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06章 田种不炒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06章 田种不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接受近代历史教育的人,对于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总会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觉得这方面的政策设计、如何防范土地兼并,肯定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先进。

后面的朝代吸取了前面朝代的灭亡教训,总该越来越善于避开坑、抉择越来越聪明吧?

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多半是近代历史教育受到苏式史泰林五段论的影响,习惯了把人类社会统一看成“原始-奴隶-封建-资本-共产”线性进化的结果。

而华夏历史的现实特点,是帝国时代特别漫长(我也不说“封建”时代了),那么多朝代的教训堆积下来,皇帝们把几乎所有对抗土地兼并的尝试都做过了,发现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管怎么干最后都会导致土地兼并亡国。

所以华夏的帝国史,对土地政策的态度出现过多次尺蠖效应。

觉得前一个朝代土地政策左了,亡了,下一个朝代就往右缩一点,结果还是亡了。

再下一个朝代就继续吸取教训,重新回归左一点,然后二次亡国。再再下一个朝代重新右一点,然后三次亡国……

最后就是左左右右反复横跳,这一跳就跳了两千年,怎么跳都亡国。

站在汉末这个节骨眼上,前面可以借鉴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至少也凑满第一波尺蠖伸缩所需的素材了。左右都横跳试过,告诉人左右都有可能亡。

曹操、荀彧、程昱这样的顶级政治家,当然也都熟知历史。

知道周因王田分封,百姓逃亡另外垦荒、动员效率不如承认私田。

也知道秦因用民过重、服役无度,天下苦秦久矣,揭竿而起。

西汉因末年土地兼并确实疯狂、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王莽因左,搞土地国有化,没搞成,依然引起绿林赤眉,完蛋了。

但东汉不敢搞土地国有化,还是被黄巾了。

正因为如此,荀彧以王莽的教训提醒曹操时,曹操并不认为“因为他要实行的新政策中,带有一定的王莽曾经用过的元素,就必然不好”。

曹操是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的,所以他语重心长地跟荀彧、程昱自诉其志:

“周和王莽亡了,秦自有一套亡法,先汉后汉又是另一种崩溃!走不走王莽路线的都亡了,又没见谁一直活下来。

所以祖宗不足法、史不足畏,要是历史上亡过的路都不能走,那就无路可走了!只能是拼拼凑凑,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拼接一套新方法,把前代亡国者最暴政的点改掉。

如仲德所言,孤如今只是禁止世家豪强买卖田地,又不是如王莽那般籍没入官,纵有反抗,也不会太过剧烈,完全是可以分化瓦解,争取大多数安分守己世家豪强的理解的。”

荀彧因为之前没有参加曹操的草案讨论过程,所以对细节不是很清楚。曹操在讨论土地搜刮政策细节时,重用的都是毛玠、枣祗、满宠这些级别较低但更心狠手辣、擅长组织生产的能吏、酷吏。

荀彧是听说曹操的草案即将公布了,才急吼吼过来反对的。

现在听了曹操的辩解后,他也发现自己讲的那些大道理有些词穷,只能换个角度劝说,帮曹操完善细节。

荀彧分析道:“丞相,纵然如今施行之法与王莽大异,可对于世家豪强的约束实在是太狠了。卖田地者并不一定是要变不动产为动产、便于迁徙投敌。

只能说迁徙的可能比较大,属下也知道,早在十年前,司隶、豫州世家,趁着兵乱之前贱卖田地移民荆州避祸,不胜枚举。

但纵然如此,若是不想个充分的理由,只一味杀戮抄家,天下民心尽丧矣。治国如治水,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何况百姓卖田避战之心,自古堵不如疏。”

对于世家当中那些有眼光、有见识的家伙,能趁着战乱到来前卖地跑路,荀彧还是承认的,因为他对于这活儿太熟了。

他自己所在的颍川荀氏,就是趁着司隶地区被董卓横扫之前,把颍川老家的庄园都贱卖了,投靠各地诸侯的嘛。

还有河内司马氏里某几支有眼光的,也是典型的在董卓暴揍王匡之前就卖了河内的庄园跑了。当时有识之士都知道整个司隶、乃至与司隶接壤的郡,都会变成血腥战场。

曹操不想再听老生常谈,直接抬手制止了荀彧,让他挑建设性的意见说:“这些道理孤都明白,不过事已至此,不是空谈远见的时候。文若便说说,孤还有什么法子既把这事儿做了,又取信于民。”

