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章 进击的黑山贼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章 进击的黑山贼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赵村长似乎被勾动了伤心事,叹道:“使君,您是好人呐,这般率兵深入险地探查贼情,便知您心怀百姓。咱村若是能度过今年这一劫,定然四处传说恩德。

有些话涉及朝廷上官,老朽本不当讲:今年正月以来,贼情比去年猖獗了不知多少!原本防卫黑山贼的郡兵,全部都撤走了!

老朽去县里打听,最后却听说,是新来的贾刺史,要撤走常山、赵郡、广平郡等处备御黑山贼的郡兵,将来再择机派人换防。可眼下这常山、赵郡各县,城外是一点官军都没有了!此间百姓,恨贾刺史都恨得牙痒!”

听到这儿,本来在旁边安静喝汤的关羽怒道:“你说的是冀州刺史贾琮?他为何要这样?”

不等赵村长回答,张飞也转向刘备,恨恨地诟骂:“大哥!没想到那贾刺史是如此狼心狗行的害民贼!咱去拜见那等狗官申诉,真能有用么?不会反而自投罗网,逮了我们问督邮之事吧!”

“二弟三弟稍安勿躁!”刘备毕竟沉稳,“我不信贾刺史刚刚上任,就会不顾官声、无端做此害民贼之行径,其中必然事出有因。”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而李素心中一亮,已然想明白了,便推演道:“依我之见,多半还是王芬的遗祸——可还记得王芬图谋废立之前,曾上书朝廷,借口防备黑山贼,要调动常山、赵郡、广平郡兵。

所以朝廷如今必然忌惮,贾琮接任刺史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几郡兵马换防撤编、重新整顿,想必是为了让朝廷安心,相信他已经控制住冀州的局势。

至于因为兵马撤编后、导致黑山贼势再次猖獗,恐怕贾琮也是顾不上了。对他而言,几郡乡间百姓的死活,也是比不上朝廷的信任重要。就算有难言之隐,他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刘关张听着,不免长吁短叹,感慨百姓受苦,同时也对李素的见识愈发钦佩。

“伯雅真是机变之士,未见贾琮,便能猜出他的心思。张纯和督邮实在是有眼不识贤才,竟让屈居书掾。备若为一郡太守,至少也得让伯雅出任长史、从事之职。”

李素谦虚叹道:“有见识又如何,我纵然洞若观火、猜透贾琮所思所想。可人微言轻,又何来救民之力!兴,百姓苦,衰,百姓苦。”

李素在刘备这种汉室宗亲面前感慨兴亡,措辞还是要留点面子。汉室虽然在王莽的时候中断过,但毕竟是中兴了。所以他略易一二字,只说“衰”不说“亡”。三人听后若有所思,愈发肃然起敬:“兴,百姓苦;衰,百姓苦……说得太好了,真是字字珠玑!但有我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加上先生辅佐之才,定然终能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感慨叙谈一会,四人便在村长屋里的火塘边,打地铺抵足而眠。

虽然是住在村中,刘备也没放松警惕,依然如行军时那般,把手下的十五名骑卒分五批、轮流哨望值夜,堪称军纪严明。

平均下来,每批骑卒中间都要熬夜三刻钟的时间,然后才能回去睡回笼觉,而刘关张可以睡满七个半小时,养足精力确保明日的战斗。

李素并不懂军阵之事,这些都和他无关,他只管呼呼大睡养足精神。

毕竟今天骑马跑了将近两百里地,饶是他前世作为都市精英白领,到京郊马场学过一些马术,但今天这样猛骑,还是把大腿都磨破了,急需休养。

……

半夜无话,所有人都约莫睡了三个时辰,眼看到了寅时,值夜的哨兵也换到了最后一批。

“杨飞,阿贵,回去睡吧,我们来替了。”一个刘备手下的乌桓突骑队率,披挂好皮甲,带着下属,绰刀持弓爬上村中最高的木楼,挥手吩咐手下的骑卒回去睡觉。

被替换的骑卒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收队:“多谢刘哥,这里还有些清酒没喝完,哥几个接着喝提提神吧。”

交班的骑卒一边说,一边把个葫芦交给队率,那队率也不推辞,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中山冬酿御寒,然后开始执勤。

这突骑队率名叫刘盾,涿郡人。这当然不是本名,因为乌桓平民取名的时候,父母本来就只取个读音,连对应的文字都没有。

乌桓名惯用那些“嘟噜嘟噜”的音节,跟阿三唱“我在东北玩泥巴”差不多。比如著名的冒顿(音du)单于,还有后来的乌桓蹋顿。

刘盾本来也是只有发音没文字。但三年前他十六岁的时候,赶上了刘备募集乡勇,他就跟着投军了。刘备看他作战忠勇,便赐他姓刘,还给他的音名配了汉字。

刘盾对于能被赐姓刘这事儿非常感动,决定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混。

汉末北方胡人,也并不都是跟汉人对着干的。当时的胡汉形势与后世宋、明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汉末有五胡,所以胡人也分生熟。

