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54章 天下统一不是结束,只是“治国”这场无限游戏的开始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可惜,曹操为什么那么能跑!都要死了还一路向东!不肯乖乖就地停下受死!”

一刻钟后,当马超的骑兵顶着黑眼圈、人马都疲惫不堪地追上来时。看到的却是最后的曹军虎豹骑,已经全部投降,曹操本人也已经自裁被收殓。

马超不由扼腕痛惜,他可是追了曹操整整两天半,部队也把睡觉的时间尽量压缩了,才把这七十里的路程差追平。

谁让双方都是骑兵呢,追近七十里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过,或许这就是命吧。

正如当年给刘邦指挥骑兵的灌婴,按说是汉军诸将中反应最迅捷的,垓下之战后追击项羽也最积极,东城快战时还撞到了项羽。

但项羽偏偏就是当时还不想死,突破了灌婴的封锁。灌婴虽然得了江淮五十余县,却没有截住项羽本人。

项羽只会死在他自己心灰意冷、懒得再抵抗的时候。

曹操虽武力孱弱(任何人相比于项羽,都算武力孱弱),但好歹也是有相当气运加身之人。他同样有这样的幸运,可以部分决定自己死在什么时候。

而且凭良心说,诸葛亮和周泰出的力,也远比当年吕马童、杨喜那些纯粹靠幸运值爬上去的家伙,要多得多。

毕竟诸葛亮是真的攻破了下相和下邳,还有睢陵,一路过来堵截的。又不是纯粹等曹操身边勇士都打光、过来捡人头。

马超气了一会儿,也认命了,只是要求诸葛亮分一些船给他们,好让部队不用再骑马,能搭便船走睢水河道,缓缓逆流回师。

诸葛亮的船很充足,分出了一部分部队在符离县就地驻扎,把腾出来的船借给马超,大伙儿一起西还,找刘备和李素会师献功。

两天之后,大军回到相县,再离开睢水走陆路到涡水,半路上会合和李素,最后一起到谯县。

李素和诸葛亮师徒相见的时候,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各诉功绩战果。

抵达谯县时,刘备也听说了前方克尽全功,亲自出谯县东门三十里,带着关羽黄忠和仪仗迎接。

因为刘备的大军人多,机动困难,所以这几天一直留在谯县附近,沿着涡水部署,等待战果,没怎么挪动。

李素、马超、诸葛亮、周泰,依次跟刘备见礼,随后献俘献功。

众臣之中,只有李素是有不名不拜不趋的礼遇的,所以他见到刘备也只是拱拱手。

其他人都要长揖下拜,当然以刘备的礼贤下士,也会很快虚扶起来。

“众卿不必多礼!曹贼授首,大汉终于金瓯无缺,可喜可贺,普天同庆!众卿都是中兴巨擘、国家栋梁,朕自当重重封赏。

快先入城,歇息沐浴、宴席舞乐伺候,都辛苦了,今晚好好消遣歇息!”

刘备满脸振奋,一改他多年的“喜怒不形于色”,可见这次是真的彻底大功告成,没必要再掩饰自己的情绪。

君臣各自骑马入城,路上刘备还忍不住问起曹操死状、前后因果,得知曹操是自刭,被诸葛亮周泰俘虏了尸首,也是感慨了几句。

众臣都被先安排下去歇息、准备一会儿赴宴庆功时。

诸葛亮身边的亲随卫兵,也已经抬了一个临时拼接的薄板棺木,和一个木匣子过来,供刘备检阅。

军中没有朱砂,所以曹操的尸体本来就是堆在盐里。因为曹操最后的抵抗,非要搏一把,多死了那么多人,所以曹操的历史定性肯定会被归为罪人。尸体也就没必要太花成本收殓。

最后说不定还要被追责戮尸,就算不戮那也是刘备法外开恩,为了更好的招降纳叛剩余伪朝领土。

曹操的首级,倒是被先清洗、然后用石灰吸干水分、最后浸了一层薄薄的蜂蜡包裹在外面。这样的防腐哪怕在炎热的天气,也能保存几个月,何况现在是冬天。

首级的待遇之所以高一些,也是为了便于验明正身、确认功劳,还能传檄各地。蜂蜡的颜色微黄,但因为涂得比较薄,还是很透明的。

刘备对曹操的尸身没兴趣,毕竟都死三天了,摆摆手让人抬走。他只是谨慎地亲自看了一下装人头的木匣。

“非要走到这步,说到底还是死在多疑上,可惜多拖上了十几万条人命!兖豫百姓无辜遭殃!”刘备唾弃了一句,没有再多感慨,盖上盒子让内侍拿走。

旁边自然另有内侍、端着金盆装着净水,还有羊油草木灰拌的土法胰子,给刘备净手。

毕竟接触过装人头的盒子了,哪怕封着蜂蜡,也要注意卫生。

……

随后,一夜饮宴舞乐庆功不提,君臣尽兴。武将们是最兴奋的,首先喝高了。

李素也陪着一起吃喝酒肉,不过他更关注长治久安的事情,心思多些。

哪怕天下一统已经板上钉钉,李素还是在担心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立国过程的法理完美度,他忍不住要在酒席上跟刘备问清楚。

看刘备喝得开心,李素凑过去,向刘备了解一番前阵子战役过程中的细节。

李素拿着酒杯,走到刘备旁边:“陛下,臣此前在寿春,决战前才仓促领兵北上,故而不知朝中近况。有些事儿不问不快,想向陛下确认一二。”

刘备得意地摆摆手:“丞相这是为没有赶上最后围斩曹操而惋惜么?阿亮截杀的曹贼,跟你截杀也没什么分别!

