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37章 量子叠加态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现,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现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关羽决定了使用诸葛亮中策规划的撤兵路线后,再展开细看,才发现下面的各种假设条件依然是一大堆。

也亏得诸葛亮派来的这些密使能记得那么清楚,同时也多亏赵累帮他整理口供的时候,梳理得那么有条理——

据赵累说,诸葛亮应该是让这一小撮密使分别记了上中下策,而且还分主次,比如诸葛亮觉得用到概率比较大的计策,就多让几个人记,这样万一路上死了或者有人忘了记不全,也能查漏补全。

同时,诸葛亮对于路上这些密使万一被擒所准备的说辞,其实也非常严密。一旦被抓,就说他们只是“安邑守将派去了解关将军近况如何、想知道能不能救援关将军”,这个说辞很合理,袁绍阵营的将领多半都是会相信的。

实在还有多事儿的,那就再多交代一句,说他们是“想把安邑还没被张辽偷袭得手这个好消息告诉关羽,帮助稳定关羽的军心,以免被四面楚歌之计瓦解”。等到这个本身就真的不能再真的口供被问出来之后,哪怕是贾诩亲临都不会怀疑更多了。

好在路上也没有使者被抓,只是有人淹死摔死,都是有同伴目睹确认死亡的,不会泄密。

所以,关羽在决定执行诸葛亮的中策后,还可以具体细分,按照中策下面的“敌军不知道我军已经知道安邑还在我手”这个分支IF条件锦囊执行。

关羽看到这儿的时候,内心不禁彻底叹服:“诸葛之智,当真不亚伯雅。”

他深呼吸了一口,继续往下揣摩。原来,诸葛亮的计划分支条件,说来也挺容易理解:

如果敌人以为关羽不知道安邑没丢、或者说中了“安邑已丢”这个四面楚歌之计,那么敌人肯定会坚信关羽最终的撤退路线是往函谷山路抛弃车马辎重伤员轻装撤退。

这时候,关羽就该先虚晃一枪,假装往南撤、满足敌人的预期,拉开撕扯包围敌军的注意力、吸引其主要围堵方向往南,然后实际掉头往北撤。

如果敌人知道关羽已经知道安邑没丢、或者说“四面楚歌”计被识破了,那么敌人肯定会相信关羽还是有可能往北撤的。这时候关羽实际就可以先往南虚晃、然后实际往北撤。

当然这些都只是大致的思路,实际上执行还可以随机应变有更多细节。

比如诱敌做假动作的时候,别全军出动而是分兵,让偏师假扮主力、主力扮猪吃虎装作偏师,如此如此……这里面的细节,还是要关羽自己拿捏补充,诸葛亮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

毕竟诸葛亮也没亲自治军和战术指挥的机会过,他知道自己的临场微操肯定是不如关羽这种打了十几年仗的名将的,所以诸葛亮提供的建议都不涉及任何微操。

或许有人会诧异:关羽不是已经被包围在崤山东麓、瀛水河畔了么?不是就剩几个营地了么?他还哪来的闪转腾挪做假动作的机会?敌人只要团团围死他不就彻底没戏了?

这就要涉及到古代征战的一些军事常识了,那就是凡是几万人以上规模的部队被围,是不可能真的被围困逼迫到只有一个营地的狭小空间内的。被包围一方也会尽量依托地利设立多个营地、拒险而守,为自己争取更大的防御纵深。

比如还拿四百多年前白起围赵括的例子来说,赵括四十万人,最后是被围在丹水、韩王山、百里石之间的三角地带扎营。后人拿百度地图看一下就知道,那片三角地带的边长几乎等于高平市到长治市距离的一半,超过五十里。

往近了说,可以设想一下原本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刘备伐吴其实没有演义里说的那么多人,但确实是“分四十余屯”,绵延非常广。当然这个例子和此刻的情况不一样,因为夷陵之战中刘备是进攻方,他屯兵纵深大很正常。

但无论如何,关羽毕竟也是一代名将,他此前虽然是且战且走后撤,依然是很注意自己的防御战略纵深的,这样遇到敌人强攻才有弹性防御的收缩空间。就好比历史上他攻樊城时,还要别立多寨、被徐晃攻的“四冢寨”看地图就离他主寨很远。

此时此刻,关羽的部队虽然被压缩到了两万多人,可是他倚靠崤山山坡部分地区的险要、一侧还有瀛水遮挡这些有利地形,始终保持了己方南北有二十多里的纵深,东西也有十几里的厚度。

分了五座营驻防、遇袭可以快速援护,敌军如果强渡瀛水攻打任何一座营寨,就会遭到其他四个营寨的预备队快速支援半渡而击。

这一切的扎实基本功,都为关羽此刻充分、卓越地执行诸葛亮的撤兵欺骗计划,提供了军事基础。也为在文丑和吕布的结合部上撕开缺口制造了先决条件。

关羽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跟关平、赵累、殷观等人密谋商议,总算是把详细作战方案敲定了,而且还决定充分利用夜色突然突围。

