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8章 顾雍还乡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78章 顾雍还乡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李素既然打定了主意,不希望他的全部大军在建业城下被长久拖住。以他的雷厉风行,自然是第二天就召开军议,做出了安排。

八月十二这天,建业城东南,李素的攻城大营里,他召集了全部将领和幕僚,商议此事。

这座营地位于秦淮河北岸,主营占地十余里,把秦淮河北岸到钟山南麓之间,全部修筑了临时的木栅寨墙围困。

李素还让人在钟山高处修建木楼,给心腹侍卫配上望远镜,可以俯瞰全城敌情。

至于建业城的其他几面,李素当然也派人围困了。

西北两侧虽然不方便攻城,但长江江面上巡逻的战船极多,曹操要是敢派水军来,绝对来多少送多少。尤其现在于禁都完蛋了,曹操要重整水军这种技术型兵种,没一两年时间根本做不到。

军议到齐后,李素开门见山吩咐同样是刚来前线不久的顾雍:

“元叹,建业围城恐怕要数月。如今南边还有曾经被周瑜勾引来的林邑国在袭扰交州,我不希望南方三州的大军都被长期拖在吴越之地,要分出一些士卒提前转入休整、南下。

所以,对于建业城,还是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即日起,我派你劝降吴军、会稽等处,召集当地望族、原镇守文武臣僚,派代表来建业城外宣示顺逆。

让守将意识到外绝援军、内无民心,才会自行瓦解。只要吴郡、会稽归顺,我便向陛下表奏,实授你扬州布政使。”

之前,周瑜勾结林邑国、希望分散李素的兵力去回救,李素因为江东决战在即,没有搭理。现在江东大局已定,确实得想得长远一点。

李素当时的等待,也不是不把朝廷的土地当回事,而是他想等到冬天解决,更能事半功倍。

这次如果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不仅要收复失地,还要攻入林邑国本土,争取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就算一个冬天灭不掉,至少也要重创林邑的根本国力,下一个冬天一定要彻底、永久性解决林邑问题。

现在已经八月中旬了,再攻两个多月城的话,就是十月底。到时候部队再略作休整、往交州机动,出发都十一月份了。

海陆遥远,还要担心部队晕船,中间难免要上岸休整,说不定就会错过冬天一两个月最关键的交战时间。

对交州南部和林邑用兵,冬季的时间是很宝贵的。那儿的炎热和疾病,注定了相对北方一些的士兵一年里只有四五个月能在那边打仗,春天二月份就必须准备撤军了。

“属下谨遵司空钧命。”顾雍慨然应诺,又想了想,“不知司空要留多少兵马攻打建业?又要抽调多少兵马休整、南下?

吴县乃属下祖籍所在,就算不带兵马去威慑,问题也不大。至于会稽,我顾氏虽是会稽郡望,毕竟还有周瑜的残部,若能带点兵马,恩威并施。把握会更大一些。”

顾雍本人是吴郡吴县人,不过顾氏这个家族却是会稽第一郡望,在吴郡原先的势力反而还略微不如陆氏。

只不过现在陆氏几年前就被孙策灭门了,顾家才算是绝对优势兼了吴郡和会稽郡第一大族。

会稽的顾氏也是有来头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战国初期,勾践夫差争霸后,越灭吴,就占据了相当于后世江东三郡的全部地盘。

但战国后期越被楚所灭,越王后裔进一步往东南迁逃,先后在东瓯(温州)和侯官(福州)等地建国,这两个时期分别叫瓯越和闽越。

瓯越和闽越加起来存在了七代,到战国和秦结束时,遇上楚汉争霸,当时的闽越王是勾践的七世孙无余,因为跟楚有仇,也就跟着汉对付楚。汉统一后改封闽越王无余为顾余侯,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会稽顾氏的源头。

所以顾雍家的祖宗其实从战国勾践时候就是江东三郡的土皇帝了,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后200年,整整七百年都是江东第一大族,势力当然庞大。

现在有李素的武力扶持扮演还乡团,劝降两个郡还是很有希望的。

李素想了想,用算账的口吻很随和地跟大家一起算:“我军之前有十二万余人,跟周瑜的决战中,伤亡和大风翻船溺死也不少,就算战兵减损一万,还有十一万人,还要分出提防曹操渡江。

我觉得,留下六万人攻城加防御曹操,分五万人稍作休整、下个月启程远航去交州。去交州的部队,在后续二十天里,应该跟元叹是同路的,你要借用威慑随时都行,应该不至于打硬仗。”

李素此言一出,后续要负责建业攻坚战的黄忠顿时有些担忧,他劝谏道:“司空,江防和围堵建业以北江面的任务,按之前的部署至少要分三万人。

毕竟这些人不仅要防曹军渡江救援,也要封死建业守军突围投曹,再少的话,难免有漏洞。如此一来,总共只留六万人,岂不是只有三万人用于攻城?

