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5章 于禁:这个剧本怎么和程普的下场那么相似?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太湖大战当天就分出了胜负,但却没能在当天就打完,主要是战役规模太大了。无非后续都是扫尾追歼残敌的垃圾时间,并没有什么悬念。

双方都有九万人之多的大军,加起来十八万人,算上走舸,船只总数近三千条。那么多人那么多船堵在太湖湖面上,连续数日厮杀不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除非是敌军成建制地在主帅带领下投降,那战役才有可能快速结束。否则但凡打成击溃战,就是九万头猪在太湖湖面上一哄而散四面逃窜,你也追不上。

一整天的厮杀,持续到天色全黑时,陈武部全灭、逃不掉的都投降,韩当部有最后五六千人跟周瑜会合。周瑜中军最后剩下也还不到一万五千人,跟韩当部一起且战且退。韩当本人身中数枝弩箭至今还昏迷不醒。

因为李素来路的方向就靠近建业,所以周瑜去不了建业。回吴县的主要道路也在黄忠的重点盯防之下,汉军船队在击溃敌人后派出主力舰队直接往吴县方向插,封锁了航道。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周瑜只能带着加上韩当一共不到两万人,往太湖东南岸的乌程(湖州)方向撤退。

后军与侧翼的贺齐与于禁所部,折损也不少,但毕竟还保留了建制。两人兵败之后各自沿着相反的方向突围。

贺齐的士兵死伤者数千,投降者足有万余人,都是李素埋伏的那些细作呐喊动摇军心的结果。

贺齐身边最后只剩数千人,一直逃到深夜时分,摸黑弃船登岸,沿着太湖边的天目山区边缘,徒步穿越丛林,指望靠复杂地形躲开汉军沿湖搜索的骑兵部队,最后通过句容县的茅山山区方向,一路撤到建业城外的金陵山,最后回城。

这个时代江南山区的开发力度还很弱,哪怕是后世苏南浙北富庶之地,如今只要是山区,汉人农耕势力就比较薄弱,到处都是山越族。

当年骁勇著称的丹阳兵,就是生活在丹阳郡境内这部分山区的。

而贺齐跟着孙家混的这几年,别的胜仗虽然没怎么打过,但毕竟镇抚山越多年,对付那些蛮子还是有战功有心得的,他在豫章鄱阳那几年,把江西的山越蛮子打得满地找牙。

所以纵然现在被李素打得大败,贺齐仗着熟悉山越,翻山越岭逃回建业的信心还是有的。

相比之下,于禁带来的都是北方部队,他不擅长钻山绕路。

所以兵败的时候,贺齐反其道而行之,稍稍往南岸绕了一点。于禁却是完全不观察地形,只想着一心向北。

试图径直撤到京口(镇江),然后在金山渡和瓜州渡找船过江、撤往江北曹操的地盘。

可惜,于禁选的路近是近,却太过平坦,很容易被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发现后追上。

而从太湖北岸经毗陵县到京口,路程总共有超过一百五十里,一夜时间肯定是赶不到的。

于是于禁上岸后没几个时辰,就被汉军沿湖搜索的斥候发现了。于禁也算名将之才,知道这时候保密很重要,拼命集中军中仅有的配战马的军官,充作普通骑兵去追杀那些斥候,防止泄密暴露行踪。

