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44章 改元称帝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44章 改元称帝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此后几日,诸葛亮虽然有假期,但他显然是个闲不住的人,还是几乎每天往李素这儿跑,学习内政人事方面的斗争经验、如何分化瓦解弊政和保守势力利益集团。

似乎对诸葛亮而言,这种学习进步就是放假了,比睡大觉旅游更让他轻松愉悦。短短十几天里,他又收获了很多实政操盘心得。

其中的细节,因为过于琐碎,倒也不用全部枚举——只要知道对于刘备登基后即将推行的新法、每一项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反对,李素这几个月早就做了预案想了对策,等着反对派跳坑呢,就足够了。

具体招数等用到的时候自会揭开谜底。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完全没有休假和忙私事。之前不是说了么,早在他数月前跟着李素在南阳征战参谋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黄承彦家定了亲,决定要迎娶黄月英了。

如今按照“大夫三月”的订婚期,时间也差不多到了,诸葛亮就趁着刘备正式登基、广封百官之前,把他自己的婚事先办了。

又拖了这三个月,黄月英也总算年满十四周岁了,对古人来说属于正常结婚年纪。诸葛亮这么干,也算是用心良苦,给老婆家人留点面子,不让人指责黄月英一家“阿附权贵”。

毕竟诸葛亮现在还只是前将军司马,等翻了篇刘备升赏百官后,诸葛亮兼任河东太守、太尉长史,黄月英再嫁过去,“看对方少年得志、位高权重、攀附巴结”的嫌疑就更大了,世俗的眼光并不会判断他们是否真心两情相悦、互相欣赏。

至于之前已经以犯官女眷身份被罚为奴婢的小桥,虽然已经在诸葛亮家住了两三个月了,诸葛亮也暂时没动,他也不想多生枝节乱了妻妾嫡庶,将来家宅不和——

不过这番操作后来显然是白费了,因为诸葛亮和黄月英历史上本来就无后,诸葛亮过了四十五岁之后才有小妾怀孕生子,应该是黄月英的身体问题,这点如今这一世也没能改变。

后来还是小桥在诸葛亮婚后两三年内(200年),给他生了个儿子,虽然也是取名为诸葛瞻,但长相要比历史上的诸葛瞻帅不少,显然是因为母系的基因更为美貌所致。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了。

……

除了李素、诸葛亮、法正谋划的那些杂务之外。

刘备登基之前,长安城内最后一件值得略叙一笔的大事,便是荆州牧刘表的最终、正式进京。

刘表在伊籍的斡旋下、接受“承认刘备在先帝被弑后称帝”这个条件后,从三月份开始,一直还留在荆州,留在襄阳。刘备虽然给刘表许了高官厚禄,而且给他子孙也许了职位,刘表对于亲自来长安这一点始终还是有些犹豫。

不过,伊籍也是为刘表好,给这位山阳老乡东奔西走、往返于襄阳和长安之间,争取更好的条件。

而刘备为了显示他的正统性和新局面气象远不是刘和可比,也是着力给刘表一次又一次提升许诺的待遇。

站在刘备的立场上,对面的刘和之所以有正统性缺陷,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拥立刘和之人都不是真心忠于汉室,刘和只是个被诸侯挟持的傀儡”。而这个论点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承认刘和的那些诸侯,刘和实际上一个也指挥不动”。

比如曹操、孙策,刘和根本没法宣召他们到邺城来朝觐,曹操和孙策肯定会担心被袁绍扣留,不是装病就是找别的借口。诸侯都不来朝,你刘和还有什么脸面自吹自擂?

相比之下,刘备要显示自己是一个没有被权臣和诸侯挟制的君主,那就得立几个正面典型的招牌。

由于刘备的地盘几乎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都实现了直辖,并不存在其他“外交胜利”笼络到的间接统治地盘,数来数去,也只好拿刘表来当这个“千金市骨”的对象了。

让天下人看清楚:只要归顺刘备,哪怕你曾经是诸侯,也能荣华富贵善终,不用担心功高不赏/名高震主的风险。这个招牌绝对不能倒,不能给天下诸侯攻击刘备“刻薄寡恩”的借口。

