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40章 诸葛谈笑擒贾诩(六千字大章)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经过往返二十多天的血战,关羽的部队总算是安然撤了回来。他这一路的艰险,可谓是步步随机应变见招拆招,才侥幸走脱。

每走一步,都会发现一开始的计划中某些条件已然不满足,不得不临时调整一下才有活路。

远的不说,就说关羽即使已经过了三门峡天险之后,他甚至都没能完全按照之前的计划走完最后一程——按照原计划,关羽过了大阳县之后,应该往北翻越中条山,回到还有诸葛亮把守的安邑,协助防守。

但关羽之前的伤势不轻,根本无法支持再战,他的士卒也疲敝不堪。

尤其是把篷车从黄河里撑到北岸中条山山坡上、再把货全部卸下来背着翻山过三门峡、人推马拉并力把近千辆空重都有好几千汉斤的大篷车推上山坡再从另一侧推下河。

这一切操作对士兵的体力消耗实在是太过巨大了,整个过程中摔死和事故死亡的士兵都不下百人,几乎占到了撤退部队的百分之零点五。

肌肉拉伤、其他身体劳损伤情更是不胜枚举,估计全军有两三千人肌肉拉伤或者骨头椎间盘突出的,都得好好调养。

这样的强弩之末之师,战场上还能有什么作为?好在关羽也临时得到了好消息,知道诸葛亮很争气,居然独力就暂时击退了张辽和贾诩。

如此一来,即使吕布后续亲自再去攻打安邑、或者把文丑和成廉派去,跟张辽合兵,那也需要不少准备时间,至少十天之内不用担心了,关羽也就不用那么急切亲自回防安邑。

考虑了这个情况后,关羽躺在篷车里一边逆流行船一边思考对策,才临时决定他自己回长安或者至少是渭河口的华阴、蒲坂养伤、把士兵们也带回后方休养。

同时,派出快速哨船把情况汇报给刘备,让刘备从长安再派出一部分作为京城卫戍部队的预备队,去安邑协防。这样关羽这边的伤病疲兵就能替换担任相对轻松的关中防御任务,在华阴驻扎,顺便养养伤休个假。

关羽的这个请求,一天后就哨船通知到了刘备这儿,刘备当然是立刻采纳了。在刘备看来,因为外交上被袁绍阵营不要脸偷袭了、哪怕丢掉半个河东郡,这都是小事。

只要关羽活着撤退回来就可以接受。该继续派给诸葛亮的援军,也随时都会另外派去。

于是关羽又航行了两天,在五月二十三这天,终于抵达了华阴。不过华阴地势偏狭属于山区,不便于大军驻扎,部队又往渭水上游溯流数十里,到郑县驻扎。

关羽本人下车上马,骑马进京述职谢罪,不过才从郑县走到新丰,就遇到刘备亲自从长安来新丰迎接。

关羽觉得很丢人,老远就下马跪于道旁,刘备连忙也下马跑过来:“云长这是何故。”

关羽垂头丧气叹息:“是我低估了张辽,听说还有贾诩出谋划策,竟被袭取后路,河东之地大半丢了。我军伤亡、被俘,这些日子我也算了一下,累计折损一万七千余人。

此皆我傲慢所致。这些年,我还常常责骂翼德莽撞,谁知我也有今日。今日一次之失,竟超过翼德多年鲁莽之和,实在惭愧无颜见关西父老。”

关羽说的折损一万七千余人,绝对没有夸张——他带出去的三万兵马,活着回来的已经不满两万人。

当然其中他亲自指挥打硬仗损失的,最多六七千之数,而且造成的敌军损失,绝对数倍于此。

还有四五千人,主要是派习珍、郝普等人分守后路粮道各处渡口时,被张辽魏越成廉等人直接断了后路击破,这几个渡口据点的部队几乎是全歼,每处都有一两千人成建制被俘。

关羽主力这边折了万余,剩下的六七千就是河东防守战场这边,徐晃等人的折损了。

徐晃当初被张辽偷袭的第一战就折损了好几千,关键是后面东垣、闻喜这些县城被攻破、迫降,城里的守军死伤不少,剩下也都全部投降了。这种成建制的被歼灭往往是最伤的。

回想这一世的张飞几次鲁莽犯错,加起来损失总数其实也都还可以接受,都是小毛病。

而刘备亲自指挥的战斗、损失最惨的一次,还是五年前王允刚被李傕郭汜背叛时、那次失败的北伐,那次导致了四千北伐士兵死伤被俘,还有吴兰程畿战死。

关羽一贯觉得自己是三兄弟里打仗最稳、对部队掌控力最强的,没想到十几年没怎么打败仗,一次犯错造成的损失却是最大的。

这让他颇有一种“原来最终小丑竟是我自己”的错觉,很是抬不起头来。

不过,也好在关羽这人傲气归傲气,却比张飞更能吸取教训。而且这次也算是事出有因,毕竟是对外交形势的变化缺乏敏感和判断。

但这种错误,以后就是再想犯也没机会了——袁绍已经跟刘备撕破脸,曹操也同时不得不表态了一贯支持袁绍,孙策最多也只是名义上尊奉刘和称帝而事实上暂时坐山观虎斗积蓄实力。