于禁亲自带着的军官队倒也杀了几十个侦查骑兵,无奈黑夜中无法做到彻底灭口。而斥候只要有少量逃回去把情报带到,战略目标也就算实现了。

一夜之后,于禁才走了几十里,离江边还有八十多里呢,结果就听到背后蹄声滚滚,正是赵云火急火燎带了五千骑兵追杀而来。

于禁身边倒是还有两万多人,其实算是太湖之战结束后,孙曹联军残部中、规模最大、战斗力保持最完好的一部了。

北方部队本来是没那么缺战马的,但于禁的部队之前是作为水军被曹操派给周瑜联手的,所以只有不足千骑,都是屯长以上军官才配马,以及少量的将领卫队有马。

江南之地本是丘陵割裂、水网纵横,没什么供骑兵冲起来的战场环境。不过毗陵与京口之间,难得有几十里没有小河的宽敞冲积平原,都是肥沃的屯田区。

八月初正是单季水稻割完第一茬等第二茬的时候,田地里很干燥,稻秸杆子都还留着,并不影响骑兵冲锋。

于禁很清楚,他要是坚持跑,还有七八十里才到长江边呢。他手上两万多人,要是列阵缓缓而行,对面赵云五千骑不一定能歼灭他。

可要是为了抢速度,全军疏于防范只顾往北跑,被赵云瞅准了时机,五千铁骑一个背刺冲锋、冲垮两万多步兵也是完全可能的——听说一年之前,在当阳的江汉平原上,赵云就这么干过,几千骑就全歼了程普的两万多人,还活捉了程普。

于禁自忖也算名将之才,能力应该远在程普之上,但能不能扛住赵云五千铁骑如影随形咬着你、瞅准机会就狠狠来一刀,于禁也殊无把握。

但是保持阵型、严加戒备慢慢走,也没有前途。

赵云这五千人只是李素的快速反应部队,赵云来了之后,最多一天,李素就会从后军分出人马,也跟着于禁昨晚的路线,在太湖北岸登陆,然后追上来。

更可怕的是,如果李素还有余力,结束太湖湖面上的战斗后,让后军从中江退出太湖、退回长江航道,然后沿着长江江面一路封锁到京口,那于禁就算撤到京口也还是个死。

而且,李素选择太多了,他还有第三条办法收拾于禁的残部,那就是通知于禁还不知道如今具体在哪儿的甘宁,来堵截他——

于禁的部队里之前也混入了不少打击联军士气的细作,那些细作可没少散播“李素已经派甘宁去绕后断路,断绝松江、江南河等其他撤出太湖的水道”之类的消息。

要不是江南运河北段、从太湖通往长江的河道被甘宁堵了,于禁也不至于偷摸着弃船撤到京口、再另搜寻民船渡江。

于禁虽然不知道甘宁现在具体在哪儿,但他很确信,如果拖延超过两三天,甘宁知道了他的动作之后,绝对会绕到京口提前等着他瓮中捉鳖。

那时候才是绝对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于禁血冲脑壳之下,下达了一条严令:

“全军列阵!长枪居外,谨防赵云冲杀!全军往京口缓缓而退!抛弃一切辎重,务必一个白天走完这最后七十里,今天晚上趁夜到京口,问孙静找船过江!”

于禁并不知道贺齐已经走另一条路翻山往建业方向撤退了,他们被打散后就没有联络。但于禁好歹还知道孙家把建业城的城防交给了孙坚的弟弟、孙策孙权的叔父孙静打理。

连带着建业附近的港口城市京口、句容等地,也还是孙静的防区。虽然主力战舰都被周瑜集中了,但江南毕竟是鱼米之乡,水网纵横之地,孙静手上逼急了还是可以拿出不少民船的。

就怕到时候孙静要强留于禁下来陪他守建业城,不放于禁单独过江突围。不过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于禁哪怕是内讧翻脸、直接纵兵动武从孙静手里抢船也得走。

他是曹操的将领,怎么可能给孙家人陪葬?仗打到这一步,同盟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

