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3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3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刘虞听李素说有办法,也是眼神微微一亮:“你有办法?什么办法?”

李素深呼吸了一口,缓缓说道:“使君,张举猝然称帝,陛下必然震怒,其逆檄上册封为王侯的这些胡酋,至少三个月之内是不可能拉拢了。

他们也不相信陛下会那么快消气、大汉会那么快不顾体面真心招抚他们。这点是没法改变的,只有用时间去磨,双方都淡忘了,到时候再辅以密使特赦,才好有个台阶下。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要反正的投名状够大,比如有胡酋斩送伪帝首级献给朝廷,朝廷有了面子,不照样可以许诺他们投降?另外,我看张举的这封称帝逆檄中,还多有牵强附会的舛误,比如文中多举近年来灾异不断、乃天命厌汉、天谴陛下卖官鬻爵,这些说法对胡人对大汉的信心有很大打击。也会影响到我们劝降胡酋时,以‘大汉四百年正统’劝诱胡人为长远计的信心。

如今既然武略方熄,正需文事济之,得要有当世大儒,言辞文理确凿,反驳此论,破除张举以天降灾异煽惑人心的迷信。

当然,此举纵然有效,也是慢慢见效。无非不用此计,可能要半年才能让那些胡酋渐渐动摇可以拉拢,用了此计之后,说不定能缩短到三四个月。而武事上的压力、利益上的劝诱,依然缺一不可。”

刘虞乍一听,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你说需要几个月冷静一下、给双方一个台阶下,这我早已想到。不过,当世大儒……呵呵,那些胡酋,只能诱之以利、胁之以威,大字不识几个,还懂道德文章?怕不是对牛弹琴!”

李素智珠在握地说:“跟胡酋谈道德文章,当然是十有七八对牛弹琴,但也不尽然。若是专注于一点,只跟他们谈灾异天命,他们还是感兴趣、听得懂的。越是胡酋,越是迷信天道。虽然他们自有一派信仰,但内附各部,多半还是相信我们汉人数百年来宣讲的天命论。”

无论是张举这次称帝,还是三年半之前张角的黄巾之乱,在历数汉朝罪恶之后,檄文上其实都有相当大的篇幅,是在论证“汉室干了那么多坏事之后,老天爷降下了多少警示”。

别说,回到汉末身临其境,李素发现这种招数还真是煽动了相当比例的无知之人,乃至胡人酋长,也极大影响了那些胡人酋长对于“汉朝还能不能活下去”的信心。

只不过,因为汉末灾异几乎年年有,所以灾异简直就成了个公共厕所,谁想用就能用。

不管哪个阵营的反贼攻击汉朝,都把灾异拿来为他们本阶级的观点服务。

张角是民,就说灾异是因为横征暴敛;

张举是官,就说灾异是因为卖官鬻爵。

反正老天爷又不会真的开口说话,董仲舒个大鲨臂在三百年前代表老天爷说了:有灾异就是汉室失德。

那些大小反贼还不可了劲儿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扛着董仲舒猛烈攻击汉室。

而对于李素来说,让那些胡酋“相信汉朝肯定还能活下去”,这才是他搞信用诈骗的最大筹码。

羌渠单于当初为什么要派左贤王于夫罗出兵?还不是被李素那封书信中的拿大汉四百年江山历史信用背书、无担保空手套白漂的招数骗了。

这就跟金融炒作战是一个原理,最值钱的是“信心”。

但张举现在打宣传战,要暂时在舆论场合削弱汉室天命、让丘力居素利轲比能降低对汉室“将来算总账”的长远能力的预期,那不就降低了李素将来外交出使时的说服力了么?

千言万语,抵不上对方心里本身对你是看涨还是看跌。

所以,舆论攻心战必须马上准备起来。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手准备。

还是那句话,逼迫敌军反正,是三驾马车共同作用的:

军事战力威胁,钱财利益诱惑,天命信用预期。

三手都要硬,刘虞分化敌军才能成功。

只不过第一手军事牌目前中场休息了,第二手金钱牌还没到出牌的时候。

闲着也是闲着,先把第三手舆论战准备得更加充分一些。

刘虞跟李素把上述关节都关起门来、推心置腹密谈了一番之后,就大致总结出眼下的当务之急了。

李素就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之前去募丹阳兵的路上,“跟蔡邕偶遇、谈论学问天道,然后有所心得”这桩事儿,跟刘虞也模棱两可的透了个底,表示这第三张牌上,他可以做一些贡献。

当然李素绝对没跟刘虞说“蔡邕其实对于如何干掉董仲舒的糟糕理论什么都不懂,一切都是我想的”。

因为李素知道就算他这么说,刘虞也不会相信。

他李素在经学理论方面才多少斤两,刘虞会不知道?能够颠复董仲舒级别的亚圣的政治哲学理论,以常理度之,怎么也得是当世儒宗才有资格想出来的。

刘虞听了李素的转述后,果然眼前一亮:“你还懂这些?怎么会跟蔡伯喈聊起这些的?”

