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58章 曹子和突围遇关羽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58章 曹子和突围遇关羽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陈到发现李典人去营空之后,还不死心,又小心地穿过两层营地,往前搜索了大约十里地,确认实在没有任何异常,连曹军的粗重辎重物资,都留在营里没有带走,也没有放火烧毁,就知道肯定是偷跑了。

之所以不放火,当然不是因为曹军仁慈、把这些笨重的物资留下来资敌。他们纯粹只是怕火会引起汉军的警觉,从而导致逃跑无法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

当然了,曹军已经尽可能搞破坏,比如一些帐篷布料,带不走也找地方挖坑埋了,能让汉军少找到一点战利品就少一点。实在处理起来太费事的才留下。

得到陈到回报后,高顺和诸葛亮连连去查看,高顺内心也是有点懊悔,问计道:“李典应该已经跑远了,还要不要追?”

诸葛亮想了想:“追!虽然我军也不甚精锐,行动迟缓,但不试试怎么知道。李典毕竟是孤军悬于后方,我不信曹操撤军的时候,会先让李典撤、再让围困昆阳叶县的主力一起撤。

曹军既然跑了,肯定胆寒,担心我军追杀。要是十几万大军被我军也是十几万缠上,这天寒地冻的,虽然我军不能保证必胜,曹操也绝对不敢赌。

所以曹操既然真有那么谨慎果断、肯撤退,就肯定有魄力随时壮士断臂、牺牲李典。我们追上去,有可能大将军从昆阳出发的部队,能截住李典去路,那我们也不算白忙一场,好歹最后时分还能歼灭曹军断后阻击的部队两三万人。”

诸葛亮很快就想明白了:追不到主力,算是他没算准曹操,过去的就过去了,可尝试一下,就有可能无风险地拿下曹操的阻击部队,那也不无小补。

蚊子再小也是肉嘛,何况对面有两三万人。

高顺觉得很有道理,不管追不追得上,强行军试一把,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同时也当是练个兵了。

南阳郡这两年训练的十几万新兵,见血的机会确实少,十万人一直在修河,其中两三万人博望坡之战才逮到第一次机会见血。

这支部队也没有经历过奔袭强行军的苦,正好砥砺一下,哪怕大雪天翻山摔死百十个人,也是没办法的,至少活下来的都得到了锻炼。

决定要追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往哪儿追、怎么追。

对此高顺和诸葛亮商议之后,倒是很快得出统一意见:先派出快马斥候,撒网搜索,而主力部队在得到新的情报之前,就按照先挺进到澧水源头,然后顺流而下的路线追。

如果中途有别的情报变故,再随机应变。

当天午后,高顺和诸葛亮的部队已经追出了三十里,通过了山区最难走的路段,抵达了澧水源头。

到了澧水之后,诸葛亮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曹军撤退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船只。

汉军要继续追击,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或者是临时砍伐树木扎简易的木筏来运输随军辎重。但无论选择哪个办法,都会耽误时间。

