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76章 亚洲马车夫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476章 亚洲马车夫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诸葛亮对于回兰州后能见到姐姐,也是比较欣喜的,虽然谈不上意外。毕竟诸葛芷就是他年初的时候亲自写信请来的。

李素和诸葛亮一行抵达时,诸葛芷已经到了半个多月了,把兰州郡附近的工商业投资环境考察了个七七八八,心中已经有了不少腹稿,也确实进行了几笔小额的投资。

诸葛芷还请弟弟在她在城西浪水渡口、皋兰山北麓新建了一点点的山庄里饮宴接风,参观自己的新产业。

山庄很简陋,还是个大工地,毕竟房子都才开始盖了半个多月,还有些民房是现成买来的。

皋兰山脚就是诸葛家新的棉布工场了,从女老板的山庄里俯瞰眺望就能看见,工场里已经投资了一两千台棉布织机。不过因为时间仓促,目前已经造好、可以请织工投产的机器,不过五六百台,其他还是半成品状态。

不过如果只是这种不需要创意的“简单重复扩大再生产”,派个管家来管也就是了,根本不需要诸葛芷这种眼光毒辣的老手亲自过问。

诸葛芷亲自来了,亲自深入考察,显然是能注意到西凉这边的工商业建设规划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太多需要改良和激活的地方了。

诸葛芷请诸葛亮和李素吃饭的时候,也不见外,直截了当就提出来了:

“右将军,恕小女子直言,我来兰州郡看了半个月,除了典农中郎将国渊国子尼还算靠谱,至少把屯田和普及种棉花弄得井井有条,别的规划实在是太烂了,也根本调动不起民间的富商投资加速建设的作用。”

李素微微一笑:“哦?你是说原先的规划吧,那是兰州郡当地的官府还没来得及全部整改。其实,我和阿亮二月底的时候到这儿,已经提出了不少意见了。有些他们已经做了,有些还没来得及。”

诸葛芷喝了一口甜米酒,一摆手制止李素的辩解:

“你说的那些我也打听了,都是‘刘家峡的堤堰施工该如何加快进度规划工程量’、‘下游的水车工坊区该如何调整规划’、‘怎么多建仓储改善物流减少水利设施季节性闲置’、‘冬天枯水季怎么保养提升水车使用寿命’,实话实说,这些都是技术上的小打小闹。

说到底,还是没有真心拿出优惠,激励引诱商人为国花钱的热情。”

诸葛芷这番说话着实诚恳直白,甚至上面她引用的四条整改意见里,还有两条是两个月前诸葛亮亲自提出的、最后一条是黄月英提出的。

诸葛芷直接连自己弟弟都训,真是一点不留情面。

李素也是听得微微震惊:自己的蝴蝶效应,究竟放出了一个什么怪物?莫非把诸葛家的某个人逼得全心全意扑在做生意上,就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自信心,真的有很多划时代的创见么?

李素倒是不至于觉得诸葛芷的智商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在诸葛家所有兄弟姐妹中,诸葛芷年纪和诸葛亮最接近,或许从小交流比较多吧。

加上为了家族的利益,从此走上了不同的路、不同的奋斗方向,在做生意和激励商人热情方面,诸葛芷算是术业有专攻了。

诸葛亮从四五年前开始就专注于技术,理科知识,后来又把精力放在博览群书和学习政务上。对钱的激励效果不如姐姐敏感,也很正常。

李素便虚心地请教:“诸葛姑娘但说无妨,有什么让我们‘不懒政’的建议,可以促进工商,我们采纳便是。”

诸葛芷也不好意思说得太直白,委婉建议:“西凉之地,辽远广阔,远胜益州。但地势平坦,只因缺乏连贯一体的河流水运体系,故而远途运费损耗依然巨大,统治征收不便。

我来此半个月,也看到右将军您大力推广水陆篷车,甚至都不息免征民间‘专利费’,谁想造都能造,这固然是惠民了。但西凉官民穷困太久,让他们自己慢慢发展,怕是拿不出太多钱来造篷车、转运物资发展工商。

按照关将军和徐县令那样的治理,怕是今年秋收之后,张掖武威酒泉等地,棉花丰收了,也没有足够的车船把要卖往东方关中乃至关东的皮棉运出去。指望西域商路,又怕销量不多,岂不是白白积压?