荀彧叹了口气:“若是丞相坚持施行此政……至少先明发天下,强调对世家豪强中那些不经营工商者的绝对保护。

而且要鼓励他们组织自家家奴充分耕作,甚至暂时虚与委蛇,暗示不会趁着清查田产的机会一并彻查隐匿人口奴隶。

这样或许能缓和一下反抗,等把那些卖地迁徙投敌的豪强都解决了,再徐徐图之查隐匿人口的事儿。”

荀彧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劝曹操每时每刻注意统一战线,一次只对付一个细分类别的敌人,别同时树敌过多。

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打击完一小撮之后,再从剩下的大多数里设一个新划分标准,分化出来新的一小撮继续打。

有需要打击的经济模式,就必须有对应的要鼓励的经济模式,这样人心才有期待,才稳得住。

“文若此言倒是不假,既然要改田,就要主动承诺放缓彻查隐户以示好。这算是一个安抚的筹码。”曹操也从谏如流,立刻把这一条补充进去。

但后面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荀彧继续追问:“丞相,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您的教令草案规定的是禁止田地买卖,那是不仅处罚卖,也处罚买。

这个虽然对于抑制土地兼并有好处,但实在于法无据。教令中写的是一旦发现‘通敌’,勾结刘备转移财产,就要杀家族核心成员、旁支罚为官方的农奴,家丁家奴释放为屯田民。

卖地的还好说他是想迁徙投敌,买地的又有何罪?土地兼并本身可不能定为罪呐,不然,还是王莽之政,天下富人见不许他更多囤地,会激烈反抗的。”

曹操之前也还没想到这个细节,看了荀彧的提问,觉得有必要处理一下。不过他一时没想到,下意识就向旁边的程昱看去。

程昱看到曹操期待的眼神,心中一动,忽然有了一个毒计。他连忙帮领导做最终解释、把法理圆回来:

“丞相,属下以为,不如在教令中加入一些解释法条教化民众的说辞,好让天下人理解丞相的苦心。

之所以我们要连买地的人也处罚,是因为‘买家有可能是在跟卖家唱双簧、卖人情’。

比如卖家想去刘备那儿探探路,他们卖地本来或许没人接盘,因为现在年景不好,大家都怕田地产权得不到保障。

这种情况下,居然有人敢接盘,这不是‘向那些想投靠刘备的投机分子示好、多留一条人情退路’,又是什么?

所以,只要有土地囤积炒卖,那就统统是坏人!一律严惩!只有不买也不卖,坚持自种,这才是诚实朴素的耕战体系。”

曹操眼睛一亮,暗忖还是仲德在这些阴损的方面比文若好使呐!这么歹毒的法理定性都想得出来!

荀彧这人,只懂走正道,不会出奇计,在曹操局面占优的时候,荀彧这样的人才是很好用的,因为曹操只要堂堂正正平推,内部不犯错,就能赢。

但是,现在是曹操局面劣势的情况下,他必须不择手段、出奇计、下猛药。他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输赢就在这一波,不出点怪招肯定是被刘备弄得慢性死亡,猛药改革说不定还有一搏的机会。

一次次地磨合下来,曹操心中对荀彧的信任也只能是渐渐下降,变得不如对郭嘉、程昱的信任。

这不能怪曹操,只能怪荀彧自己的才干禀赋只适合打顺风仗,不适合逆风翻盘的局。

三人又密谋切磋了一会儿,最后曹操拍板,按照更偏重于程昱劝说思路的方式,改造他的变法教令,然后明发青州、豫州。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王莽的王田制是直接否认土地私有制,要无差别分田。他曹操不否认土地私有制,他只搞战时临时交易封锁。