这个过程中,非但没有跟军中士卒宣布真正的撤兵计划,甚至连其他将领都不知情——之所以如此,关羽是坚信自己的部队士气还没有到崩溃的临界点,自己统兵十余年给部下的信心依然可以有足够额度“透支”。

而不告诉士兵和普通将领真实计划,是为了确保他们所有人在没有接到下一步命令之前,都坚信自己的突围方向是真的突围方向。

这样就算突围中有士卒和军官受伤被俘、甚至意志不坚定主动投降,也不会暴露最终的真实撤退路线,把欺骗进行到底。

“大家抓紧休息一下,今夜二更造饭,随后立刻分兵趁夜突围。我等亲率步军主力与部分车队北上,夜袭小平津。尽量衔枚而走,不要主动攻击吕布的营地,被各营之间巡哨的吕布军斥候发现时,才能回身应战。

平儿带骑兵在南翼待命,听北方战起便在营中擂鼓,但不要出战,让对面的文丑惊恐、不明敌情不敢出营。不过万一文丑不怕夜间中伏敢来攻营,还是要全力击退的。

南侧只击鼓卜出战半夜后,天明之前把最南侧外营纵火焚烧,然后往西寻崤山林密之处躲藏潜伏,这附近的崤山是翻不过函谷关的,所以没指望你们从这儿走脱,只要藏着别被敌人发现、坚持一两天,让敌人以为我军全都往北走了即可。”

吩咐完了之后,关羽和全军一起加紧休息,夜里二更动手突围。

……

关羽这边秣马厉兵准备往北突围的时候,从三个方向包围他的袁绍军将领,松懈警惕程度却是各自不一。

之前因为吕布是从河内而来,所以阵地靠北,这几天打着打着,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吕布从北面和东侧北半段包围关羽。文丑、蒋义渠分别从正南方和东侧南半段包围关羽”的态势。

然而,就在五月十五夜这一刻,南侧的文丑还是比较紧张的,巡夜斥候派出很多,士兵们都是轮休。相比之下,北侧的吕布则比较放松。

而且吕布本人并不在关羽阵地的正北方、也就是关羽和小平津渡口之间,而是把这个方向丢给了他的部将,吕布本人则坐镇关羽东侧偏北的一座营地,准备找一个到时候给关羽最后一击抢人头最舒服的姿势。

吕布之所以这样部署,并不是他轻敌,而是过去三天贾诩遥控的“四面楚歌”之计实在是太成功了,关羽军被自己执行军法斩杀的逃亡变节士兵,已经超过了百人。成功投降过来的人,则是超过了三百人。

吕布从这些降卒那儿得到了充分的信息:这些降卒都是因为相信老巢安邑被端了,才军心动摇来投的。如今关羽军全军上下都弥漫着“走北路撤退已经不可能”的绝望。

既然如此,吕布当然要把“便于死守而不便于追击”的部署姿态,调整为“更利于追击、但或许防守不那么严密”的部署姿态。

因为他心中已经笃定关羽肯定会往南硬冲文丑控制区突围、杀到谷城县之后,往函谷关方向移动,然后在函谷关与谷城县之间,寻找一个崤山相对容易攀爬、山间里程较短的位置,放弃车马辎重伤兵翻山逃亡。

吕布的出发阵地要是不提前往南移动,到时候就不能第一时间抢人头了。

至于关羽北逃的风险,吕布确实没必要放在心里了:关羽就算拿下了小平津,又如何?他还能杀穿河对岸的成廉、甚至再杀穿张辽,穿过整个河东回家么?

就算关羽靠剩下的两万人打得过成廉和张辽的联手,那也需要时间!这点时间,吕布和文丑还不疯了一样又重新追上来咬住他!到时候,关羽越往北移动,距离南边函谷关背后可以翻越崤山的那条撤退路线就越远,关羽就死得越彻底!

就在这样自信满满的状态下,二更过半的时候,封堵关羽正北侧的吕布部将魏越的营地,就突然遭到了渗透。

吕布自己的营地因为跟魏越不在一个方向上、因为关羽控制区南北本来就有二十多里的防御纵深,所以吕布是在魏越被突袭撕开口子后,足足过了一刻多钟,才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虽然魏越那边刚开始打的时候,吕布就听到北面有厮杀声传来、还隐隐有火光缭乱。但谁让当时南边关羽与文丑营地交界处的鼓声更响、喊杀声更震撼,以至于吕布没接到魏越亲自派出的求援信使之前,根本没判断出魏越和文丑究竟谁才是被主攻的方向。

所以魏越的求援信使出现时,吕布才如此震惊:“怎么可能!关羽怎么会同时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突围?你们看清楚了么?攻击魏将军的真是关羽本人率领的部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