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42章 卫将军领司空事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42章 卫将军领司空事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河东战场上,诸葛亮最后是在六月初三结束了攻克闻喜县、收复湅水流域全部城池的战役,并把张辽的残部逼退到东垣,双方隔着中条山对峙。

略微修整了两三天,安民救火修复城池,把诸事安排妥当后,诸葛亮留下了张任守城,同时徐晃回到郡治安邑固守、为第一线的张任背后提供一个支撑点。

之前带来的援军兵力,也大半留下,继续协助防守地方。诸葛亮本人只是带着典韦和一部分骑兵部队,回长安献俘报功。

一行人六月初六启程,水路顺流而下两日即抵达蒲坂津,渡过黄河进入渭水,又走了三天,在十一日抵达长安。距离刘备的登基大典,还有将近二十天,时间很是宽裕。

刘备现在还没称帝,在“礼贤下士”的问题上也没那么多避忌,所以亲自出城迎接。

不过诸葛亮毕竟年轻,地位也不能跟关羽相比,所以不可能跟迎关羽时那样出城百里迎至新丰。只能是出城三十里,不渡过灞水,在灞上等候。

刘备姿态诚恳地感谢了诸葛亮首战即获奇功、不但破了贾诩,还为关羽的成功撤退提供了决定性的辅助。

言谈之间,刘备连连嘉许,这才想起诸葛亮因为还差几个月才十八,至今没有取字,便问起这事儿。

诸葛亮也坦言,说兄长曾和他讨论过取字的事儿,只是年岁未到所以没用。刘备就问诸葛瑾和他商量的字是什么,让他赶紧用,诸葛亮才总算是正式有字“孔明”。

拖不得啊,当初马超就是拖了许久,因为年纪不到没字,结果都立了两场战功,明明都能顶门立户了还拖着,逼得刘备给他赐了字。

诸葛亮现在各方面都立过一些功劳了,眼看要身居显职,没个字成何体统。

这一幕,看得其他陪刘备来迎接凯旋之师的文官颇为羡慕:因为上赶着要给高位升官发财,才火线取字,这是何等荣耀。

聊完这些嘘寒问暖和感谢之后,诸葛亮才请示该如何交接处置贾诩。

贾诩被押在囚车里,神情委顿,这些天都没怎么吃饭,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避免当众弃市的羞辱,打算提前饿死自己。

刘备看了一眼,义正词严地宣判:“此贼仅当年教唆李傕郭汜谋反之罪,便当族诛。竟被他诈死逃脱,且打入廷尉狱好生看押,不许饿死了,到六月底这天再当众弃市。”

刘备称帝的最大合法性来源,就在于他平定了从董卓开始直到李傕郭汜的叛乱、北伐关中还于旧都。

但董卓是死在王允任期内的,李傕郭汜都是死在战场上,没有被明正典刑。难得有个教唆主犯可以公开处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宣示新皇合法性的机会了。

因为刘备现在还没称帝,所以他也就没有设廷尉(雒阳那边的廷尉是华歆,现在去了邺城)。

刘备这边廷尉系统下最大的属官只是廷尉正,秩千石,由法正担任,可以在没有廷尉的情况下代理廷尉的事务。

刘备显然是最近两年总算认清了法正这人“睚眦必报”适合做“孤臣”的特性,想登基后搞点新帝气象、人事制度变法以对抗袁绍的九品官人法,所以让法正来执掌司法,到时候把反对变法的死硬者想办法搞掉,继续让他干得罪人的事儿。

这样“低品秩、高实权”的授官情况在刘备目前的九卿、六曹班底中还广泛存在着,也为刘备麾下的很多心腹文武之前年龄不够、官位资历较低提供了缓冲。

比如鲁肃、法正这些跟随较早但才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谋士,要直接当九卿是有难度的,刘备称帝前他们官职都不高。哪怕他们“从龙”早于钟繇荀攸,也比钟、荀这些四五十岁的人有劣势。

鲁肃相对好一点,毕竟是一州的布政使了,法正却连秩两千石的太守都没当过,当廷尉正之前一直是右扶风长史,谁让他才二十二呢,又没有李素那么铁的功劳。

不过只要后续登基变法实施得好,法正也是可以转正的,这就是刘备为他设计的快速升迁通道,用当孤臣得罪人的代价换。

法正今天也在跟刘备来迎接之列,闻言立刻吧贾诩带了下去,保证好好看押绝对不出意外。当天回到牢里就让人把贾诩彻底五花大绑、牙齿全部敲了,每天灌粥,确保想绝食绝不了,想嚼舌也没牙嚼,养满半个月再砍。

……

诸葛亮跟刘备回城、在未央宫参加了庆功宴后,就回寓所歇息。刘备给了他好多天的假,基本上能歇到刘备登基之前。

诸葛亮因为如今不是京官身份了,在长安也暂时没有正式的府邸,只是买了些豪宅作为寓所,门口连匾额都不挂那种。他歇了一天后,想起该去拜访李师,顺便打听一下长安这边的政坛近况,就随便让家里仆役准备点礼物上门。

