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 第二百零七章 四国电报会议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第二百零七章 四国电报会议

作者:骠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35:0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宋雨航放下了战况通报,对于德国人的反攻早就在他意料之中,但是他没有想到隆美尔的反攻竟然如此的犀利,蒙哥马利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坉,看起来这些二战的名将那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全部都是给一丝阳光就能灿烂的主。

罗斯福想召开第二次开罗会议,可以开罗却被德国人所威胁,虽然此刻德国人距离特米米还尚有距离,但是宋雨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英国人这次绝对.无法阻挡德国战车碾压托卜鲁克港,英德两军将会再次在阿拉曼进行殊死的较量。

宋雨航记得在历史上,.此刻的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早就应该已经成为了历.史,德军已经在突尼斯被赶下了海,战争就是双方最优秀的人员与技术你死我活的角斗,一.丝一毫的微小差失就能引发惊天动地的巨大改变,美军因为日军侦.查机在至关重要的“黑色五分钟”前发现了其特混舰队的位置,因而输掉了.中途岛海战,看起来只是美国海军的一次战斗的失利而已,.但是细究起来,正是因为中途岛大海战的失利,导致日本海军封锁了盟国向苏联输送物资的东太平洋航线,缺少了历史上上百亿美援武器、战略物资支持的苏联只能寻求不断收缩战略防御正面,采取使用空间换时间的做法,用数量去消耗德军的质量。

苏德战场德军的压力骤减使得希特勒想起了北非还在指挥着35残破的坦克几千残兵,在与英军拼死周旋的隆美尔,于是就有了大批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由东线抽往非洲,实力暴增的隆美尔势必将要一雪前耻,即使得到了增援,德国人的坦克数量仍然未能超过英国人,但是良好的维修和保障常常让德军被击毙的坦克再次复活,沙漠恶劣的天气让英军的装甲部队的完好率降到了60%左右的危险水平,此消彼长之间,优势的天平倒向了隆美尔。

而这一切在宋雨航看来是那么的自然,自然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仿佛历史的轨迹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一般。

罗斯福要开会,开罗已经并不安全,但是丘吉尔却死要面子声称开罗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这点丘吉尔确实有点大言不惭了,这次罗斯福出于自身安全的角度并没有对丘吉尔如同以往一般听之任之,而蒋介石也终于发现了反击英国人的机会,在回复罗斯福的电报中声称,印度被日本人进攻,埃及被德国人进攻,就连堂堂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都被德军炸得满目废墟,大英帝国直辖之下还有可称安全之地吗?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美军中亲英派要远远超出亲中的,所以蒋公的言论还没过下午就被丘吉尔得知了,气急败坏的丘吉尔扭动这肥胖的身躯气喘吁吁的发誓要和“光头”势不两立,当然,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私人的事情永远不会和政治发生冲突!这也是西方和东方文化的显著不同所在。

在宋雨航的建议下,四国首脑会议变成了电报会议,由美国拿出一套应急备用的密电系统,并派员前往苏联、英国、中国,四方通过加密电文以华盛顿为中心进行相互交流,宋雨航的提议正中身体不便不想旅途劳顿的罗斯福的下怀。

于是,极具历史意义的第二次盟国高层首脑会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方式在1943年1220召开了,说是会议,其实不过是作为老牌帝国的英国在新的霸主美国主持下被迫接受中国成为四强之一,对于既得利益英国是从来都不愿意放弃的,即使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落西山,英国的固执,更为确切的说是丘吉尔的固执让罗斯福十分头痛。

在罗斯福这样一个极为优秀的政治家眼中,支援英国的意义在于不使欧洲全部沦陷,对于纳粹德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牵制,英国与法国相隔的英吉利海峡有近千公里的长度,适合登陆的地点多大十几个之多,出于对一战同盟国历史盟友的承诺,亦为了日后能够有效的反攻法国,美国也不能放弃英伦三岛。

但是丘吉尔的野心和英军的战斗力恰恰成为了反比,英国需要维持众多的殖民地,还需要保卫英伦三岛,为此美国在拼命的付出各种资源,此刻的英国不要说任何的工业生产能力了,就连吃的面包、喝的咖啡和各种副食都是由美国海运而来。

英国这个负担让美国感觉到相当沉重。即便如此英国还在试图将英美联军地指挥权如一战那样仅仅地握在手中。罗斯福决定通过这次不见面地会谈。也为丘吉尔敲敲边钟。提醒他美国不仅仅只有英国一个盟友。

而对于中国。虽然蒋介石大总统也经常向自己所要物资、武器、贷款。但是无疑中国人需要地数量远非英国人需要地那么庞大。撒克逊那近乎贪

要让罗斯福有些压抑。之前自己。包括国会对于中国资租借等等都是抱着谨慎地目地。毕竟中国在同盟国中地作用和影响力实在太微弱了。

现在不同了。中国那庞大地人口基数所能武装出地部队让罗斯福无比震惊。尤其是当这些部队以美制武器武装起来后。所爆发出地惊人战斗力已经超过.了美军。如果将支援给英国地物资调整一部分给中国。那么中国很可能独立地对.日军发起几次大地战役。吸引消灭更多地日军。在减轻美.军太平洋战场地面战斗地压力地同时。从数量庞大地中政大事的参与决策,按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参与建议权,但是最终决定权在蒋介石哪里,仅仅就是这个参与建议权就已经羡煞旁人了。

美国人递出的橄榄枝早以在宋雨航的预料之中,龙陵和松山之战可谓是打出了中**人之气魄,日军被迫退避三舍,这是抗战多年来很少发生的。

美国人注重实际利益,他们与墨守陈规的英国人不同,作为一个新型的霸权主义者的雏形,他们敢于去打破一切固有的体制和分配格局,宋雨航相信,假如在战争初期,德国能够秘密的承诺给予美国足够的令其动心的好处,那么美国就很可能在战争重保持一种中立的姿态,兵不血刃的接受与笑纳。

1943年12月20,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节日,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这次电报会议中全部得到了,作为陪衬的丘吉尔和斯大林也明白罗斯福的用意,这是真真正正的将中国纳入四强体系的前奏,世人很可能在战后会见证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的再次辉煌崛起。

当然,为此中国可能将付出难以想像的代价,望沉浸在喜悦中的蒋介石,宋雨航出奇的保持着冷静,打通印缅、缅公路,接收大量美援装备?看似很诱人的前景,但是放在缅甸的那二十多万日军难道是假的不成?

以缅甸的战略纵深,没有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没有十万人的伤亡,想消灭盘踞在缅甸的日军简直就是白日做梦,缅甸的日军远比历史上的要多出数个师团及旅团,他们的目标在于印度,去消灭他们?无疑将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恶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