天下诸侯已经东西二分,是敌是友形势很明朗了,以后的天下不需要再打外交仗。

形成这个态势,也不能怪刘备阵营外交工作做得不好,或者是李素的“连横”谋略不强,实在是刘备阵营实力已经是第一大,别人人人自危。

就好比打光荣的三国志游戏或者信长野望,打到这时候是板上钉钉触发“刘备包围网”剧情了。

刘备面对关羽的自我检讨,当然也是比较宽容:“云长,你肯反思,这是好事儿,孤赏罚分明,也是必须的,那样才能服众,那都是给外人看的。

你这次虽损失了一些人马,却也歼敌不少,斩颜良、蒋义渠、魏越,歼灭袁绍军怕是不下三四万之众,足可将功折罪。你好好养伤总结经验教训。”

关羽听了这番话,反而心里好受了不少。

要是刘备完全不论功过、只讲交情,以关羽的自尊反而受不了。但刘备太了解他了,这才说“赏罚一定公事公办,不给人嚼舌头的机会。但不管怎么赏罚,咱交情归交情义气归义气”。

刘备这边,已经准备了下半年开头、七月初一正式称帝。现在都五月二十三了,还剩一个月。当时是担心关羽什么时候能逃回来,多留一点余量。

另一方面,刘备也知道刚刚前方有将领打了个小败仗就称帝,面子不太过得去,所以还指望关羽成功撤退后,诸葛亮那边再稍微打点胜仗,帮忙粉饰粉饰。

这样也好确保“称帝前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是胜仗”,对上上下下人心士气都好,也吉利。

刘备关羽回长安的同时,关中军的预备队也拉了一部分去河东。之前在弘农的马超被调到北线,带两万人支援一下诸葛亮。

不过刘备和关羽都没想到的是,马超最后其实也没捞到多少事儿做。

……

话分两头,且说关羽在撤回长安善后的同时,早在数天之前,诸葛亮和典韦、张任等人,就在安邑跟张辽、贾诩卯上了。

如前所述,关羽是五月十六傍晚最终做完全部假动作、正式实施走黄河干流中条山南坡撤军的计划的。

而吕布军发现、并且飞马派出信使请求张辽加速攻打安邑、并从安邑往大阳方向截击黄河北岸沿岸行军路线,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十七。

因为是快马飞奔的信使,速度自然不凡,十七日一早派出,深夜就到了闻喜,见到了张辽贾诩,把吕布的要求说了。

而贾诩削弱安邑守军的计划,从五月十三开始准备,已经蓄水和准备材料整整五天了,确实也差不多可以动手了。虽然吕布催得有点急,贾诩也不至于赶鸭子上架。

得令之后,贾诩跟张辽商议:“文远,咱再略做准备,明日白天让士兵们休息,午后出发,争取后半夜夜袭安邑。

水坝蓄了五六天水,蓄得比较慢,下游水位没有明显下降,到时候绝对神不知鬼不觉猝不及防。而且火船和柴草油絮等物也都准备停当了。”

张辽对贾诩的计策很满意:“有先生这手水火夹攻,就算吴班徐晃他们识破了水攻,也是无用,这次他们输定了。”

半天的按计划准备之后,十八日午后,张辽军从闻喜出发,入夜后继续顺流而下,后半夜的时候,他们先把火船推到岸边固定住,然后上游开始放水。

原来,以贾诩之智商,他怎么会没想到“对付有水军码头的敌军用水攻,敌人有可能会慌乱中逃上船只随波逐流躲避洪水”的情况呢?

所以,光靠一个水计,把地势低洼的安邑城北水寨淹了,是不足以全歼城外刘备军的。

贾诩早就为这个情况,准备了第二手:弄一些火船,趁刘备军乱兵慌乱中登船,上游的火船就趁着洪峰的尾巴顺流冲下来,那速度绝对来不及躲!到了近处再点火,还不是把刘备军的大船都烧了!

躲过了水计你也躲不过火计!