这时候就显露出还未修好的那条南阳运河的好处了,要是运河挖通了淯水和澧水、滍水,那汉军在汉水流域的船只就能直接开到这儿,哪还费那么多事。

好在,诸葛亮行军始终会带着一些他自己发明出来的水陆两用大篷车,只是数量不够十万大军一起用,只能是分批摆渡,稍微节约一点时间,顺便让部队行军省力些。

“要是运河已经修通,此刻有船只千艘,哪里还怕曹操撤军,想怎么追就怎么追。唉,隔着一道桐柏山分水岭,果然是进攻一方吃大亏。”诸葛亮部署之余,也是扼腕叹息。

之前夏侯惇和李典承受的后勤灾难,在攻守逆转之后,很快就落到了诸葛亮头上。

部队又顺着澧水追了三十里,当天的天色就已经彻底全黑了。高顺的部队也不知道敌军走到了哪里,只能是先扎营休息一夜。

至于有水陆两用篷车的部队,继续顺流去叶县,进城休息,然后换一批叶县守兵组织牲畜、连夜把船拖回上游,准备明天再摆渡一波。

诸葛亮和高顺正在忙活,忽然就遇到了从昆阳先到叶县、再逆流而来的关羽斥候兼信使。

这队信使的使命,是沿途搜索昆阳到叶县之间的战场、是否有发现敌军,然后把情况和部署汇报沟通给可能出现的高顺和诸葛亮。

这是诸葛亮自从一个多月前,第一次跟关羽恢复联系,他连忙长话短说先问了关羽那边的情况状态,然后问起敌情。

关羽派来的信使表示:没有发现昆阳和叶县上游,有任何疑似李典部等曹军堵口断后部队经过的情况。

大将军觉得因为昆阳城中缺乏战船和骑兵,本来就不可能沿着水路追上有船撤退的曹军,所以决定赌一把,赌曹军断后部队轻装改走陆路、绕行撤往昆阳以北的襄城。大将军已经带着昆阳守军一半的兵力,去堵截从桐柏山垭口撤往襄城的丘陵谷道。

此前汉军与曹军在此对峙了两年,昆阳是汉军最前线的城池,而昆阳以北的襄城是曹军的前线据点,昆阳和襄城之间的丘陵,正是后世的平顶山(昆阳是今平顶山市叶县,襄城就是今平顶山市襄城县)。

因为平顶山的阻隔,襄城位于汝水河畔,而昆阳位于汝水的支流滍水河畔,两者在平顶山一南一北,要流到更东边的定陵才汇流。

所以襄城也是此前曹军发动进攻战役的军需物资囤积据点之一,但是囤积量不多,主要囤在汝水滍水交汇的定陵,以及两水交汇后再跟澧水交汇的郾城。

襄城日常剩余的物资,是够几万人长期驻扎的,李典撤往襄城,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关羽这么赌,倒不是他眼光好,纯粹是关羽知道自己没得选,因为你沿着河追肯定追不上,敌人比你早走,交通工具还比你好,那还不如换个方向搏一把。

现在,跟诸葛亮会合,等于是撒网终于收拢开牌了,发现网里什么都没有,就说明关羽另外一路赌对了。

“大将军的斥候已经确信,没有在昆阳叶县往上游的方向、发现李典的撤军?那肯定是去襄城了。”高顺也琢磨过来,很快意识到继续追没有价值。

诸葛亮也认同这一点,但他指出:“虽然继续追也追不到,可是我们的部队位置比大将军差太多,现在再去襄城方向,也赶不及。

为今之计,要么立刻撤退,或者驻扎进昆阳、叶县,等天气好转一些。正月初就回南阳。要么,就虚则实之,遍地开花,顺着澧水假装直捣郾城。

如果大将军那边一切顺利,真的歼灭或者重创了李典,那以大将军之能甚至有可能顺势夺下襄城。我军如果顺流取舞阳、威胁郾城。

到时候曹操的主力撤到定陵,在汝水上游的襄城被大将军反攻威胁,下游的郾城也被我军威胁,曹操肯定会担心被掐断上下游河道,在定陵陷入尴尬。

如此,曹操必然会从定陵分兵南下救援郾城,甚至把定陵的全部主力都拉来郾城,收缩防守确保稳固,不被各个击破——

因为襄城、定陵、郾城这三处,分别处在汝水与重要支流的分叉河口,越往下游越不容易被断归路。在各条支流上都有我军四处开花的情况下,曹操连续撤军之余,不辨虚实。

肯定会惊弓之鸟,力图求稳,合兵到最下游、最枢纽、把所有汝水分叉节点都囊括在内的郾城来死守——如果真这样了,我们当然不能攻郾城,而是从澧水切到滍水,跟昆阳军一起合力攻定陵。”

高顺闻言,下意识地愕然。也不能怪他没见识,主要是他没打过擅用水陆两用大篷车局部解决后勤问题的战役。

高顺本能反问:“郾城在澧水之畔,定陵在滍水之畔。我军怎么从澧水之畔切换到滍水之畔?靠两条腿行军么?不带辎重么?”