李素:“在陈留遇到蔡公,也是机缘凑巧,被雒阳的尚书郎钟繇坑了。不过既然见了,我当时也跟蔡公聊了不少。我有感于近年来‘天人感应’之论对大汉太不利了,心中愤懑,多有胡思乱想。不过我所想,都是些非常功利粗鄙的应用之学,只是因为一心忠于朝廷,想帮朝廷兴利除弊。

至于经学理论,是蔡公听了我的报国之志后,同心同德推敲出来的。我离开陈留时,大约是两三个月之前。当时蔡公还未琢磨透彻,如今其学说应该已经大成。

我们正好怂恿他把其学刊印天下、广为造势,把董仲舒的灾异论连根拔起,顺带着打击张举借灾异攻击大汉失德的檄文——而且,若是此论出自我手,我是幽州别驾,那些胡酋就算看到,也会觉得这是我们幽州官场招降他们的攻心计策。

但蔡伯喈地位超然、已经在野十年,对朝廷也素来是敢于针砭时弊、以不事谄谀著称。朝廷还打击他,若是由他出面,说服力也大些。”

两家公司竞争的时候,如果有个第三方认证机构出一个评判标准,那公信力当然比敌对公司的研发部出评判标准要可信了。

这时候,蔡邕在野的优势,反而比在朝还大,多多少少能摆出一副“我是为了天下百姓、天道本源,汉贼两不相帮”的中立清高姿态,相对多骗一些胡人。

尽管这种姿态的中立性也有限,95%的人都会相信这种大儒还是心向汉室的,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能多骗过5%的人心也是好的。

刘虞在心中细细琢磨了一会儿,哂笑道:“也罢,倒是让蔡伯喈赶上趟了——我虽对经义不甚精通,但以理度之,他这般罢官在野的大儒,若是平时拿出这种惊世骇俗、连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都敢质疑的文章来,定然要被天下守旧之人群起而攻!

也就赶上如今正好是风口浪尖,陛下也需要人分忧驳斥张举的逆檄,罢斥灾异论就是断张举一臂。这个节骨眼上,哪怕其他清流大儒依然想攻击蔡伯喈,天子也得暗中保护他。只可惜蔡伯喈一世清名,将来恐怕要被打上一层迎合天子的‘媚上’恶名了。”

那些治了一辈子春秋三传的“有骨气”守旧派读书人,说不定将来就会说:呸!蔡邕居然是皇帝的走狗!心甘情愿给这么昏庸的朝廷卖命!

这话有些尴尬,李素接起来也比较生硬:“我相信蔡公会以天下百姓为重,个人一时的清誉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大丈夫在世,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刘虞也就不再纠缠:“那你看着办吧,有把握,就晓以大义,把蔡伯喈请来,若是他人不肯来,先把他琢磨出来那套文章书稿弄来。你本人暂且不要远离,我说不定还有跟胡人接触的要事,随时会要你办。”

李素想了想:“我会派可靠心腹军校礼请蔡公一家北上。不过来蓟县恐怕不便,这里如今还是战乱之地,他不会愿意的。就让他先到冀州中山无极县暂住,我会以师礼操持其起居。

无极乃冀州豪门甄氏根基,如今新兴的雕版印书之业,暂时以无极为最盛。若需与蔡公面洽,从这里去无极也不过两郡之远。”

刘虞点点头:“想得很周到,就按此办吧,至于所需钱财,你们自行筹措!另外,等此事安排妥当之后,我再跟你聊聊近期如何进一步压缩叛军钱粮来源的事儿,那也是一条长远之计,得早做打算——只有叛军越早出现钱粮短缺,他们才会越早内部动摇,给朝廷的诏安劝诱创造条件。”

“属下领命。”

刘虞也是知道李素跟不少超级大富商都眉来眼去的,甄家糜家都有交情,所以让李素办事刘虞从来不会给经费,他知道李素不差这点小钱。

反正只要事情办得好,他积极帮李素扬名升官就是了,双方都是心照不宣的。

告辞刘虞之后,李素立刻回去找了这几天刚刚搬来蓟县的刘备。

刘备是知道自己要升为蓟县县令,所以趁着最近战事告一段落,提前过来熟悉熟悉情况、交接一下工作。

李素也不跟刘备客气:“使君有大事差我去办,需要一位可靠的心腹护卫,持我亲笔信函,去陈留盛邀蔡邕蔡伯喈来中山无极赞助。

还请兄借子龙与我一用,他是真定人,对无极也熟悉,如今道路不靖,有他护卫我也安心些。”

李素觉得自己的保镖典韦太粗鄙了,怕办不好这种请人的精细活儿,还是借赵云比较好。

刘备一口答应:“这有何难,明日我就调子龙听贤弟吩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