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73章 庞统第一策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73章 庞统第一策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张飞从庞统了解了最新的军情后,加上早已做好出击准备,几乎立刻就要宣布全军开拔,他自己也急着披挂上马,开始远征。

这几年,张飞也算是够憋屈了,刘备称帝之前,他还捞到了不少打仗的机会,还有独当一面的。但是刘备称帝之后,他三年都被安排在各处打防反,都是在次要战线布防。

也难怪他如此急切,以至于明明距离敌境还有数百里行军距离,压根儿就不该披甲行军,他都忍不住先披挂好了赶路,宁可路上多换乘几匹马,简直精力旺盛到无处发泄。

那架势,比霍元甲憋了一肚子气、一拳砸翻一个自己徒弟、然后大吼喝问“这一拳二十年的功夫!你们挡得了么!”时还要暴躁。

庞统跟张飞共事还不满一月,张飞对于庞统还没到言听计从的程度,两人的合作还在磨合期,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形成彻底信任。

当然这其中的问题并不都在张飞,张飞对士大夫有才华的人态度还是不错的。

关键是庞统自己也多多少少有点恃才傲物,哪怕在中枢当过几年基层的参谋官,还依然有点不屑于讨好上级。

此刻,军情汇报了一半,张飞就要走,庞统也忍不住调侃:“车骑将军切勿急躁,不如听完了全部东边的军情再说。”

张飞放下刚找到的马鞭:“还有甚好事?袁熙都去了强援,莫非先生还要劝我别分散兵力、不要连中山、常山一起收下?”

庞统拿着小折扇笑道:“将军有进取心,统岂会阻拦,这点目标,还不至于冒进。将军要是听完了后面这条消息,说不定还会觉得目标定小了——

今日刚刚接到从口外草原上来的骑兵斥候线报,是一队卫将军身边的精锐亲卫骑兵送来的,说他们八日之前,就已经安然驶抵辽东沓氏港,五日前又抵达辽东昌黎县的外港徒河。

在海上一路都没有遇到曹军阻拦,也没有发生战斗。看来是因为大海茫茫,曹操从徐州东海、青州东莱往返三韩的船队和巡哨,没有撞见卫将军和镇南将军,就这么安然通过了,比原计划还顺利。

卫将军顺利抵达后,就成功与辽东糜府君联络上了。糜府君对卫将军与镇南将军极为礼遇,让大军略作休整。

卫将军还派出百骑斥候、用马三百匹,从口外草原迂回而来,至雁门由马邑入口,今早才把情报送来,约将军伺机夹击。”

张飞听了,简直要一跃而起,心中越发焦急于建功立业了。

都怪其他方向形势太好!那些做局的同僚发现有把高干调开的机会,所以一再让他多拖了近十天,制造目前的形势,结果居然连赵云都安然抵达辽东了!

按照战前的计划,张飞当然知道,赵云的目的只是帮助糜竺协防辽东,丝毫没有进攻任务的。他和太史慈一个负责陆路,一个负责海路。

在航海行军北上的过程中,如果被如今已是曹操下属的孙权部将,或者陆逊的海船拦截了,太史慈还得负责护送赵云,把敌人的拦截战船干掉。

谁知,因为大海茫茫,加上采用了新式航海法,一开始的计划有点多余,压根儿就没被曹军的海船撞见。做了那么多准备,都白做了。

不过,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宁可有备无患,反正做参谋预案的时候料敌从宽,也没多大成本,能确保战略顺利实施比什么都重要。

张飞并不知道赵云那一路具体怎么做的,而且抵达辽东后又是怎么通过草原和雁门这边沟通,便重点追问了这些问题。

庞统显然是梳理完了情报才来见他的,倒也都弄清楚了,一一解释:

赵云和太史慈之所以能顺利在东海上航行近半个月没被人遇见,主要是采取了“经度航行法”(当然庞统并不知道这个航海术语),简单来说就是从长江口舟山群岛入海后,让沙船队一直往正北方航行。

这种航行,比原先相对靠近海岸线的航行,要节约不少时间,因为离岸远,茫茫大海上才不容易被发现。

而且可以笔直抵达青州的东来半岛附近时,才需要稍微绕一绕,绕过东莱半岛尖端后,再北上渡过渤海海峡抵达沓氏。

这种措施看似就几句话的事儿,平平无奇,但真正接触过航海和海战的人,才知道这里面也是有难度的。同时期其他航海事业基本上还停留在离岸不到一百里的近海航行,敢这样直接按照罗盘指北一直往北开的,就算是海军名将之才了。