诸葛亮已经很久没在长安住了,去年他跟着李素南巡、一直到武关战役逼降桥蕤,他才短暂回到长安。此后李素倒是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但诸葛亮很快又被派出去支援关羽,忙到现在才回。

所以他对长安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派人去市上置办礼物的时候,才发现长安的市井气象都跟去年很不一样了。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商业氛围极为浓厚,哪怕是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都得每隔两三天就出门购物,这种商业氛围原本是绝对没有的。

事实上,自从刘备之前把租庸调法变为租庸调输法后,这些大型都市的商业井喷已经到了比唐朝还繁荣的程度,只是比宋朝弱。

因为粮食交易不用额外交税,运费可以折抵硬通,长安周边二百里内的百姓都种蔬菜不种粮食了,粮食全部吃外地产运来的。

买米可以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买一次,反正米面是干燥的保质期很长。买菜却不能隔那么久,因为新鲜的菜保质期很短。于是长安城里普通平民的商业交易频率都比变法前提高了十倍。

而诸葛亮看到的新气象,就是去年同期,长安普通百姓只能吃便于长期储运的腌菜、干菜,现在基本上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了,而且新鲜菜的价格居然还比去年的干菜便宜。

这一切,之前只有那些关心农桑民政的官员能感受到,比如当初来刘备这儿出使的袁涣,他是通过观察沿途百姓的农耕注意到的。

但对普通大众来说,这一切就是入夏之后才发生的,因为菜种在地里需要至少大半个季度的时间生长。袁涣当初看到的是田里还没长成的,诸葛亮看到的却是百姓实实在在吃到嘴里的。

“咱和李师组织的租庸调输变法,居然对百姓有那么大的额外好处,当初推行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变法之利害,果然不是定法之人可以事前全部料到的。还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尤其是他打听到在长安周边圈地建庄组织贫民佃农种菜、并且给指导价包销的,是甄家的主意后,诸葛亮就愈发觉得自己家在这一生意上明显眼光窄了。

诸葛亮一路观察民情,内心不禁又引用了一句李素说过的名言,同时他内心对于刘备称帝后即将开始动刀子的人事制度改革,也愈发期待和慎重起来了。

诸葛亮胡思乱想之间,已经抵达了右将军府,他来这儿当然不用通报,门外的侍卫直接就放进去了。

诸葛亮看到府门内就有不少工匠在刷新装饰,还有人在定制匾额、替换飞檐斗拱的木质零件,一副大兴土木之状。

走入正堂,见到李素,行了礼后,诸葛亮孝敬地问起李素怎么想到修房子,莫非将来还准备住这。

李素谈笑风生地说:“旧遗的三公府邸哪有我这儿气派。搬了府邸还得里面重修,划不来,就直接把门面换了,陛下准了的。”

诸葛亮连忙问:“哦?陛下……要授您三公之位?不用另设新职?先恭喜了。”

李素随口说道:“先当司空吧,新帝践祚,不宜骤增高位,咱不学袁绍,袁绍那边让刘和一登基就搞各种前所未见的爵赏,闹得唯恐天下人不知刘和是傀儡似的。

咱要让陛下注意恩自上出。所以,先三公就行了,阿亮,你不是外人,这些话我才不瞒你。将来袁绍、曹操、孙策迟早是要覆灭的,覆灭他们的过程中,谁得了首功,不得大大升赏?

如果现在就是丞相、大将军了,那这一切做完之后,该如何升?岂不是升无可升?正好这次云长确实大意战败了,虽然后来你帮他挽回了局面,但毕竟不是他亲自将功折罪。

陛下也不想示天下人‘任人唯亲、只看从龙资历’,为了公允,这次就让云长先当太尉。将来大破袁绍,再当大将军不迟。

翼德倒是可以为车骑将军,这也是陛下让天下人知道,官职高低和亲疏资历没有绝对的关系,翼德也是可以和云长平起平坐的。”

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骠骑将军偶尔高于三公,有时与三公并列(霍去病时期的骠骑将军高于三公)。而车骑将军则是一贯三公并列的。

关羽当太尉张飞当车骑的话,就是完全并列了。

那些顶级的将军位,本来就没规定要时时刻刻封满,可以留着作为以后灭诸侯之功的上升空间。

诸葛亮听到这儿,才意识到自己预估的众人的升赏估高了——刘备这样才是爱惜臣僚,真一步到顶的都是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天子被人挟持时才有的恶例。

李素见他出神,还以为诸葛亮是在担心“关羽都不是大将军了,那我怎么做大将军司马”,所以立刻安慰他:

“云长被暂时平抑与你无关,你这次建功超出预期,才扭转败局。所以陛下登基之后,你的实授职务只会高于原定。我为你争取了太尉长史、兼领河东太守。

三公没有司马,属官以长史为最高。但云长这个太尉还是会负责与袁绍的作战的,你还是可以辅佐其民政后勤、战策方略。”

诸葛亮连忙解释:“不不不您误会了,弟子并非担忧自己前途,官职于我并不重要。对了,陛下以您为司空,那军职是否还……”

李素:“军职当然还是要的,我是卫将军、领司空事。”

——

PS:大段的战争戏之后,切换到登基新政的内政戏,需要一定的过渡,大家别嫌流水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