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99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99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经过前前后后三四次朝会的拉扯,再算上李素刚回长安时装作沉迷女色一心休假的那段时间,总共花了二十多天时间。

李素和诸葛亮、刘巴联手,钟繇也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和拉仇恨,还借助了外部曹操的压力,总算是把大汉的新工商税法改革草案,给推进通过了。

当然,这其中,刘备本人的坚定支持,也是最重要的。刘备对李素的支持,显然已经超过了历史上其他君主对变法大臣的信赖程度。

不过,正如法拉第反问贵妇的那句名言:夫人,一个初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任何初生的事物,在刚刚落地的时候,都不会有太大的实质性作用。李素鼓励刘备改革的税法,第一年能增收的钱数量并不算特别巨大。

李素更看重的是“放开特许权、允许民资自行介入发展”后,这些产业本身的蛋糕被做大,总量得到发展,然后朝廷收税也能收到更多。

政府要的只是确权明责、定纷止争,给一个保护生产力发展的公平环境。

变法通过后,李素跟刘备之间的消息也交流得差不多了,这一年半来积攒的南北政务细节沟通障碍,基本上都聊清楚了。

算算日子,李素过几天也就要去雒阳上任,先当他的司隶校尉,同时兼管司隶和荆州的军政事务。

刘备在李素离开的最后几天,也是每天召集在长安的亲信近臣,每天找李素赐宴玩乐放松——他知道李素不需要一个人清静清静,所以尽管给他安排满社交好了。

这一点刘备对李素太了解了。

因为很多大臣,其实在君前会紧张,对于有很多同僚出席的“团建”也不感冒。

就类似于后世的内向社畜,一听说周末要团建,哪怕公司出钱请旅游、公司花钱包吃喝玩,内向社畜还是会焦虑,觉得不如一个人睡大觉轻松。

但是,李素虽然本质也内向,不是很喜欢社交,这一点刘备有看出来——但刘备知道,李素之前在襄阳、武昌,未来再去雒阳,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唯我独尊”地独处。

想享受多久的高处不胜寒就能享受多久,去雒阳之后随便你怎么疯。

所以难得回长安,社交排满还是不会让李素焦虑的。

刘备可谓知人矣。

李素也确实大大缓解了一把正常对等社交的匮乏,大约墨迹到十一月二十五,刘备非常细心地注意到李素有点腻味了,才一脚踢开宣布后续几日给他放假,不用来宫里每天饮宴了。

还暗示李素去雒阳的路上不用急,可以提前几天出发,半路上路过华阴,到华山故地重游旅游一下。听说诸葛亮在华山的天文台也是荒废了一两年没人使用。

李素觉得这个节奏就很舒坦。他缺平等社交的时候刘备就给他补足,社交够了微微有点腻了,立刻点到即止。

他已经快两年没去游华山了,故地重游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就决定提前几天离开长安,走潼关道去雒阳的路上,慢慢走慢慢玩。

