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压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压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曹操无奈之下,原本也没别的选择了,只能用司马朗作为荀彧的副使。

考虑到司马朗终究智谋不足,曹操很怕他看不出荀彧的问题。或者是演得用力过猛,被荀彧怀疑。

所以出发前一天,曹操把司马家的人叫来,好好考察策问了一番,想看看有没有可能胜任。

没想到,考察的结果,司马朗本人似乎确实不够机灵,但他身边协助他署理事务的弟弟司马懿,却很是能领会领导的意图。

而且曹操看得出来,那个司马懿很会明哲保身,不该说的不多说,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仅仅一天的深入交流,曹操就和对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那就是,曹操“知道司马懿知道自己让他干什么”,

司马懿也“知道曹操知道自己‘知道曹操让自己干什么’”。

但他俩都没挑明,以至于司马朗反而不知道丞相和弟弟相互知道了那么多。

曹操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这才放下心,仅仅只让司马兄弟给荀彧跟班。

荀彧也觉得丞相似乎没有太猜疑他,毕竟司马朗的斤两,荀彧是很清楚的。

至于司马朗的弟弟,之前确实没有独立办事的成绩,荀彧也看不透对方。只知道那是个很谨小慎微、不求表现的年轻人。

荀彧也就没把司马懿放在心上。

使团一行在路上花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才走完这七十多里路,抵达刘备军控制的汝阳。

其实,在离城三十里外的时候,荀彧一行就被刘备军的巡逻骑兵斥候发现并包围了。当天带队巡逻的骑兵军官,正是陈到。

但荀彧及时亮出了曹操的求和文书,还有他本人作为关东朝廷尚书令的符、印,说明了来意。陈到意识到对方是来求和谈判的,不敢造次,带着数百骑护送荀彧回城。

考虑到天色已晚,消息通传进去之后,刘备也觉得颇为意外,想有点缓冲跟手下谋臣商议一下,好有个数,就没有立刻接见。

但对于主动来寻求和平的使者,刘备还是礼遇的,吩咐在原本汝阳县的驿馆里收拾雅间,准备干净饮食,招待荀彧一行入住洗尘,明日一早再行接见。

荀彧这还是第一次接触刘备手下文武、第一次见识刘备治下的景象。

看着汉军兵甲坚利齐整、汝阳城内百姓居然还能安居乐业,也是暗暗心惊,同时很是惭愧。

荀彧是知道刘备这个君主还算仁民爱物的,

也知道李素、诸葛亮擅长治国。不但能搞经济建设、鼓励工巧和生产。还深谙天道,在劝化人心施行德政方面,也是古今罕有的奇才。

此刻,荀彧信中暗忖:

“刘备占领郾城,是六月的事儿,占领汝阳,应该是六月底七月初,一直到十月初,据说刘备军都是在挖掘沟通郾城到汝阳的运河,取名为讨虏渠。

当初我还不信,至少也觉得就算挖,那必然也是劳民伤财、最快也得明年才能贯通。

但如今亲至汝阳,进城前亲眼目睹,西边河道绵延、船队逶迤而来,络绎不绝,这绝对做不了假。

那岂不是在诸葛亮的规划之下,敌军将士和汝、郾本地民夫,真的三个月就挖成了此河?这是何等的宏伟浩大?

若是让我主持如此大业,甚至换了丞相麾下任何一个文官来筹办,包括程仲德,都绝不可能做到!而且必然会导致汝阳百姓因修河而死伤数万!

可刚才进城时,连寻常汝阳百姓中,都未见面有菜色者,这岂是被无尽徭役折磨的样子?”

荀彧越观察越觉得怀疑人生,还有点信仰崩塌。

谁让他这些年是帮曹操处理后方内政的呢。他确实知道不少关于敌方的内政情报,但那些都是纸面数据。

他的工作性质,导致他对“敌占区”的直观认知是最匮乏的,一点都没亲眼见过。

一个自命王佐之才的文官,心中暗暗以萧何自居,以框君辅国、让前方足兵足食为任。哪怕知道对面更强,但只要没被直观羞辱,总是会心存侥幸。

最后,却发现自己在足兵足食方面,被对面如此完爆,那心态,当然是爆炸无比。

汉军给使者提供的饭食还不错,但也不算刻意隆重款待。

荀彧和司马朗司马懿待遇一致,每人一个食盒,里面有一条切段蒸的草鱼,盖着姜丝葱丝祛腥。还有些腌渍的肉脯,也是蒸熟的,下面垫了菘菜、蘑菇、竹笋。

主食就是粗糙的籼米蒸饭。

荀彧却丝毫没有胃口,他只想多解开一些疑惑。于是吃着吃着就离席,去屋门口巡视他带来的那些曹军侍卫骑兵。

然后荀彧就看到那些普通骑兵,吃的米饭和蒸肉跟他们这些当官的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官吃的鱼是新鲜的,蔬菜也是新鲜的。骑兵吃的是腌菜,没有鱼。

荀彧以此度彼,看来汉军官兵之间,待遇差距也不大。

这已经让他愈觉震撼,就想出驿馆走走,但被陈到的人拦住了。再三申请,陈到才派了骑兵保护,让他们在街上走动,但不能去军事禁地。

荀彧择机询问了一些本地百姓,和基层士兵,主要是挑那些一看就是参加过前几个月挖运河劳役的,了解他们的生活——

荀彧精于内政,所以对民夫是否有长期服役,还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的,实在不行拉过手看一下手掌的老茧都知道。

连续几个月高强度挥铲锹的人,手都明显不一样。

荀彧问他们:服役的时候,官府有没有完全提供伙食?是否要民夫自备一部分干粮?徭役有没有耽误秋收?