安邑烧屯,湅河用水,双保险!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

有如此万全之策的加持,张辽军自然是信心满满,全军上下对于夜袭都充满了斗志。

五月十九凌晨、四更天时分,上游的张辽军全部进入了剑拔弩张的临战姿态,随后决堤放水的洪峰很快就抵达了安邑城北水寨,看到轰隆隆的大水咆哮着冲进刘备军的营地,张辽似乎都已经脑补出敌兵在半夜的大水中哀嚎的惨状了。

半路上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注意到了一些火光,意识到可能是敌人突前的巡夜斥候点的火把,但考虑到斥候的传讯速度,张辽也没太往心里去——因为那些火把源并没有熬到张辽军杀到近前就消失了,或许是直接被洪峰淹死了吧。

人靠两条腿跑,或者哪怕有战马,也跑不过洪水啊。

“全军突击!步军直插安邑城北门,凡是有从低处水寨往城里逃的,全部截杀在半路上!要是有机会,就跟着败兵趁乱夺门!

有木筏的顺流而下,跟着火船靠上去厮杀!弓弩手两舷列队射杀溺水敌兵!”

张辽吩咐完之后,就亲自带着南侧高处的骑兵,到时候往安邑城的方向冲,截断城外水寨敌军逃跑路线。贾诩则安坐在仅有的几条战船上,顺流而下指挥火攻。

张辽军的船只数量并不多,大部分走水路的将士坐的还是木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翻过中条山-王屋山口攻下的闻喜县,他们自己的船都在黄河流域,开不到湅水中。

所以只有缴获闻喜守军的少量船只,以及趁着闻喜攻破后这六天时间,临时伐木造的木筏。

河流不通带来的后勤困难,对于任何一方都是一样的。关羽之前要发愁湅水的船去不了黄河下游,张辽自然也要发愁黄河下游的船来不了湅水。

不过,这一战要是车可以趁机全歼安邑城北水寨里的刘备军。并且把残余的船只全部缴获,那可就意义重大了!那么多船,还有精良的战船,能一次性运几万人,说不定能靠着它们从蒲坂津渡过黄河、直接进入渭河……

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缴获了这些船,袁绍军还打什么潼关啊!以后要打关中,直接走水路直达长安城下了!那可是泼天大功啊!说不定能影响东西二帝的天下格局。(当然这只代表有条件抵达长安,到了之后打不打得过刘备军还两说)

此时此刻,贾诩在战船上,眼看着水寨还剩最后三四里远了,考虑到起火还需要一段时间,便果断命令所有火筏上的士兵全部点火。

一时之间,五六十条木筏上都燃起熊熊大火,放火的士兵全部退到后面跟着的小船上,然后切断小船与火筏之间绑定的缆绳,以免火焰蔓延到士兵的坐船上。

火筏越冲越近,因为黑夜的关系,直到火筏冲到近前、熊熊火光照亮了水寨,贾诩才能看清水寨内的情况。

但正是到了这一刻,他才陡然一惊,发现情况不太对劲:

“怎么敌营内丝毫不乱?也不闻哀嚎惶恐之声?难道他们全都在洪峰到来之前有序上船了?不可能吧,他们不睡觉的么?能警戒得那么迅疾?

而且,他们的船怎么看起来也丝毫不凌乱,没有被冲到下游七零八落么?船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在洪峰过后岿然不动的?”

贾诩刚刚注意到问题,就看到对面的战船上全部弓弩伏兵齐起,一时间对着上游箭如雨下,疯狂攒射,每条船上还伸出至少几十根包了铁的长竿,顶住火筏就往北岸拨,导致大部分火筏即使趁着洪峰的尾部冲力,依然没能冲到刘备军战船上。

很显然,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不够快,诸葛亮几个月前在南阳郡战场上、在淯水河畔的新野城,用竹竿撑火船这招对付袁术军将领梁纲火攻的战例,远在北方并州的贾诩,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听到。

事实上,哪怕贾诩打听到了,他也未必会郑重对待,因为战场情况有很大不同——梁纲那次火攻是黎明时分,能见度好一些。而现在是四更天,还是跟洪水计混合使用。

贾诩就算知道撑杆防火船,也不会觉得在这种洪峰中,依然能撑住,只要双方阵型一乱、被冲得随波逐流,那还不是乱烧?

但偏偏不可思议的一幕就是发生了。

此时此刻,在刘备军水寨最大的一条战船上,负责防御战的张任,对诸葛亮就是佩服得彻底五体投地:

“诸葛司马真是神机妙算,让我军提前把战船开到相对浅水的位置搁浅、还让士卒挖更多的河沙淤泥把船底彻底搁住,这样才能在半丈多高的洪水中不被冲乱。

还让咱提前在船舷上涂了湿河泥,这样就算稍有不慎没顶住、被火筏撞击,也不至于立刻延烧起来。”

诸葛亮摇着折扇,一直微笑不语,对张任的这两条恭维并不在意。等张任说完后,他才好整以暇地说: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你不知道——刚才三更过半,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洪峰快来了、提醒你的士卒全部提前上船的么?”