华山天文台和妙真宫都可以玩几天,顺便砥砺一下心性的修行。毕竟这个月刚刚娶妾了甄姬之后,有点放浪形骸放纵过度了,需要让心态安静清心寡欲一下。

……

李素在长安享受最后假期闲暇和社交的同时,被他甩锅的刘巴却是丝毫不得闲。

作为财部尚书,新法通过之后,刘巴的噩梦繁忙才刚刚开始,工作量简直比没有新法的时候还要多。

无他,刘巴得立刻做个预算案估计一下,明年各项新增工商税的预期税额有多少、目前的相关产业规模统计如何。这些工作不做,明年夏秋开始要收钱的时候,根本就没法收。

光是调查建档、初始查账,整个财部上上下下一半多人手,起码因此忙半年。原本的工作,得交给剩下的官吏操办,几乎财部人人得加班。

还要为此新设一个秩一百万钱的侍郎级副职、三个秩六十万钱的令/司级郎中、同样多的员外郎和更多的小吏,加上地方上的一套征税班底。整个人事工作都会忙得不行。

本来朝廷官制改革之后,在中央倒是把九卿改成九部卿,拆分民、财。可问题是地方上至今还没拆呢,郡县两级主官依然是逮着户曹的曹掾或者曹属问民政税务的事儿。

现在地方上工商税陡然复杂了起来,户曹是肯定扛不住了。所以今年年底开始,州郡县三级都要全部严格设立独立的财曹。

每个县至少增加一个曹掾两三个副职掾、七八个甚至十几个查税小吏。

全算下来刘备的占领区8州(7州1司隶,包括益州滇州拆分)地区,一共53个郡级行政单位(算上交州目前沦陷于林邑侵略者的两个郡,应该一共是55郡),总共超过四百个县。

按照这样配置人才系统,起码增加一两百个郡里面的“正副市局级”官员(相当于正副县长)、上千名县局正副职官员、六七千以上的基层小吏。

一个统治一千八百万人口的政权,为此一次性增加近万名公务员,基本上每两千个百姓要多养一个税务员。

这总人数超过八千人的工商税务队伍的总年薪,按照副部一百万、司局四十到六十万、郡曹三十万、县曹年薪十万、小吏每年三五万钱(税务局的小吏工资也要高一点,以养廉抑贪),这样算下来,征工商税的直接人力成本一年就四个亿了。

再算上最基础必要的办公经费、差旅,一年起码五个亿。好在这个体系搭建起来之后,至少多年内是不用再扩建了。

除非汉朝的工业规模成长到目前的几十倍,导致工商税务的人不够用,否则扩编后的公务员都是忙得过来的。

这个过程中,唯一开心的只有文部和吏部两大系统——因为他们发现至少未来八年三届的茂才科考试、八届孝廉和明算等专科考试,考出来的中举者都不用排队等授官了。

去年科举才第一年实施,原本不少世家大族捏着鼻子接受了科举改革后,总想着说怪话或者反扑。但现在听说取仕比例提高了、考中后待遇立刻分配,所以也不叽叽歪歪了。

“县工商税务局”级别的小官吏缺口就近千个,来多少就能吸收多少。

甚至发展到后来,有些孝廉科的人,因为级别不够当县税务局的曹掾,但依然愿意放弃做官机会、只去当一个类似于科员的收税小吏。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又孝又“廉”、品德那么“高尚”,为什么宁可去满是铜臭的工商税务当科员!

科举制的一切矛盾,都至少能因此被掩盖下去七八年。说不定这七八年里还能进一步进行更多增加科举公平性的改革,比如把“每个郡举子产生渠道”再优化一下。

说不定借着广泛任命税务官的皆大欢喜局面氛围,深化人事改革的阻力也被掩盖下去了。

……

不过,工商税务系统的诞生、带来的对人事改革矛盾的缓解,终究不是一个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利好。

刘巴心里非常清楚,陛下如果因此感激司空,那是陛下的恩德情分。但如果陛下不感激、不把这两件事儿联系起来想,那也是正经的本分。

刘巴作为尚书,不能指望去管理领导的期望值。

所以,站在财部自己的立场上,凭空生出那么大一笔开支,要是不能立刻看到“增收远大于开支”,那绝对是说不过去的。

在给吏部和文部报新增编制需求的同时,刘巴这几天也总算是把目前的新增工商税基规模大致估算考察了出来。

十一月二十六,李素即将离开长安去雒阳上任之前,最后那场朝会上,讨论结束之后,刘巴就拿着税基估算清单和人员编制增加清单,找到刘备和李素,希望单独汇报一下。

刘备的态度也是很嘉许:“子初办事就是利索,新法通过不过五天,居然财部已经把需要增加多少人、明年各项新工商税品类的产业规模,都估算出来了。”

刘备和李素大致看了一下刘巴算出来的账目。

先看到支出部分时,刘备果然是惊讶了一下,不过本着信任他还是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有李素是心里有数,他本来就对征税成本有预期。

