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44章 许攸掌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44章 许攸掌兵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凭心而论,袁绍的决策,真不能完全怪许攸为了自己的争权夺利进谗言、也不能怪曹操装作和事佬实则拼命诱导他。

袁绍自己的本心,也得负一小半的责任。

如果袁绍对沮授、麹义等人的信任本就能达到“心神无贰”的程度,那许攸、曹操再努力也是白费。

在燕昭王面前诋毁乐毅的人少么?不少。

燕昭王中招了么?没中。

说到底,问题的关键在袁绍本就多疑。历史上,麹义就是在199年、公孙瓒这个大敌覆灭后,官渡之战还没开打前,这段时间差里,被袁绍找到罪名处决了。

如果按绝对时间来算,麹义本来也该只剩一年的寿命而已。当然眼下大敌当前,如果放任袁绍自行慢慢猜忌,或许他还不敢贸然动麹义,毕竟用人之时、需要武将扛压力,不能寒了人心。

但是有人诱导的情况下,就完全不一样了。

至于沮授,历史上他倒是没有像演义里写的那样,在官渡之战中“因劝谏触怒袁绍而被囚禁”。但袁绍不用其策、觉得沮授地位过高而逐渐将其边缘化,却是实打实存在的。

好在,袁绍作为一方诸侯,再是多疑,也还有做人的底线,他不会贸然撤沮授或麹义的职位,只会让人去请他们出兵。

如果敢抗命,那也没必要杀,只要明升暗降调到闲职上就好了。

大战之时,乱杀自己人于军心不利,内部团结容易动摇,这点常识袁绍还是有的。

……

六月十三日,河内郡治怀县。

要不说袁绍这人优柔寡断呢,他明明六月初十就下定了决心要逼沮授出战,结果还是磨蹭了一天多才正式下令。

选定了许攸作为传达钧令的使者,而且是带了袁绍的大将军府卫队去的。在路上又走了一天半,十三日才到怀县。

沮授听说后,内心忧疑不定,但还是客气地接待了许攸:“许司空辛苦,大将军有何指示?”

许攸皮笑肉不笑地说:“沮令君才辛苦,监军半年,每日相持厮杀,没有让关羽寸进,着实不易。”

沮授脸色有些难看,叹道:“刘备兵马虽不多,精良却过于我军,士卒装备的钢甲与钢制兵刃,都远优于我军,还有火药攻城器械。死守关隘城池是没用的,唯有如此纵深防御。”

许攸:“诶,放心,不是指责沮监军打得不好,是大将军有令,得知刘备抽调了至少五万水军、还有三万擅长翻山越岭的蛮兵,增援李素,攻打孙权。

最近一个月之内,李素连破皖口、虎林、铜山、芜湖,进逼牛渚,吴会之地已岌岌可危。但刘备至少从关羽这儿抽走了四五万兵马,还从长安和宛城的镇守部队中抽调两三万、以扩编新军填补。

如今之势,关羽在河内、河东兵力其实甚为空虚。河北之地,夏日又是一年中最好的用兵时节,既不怕冷,也没有农忙。大将军请沮令君立刻督军出战,趁关羽虚弱,以我三十万众,将关羽区区十万全歼,兵临蒲坂津、威胁长安。”

许攸这话说得很有气势,似乎胜利是很轻松的事情,就看沮授想不想要。

根据年初时候的情报,关羽是实打实有十五万军队的,后来反复厮杀双方都有消耗,那些伤兵虽然不一定死,但只要不是轻伤,都得休息至少几个月半年的,未必能很快重新投入战斗。

所以,关羽这边可战之兵,保持十三四万人,应该还是有的,最少最少不会低于十二万多。当然,实际上关羽可以把伤病的兵源往后撤、押着运粮回返的空船队,回到长安调养疗伤。

然后刘备自然会把长安的总预备队的兵力填补同样人数的回来,确保关羽的战力——反正预备队就是干这个用的,哪儿有战损就往哪儿补充,坐守长安的本来也是闲着,让伤兵在后方慢慢守好了。

结果,许攸硬生生指鹿为马,拿了曹操周瑜的情报,说关羽被这么抽血,实际上是虚张声势,只有十万兵力了!

而袁绍这边,沮授一开始是领兵二十五万扛对面的十五万。但从正月至今,也又过去五个月了,袁绍在后方有审配疯狂扩军备战,加上离老家又近,增兵确实方便。

沮授现在有三十万人,数字是不假,但五万是审配刮来的新兵,平均服役期只有两三个月。

沮授久在前线,他自问对于对面关羽兵力的虚实,了解远比后方那些自以为懂的货色透彻得多,他立刻抗声反驳:

“胡说!究竟是何人在大将军面前进谗言,以虚假军情欺骗大将军!关羽只剩十万人?这绝对是假的!依我相持、骚扰观察,关羽十五万精兵怕是始终保持得很好,丝毫没有削弱。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军三十万,敌军十五万,充其量只是个‘倍则分之’,而且敌军军械比我们精良,我才坚持相持耗其锐气。

何况,我军因为去年冬天野王被攻破、张辽、文丑将军皆遭关羽各个击破的损失,士气低迷,军中皆传战局已成长平之状。

我改变部署、让士兵们在纵深防御中消耗关羽、打些小胜仗一次次击退关羽,这才把士气渐渐弥补回来,让将士们心中的隐忧渐渐淡忘。为今之计,只有部队的士气重新提振起来,才有机会提出击,否则就是怠军误国!”

