,外面换上山文甲的衬肩罩着。

李素看着这套在自己亲自指导下造出来的好物,也是非常欣慰,吩咐张裔精工细作赶做个十几二十套的先,他过年的时候好拿去送人,送给其他高级将领。

至于后续的大规模量产,肯定要细水长流。当初这边的工坊锻造胸板甲的时候,一年也就五千多块的量,仅此一项消耗铁料二十多万汉斤。后来加了点水车、改进了工艺,产能又提升了一下,也就到年产七八千片胸甲的程度。

现在有了“把冬季闲置民用缫丝水车改为军用生产”的思路后,张裔这边用于造盔甲的总产能提升了一半多,加上后续不再需要造太多重骑兵胸甲,把重骑兵胸甲重新减少到每年三千片到五千片。挤出来的水车锻锤,全部改成高速低力量冲压锤头,倒也能生产大约每年三千副山文甲所需的人字形蜂窝拼接甲叶。

当然这个产能需要大约一年的磨合才能达到,初期估计也就每个月一百来套,李素要的最初二十套,更是可能要做上十天八天的。

搞定山文甲工艺、等待工匠开模的日子里,李素也没闲着,每天泡在将作左校没事儿干时,就跟张裔聊古今兵器变化展望。

张裔也是干了这领域两三年的专业人士,基本功倒也扎实,现有的诸般军中制式兵器的优劣长短也都知道些。聊着聊着,就提到对未来敌军也仿制山文甲和胸板甲的担忧,认为目前的制式兵器破甲能力不足。

毕竟这是正常人很容易有的思维,自己一方的防御强了,就担心攻击端变成短板。

李素跟他聊这个担忧时,第一反应也很直接:学军中那些丹阳老兵的装备,上战斧,上钉锤狼牙棒啊!

张裔对这个建议倒也接受,随后提出了更细致的担忧:“战斧、钉锤沉重,都难以及远,短兵只能用于步战格斗。若是柄太长,士卒难以挥舞,只有猛将能使用。

当初丹阳兵多在南方山区作战,在平蜀平南中、荆南、交州诸多战役中建功颇多。可未来天下诸侯除了孙策之外,其余都在北方平原开阔之地,最多只剩区区河东韩暹、郭太需要打些山地战。

之前北伐李傕时,丹阳兵建功已经不显,平原反制重甲骑兵的兵器短缺也暴露出来了。多亏李傕军铁甲重骑比例也不高,偶尔要以步制骑,靠装备斩马剑的陷阵营也能胜任。可李傕覆灭之后,天下定然要安定数年,我军已经暴露的胸甲,袁绍、曹操、袁术未必不会模仿。

就算他们无法以水锤廉价广造,无非也是价钱靡费、产量较少,但我军也不能不防,完全不考虑如何克制。如今步军可以破重甲的长兵还是完全没有,普通枪矛即使用精钢打造枪头,面对正片的铁甲全力捅刺,也是难以彻底扎透,除非是对方也全速策马往枪尖上撞,可遇不可求。”

能说出这些担忧来,看得出张裔也是做过功课的。李素有那么多经验可以借鉴,虽然自己不会造,但给点想法还是很轻松。

他顺着张裔的需求慢慢讨论,很快就给出两个意见。

“要让长兵也能破重甲,我倒是有些想法,可以参详。首先斩马剑可以把柄进一步加长,而且要用比普通枪矛更坚韧的柄,甚至可以用细钢筋、外缠竹片麻纤为杆,让斩马剑扮演近似长兵的交战距离,训练使用斩马剑的精兵‘以刃迎击、主动撞上剑刃’的列阵防御战术。

不过,目前的斩马剑还是只适合主动斩击,摆着等敌人撞效果还是不好,主要是只能单侧刃迎敌,无法像普通佩剑和长枪那样破甲刺击。所以,可以设法升级一下斩马剑,变成剑脊更厚、但两面开刃、顶部也更为尖锐。如此可刺可斩,又能及远,就算遇到铁甲骑兵也可一战。”

李素之所以把思路往这个方向引导,也是因为他很自然就会想到唐朝人从汉朝斩马剑思路上发展出来的“陌刀”。

历史上陌刀队的推进,可是“如墙而进,人马俱碎”,而事实上,不考虑时代进步导致的钢材质量上升的话,汉朝的斩马剑跟唐朝的陌刀,在单侧斩杀效果方面其实没有优劣。

只是因为斩马剑单侧开刃、又要保证剑刃强度,所以哪怕剑尖部分脊背也要厚,那就没法在尖端形成刺杀锋锐。

如果是中间厚、左右两侧都开刃的厚脊剑,那就不用担心尖端太脆弱折断了,完全可以把尖端形成一个菱形截面的锋利锥头。陌刀相比于斩马剑的破甲刺杀优势,也就体现在这儿。

张裔脑补了一下,拿过两柄斩马剑,把剑的脊背和脊背靠在一起,临时拼起来,果然眼前一亮:

“若是真双侧开刃,打造起来确实比普通斩马剑更为耗时耗料。剑刃要磨砺两侧,磨砺费时多一倍,不过总的钢料消耗倒是不用到两倍,我估计比斩马剑多六成就好了。剑身变宽阔之后,每一侧没必要跟单柄斩马剑一样厚,有三分之二厚就不会折断了。

制造的时候,先用水锤把刃身钢材锻造成菱形,然后再开锋、开刃、磨砺。能最大节约工匠人力。斩马剑锻好后钢质部分重十五汉斤,锻造时还要几成损耗。这种新式双刃刺砍两用阔剑,估计锻好后钢质部分有二十五汉斤,士卒还要穿铁甲,即使是如今的陷阵营精兵,也是负担颇重,上了战场耐力恐怕比现在还低不少。”

张裔井井有条地把账算明白了。

二十五汉斤的金属部分,那就是折合后世十二斤、六公斤,加上强化后的杆子,总重大约十公斤以上。这对于双手长兵器而言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重量,因为双手握持可以最大限度克制一头太重的杠杆负担。若是单手兵器,远端重六公斤,根本挥不了几下手抖酸了。

而长柄部分之所以要加强,也是没办法的。因为传统长枪的杆子只要抵住正面刺杀时的冲击力,就算被马撞到了,只要受力方向正,强韧的矛杆未必会折断。而斩马剑和陌刀是兼顾砍杀的,一旦长柄挥舞砍杀时被马撞到刃上,横向的扭力太大,现有的杆子肯定是扛不住的。

张裔准备后续几个月好好琢磨一下这款精兵路线的破铁甲长重兵,但他也很快意识到,这玩意儿太贵太沉重,肯定没法普及,弱一些的长枪兵也使不动。

张裔叹道:“使君所言的这个‘陌刀’美则美矣,太过刻意求全,若是能有一种比陌刀略简轻便、但比现在的枪矛又更强一些的改良式长枪。能够发挥陌刀的刺杀破重甲效果、舍弃砍杀破甲,则枪头、枪杆用料都能节省很多。或许全重能减到二十汉斤以内、让普通枪矛手都能擅长掌握。”

李素应声说道:“那应该也容易吧,陌刀的刃部是双刃厚脊斩马剑形制,水锤锻打环节是锻造成菱形截面的。如果把刃的宽度缩短,缩到跟厚度一样,起码节省一半以上铁料。

而且到时候水锤只要先把枪头锻造为截面正方的四棱锥。后续再让铁匠延展锤打,把四楞略微开刃打磨,截面修成类似十字形的四棱刃。如此枪头强度起码比如今的扁叶形枪头高出数倍,战马全速冲撞上来也不虞枪头折弯。而且四棱锥进气放血效果也比如今的枪脊要好。”

汉末的长枪,主要还是扁平梭形枪头的,进气放血的血槽,主要靠枪刃中间微微拱起的脊来撑开伤口皮肉、让空气流入。有些做工考究的还会把凸脊打造成两道,这样两脊之间的凹槽进气效果更好,更不容易被肉堵住出气孔。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出气放血效果肯定是不如后世三棱军刺或者四棱锥的效果好的。

李素也只是基于物理常识这么建议,他其实并不知道四棱锥枪式的枪头,后世到宋朝的时候,就被写进《武经总要》了,就是受唐代陌刀的设计思想,与传统破甲效果较差的长枪相结合,鼓捣出来的,算是一种触类旁通。

当然了,既然这一世是李素建议的,张裔自己去想办法,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未必就是宋人《武经总要》上写的那样。

这样改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缺点就是原本用枪的高手可以用枪头两侧开刃的部分,抖出枪花用侧刃划割要害来伤敌。改成四棱锥的枪头后,就算四条棱都开锋,毕竟刃的深度没有原来扁平枪头深了,哪怕划到敌人脖子,伤口最多也就入肉半寸,然后就会被十字形的脊挡住,割伤深度会锐减。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四棱锥头的枪肯定造价要比普通长枪贵两三倍,也不可能全军都换装这种枪,只要给一部分专门反制重骑兵的枪阵配属这种装备,有的放矢专打针对性敌人,也就扬长避短了。

张裔对于使君的种种教诲非常珍惜,把所有意见都记录了下来,准备明年慢慢一项项整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