古代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无非就是司法治安、收税、人事教育、修缮赈灾。

收税成本基本上占地方政府固有开支的三成,这也是古代行政效率低的重要掣肘。

“居然还没收到新工商税,养官吏就要先花去一年五亿钱……不能翻好几倍赚回来的话,还真不如拿这些钱再去养几万军队。”刘备心中暗忖。

他继续往下看收入部分,盐引预估一年能卖二十几个亿,铁才卖一个多亿。

不过考虑到这两项本来之前官营时,也有不少利润,所以增收部分的专卖权费不足以补完五个亿的新增征税成本。

再往后,所有用水车的水力作坊,无论是用于纺纱还是碾米、锻造,刘巴都是暂定一座“五马力”的标准水车,一年收一万钱的税、三万钱的水能使用费,折合每“马力”年征两千钱税和六千钱水能费。

当然前面细则里说过,如果是在天然河道、政府没有出资整治过水利的区域自己造水车工坊,那就没有大头部分的水能费了,只要交两千钱的税即可。

但看到条款里那个“马力”的具体算法的时候,刘备心中还愣了一下:这是什么算法和计量单位?现在的工商施政新举措,朕都看不懂了么?

李素在旁边给刘备解释了一下,他才理解。

原来,李素是选了一个“标准马”,按照“定滑轮拖挽起吊拉力一千汉斤”的输出功率,定为“一马力”。

因为后世的“马力”标准是735瓦,也就是“用735牛的力拉住一个物体、每秒移动一米”。

牛顿的概念古代比较难算,折算成“公斤力”,就大约是拉着75公斤重的东西、每秒起吊一米。

现在既然这些单位都是先在东方出现了,李素也无需顾及那些还没出现的西方单位。

但他也不希望“马力”这个算法未来变得太复杂,或者跟原本历史上的马力大小明显差距太大、名不副实。

所以他结合自己早年和诸葛亮造的水车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及日常工业应用,估了这个新物理量。

李素定义“凡是通过没有省力的定滑轮,拉起2000汉斤重的东西、每息(秒)拉起1汉尺距离”,这个做功速度就是“一马力”。

换算下来,2000汉斤大约是450公斤,1汉尺是现代0.23米,折算下来略微超过一千瓦。

所以李素的马力比现代的马力高了大约一半,可以近似理解为“千瓦”。

刘巴按照这个单位,定“一马力一年两千钱”的税,他自己觉得是挺合理的,因为你让一个大活人来做这些力气活的话,一个人一年也要交折合一千八百钱的税。

可活人的成本远不止缴税,活人自己还要吃饭要拿工钱呢——就好比后世企业雇佣工人,社保和所得税的成本占工资的40%就算很良心的守法企业了。税都一千八了,一个工人一年的工钱不得值四千钱?

(注:四千钱一年并不多,折合13石粮食。一个壮丁如果给人做佃农,有足够的田种,一年下来结余归自己的粮食应该是超过13石的。

当时的工人是“连当佃农的机会和资格都没有”的人才去当。佃农不算彻底无产,好歹还有个永佃权,工人才是绝对无产,想租田种都没得租、租不到。)

现在李司空定的“标准马”可是比普通马力气速度大了好几成,现实生活中几乎相当于一匹半马的干活能力了。

而马的力气又比人大那么多,干体力活的时候,刘巴测试过,一马力的水车顶四五个壮劳力都行。五马力的水车就是二十几个壮汉的人力。

毕竟比力气,机械力当然比肉身强太多了,哪怕没有蒸汽机只有水力,也是很夸张的。

工场主用“机器马”干体力活,省了多少成本,才交近似于一个工人个人税的工业税,不应该嘛?

刘备越想越有道理,真踏马怎么给伯雅想出这种巧立名目的搜刮理由的。

换个其他的文官来操办,哪怕想到了要收工商税,哪怕原则上搞定了变法的阻力。但真到了实施环节,对于具体计征算法怕依然是无从下手。

李素自己也知道,这就是他和王安石最大的区别——在宋神宗活着的时候,王安石也得到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可他变的结果呢?文人不会算账,不懂人性钻空子,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团乱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