城内守军也还有将近两万,这还是算的战兵,没算农兵辅兵。攻城方纵然器械犀利,能砸开城墙,可如果兵力人数比守方都不占优势,迫降怕是太难了。”

李素智珠在握地提醒:“跟周瑜、于禁之战,我们还累计俘获敌军近三万人。这些战俘也是可以改造的。所以,我才让元叹加速去劝降吴郡和会稽。

这些孙家士卒有很多是本地人,我们把他们的故乡都劝降了,父老族人都跟随了朝廷,就不怕他们再怀念一个已经注定灭亡的故主,到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士兵拿来攻城。

只要剔除孙家军中那些淮泗官兵,其他都可以放心使用。到时候再加两万攻城兵,足够形成威慑了。”

众将都觉得这个安排足够稳妥,黄忠也没有再提出异议。

只要击垮了建业城内守军的信心,同时在正面保持虚张声势、封锁真相,让他们觉得“李素的十万大军始终驻扎在城下,或者在长江上逡巡隔绝曹操的支援,建业毫无希望”。

那么,实际上城下有多少部队在攻城,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同时,众将从李素的安排中,也已经大致看出,他对麾下众将的安排,大致是如何分组的了。

黄忠要负责建业城的攻城战,而甘宁被派去负责江防和隔绝曹军。带部队去林邑的水、陆将领也就呼之欲出。

李素转向赵云、太史慈,吩咐道:“子龙,子义,你们一个曾经光复过交州,适应南方酷暑之地的征战,一个曾经剿灭过东海海寇,早在辽东糜府君那儿时就纵横东海,擅长航海作战。

这次这五万人交给你们,我还是放心的。一个负责海运,一个负责陆战。子敬在交州造福船也有两年了,有足够多适合远海航行的战船给你们用。

你们这几天略作休整后,就跟着元叹渐渐往吴县、山阴而去。九月初就坐海船南下,中间可以停几天、逐步重新适应南方气候,争取十月份一定要投入战斗。”

按照汉末原本的造船技术,海船航行一个月的时间,中间还停靠、补给,那绝对是不可能从会稽开到林邑国的。

不过,鲁肃已经建造海用福船两年了,从196年开始布局的,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第一年造的都拿来作为商船和补给运输船,第二年开始才造战船。

加上这些福船在设计阶段就有诸葛亮的物理理论技术指导,稳心重心设计都很精确。

水线面的航行阻力方面,虽然连李素都不会算“伯努利方程”,也不知道流体力学,但他好歹懂得实践检验真理,让诸葛亮安排各种水线面模型的水池试验。

有了“水池试验”这种科学定量的对照组分析法,两三年的摸索就积累出封建时期工匠几百年的改良尺度,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鲁肃两年前造的那批福船,或许适航性和航速都只是跟宋朝的福船相仿,现在最新的已经接近明朝初年了。

将来林邑国灭国战争等一打,多积累实战反馈实用数据,再磨合改良几年,估计一脚油门杀到郑成功时期的福船性能,都不是没可能。

至于重心、稳心浮心这些自稳性指标,现在就已经比郑成功的船都强了。毕竟郑成功时期也只是靠千百年的经验积累,不会系统的物理知识。

有了这样的战船加持,一个月从闽浙沿海开到中南半岛,才显得游刃有余。

对于这个安排,所有将领都接受了,只是甘宁还有些不甘,想要争取一把。

但李素提醒他,他那个一辈子去不了热带的体质,还是珍惜生命比较重要。以后如果有偏向北方、凉爽海域的海战任务,拓荒征服蛮夷那种,一定带上甘宁。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

建业城下的围城工作,暂且不表。毕竟建业城墙坚固,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是准备期,能破坏外围工事就不错了,不指望快速取得重大进展。

八月中旬,视线的重点便移到了吴郡和会稽。

赵云和太史慈在丹阳休整数日、调理伤员,把伤兵都筛选留在丹阳养病,从其他部队里把战力状态完好的士兵搜选出来,填补到要南下的部队中。

部队在句容和毗陵过完了八月十五的仲秋,才正式开拔,沿着太湖水路行军直逼吴县,在吴江登陆,随后顾雍就带了几万人去吴县还乡。

吴越三郡毕竟都是江东的根基,所以当地的太守都是绝对铁杆的亲戚,不可能投降的——

之前丹阳的太守是孙权的叔叔孙静,这儿吴郡的太守就是他娘舅吴景。甚至连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都是跟随弟弟吴景一起住在吴县,没跟儿子一起去江北。

所以,顾雍也没指望把孙权的母亲和舅舅劝降。但只要把吴郡太守以下的文官,乃至本郡的都尉,外来领兵驻防的校尉等官员动摇投降了,光吴景一个光杆司令也掀不起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