再说了,贤弟与阿亮、伯起、子龙,任何一路围堵曹贼,都是不可或缺。朕都会重加赏赐的!”

李素等刘备说完:“臣已获封十八县,复有何求?臣只是听说,最后与曹操决战之前,曹操曾经遣使求和乞降。当时臣不在陈郡,不明谈判细节。

所以臣想知道,最后究竟为何没谈成?怎么还是打了起来?臣一再劝陛下,我朝有天命眷顾,中兴大汉乃是必然,走正道就够了……”

刘备一愣,也有些清醒,也收起了嬉笑之状,正色回答:“和谈之事,朕当时让孝直、子敬参谋,料理应付了,所以没通知贤弟细节。

朕已经知道贤弟担心什么了——你是怕朕假意同意了曹操的和谈、结果又出尔反尔、追过鸿沟把已经后撤的曹操斩尽杀绝,对吧?

放心,从头到尾都是曹操自己没肯答应朕修改后的谈判条件,还耍诈示弱后撤、想诱朕转守为攻。朕见他背水结阵这种自陷死地的法子都用上了,就成全他!

大汉三兴,不但要一统天下,还要以信义示天下人!昭告天下,大汉不会因为这是最后一战,就无所不用其极!

当年高祖对项羽,确实有些不择手段,毕竟最后鸿沟议和,是高祖出尔反尔,骗退项羽后再追击。朕也不讳言了,也不会因为是高祖子孙,就……反正,朕要做得比高祖更好,让大汉根基更稳固长久!”

李素听完,这才松了口气。

他毕竟是刚刚才到谯县,第一次了解前一阶段中路战区的很多使者洽谈细节。听说刘备没有搞任何谈判欺诈、盟誓后说话不算,只是曹操自己用计示弱诱敌,最后被歼灭,那就没有任何法理瑕疵了。

毕竟,李素还是很想建立一个重视重复博弈、重视国际信用的世界的。

当年的楚汉之争,确实很多人都可以说项羽残暴不仁,但不得不说,仁慈和信义是两个截然不相干的领域。在守信方面,项羽还是比刘邦可圈可点的。

每个人都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就该学习,要对事不对人。而不是简单选边站队、粉谁黑谁。觉得一个人有某一方面不好,就把他所有的禀赋都打倒。

项羽残暴屠戮是没得洗的,“妇人之仁”、舍不得给属下封赏、重用亲信识人不明……这些都没问题。

但是项羽这人确实很少搞外交欺诈,亲自答应了的事儿就做,鸿沟之盟签了他就信了,把刘太公和吕雉释放了。

(当然也可以说刘邦诈签盟誓是权宜之计,为了救回父亲和妻子,人质到手就毁约。)

至于项羽不遵怀王之约、义帝事件,不能说是不守信,因为一开始就不是项羽自己答应的,是怀王要求的,最多说项羽抗命。

不轻易给人封赏、印信在手上把玩得棱角都磨没了也不发下去,这也说明他承诺的事情都是会做到的嘛!要是一开始就打算说了不算、最后会连本带利收回来,那干嘛不发!

刘邦发官印封王倒是爽快,彭城之战刚惨败的时候,甚至连“谁帮我一起干掉项羽我跟他分享天下”都说出来了。但轻易许诺的结果,是这些异姓王最后还是要找借口杀光的。

刘邦对百姓是仁的,对诸侯是不信义的。

所以人无完人,哪怕是残暴的君主,他如果有守信、尊重盟誓/条约的优点,那也应该把这些优点挑出来学。

如今的最终决战,依然是两军非常巧合地先隔鸿沟东西对峙、东军后撤后被西军追击打崩。这些迹象,一度让李素心中惴惴。

好在,最终得知刘备是守信的一方,算是学习了刘邦的长处、但屏蔽了刘邦的背信弃义缺陷。

或者说,是同时学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的优点、去其偏弊。

刘备可以堂堂正正给曹操开一个对方不会答应的条件,曹操拒绝,这是没问题的。

谈得成就是谈得成,谈不成就是谈不成。谈不成而追过鸿沟,天经地义,得国极正。

“得国这么正,让大汉多存在几百年,我内心才不至于愧疚。看在陛下诚信的份上,以后依然尽量多帮帮他运筹帷幄,长治久安吧。”

李素心中如是暗忖,也算是一个悬念落地,舒坦了不少。

——

PS:曹操死后会有一些过渡章节,盘点一下。

还想看的书友只能麻烦你们保持耐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