得到的回答,都是官府会集中提供伙食,没秋收的时候,所有人抓紧挖河,到了非抢收秋粮的时候,连士兵都会帮着收割。

时间统筹非常好,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有限,只是服役了两个月——而正常情况下,百姓本来就要每年服徭役至少一个半月,这是法定的。

然后,与百姓的交谈中,荀彧还惊人地得知,刘备组织几十万人干活,居然还能尽量保障前方人员吃新鲜蔬菜,还是最近冬季严寒越来越明显,新鲜蔬菜实在短缺,才让士兵们都吃腌菜。

荀彧当然知道,在农村,在原产地,菘菜萝卜这些新鲜蔬菜,成本是比粮米还低的。让民夫多吃杂菜少吃饭,也是节约开支。

但是,这是前方战地!当地聚集了那么多人,物资是需要别处集中转运过来的!蔬菜笨重,同样分量体积不顶饱,那就意味着运输量会加大!

而运输都是有路途损耗的!蔬菜更是容易腐烂,要是运送路上时间超过半个月,绝对全烂光了!

刘备怎么做到的?!确切地说,是诸葛亮怎么做到的。

可惜,这些问题普通民夫也回答不了。荀彧走访了半天无果,最后还是回驿馆的时候,陈到把荀彧一行的企图上报,得到了许可,才由陈到亲自为荀彧解惑。

“荀公,看来曹操治下,民生凋敝呐,也没什么爱民贤才帮忙统筹。在朝廷光复治下,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丞相和诸葛尚书家,都深谙调度之道。

今年陛下出兵之前,整个南阳郡和河南尹的田土,乃至一部分襄阳郡的田地,都被官府担保、要求全部种植蔬菜。而种粮是后方远离前线各郡的任务。

加上有南阳运河和讨虏渠先后疏通,这点水路转运算什么。诸葛尚书说过,他复盘过丞相去年的研究,多吃鲜菜对于大军长期驻扎集结、减少疫病也是有好处的。

虽然具体怎么个好处还不知道,但既然惠而不费,以陛下之仁民爱物,肯定是尽量调度周全。曹操冥顽不灵,想跟陛下相持,一旦日久,都不必陛下动手,曹操的军马也会多生疫病,自行溃散!

你们此番来,若真是能迷途知返,那算是你们幸运。所以咱也不怕把这些告诉你们,因为曹操但凡敢再抗拒下去,须臾便会灭亡!也没机会见贤思齐、模仿陛下的德政了!”

荀彧面如死灰,竟忘了对面只是一个校尉级别的中层武将,在对方面前颓然叹息:“丞相……不,曹公,这次是很有诚意的。”

荀彧此言一出,跟着他闲逛刺探的司马朗,顿时都微微觉得有点不妥。

而看似人畜无害跟着的司马懿,就更是心生一分鄙夷:

就这也算王佐之才?怎如此没有城府?身居尚书令高位,替丞相为使,居然真情流露暴露了己方的底牌,这不是纵容刘备苛刻压价么?就算曹操真心投降,这还怎么谈得出好价钱?

司马懿愈发觉得这次的谈判荀彧不会成功,不过他也没必要帮曹操争取。只要回去之后悄咪咪复命,让曹操知道荀彧的真实表现就行了。

曹操估计也没多久了,司马懿都跟着大哥打了一年半杂,一直没有求什么显要官职。

倒是大哥司马朗如今已经做到了大行令,相当于杨修六年前在刘备那儿时的官职。司马懿自己,只是挂了个大鸿胪丞,才六百石,混混日子而已。

司马懿可不想最后关头被贴上曹操死党的标签,他想的是安安分分干到曹操完蛋,大不了回老家读书隐居就好,将来等风声过了,再另找机会做官。

……

荀彧的表现,以及曹军使者的士气氛围,这些情报,当然是很快就传到了刘备耳朵里。

刘备没有连夜接见使者,不代表他很累,无法连夜办公,他只是需要先搜集情报、让属下做个预案。

深夜亥时,汝阳行在之内,刘备的书斋烛火通明,鲁肃、法正、徐庶、黄权等文官都在。

刘备把一个卷宗摆到众人面前,卷宗上的内容,正是陈到刚刚上报的、关于荀彧、司马兄弟的表现情况。

简单传阅后,刘备挑明话题:“众卿以为,荀文若此次出使,其意如何?是否诚心?曹操是不是真想求和?他愿意答应什么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