许攸冷笑:“你也说了,兵法五则攻之,你现在是关羽三倍,已经超过倍则分之,介于两者之间,攻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你也说了军心士气不足,但你做了些什么?军中传言如今是长平之状,你就默许这种怠慢军心的谣言乱传?为帅者难道不该果断把乱嚼舌头的以慢君之罪斩首么!

我若是为监军,自当杀伐果决,然后引导将士,在军中大肆宣扬、如今乃是巨鹿之势,楚赵同心则破秦必矣!整改趁两淮曹操孙权与李素死战,于河北击破关羽!

我最后好言相劝几句:实话告诉你,大将军已经想到你有可能抗命了,别逼我把秘令拿出来。”

袁绍不是皇帝,所以没法拿旨,只能是令。以大将军身份发的叫钧令,以渤海郡公身份发的叫教令。

沮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是大将军的钧令,而且大将军是在不明情况、被人谗言所骗的情况下误下此令。我此刻还是大军监军,我命令各军不得轻动、谨守各营,不得出击。如果关羽敢趁机来袭,那就果断击退!

我自会快马回一趟邺城,亲自向大将军揭穿那些虚假军情和地方散布的阴谋!此事定然是关羽久攻不破,让诸葛亮设计效法间赵王换廉颇故事,大将军怎会看不出来!”

许攸往后退了一步,他身边立刻几个袁绍身边的亲卫执戟士上前保护,许攸从袖子里掏出密令:

“还在想着拿长平故事吓主公呢?其心可诛!那就别怪我了,众将听令,大将军有令,即日起褫夺沮授监军之权,由许攸暂代,督领各军反攻野王!”

怀县是河内郡治,而河内城里的守军是麹义带领的。其他重将张辽在上党、文丑在山阳,张郃高览也各布黄河北岸,诸处要津。

许攸一声令下后,本以为可以直接褫夺沮授军权,但却发现麹义有所犹豫,显然是沮授坐镇怀县这半年来,麹义每天在他帐下做事,被其公允魄力所感召,觉得应该给点申辩机会。

另一方面,也是麹义这人自己的傲气起来了,他历史上被袁绍杀时的罪名,就是“居功自傲,轻慢袁绍”。可见麹义这人对于真有本事的人不得申诉、被猪队友坑甚至是谗言陷害,很是不能接受。

他觉得沮授如果没机会解释,那岂不是河内这边执行防守任务的众将,过去半年的努力都成了瞎忙活、没人为他们的苦劳出头了?

不过,许攸有袁绍的密令,麹义也不敢直接反抗,他还试图最后当一下和事佬:“许公,沮监军只是想要向大将军申诉,你们手头这道密令,确实不是在沮监军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谁不知……

总之该给人开口的机会。不如再等四天,我亲自选快马护送、去邺城往返,沮监军进言后大将军依然如此决断,我定然执行。”

麹义刚才连“谁不知主公耳根子软,谁在他身边逮到最后一个发言的机会,谁的意见被采纳的机会就很大,所以该给沮监军开口的机会”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幸好麹义基本情商也还是有的,知道这么说太大逆不道了,才话到嘴边硬生生收住。

“麹义,你敢……你莫非要”许攸气极反笑,好悬才强行忍住,心中暗忖:麹义果有反心,倒是我疏忽了,居然还觉得他不足为虑,只要担心一个沮授就好。幸好我没嘴快喊破,否则怕是他此刻就要杀我灭口。

想明白之后,许攸内心也是微微冷汗,假装不猜忌麹义,而是卖他个面子:“好,念在前将军也是朝廷柱石,宿将老臣,我信你一次,让沮令君有开口劝谏的机会,我先等着!”

一场剑拔弩张,总算是暂时按了下去。不过许攸当然不会给沮授单方面开口的机会,所以沮授回程的时候,他选择了亲自带人盯着一起回去。

另一方面,他也在离开怀县之后,就假借袁绍调令,立刻把张郃文丑等人招到怀县集结,让他们接管怀县的一部分城防,同时也是以“集结兵力,准备主动出击”为借口。

几天后麹义再想强保沮授抗命的话,那就直接连麹义一起拿下。

不过,许攸的这番准备,最后倒是没有用上。

因为沮授回了邺城之后,许攸抢先一步先买通袁绍身边心腹从人,跟袁绍说了沮授的无礼之状,挑唆说“沮授以为主公有眼无珠,说主公被小人蒙蔽,连这么粗浅的反间计和示弱诱敌之计都看不穿”。

袁绍这人多要面子?所以哪怕沮授最后有了当面劝谏的机会,还是被恼怒而预设立场的袁绍一顿痛骂,直接解除了监军职务扣在邺城。

许攸这才二次上路,再到怀县,成功掌握了监军之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