这一点张任还真不知道,因为不久前他就是睡梦中被诸葛亮的亲卫叫起来的,然后紧急命令全营就近上船躲水。部队都还没全上完呢,大水就来了。要不是诸葛亮通知及时,恐怕今日即使防住了火船损失也不小。

张任心服口服地恳求:“请诸葛司马赐教。”

诸葛亮拿扇骨指着上游:“我早料到贾诩要水攻了,但又不知道具体是哪天。所以这几天都命令巡夜的斥候,每过半夜,就往上游搜索二三十里。

然后在湅水上游沿岸每隔五里,插一对高六尺以上的火把,要能烧半夜的。如果这些火把有多个先后灭了,没有漏网的,那就是被突涨的洪峰淹灭了,我军上船备战便是。”

张任目瞪口呆:“原来如此!这不是把烽火台反着用么?从来都只听说过烽火台敌来举火,您这却是敌未来举火、敌至自然淹灭,妙啊,难怪张辽贾诩丝毫不防呢。”

张任吴班等人吹捧诸葛亮之间,贾诩的大部分火筏都被堵住了,或拨到两边、搁浅拥塞。

贾诩带着的水路并州军苦不堪言,因为火筏不往下继续流,而他们的战船因为是趁洪峰的末尾而来,是停不住的。

诸葛亮把几十艘火筏顶住搁浅塞断河道后,很多贾诩的后军船筏刹不住车就自己撞到火筏上了,把并州兵自己烧得惨叫连天。

贾诩眼看着自己的坐船也要被水流裹挟着冲下去撞到火筏上了,拼命勒令船上士兵疯狂往回划。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是在洪峰的尾部,他的士兵怎么划也没法逆流而上。

贾诩本以为今天这一战他挑了个最安全的位置调度指挥,压根儿没想到是这种情况——

毕竟选站位这事儿真不能怪他。他今天选的站位,已经跟历史上赤壁之战时周瑜选的站位非常相似了,本来是躲在最后面的,谁能想到自己的火船被顶得堵住了整个主航道呢?

“往两边划冲到浅滩上搁浅登岸!”在有进无退的并州水路军全军覆没之前,贾诩不得不选择了弃船,否则他就撞在火筏上撞死了。

士兵们一改之前的往上游来路划,而是往左右两岸划。水位上升之下,原本只有二十几丈宽的湅水河,现在也宽了好多倍。不过好在是南岸变宽更多,北岸相对地势高,多划五十丈也能上岸。

可惜的是,诸葛亮的物理水平,当然能算出水文变化,他在战前就意识到湅水安邑段涨水、哪边会蔓延比较多、哪边蔓延少。而敌人如果兵败会弃船登岸逃,肯定是往蔓延少的一侧河岸逃的。

因此,典韦早就带着少量骑兵,在北岸悄咪咪地巡逻等着了。

贾诩刚刚搁浅上岸,就被典韦注意到这可能是个大鱼,一戟杆拍晕绑了,等战斗结束大水渐渐褪去,典韦回到南岸,把俘虏交给诸葛亮。

贾诩这时候,才第一次看到了诸葛亮,意识到原来是这么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抓住了自己。

“你就是贾诩?两年前你以为骗过了天下人,居然诈死,幸好李师从来没相信过你真死了,他觉得你这种人死不见尸就是没死。这次你是逃不过了,五花大绑,好好看管,送回长安问罪。”

贾诩似乎又老了好几岁,他投吕布的时候,看起来就六十出头了,现在遭此打击,更是颓废得犹如年近七旬之人。他双目无神地叹息了一会儿,随后才目光凝聚,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诸葛亮。

好在此刻天色也已经微微亮了,他能够看得清楚诸葛亮长相:“你是李素的弟子,诸葛亮?我恨呐!既生诩!何生素!为什么李素还有个弟子诸葛亮!贼老天你太过分了!

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啊没想到,我贾诩没斗过李素也就罢了,今日居然连这种战事都会栽!呵呵,不过,你竟能同时破了我的水火二计,我有句话要你带给李素——

哪怕是李素亲至,他也未必能同时破了我的水火二计!他自以为培养了一个得意门生,却不知他天下第一智的美名,有朝一日恐怕也会被他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所夺!因果报应啊!李素,我贾诩今日就算死,你也一样不是天下第一,哈哈哈哈……”

——

PS:今天两更,又是五千字加六千字,一共一万一了。提前把还不存在的九千五和一万人次打赏加更还了吧。我宣布该活动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