赵云看于禁一时严阵以待,他倒是不太急了,只是咬住于禁慢慢跟着找机会。

昨夜斥候发现于禁行踪后,不仅通知了赵云,赵云还立刻吩咐他们去毗陵通知正在堵江南运河北口的甘宁,所以赵云很笃定甘宁能帮上忙。

毗陵就是后世的常州,京口是后世的镇江,这俩地方也就是相邻的地级市。

甘宁即使逆流行船,但因为顺风,能利用台风过去后依然猛烈的东南风,一个白天就从常州把船开到镇江扬州一带还是很轻松的。

……

于禁在句容县撤往京口县的半路上等待慢性死亡而不自知的同时,

周瑜带着昏迷的韩当,以及合兵后一万八千多将士,总算是辗转撤到了乌程。

到了乌程之后,周瑜也不敢停歇,眼看去吴县的路被堵了,他一咬牙从乌程以东的江南运河南段,继续往南去往余杭。

如前所述,江南运河并不是隋炀帝杨广的时候才开始修的,其实战国时期就有了,江南本就水网纵横,把原有的小河连通一下就能走,修造成本并不太高。

江南运河南半段的河道,北端起点位于乌程县与吴县的吴江(今苏州吴江)之间,往南沿着江南水网分叉,有通往余杭县的,也有通往嘉兴县的。

只不过楼船级别的大船去不了,周瑜只能是放弃在乌程。后世杨广那时候,只是重新疏浚深挖、拓宽河道。改造过之后,才能大到连杨广的龙舟都能通过。

撤到余杭县之后,再想直接过钱塘江去会稽郡郡治山阴县,却是不可能了。主要是因为古运河一直没有打通连接钱塘江的最后几里路——

古代并没有船闸技术,没法对抗不同水系之间的天然水位落差,所以运河其实是分段的。到了落差大的地方,故意把运河掐断不修通,需要人力和车马把高低两个河段的物资重新卸船装船。

比如说了好多次的明朝时候的山东临清,两百万人的大城市,就是为了解决京城的海河与南边的黄河之间落差太大问题,由码头漕工养起来的城市。

同理,古江南河最南边,因为浙江的潮汐涨落比较大,怕钱塘潮水涨潮时涌入运河、退潮时抽干运河,所以早在越王勾践时代,就没敢让运河直接打通浙江。在余杭县离浙江岸边几里路就断了。

北边运河来的船,要在余杭运河尽头的码头卸货、车马转运到南边几里路外的浙江北岸码头,再装上从会稽郡来的船。

这个运河口子,要一直到清末民国,船闸技术普及了,才在后世杭州三堡修了船闸,让船可以直接从江南运河开进钱塘江。

这一地理特点,敌我双方都是知道的,所以李素安排甘宁堵口的时候,只提防了周瑜兵败之后走江南运河北段由毗陵入长江、或者是走松江入东海,却没防到周瑜走江南河南段到余杭。

因为甘宁知道余杭这边通不到浙江,周瑜再想往南,得弃船。而周瑜要是把所有精锐战舰都丢了,他光带两万人过去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建业城攻下、吴郡被劝降之后,会稽那地方根本不用打,李素可以传檄而定,让会稽本地大族里应外合把周瑜绑了送来。不然李素还能趁机清洗一下江南的大族门阀。

周瑜也清楚这些,所以退到余杭之后,他实在是舍不得再抛弃最后的战船家底,他知道要是在余杭县另找民船分批渡江,去了会稽也是死。

那还不如在余杭县再观望一下呢。

因为已经两天一夜没休息,八月初六入夜时分,周瑜是实在扛不住了,精神几近崩溃。他麾下的将士们有些是白天在船上分批睡觉养伤,好歹精力还比他这个主帅好些。

前天那一战,将领死伤也多,陈武死了,韩当重伤,其他小鱼小虾也有宋谦孙贲等死伤。周瑜身边只剩之前毫无存在感的贾华、孙河,

以及一些级别低的文职谋士,或者是余杭、乌程等地的本地官员,包括之前作为参军跟他一切撤下来的丹阳郡都尉全柔,还有驻余杭的会稽郡丞虞翻,此外再无人商量了。

周瑜心情郁闷,让虞翻给大军供给了一些薄酒,召集文武稍微喝一点,商讨后计。

周瑜酒入愁肠,商量道:“战船无法入浙江,要是李素的军队追来,你们带着将士们以民船渡江去会稽吧。要是真的不可敌,投降也就是了。

我跟伯符生死之交,屡战不能胜,挣扎这几次,反而多死了好几万人,愧对苍生。我就不跑了,要是余杭县陷落,我就死在此地,跟我的舰队一起死。

说不定这天下就是刘备的。咱都是打着大汉的旗号,无非争个正朔。如今之世,跟光武帝与更始帝时何其相似。死来死去,也没人会记好,最后居然落个枉做小人。

早知道挣扎了也是这个结果,我还派人去林邑国约定夹攻李素约个屁呢,轰轰烈烈拼一把拼完拉倒。还不知后世史书怎么写我周瑜,难道要被写成勾结异族,呵呵。跟伯符早死一年,这些破事儿都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