如此一来,在刘备的大度与伊籍的争取之下,刘备表示在把刘表任命为大宗正之余,还会同时调整九卿的职责,扩大大宗正的权柄,列为九卿之首。

这事儿不是刘备随口说说的,也是因为李素本来就在跟他商量官制改革、九卿职权重新划分,该拆拆该并并,所以正好可以把那些礼法官合并一下。

大宗正原本只是执掌宗室事务的,宗室人数较少的时候相对还算清闲,而且刘备既然另起炉灶了,很多原本东汉一系的近支宗室未来就算是远支宗室了。

跟刘备一样的“中山靖王之后”虽然会变成近支,但刘备在“认证”方面肯定会做得很严格,证据不够充分的肯定不会被宗正府承认、录谱。所以新帝初年宗正的工作量肯定是很轻松的。

趁着这个机会,因为官制改革,李素本来就建议刘备把“太常卿”(相当于礼部)的职责一拆为三。太常卿的祭祀礼乐工作归一块、科举教育工作归一块(相当于教育部)、外交工作则和大鸿胪合并。

现在,就把负责礼乐祭祀这一块的太常职责,并入到宗正,由大宗正统管,顺便把大宗正提到九卿之首。如此一来,尽管刘表在汉灵帝临死的时候也做过宗正,现在再回来做时,地位却比原先高了不少,也算是弥补了他这些年的资历和放弃荆州牧的奖励。

另外,刘备还给刘表封了南郡的五个县五万户,算是把半个南郡都作为刘表家的私人封地了,只不过说好了要“世减一县”,也就是传到他儿子刘琦一代时只有四个县封地,以此类推最多可以封到刘表重孙还有最后一个县食邑。

这些优厚条件之下,刘表终于是在六月二十五这天,距离刘备登基还有最后五天,亲自来到了长安。刘备亲自到蓝田迎接,私下以兄弟相称,礼遇有加,刘表总算是彻底放心。

刘琦也正式继续做南郡太守,伊籍改封外交系统三把手大行令。

其余刘表手下的文官,蒯良、蒯越、韩嵩、傅巽、刘先等也分别任用,蒯良留任襄阳太守,蒯越调到长安,其余依次执掌地方郡县。

刘表麾下的武将中,文聘为宜都太守,接替之前周泰负责的防区;王威留在南郡,依然听从刘琦指挥,负责南郡防务。黄忠调到长安,编入其他部队,不过黄忠没有功劳,暂时连校尉都不是。

……

完全接收了刘表的地盘兵力和文武下属之后,刘备也终于可以安心粉饰太平,正式登基了。

六月底的一天,贾诩被从廷尉牢狱中提出来,在未央宫南面、六曹办公衙署聚集的那个广场路口,当众弃市,肢解分示百姓。

长安城内平民,难得又欢庆了一天,仅次于董卓和李傕被杀的时候。连长安城内的菜贩子都发现,当天大吃大喝的生意比往常好了三五倍。

次日一早,欢欣的氛围还未散去,刘备就在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地、登基的大典。百官全部列朝,连告老退休了半年的蔡邕,也脚步略微虚浮地参加了。

没办法,李素其实也不想劳动老丈人,但袁绍那边还有杨彪在,朝中上了年纪的老臣也多半在袁绍那,还有华歆孔融之类的“道德楷模”。

所以,让蔡邕摆摆辈分,显得刘备这边也不是没有三朝元老,很是重要。蔡邕比杨彪还年长九岁,自朱儁死后朝中做过三公一级高官的就没有比蔡邕年长的了,正好当吉祥物。

蔡邕马上虚岁六十六了,相比之下,刘备这儿的最高层官员中,第二老的许靖也才五十出头(刘表五十六,但刘表不算)。钟繇四十八,荀攸四十二。再往下纵有年长的,官职也不够高。

蔡邕的身体状况其实也还好,但李素关照他别显得太健康,所以他走路的时候才故意稍微哆嗦一下,刘备也恩准他带仆人搀扶。

这一切,显然是为了掩饰年初的时候,蔡邕从刘协那儿“告病还乡”,从雒阳回长安。要是经过半年的调养后,蔡邕身体状况显得太健康,世人也容易嚼舌头说他当初就是不忠于先帝。