要不是太史慈久居东莱、辽东,为糜竺执掌海军数年,又在长江、南海反复实战历练,换个将领还开不好这种连续半个月不靠岸补给的航线。

当然这样行驶也不是不用付出代价的,对赵云而言,代价就是随船无法再携带大批的骑兵用战马。因为马匹经受不起连续半个月的风浪颠簸和不靠岸补给,就算活下来,质量和使用寿命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好在这次是支援辽东战场,所以太史慈在出兵之前跟赵云商议行军方略时,提到这个取舍后,赵云赫然发现,可以规避掉这个问题——辽东糜竺别的不多,就是马匹多,那是典型的北方边境产马区。

所以,赵云完全可以不带马匹只带嫡系的精锐骑兵,坐船到辽东后,问糜竺要马,用糜竺的马打糜竺的仗、办糜竺的事,很公平。

唯一的缺点是,赵云的骑兵抵达辽东后,无法立刻形成战斗力,因为骑兵换新的马匹后,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熟悉自己的马。但协助糜竺先打打内线防守战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最终,赵云带了三万人航海支援,其中一万嫡系的幽州骑兵老兵,也算是荣归故里,还有两万是太史慈的水兵。

赵云也想得很清楚,当初林邑灭国之战回来后,因为海路远征的士卒折损了三分之一,活下来的都是适应了从南到北海洋气候的精锐、资历丰富士兵,应该好好珍惜。

当时他就给刘备上过表,请求以后海陆军分治,别让经验丰富的海军士兵再去打陆上消耗战了。刘备觉得有道理,跟李素商量之后,也批复准许了。

所以这次赵云的三万人,有两万会尽量不参加陆战,只负责海路拦截和渡海运输,真要到岸上打硬仗,就靠那一万幽州骑兵,还有糜竺、徐荣的本部兵马。

至于最后的途径草原送信、跟张飞互相联络,这事儿如今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难。主要是辽东那边近年来关外的游牧蛮夷也被征服得比较好。

乌桓残部其实早就彻底臣服了,十二年前刘备在辽东的时候,就征服立威得很不错,而刘虞一系在草原诸胡中威望又高。袁绍窃据刘虞的名分遗产后,对乌桓也一直怀柔控制。

其他辽东那边主要是扶余人,这几年也被糜竺的边境贸易政策挑拨、加上徐荣的军事打击,收拾得服服帖帖。

徐荣主要是靠直接杀伐立威,把刺头部落拔了,一个个全灭。而糜竺是利用商人的奸计,一拉一打,试图在草原建立起贸易秩序,只跟有授权的扶余部落边贸,搞榷场特许制度。

哪个部落对大汉最友好最臣服就跟谁做生意,把草原上值钱的物资卖给他。如果出现反复,找到借口,那就拉另外一个部落来互市,挑唆他们自相残杀。

或者是确保徐荣对某个部落动手时,其他部落承诺继续跟着大汉贸易,幸灾乐祸乐于见到大汉干掉竞争对手。

总而言之,赵云的精锐斥候要安全通过辽东和辽西,乃至三郡乌桓之地,小心点完全是做得到的。

最后剩下的麻烦,主要是雁门和代郡这一侧北方关外的鲜卑部落。鲜卑人一直对大汉是完全敌对的,跟乌桓、扶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但好在去年吕布被逼出关外去,搞鲜卑人头贸易后,雁门和代郡两郡以北的草原上,凶顽的鲜卑部落已经大大减少。

吕布现在就是死扛着拿原本拓跋力微的王庭盛乐城作为自己的新根据地,否则吕布自己都无家可归了。这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战,杀了的鲜卑男人砍了人头还能换军需和财物,当然要努力加班了。

这才有了北方草原上小股人马畅通无阻的现状,从辽西走廊到雁门郡以北的马邑,实际距离足有一千五百里,居然骑兵队一人三马走六天也能建立起联系。

……

把最新敌情彻底理顺之后,庞统顺势劝说张飞微调一下进攻战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战果。

张飞态度很明确:“只要不耽误进取的速度,方略细节都可以商量,但要是让咱拖延寻敌决战的时机,那就不用想了。如今我军局势已经那么好,就是抢功的时候,谁下手快谁首功。”

庞统耐心解释:“不会拖慢将军进兵速度的——将军不是说,因为形式变化,要连山南的常山中山一起收入囊中么?

那我军本来的沿桑干河一路进兵,本来就得调整为沿桑干河、滹沱河两路进兵。北路为主力,也是原计划的进兵路线,走燕山北麓,先行出发,目标是收取代郡、上谷,而后由十二年前陛下讨平张纯时修建的居庸关,越燕山奔袭蓟县。

南路走燕山南路,由恒山-燕山与太行之间的井陉口直扑常山真定,而后由无极转向中山。我以为,此法可以防止北路单线进军时,纵然夺取了代郡、上谷后,依然被阻挡在燕山居庸关的风险。

因为燕山南路也有了一支偏师,可以袭扰敌军背后,互为呼应,瓦解敌军对燕山内长城的堵口,确保把大军主力全部顺利放进蓟县盆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