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71章 图穷匕见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71章 图穷匕见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虽然暂时还没有找出蔡瑁勾结孙策的具体方式。

但通过对已有情报的分析,加上对张松深入调查的安排、汇报节奏的复盘,还是让李素看出:张松这人,确实很有制造外交阴谋、和识破外交阴谋方面的天赋。

比如,张松派出去的人,并不是一发现蔡家派出船只往东偷跑,就马上急吼吼回来报告,而是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而且是分头调查。

短短一天多里,既确定了偷跑报信的人可能是谁,又确定了偷跑报信者的坐船沿着汉水通过了竟陵县继续向东这个重要情报——

尤其是后面这条情报,不熟悉地理的看官,哪怕把这个结论摆在他面前,都未必看得出其背后隐含的意思。

这是因为竟陵县靠近汉津口,是汉水在流到夏口汇入长江之前的最后一个分叉口。

汉津口是夏水和汉水的汇合点,走水路的人如果从汉津折入夏水,是可以通过夏泽、再进入夏水西段,然后从江陵城南大约二三十里外的江津口,进入长江的。然后从长江里再逆流而上就到江陵城南门外了。过了竟陵县而不入汉津口,前面才别无岔路,只能去夏口。

张松安排细作时,把任务交代得如此清楚,能提前要求细作别见风就是雨,而是多长个心眼多跟踪一段,彻底把情报做扎实。

把其他一切可能性和干扰项,尽量能排除就排除,最后剩下尽量少的正确答案,这才是做情报参谋推演的人该有的素质。

可见张松此人虽然没什么奇谋,但做事逻辑条理还是很缜密的,脑子博闻强识,对历史地理掌握又透彻,查漏补缺补得很细。

有个这样见微知著把控情报细节的幕僚,让李素也轻松了些。他觉得将来似乎不该让张松把他的记忆力和缜密联想能力,再浪费在财、户曹这些琐碎账目事务上。

杨仪或者孙资贾逵那些数学考得好的账房先生,可以拉个过来做管财户的从事。张松就去分管情报分析和排除敌人的战略欺骗烟雾弹好了。

做这种事务的下属,如果是换个别的穿越者,或许不会太重视。李素前世也看过不少历史穿越小说,那些书里的穿越者就算养情报头子,也是侧重于情报刺探而非数据分析。

但李素从不盲信那些穿越小说,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情况跟前世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都不一样——主流的穿越小说,写手为了省事儿,总是束手束脚不敢改变历史大势的走向,因为那样主角就能躺在对历史大势的先知先觉上多蹭几年先知红利。

可李素现在都成了历史事件粉碎机了,他对天下的先知,仅剩下对“人”的先知,大致知道重要历史人物谁强谁弱有什么能力特点的性格缺陷。而对于“事件”的先知早就没了,谁让历史被改动得那么猛烈。

具体到这次的“蔡瑁可能搞事情甚至反叛”,李素先知不到具体情况,这还真不是给李素的智商开逆向金手指。

而是李素穷极自己的智商,也只能依靠对人物禀赋的先知,大致猜到蔡瑁是最容易跳反的。具体蔡瑁怎么跳反、战术计策细节如何,李素根本无法靠空想推演,他只能让人暗中盯紧,等情报。

张松这个“情报数据分析”幕僚的价值,也终于渐渐浮现出来。

李素跟张松聊了很久,大致想了几种蔡瑁动作的可能性,最后张松还是劝道:

“司空,您说的那些四平八稳处处盯防的办法,好是好,但再跟下去肯定会打草惊蛇了。您得给我个准话——您这次的第一价值是什么?