诸葛亮一指他的篷车队:“这些车可以从澧水开上岸、往北挑尽量平坦的陆路,拉到滍水再下河,然后顺流攻击定陵。

这战术虽然不新鲜了,但在关东以平原为主的战场上,还真没用它战略机动过。高将军您是咱自己人,一时间都没想清楚其中虚实。曹操是敌军,他的领地水网纵横,都是平原,也不需要这种东西,一直只是知道其存在而没有仿造,怎么可能绝知其中应用之奥妙?”

一样东西,在世界上出现了,你知道它的存在,跟你能用好它、看穿它的一切妙用,那是完全两码事,中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军事实践的人,怎么可能靠纯理论联想、就把敌人的神出鬼没彻底想清楚?曹操都不行,郭嘉也不行。

高顺微微一惭愧,发现还真是这个道理,他作为汉军将领都呆滞了一下,敌人想不通就很正常了。

高顺点点头,命令道:“那就按诸葛长史所言,我们沿河缓缓而进,按有车无车分兵前后两部,谨慎而进。多派斥候,如果发现追近曹军、曹军返身接战,切不可轻敌求战,咬住距离等待会合即可。”

高顺和诸葛亮就这样假装沿着河继续往郾城方向推进,而撤往郾城的正是此前围叶县的乐进部,兵力并不充足,要是真被高顺加诸葛亮十几万人围住,那还是很危险的。

而曹操自己是从昆阳战场撤下来的,只能是先撤到定陵,不会直接到郾城。

……

与此同时,曹纯的万余骑兵部队,在从博望撤到昆阳以西、又绕过昆阳准备翻越平顶山的时候,终于在平顶山谷中,被以逸待劳的关羽堵住了。

关羽的人马也不多,而且骑兵比例不高。昆阳守军此前就只有两万人左右,血战多日也会有伤亡,天寒地冻也会有其他非战斗减员,所以此时有战力的也就一万五六千人。

关羽带了一半生力军来拦截,也就是八千人,其实是挺冒险的——要是真撞到了李典有两三万人,那就是八千打两三万,非常辛苦。只能是靠赌李典的部队因为连续数日的强行军、体力衰竭士气低落,被关羽相对以逸待劳击破。

而现在李典没有出现,来的是曹纯的虎豹骑,曹纯部其实都没有经过太久行军:谁让他跑得快呢。李典的步兵部队带着辎重要走三天的路,二百多里,曹纯其实才走了一天一夜就到了。

曹纯是前一天午后撤退的,第二天傍晚时分在平顶山谷就撞到了关羽。曹纯这行进速度,几乎跟历史上曹军轻骑在长坂坡追杀刘备时差不多快了,“一日一夜行军二百余里”。

只不过历史上的长坂坡是他追杀别人,现在是他逃离高顺的追杀。

看到前面才七八千人拦路,而且是步骑各半,久领精锐的曹纯内心,也被激发出了凶性。

他率领的可是一万虎豹骑!还对付不了对面七八千人的步骑混杂普通部队么!何况,他也没打算全歼,只要全军突刺,凿穿敌军的阵势,实现突围就行了!穿过了平顶山这片丘陵谷地,到了汝水边,就是襄城了,就彻底安全了,可以回城里睡大觉。

“只能殊死一战了,绕过去是不可能的,一会儿还要渡汝水呢,不把敌人冲垮击穿,被他们咬住的话,渡河时尾部人马被半渡而击可就麻烦了。”

曹纯很快做出了决断,准备凿穿拦路之敌。

也不怪他自信,毕竟他不知道对面拦路的是关羽亲自带兵,还以为是汉军别处的部队机缘巧合冲得快,出现在了他的退路上。

曹纯更不知道,关羽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船、知道走水路追夏侯渊肯定追不上。才有枣没枣打一杆,百无聊赖来拦截襄城这边的。

要是今天遇不到曹纯,过两天关羽也就自己收工了,只能说是曹纯命不好。

“虎豹骑,准备突击!杀穿敌阵!”曹纯知道他的部队现在全凭一口气撑着,跑了两百里路,体力已经很低迷了,现在这一口气绝对不能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