王莽要的是所有权,他曹操只要冻结锁死流动性。

……

教令下达之后,曹操麾下的官员,很快开始一边改革,一边在各州宣传新政策,让所有虽然田多但坚持耕种的豪强不要担心,不会均贫富到他们头上。

曹丞相只打击炒作囤积,不打击勤勤恳恳种田的。

即使如此,青州、冀州、豫州,依然有多处小规模的豪强作乱,少则数百人起事,多则数千人,不过都被曹操用武力压了下去。

这些事儿多半也是十二月才开始零星发生,最初几波起事因为过于仓促,也无法得到对面刘备的接应。

主要是刘备也没做好思想准备,部队没有进入备战状态,没想到曹操这个点还会搞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闹出乱子。

消息传到刘备那边时,已经是年关前后了,天气那么冷,也无法立刻调动部队。

好在第一波过去之后,刘备就吩咐部队进入随时可以开拔的戒备状态。

刘备打算,等二月份开始,如果曹操境内还有内乱,他的大军就随时出动、接应曹操境内的豪强地主起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有流动资产的工商业型豪强,也冒险突破军事实控线,带着细软想方设法偷跑到刘备这一边。

曹操只重耕战,打击工商的路线,已经是彻底摆到明面上了,而商人阶级脑子最敏锐消息最灵通,不跑还等着被杀不成。

那些家产结构物资多而田地少的,本来不用卖地也能跑,就直接转移了。

曹操这方面的损失也不算太大,因为他打击了土地交易,那些逃跑的世家豪强只能是带着动产逃,土地庄园带不走,就被曹操直接无偿没收、分给屯田客。

也没人敢买这些庄园,因为买田与卖田同罪嘛,算是为通敌提供便利。

……

刘备方面也有细作在关注曹操那边的动向,也接收到了一些流亡过来的有钱失地世家豪强。

这些世家豪强到了刘备这边,拿着大笔的流动资产要重新置业,少不了推高刘备辖区内的房价地价——

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因为十年前刘表刚到荆州的时候,荆州也经历过一波土地价格暴涨,就是因为司隶、豫州来的中原流亡士人“争买荆州田宅,田价暴涨,民怨沸腾”。

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国际游资”太多,“战乱热钱”太多,推动资产价格暴涨。(这里的“国际”打了引号就是强调不是真的国际,只是沦陷区向光复区流动,是一个大汉内部不同区的流动。)

好在刘备这边的应对措施跟十年前的刘表大不相同,刘备手上的金融工具也比刘表当年先进得多。

所以刘备打算跟李素商量一下,能不能拿出一些措施来限制沦陷区热钱来抢买田宅。

另外,沦陷区的人和钱大量流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曹操那边禁止土地交易之后,确实卡死了绝大多数的交易,但也不是完全卡死。

因为土地交易不比动产买卖,双方有田契地契和买卖文书,并不能算买卖完成。自古买卖房地产都是要到官府那儿备案登记的,否则官府不保护不承认。

但是特殊情况下,曹操卡死的只是那些坚持要去官府登记的正式交易,却无法卡死那些双方只签合同、付钱、但不登记的黑交易。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或者田价实在便宜诱人,黑交易也是有人会买的,哪怕不被官府保护,有便宜就肯冒险。

就好比后世商品房贵、小产权房便宜,只要小产权便宜到一定程度,价格太诱人,买家哪怕明知不受法律保护,还是会掏钱的。

而小产权买卖的既得利益者流入刘备辖区之后,刘备就面临一个经济学治理的问题:

要不要为了拉拢人心,而承诺“将来光复沦陷区后,承认沦陷区百姓的小产权房地产交易”呢?

承认了,等于是助涨土地兼并。不承认,又搞得跟曹操帮凶似的。

这些问题刘备心里都没底,他只能请教李素,看看丞相对这些沦陷区接收过程中的经济大政方针,有什么看法。

说起来,刘备还是挺狂妄的——都还没跟曹操决战呢,就已经把曹操的五个州视为“即将光复的沦陷区”了,打都没打,先把打下来后如何治理、如何经济过渡都想好了。

当然了,刘备现在也算有这个实力,好歹比另一个时空季汉和吴提前预瓜分曹魏八州要合理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