是要把蔡瑁扼杀在萌芽之中,还是要把蔡瑁和孙策的勾结引进来、让孙策陷入泥潭?两件事不可能同时做得完美的,得有一个侧重,封堵得完美诱敌就不完美,不可得兼。”

李素一想,还真是,自己一开始陷入了完美主义,因为对蔡瑁动手方式的未知,总怕蔡瑁发难的第一时间就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所以在封堵上也过于刻意了。

冷静下来仔细排查,他其实对于“拖住孙策,制造外交开战借口,鼓舞我方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宣传攻击对方背信弃义”这些要素比较重要。

也就是一个要拖住敌人的有生力量主力,另一个要在大义名分让为我军占尽便宜。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孙策在江东彻底掌控地方,也不过五年多而已,江东地盘的世家大族对他的支持未必多铁杆。孙策的立业之本主要还是他的武力,如果主力部队被重创,甚至只是被长期拖住,都会对孙策整个政权造成严重的致命伤。

所以,蔡瑁联合孙策,就算导致荆州军暂时丢失一些土地,只要缠住甚至制造机会包围孙策主力,都是值得的!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素下决心道:“我意已决,如果开战,缠住孙策主力,制造机会歼灭敌部队,比避免我军州郡地盘的暂时丢失,更重要!”

张松按照领导的决断,又思索了一会儿,建议道:“既是如此,不如舍弃其他几条线的跟踪,专注于盯住蔡瑁本人的动向——

属下觉得,蔡瑁最后图穷匕见之时,必然是要亲自发动的。他本人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而且盯蔡瑁本人而放弃其他枝蔓,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把打草惊蛇的机会降到最低。

张允已经被派去通风报信,我们的细作是大半天之前发现他通过竟陵东去的。按照汉水行船的速度推算,现在张允应该已经快到夏口了。

如果孙策、周瑜亲自在夏口与柴桑之间,明天他们就能得到消息,然后按计划响应。集结部队往上游靠拢、通过汉阳,把反应和集结行军都算上算一天半,后天晚些时候,汉阳的周泰将军就会得知情况了。

如果他们完全没有提前西进、在柴桑待命。那么算时间张允报信需要多一天,敌军急行军逆流而上也要多行船两天半。我们会比前一种情况多三天半的反应时间。

所以,不管怎么算,蔡瑁肯定也动手在即了,否则要是周泰那边先回报我们说孙策军越境,蔡瑁说不定就做不成了。”

李素按着张松勾勒推演的时间线一算,果然“项目进度”非常稳健,各条配合的分时间线都吻合上了。

他起身急促地来回踱步了几秒钟,伸出两根手指吩咐:“立刻安排,今夜就派出细作,去盯住蔡瑁本人!一有异动,马上回报!

等等!回报怕是也来不及,或许得随机应变了——这样吧,你亲自也去一趟,先到宜城,明确向蔡家人打听蔡瑁行踪,然后盯上去。

一旦你的细作看清楚蔡瑁究竟是盯上了什么,然后你自己看情况当机立断。有什么能做的措施,在不至于吓退蔡瑁的情况下,又能减少我军损失,不用回襄阳请示了。”

李素说完后,坐回位置上,想了想又补充了句:“我让典韦保护你去执行这个任务。这样蔡瑁只要还没正式发动,奈何不了你。”

张松拱手:“属下领命!”

张松走后,李素想了想,又暗暗从其他方向部署了两手暗棋。

……

当天晚上,张松觉都没睡,就立刻坐船先顺流而下去宜城,就在船上打盹休息,第二天天明,他都没进宜城,先找到自己布置在宜城的细作,了解了最新的情况——如果可以直接知道蔡瑁在哪儿,那也省了再多问一遍多增加一道打草惊蛇的风险。

张松的运气还算不错,或者说机会本来就垂青有准备的人。张松提前派在宜城这边的细作还真已经打探到蔡瑁下落了。

只听细作回报道:“昨晚宜城这边又有两千多蔡家家丁打前站开拔了。没逮到他们行军的点,但是起来后发现蔡家各处庄园人丁都少了很多,而且码头那边确有夜间行军登船的迹象。

后来打探,这些人马都是往江陵而去的,又打探得蔡瑁本人也去江陵了——之前还听说他在汉津巡查防务,行使南郡都尉本职,结果突然就要回江陵了。”

张松心中盘算一二:蔡瑁的家丁和他本人都还没摆开开打的架势,所以为了不引人耳目,走的是水路行军,不是战时急行军状态。

水路从宜城去江陵,是要多绕路超过一百五十里。

所以张松如果弃船登岸,走陆路从宜城直插当阳再到江陵,虽然晚出发了一夜,还是能比蔡瑁早到江陵。

确认自己能更快赶到之后,张松忍不住又想:“现在看来,已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蔡瑁不可能再有虚招虚晃,他的目的就是江陵了……

可他夺取江陵,如何能接应孙策?关键的江汉河口要塞汉阳,还在周泰手中,江陵成了敌后飞地,孙策粮道都不通,他来响应蔡瑁找死呢?”