钱和物资就是要生产出来立刻花出去,变成新的物资扩大生产,这样工商建设才快嘛,哪能让货一直等着。”

李素无奈苦笑:“道理大家都懂,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诸葛芷一咬牙,斗胆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我的想法还不成熟,到时候一起西行探索的路上,再慢慢成型吧。目前只有一点雏形,请右将军斧正。

我觉得,如今天下的商人,都是低买高卖,自负盈亏,并不会把‘运输’的钱直接问货主收取。比如一百斤皮棉,在张掖或许只要两千钱,运到武威、再运到兰州,供这儿的水车纺纱工坊加工,卖两千五百钱。

水车纺纱纺出来后,去掉损耗,变成九十斤纱线,值三千钱,能织三匹宽幅厚棉步。织完之后成品布卖三千钱一匹,织布环节再赚两倍。每一步的成本,都是通过在下一步产品上加价来回本的。

这样的话,每个商人在运什么货不运什么货、加工什么生意不加工什么生意时,就得先算运什么最赚,每个商人都算,多费精力?而且有些生意明明短缺,将来会涨价,商人响应却很慢。右将军您说过,术业有专攻,要让做一件事的人专注于就做这件事,才能做到最好。

所以,应该让一部分商人别管每件货品的利益高低、各地差价,就专注于投入钱粮物资,造车船搞均输,明码标价,在河西走廊没有水路的地方,篷车运货一百汉斤一百里路多少钱。

任何商户觉得这个运费有利可图、帮卖他的货能有赚,愿意搏一把的,就专职雇佣这个经营车船的商行帮他运,车船行就不承担风险了,也不管货主的货到了之后是赔是赚。运东西的就专注运,不用动脑子算各地物价高低,可以让钱多的巨富快速投钱扩大运力。”

李素眼前一亮,诸葛芷这个想法,确实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跟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后期之后,公司制也完善了,把海运物流业单独抽取出来——大航海时代早期的西方航海船主,都是自负盈亏,比如葡萄牙西班牙人那些刚混海时,往往自己也是货主,就靠赚货物差价来钱。

渐渐的荷兰人即将在航海业中崛起时,就变成了这种承包运输制,反正荷兰人就是一吨货一百海里里程收你多少运费。你货主自己跟船,货主赚得多船主也不眼红,就赚你一个运输费。

这样一来,荷兰人才叫“海上马车夫”,把航海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运的东西品类也爆发式井喷。因为你只要懂航海,不用懂做生意,不用有多高的文化,甚至不用算账太好、不用观察行情自负盈亏,只管把货运到地方就行了。

李素现在在凉州遇到的,也是这么个情况:有很多钱的人,没精力一项项考察哪个生意最赚钱,认知和考察速度制约了她的投资速度。

而懂当地行情会做生意的人,没那么大本钱快速扩张造那么多大篷车,想承担风险也承担不起——

当然了,即使有新的“物流公司”给他们承担了物流支出的风险,那也是要抵押的,货物本身就是抵押。如果货值还不如运费高,“物流公司”肯定可以不承运。

运到了地方之后,如果发现这个货主眼光太差,卖了货之后的利润不足以承担运费,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把货扣在物流公司那儿,让物流公司拍卖抵运费,卖完剩下来多的还给货主。

李素想完这些道理,觉得诸葛芷的方法确实值得再好好深化一下,弄好了绝对可以让凉州这边的工商业建设起步加速几年,对于打通西域商路、让西域贸易更繁荣,也有一定的好处。

很多西域小邦的冒险家如果出不起运输的本钱,就可以承担风险加点杠杆,只要有了进货的钱,然后把货抵押给运输公司承运。这样原本经商的门槛就从“拿得出买货钱和运费盘缠”才能做生意,降低到了“只要拿得出其中一半钱就能进场”的程度,把货多抵押一遍。

当然了,加倍杠杆的同时风险也是加倍,一旦赔惨就是血本无归直接清零。

历史上,美国人在1830年以前的阿拉巴契亚山区,以及1830~1850年间的西进当中,都是有大型的篷车公司做专职运输生意的,收费是100磅货物100英里陆路里程运费1美元,遇到有河可以走的地方便宜另算。1850年后美国铁路业崛起了,这些篷车公司才淘汰,当然其中比较有眼光的几个大亨则是直接转行搞铁路了。

李素决定先定个调子,便语气诚恳地说:“诸葛姑娘,这个提议很好……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要讨论。若是光靠民间就能自行组织运输商,这事儿恐怕你也不会找我商量了。肯定还是有一些难处的吧,我就想到了一些难处。”

诸葛芷:“确实还有不少难处,比如刚刚起步的时候,货主或许不会信任大运输商、西域很多地方地广人稀,被视为不法之地,肯定要朝廷官府的信用背书。

我看朝廷之前的驿站系统,商人就比较信任。但朝廷的驿站只送信不送货,如果能雇佣民间商人承包一部分使命、但又保留朝廷的驿站,对于起步阶段的信用肯定大有帮助。另外还有很多困难,西行路上慢慢切磋吧。”

李素也表示支持,几人在诸葛家的山庄里歇了一夜,第二天就踏上了继续西行考察之路。

裁撤朝廷驿站全部承包给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驿站系统是兜底性的,得保证全国各个统治辖区与中央的信息畅通,商人太没责任心了。

但是,如果有民间商人想把朝廷驿站系统的运货部分业务临时承包出去,作为起步阶段让民间富商货主们信用的背书,这还是可以的。就当是国家邮政扶持了一个物流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