最排斥汉化、坚持武力为敌的,主要是鲜卑人和氐人。尤其是前些年鲜卑大人檀石槐在世时,把鲜卑势力扩张到最大,号称东西一万五千里,对汉地威胁非常大。

后来五胡乱华的历史也证明了,鲜卑人和氐人都建立了北魏、前秦等统一北方的大王朝。

羌人相比于前面两个民族稍好一些,但也经常反叛,只是没有灭汉的野心,只想烧杀掠夺,属于第二梯队。

而乌桓和南匈奴,大部分是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内附的,熟化程度最高。

东汉朝廷也经常花钱征调乌桓骑兵攻打其他更死硬的胡族,有些后来就彻底汉化消失了。

当然,乌桓人叛变的时候也有,尤其是黄巾之乱后这两年渐渐变多。但主要原因还是中央财政崩溃,再也拿不出钱雇乌桓突骑为朝廷打仗。

很多乌桓人世代给东汉朝廷当雇佣军已经习惯了,没别的谋生技能,失业领不到军饷就渐渐败坏,没饭吃就化身为贼开始掠夺。

但以刘备手下一直稳稳养着几十个非常忠心的乌桓突骑——主要是刘备发工资一向很准时。

胡人那么多,也是要分化利用的,以胡杀胡有何不可。

……

闲言休絮,且说这刘盾喝了些中山冬酿,觉得暖和了些,便抖擞精神忠于职守。

在木楼上瞭望了约莫半个时辰,大约寅时二刻(凌晨四点),他忽然注意到南面有火把的微光。

刘盾立刻眯起了眼睛,死死盯着那方向确认,但不久之后,随着火光渐近,忽然就熄灭了,随之而来是轻微的异响。

“黑子,立刻去通报主公!小四,准备弓箭!”刘盾果断地低声喝令,同时攀着木楼的梯子滑到地面,趴在地上侧过脑袋,用一边耳朵贴着地面聆听。

“南边有马蹄声!应该是贼人发现村庄在望,这才熄灭的火把。”刘盾立刻判断了出来,十有七八就是黑山贼了!

汉人贫民饮食粗粝,没有肉食和动物肝脏,本来夜盲症就比吃牛杂羊杂的胡人严重,所以赶夜路偷袭不易,不打火把很容易自相践踏。

只能是发现目标后再临时熄灭火把,悄咪咪摸过接敌前最后一段距离。

刘关张和剩余的骑卒倒也警觉,本就是和衣而卧,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起身披挂整齐了。

黑山贼也悄咪咪摸到了村口,这才突然发喊、摸黑往村子里猛冲。

不过,他们的呐喊如同被掐住了脖子,随着“嘣~嘣~”几声弓弦响,和锋镝入肉的闷声,气势瞬间就压了回去。

“不好,是射声锐士,莫非有精兵调防来了?”

“不可能!兄弟们不要慌,给俺继续冲,啊……”

黑暗嘈杂之中,一个黑山贼小头目想稳定贼心,被一箭射中,痛苦惨叫着倒下。黑暗中并未射中要害,但那戛然而止的惨叫,对于黑山贼士气的打击是很严重的。

“跑啊,真的有射声锐士!”那些本就只想洗劫些财物、打打顺风仗的小贼,瞬间就乱了。

所谓“射声锐士”,是京师北军八营之一的“射声校尉”麾下精兵。

两汉作为禁军的北军八校尉,许多都是以兵种特征命名的,诸如屯骑校尉、越骑校尉、胡骑校尉,那都是骑兵营,虎贲校尉是弓车兵。

而射声校尉麾下,顾名思义就是精锐的弓箭兵,取“冥冥中循声而射”之意。这些弓箭手不但要箭法好,更要听觉灵敏,能够听声辨位。

刘盾的武艺其实不算好,但作为乌桓突骑,他的种族天赋点得不错,骑射之术在刘备麾下能排到数一数二。那是从小在草原上游猎练出来的,能做到黑夜之中、三十步内射声而中。

三十步命中,在白天靠眼睛瞄准的情况下,当然不算高手,高手都追求百步穿杨。但在黑漆漆的晚上就比较逆天了。

即使是汉武帝那种严苛的年代,射声营选拔标准也只是听声辨位二十步中。更何况几百年来北军武备废弛,如今京师射声营的士兵,能做到黑夜二十步中的,恐怕最多只占十之二三。

这样的大环境,也难怪这些运气不佳的黑山贼,误以为撞上了射声营,士气也瞬间崩溃了。

不过这股黑山贼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前面都是开胃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