张松着实想了好久,也不得头绪。他又没那么多时间耽误,就请典韦一行先找了个茶摊吃喝歇脚一会儿,还是没想出来,只好先上马,吩咐所有人快马直奔江陵再说。

在路上跑马了个把时辰后,张松脑子里过了很多干扰项,他才把那个念头列为“高概率高优先级”:

“蔡瑁是知道江陵钱粮囤积极多?所以打算抢占江陵后,不用孙策再顾及粮道,就靠江陵城内的物资资敌、让敌军可以长期相持、伺机进取蚕食我军腹地?”

想到这种可能性之后,张松瞬间有些不寒而栗。而且他推而广之想到,蔡瑁真要是做到了这一步,以他身为南郡都尉的职责,说不定还能帮孙策直接提前里应外合拿下更多南郡下面的各县和军事要地。

只不过,蔡瑁本尊不能分身,他自己只能去江陵,张松也只能盯江陵这一路。而其他一些闲棋和仆从策应之人,目前具体在哪儿,张松已经来不及一一甄别了,他也不可能及时得到足够情报。

随后,张松又想起了出发前李素的交代: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司空的意思,是要把孙策放进来打,歼灭有生力量为主。所以这么看,张松还不能冒险阻止蔡瑁夺取江陵——

虽然他就算现在奋力去阻止,也不一定阻止得了。他根本不知道江陵城内的守军有多少是听从蔡瑁调遣的,或者当蔡瑁的嫡系部队和蔡家家丁兵临城下的时候是会突然倒戈的。

毕竟江陵城此前因为不是一线边境要塞,驻军都是刘表时期留下的士兵,不是李素从长沙带来的嫡系部队驻防,士气非常可疑。

张松思索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这么骑在马背上跑了足足七八十里远,直到当天傍晚,都快到当阳了,才想出了最终的决断。

当阳距离江陵还有一百里多一点,不过因为当阳濒临沮水,所以可以重新把马牵到船上、然后坐船顺流而下歇一段时间,也好调养马力。

张松就请求典韦立刻找了些船,然后从当阳顺流经麦城、枝江,趁机也好在船上再睡半夜。过了枝江、最后剩三四十里地,再重新弃船登岸骑马,争取第二天天一亮开城门的时候就到江陵城下。

从当阳上了船后,张松才跟典韦商量到江陵后的具体操作:

“典护军,司空吩咐了,让咱不能打草惊蛇、逼得蔡瑁不敢动手,所以诱饵本身必须留着,让孙策看到得手的机会。否则孙策掉头就走,司空的计划就完不成了——虽然,我不知道司空后续会执行什么具体计划。”

张松的语气很小心,他毕竟只是司空从事,而典韦是中护军,论级别典韦比他高太多了。所以这一路上他从没敢用使唤人的口气说事儿,都是好言好语商量。

好在典韦这人也懒得动脑子,他只知道李素出门前关照他临时听张松的谋划,典韦就乐得轻松自己不用动脑子了。

他吨吨吨喝了一小坛米酒,抹抹嘴:“别解释那么多废话了,你就说怎么干。”

张松搓了搓手:“咱明早到了江陵之后,紧急抽调城内一批尽量可靠的将士,征集全部的车、牛。就以司空的名义,说北线赵将军处告急,可能要大大仗,需要一大批军需北援。

然后尽量运走江陵城内的重要物资,从精良军械开始,最后才是粮食,把东西运到……至少运到当阳!如果蔡瑁来得晚,我们就多运一些。总之,留在江陵城内的物资要尽量减少。”

就算要暂时丢一个诱饵,利用孙策吞不下又舍不得吐的心态多缠住他一段时间,那好歹也把诱饵变得没那么肥,少损失点养料。

一大坨鱼食打窝钓一条鱼的赔本买卖,还是要少干。

典韦也没想明白其中细节,只是张松说这样最好,他就做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