于是,蔡邕就顺理成章地主持仪式,念了一些诸如“皇帝备昭告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云云的话。

从董卓李傕郭汜开始谴责起,一直谴责到袁术、袁绍。或祸乱朝纲,或窃据神器,或傀儡伪帝。最后宣布刘备延继汉嗣。

这些说辞,跟历史上刘备后来的称帝、以及光武帝当年的称帝,倒也略有不同,主要是那些“备无才德,请择有德者居之”之类的辞让套路省了。

主要是现在袁绍也傀儡了一个姓刘的,刘备再虚伪容易打击士气,加上刘备已经不信仰“天人感应”那一套了,改信殿兴有福,也就不存在五德终始,人君对德行的判定条件也有所修改。

蔡邕宣读的那份说辞,也是根据他自己对殿兴有福论的理解,重新修饰改的措辞。

毕竟当初李素刚提出这套理论的时候,也借助了蔡邕的学术声望,他也是参与了的。这些年蔡邕也没少在理论揣摩上下功夫,把那些文学性的细节都完善了。

加上蔡邕的文坛地位,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没人会质疑其专业性。

该读的全部读完之后,刘备登台拿过玉玺,正式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改年号为“章武”,还是“彰显武功”的寓意。

封王后吴苋为皇后,皇长子刘永为太子(四岁),又封了两个襁褓中的小女儿为公主。

以蔡邕为太傅,陈留侯,食邑万户。

关羽为太尉,李素为司空、卫将军。皆食邑万户。钟繇为司徒,荀攸为尚书令。此二人缺乏军功,爵位只能封为都乡侯,没有明确封地,食邑三百户。

张飞为车骑将军,食邑八千户。

吴匡为前将军,赵云为后将军,各食邑五千户。

马超为征西将军,县侯,食邑四千户,典韦为中护军,乡侯,食邑两千户,高顺为安南将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其余杂号将军,有甘宁为横海将军、周泰为楼船将军、徐晃为鹰扬将军、太史慈为伏波将军,不能一一胜举。爵位也自千户乡侯至四百户亭侯不等。

重号将军并不用全部封满,留下足够多的缺位,也是因为天下尚未太平,正好留出上升空间给大家奋斗。至于杂号将军就更是本来就封不满。

黄忠、李严、张任、严颜以下俱为校尉,爵位最高者不过都亭侯、食邑二百户,或关内侯;关平、魏延、陈到以下为都尉,无爵。

至于文官方面,九卿并没有全部封满,因为刘备的嫡系文官很多年纪资历不到,有些衙门就封个少卿主持工作,等改革完之后再提上去。

九个部门的主要一把手人选,包括刘表、管宁、许靖、刘巴、国渊、简雍、法正、孙乾、董和。其中刘表、刘巴、国渊、简雍四人有食邑,除刘表外其余三人均为关内侯。

而地位不在这些人之下的鲁肃、诸葛瑾等人,因为要负责南方两个大州荆州、益州的布政使工作,所以没有到中央来当九卿。黄权则是调到了交州当布政使,接替被调取荆州的鲁肃。

不过鲁肃也得到了千户乡侯,诸葛瑾五百户亭侯,食邑甚至高于钟繇荀攸这些履历纯文官的三公。

主要是因为鲁肃在地方上有军功,而诸葛家有巨额捐得的爵位。在秦汉爵位制度中,最早是有对巨额捐资助军封爵的,因为秦最初的二十等爵本来就是“奖励耕战”,其中“耕”的爵就是给国家捐军粮。

只不过白马之盟后把助军侯爵渐渐废止了,刘备称帝后把这个口子重新打开、但打击卖官,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还有些各部副职辅佐的,包括秦宓、费诗、郗虑、程秉、张松、杨洪、伊籍、张既、向朗、杜畿……剩余群官,不能胜举。

这些部门,很快会按照吏、户、礼、兵、刑、工改制。

同时礼拆出“文”、“使”二部管教育、外交,剩下的“礼”归宗正。

户部拆为“财”、“户”,这样加起来就是九个部了,原来的九卿会改名对应进去。所以九卿正职和二三把手的工作都是暂时的,先给个待遇占个坑,等过一两个月就实施改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