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汉雄师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汉雄师 第四百八十八章

作者:五爪苍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5: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大汉雄师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华夏196年,六月底

天赐军攻势越加强大,在卫杰的指挥下,阴陵袁军损失惨重,甚至大将臧霸都险些死于天赐军之手。

知道事不可违的臧霸,无奈之下只能率数万残军撤离阴陵,前往合肥与袁绍汇合。早在大战开起之前,袁绍就吩咐过臧霸以减少伤亡,保持有生力量为主,在阴陵与天赐军缠斗了那么久,臧霸也尽了自己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对臧霸的败逃,卫杰并没有过多的追击,因为刘泰已经吩咐过,留下袁绍还有大用,既如此,自然不能把袁绍的逼急了,要知道,阴陵的兵马可是袁绍一半的身家啊。

其实在袁军撤退的途中,袁绍并不是没有安排,毕竟袁军也是有高级智囊团的,为了接引臧霸安全南下,袁绍安排了麾下数位大军在途中接应,其中高览为主,淳于琼为辅,此二人都乃袁军大将,尤其是在天赐军的逼迫下,军事能力远远超过历史记载,有此二人护航,就算卫杰真得追击,也讨不了什么好。

阴陵一破,西曲阳自然暴露在天赐军的铁蹄之下,毫无疑问的,因袁军撤离,没有足够防备能力的西曲阳短短数日之内便被天赐军攻占。

与此同时,徐州直线南下攻打寿春的刘泰本部,也攻占了寿春北面数座县城,数十万大军如一张大网一般即将包围寿春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寿春的曹操即使面临如此局面,仍然没有大的动作,仿佛等着被天赐军包围一般!

华夏196年,七月初

在各方目光的注视下,寿春的曹操终于有了新动作!

让人颇为无语的是,曹操居然下令将寿春北面最后几座县城的兵马全部收拢到寿春城中,也就是说,在天赐军的逼迫下,曹操果断的放弃了寿春北面所有防御力量。

如此一来,天赐军自然乐意笑纳,在天赐军的攻打下,原本还在顽强抵抗的义城、平阿、下蔡、当涂四座县城纷纷陷落刘泰手中。而此时亲征的刘泰也进入到了下蔡城内。

下蔡与寿春仅有淮水之隔,在坏水之西,远远甚至能看到寿春的城头,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曹操的大本营彻底暴露在了天赐军的眼皮底子下,只要再给天赐军数天的休息时间,大军必然兵临寿春城下,到时候中原最后一场决定归属的大战,怕是就要爆发了。

华夏196年,七月中旬

半个月的修养,使得驻扎在西曲阳以及下蔡的天赐军恢复了十成的战力,而走到了这一步,刘泰反而不急了,在思索一番之后,刘泰亲自书写一封信件,让信使送到寿春城内交给曹操。

此信,没有人知道内容,以刘泰的性格,自然也不可能在阵前写什么劝降信,毕竟曹操可是一位真正的枭雄。若在阵前写什么劝降信,不但侮辱了曹操,也侮辱了刘泰自己。

其实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刘泰完全是以叙旧的方式和曹操说话,信中也表示,此战,天赐军不论胜败,不论曹操用什么手段,必将是双方势力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甚至刘泰还表示,若曹操“不幸”战败了,希望曹操能进入天赐军中效劳,刘泰已经为曹操准备好了征西将军一职!

征西将军!一直以来这都是曹操的梦想,为大汉开疆扩土,成就不世伟业!可以说是是曹操奋斗的源泉。虽然眼下曹操的所作所为偏离的理想,在中原掀起多次战役,导致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但实际上曹操确实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豫州、两淮地区的百姓在曹操的治理下,虽说不上衣食无忧,但起码生活的很平稳,为中原百姓得到了一丝休养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对刘泰的这封信件,曹操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仿佛根本无法给刘泰做出答复一般。其实曹操心里很无奈,对刘泰,曹操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毕竟当年曹操只是虎牢关一守将罢了,若不是得到刘泰的赏识,曹操又怎会坐到两淮之主的位置?

当然,以曹操的能力,占据两淮乃至整个中原都没有问题,只是刘泰给曹操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让曹操更快的登上权利的舞台。曹操是个念旧的人,得到了如此多的恩惠,曹操对刘泰能不感恩戴德吗?

但曹操同时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乱世之中,谁主沉浮,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清楚。而曹操手握三十万大军,坐拥两淮以及豫州地区,乃是中原当之无愧的第一诸侯,如此情况下,曹操会甘心为人臣子吗?那手握雄兵横扫天下的生杀大权,可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放下的。

华夏196年,七月二十日

刘泰的耐心是有限的,既然曹操无法正面给刘泰做出回复,那么就战吧。其实此战,谁都知道无法避免,若不能在正面战场上彻底挫败曹操,那么曹操的野心永远也不可能被压制。

同月,豫州二十万天赐军加大对豫东以及豫南地区的攻打,在绝对力量的横扫下,豫南地区的曹军彻底土崩瓦解,所有曹军退守汝阳在于禁、夏侯惇、曹仁三位大将的统领下,坚守着寿春西面最后的屏障,若汝阳再被天赐军攻破,那么寿春就要面临近五十万天赐军的夹击!而曹军的希望也将彻底破灭,不过明眼人都应该明白,即使豫州方面的天赐军不进入淮南地区,曹操也不可能是刘泰的对手,毕竟寿春城下的天赐军可有将近三十万!

华夏196年,八月初

刘泰并不着急,十多天的时间,包括卫杰所率的两个军团在内,二十四万大军在寿春城下安营扎寨,除去六万水师之后,地面部队其实只有二十四万,将近八个军团的兵力。

虽然说正规军只有八个军团,但加上后勤部队以及各种救援小组,在寿春城下的北疆阵营,起码超过了三十五万人数。如此规模庞大的军营,建立起来自然不是一时半会能结束的。

而在营寨的打造期间,曹军也并不是在旁干看着,曹操麾下多位大将屡屡出城叫嚣天赐军,与天赐军展开了数十场大小不一的战端,不过情况毕竟还在能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双方之间的损失非常有限。

而在寿春被包围的同时,汝阳方面的曹军在高顺的强攻之下情况也是非常不好,毕竟寿春被围了,两淮送入豫东的粮草线彻底被切断,十万曹军被短了粮草,情况可想而知会有多么糟糕。

好在的是,早在很久以前,曹操就做好了准备,为曹军安排了多个粮草据点,而曹军在夏侯惇、曹仁、于禁三位大将的统帅下,也和天赐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屡屡派出万余骑兵部队游荡在天赐军外侧,只要天赐军追击,必然跑得比谁还快,若是天赐军不追击,那么他们就将粮食托运到特定的地点送入汝阳城中已解燃眉之急。

但即使如此,战力、兵力的绝对弱势,致使曹军只能被天赐军压着打,根本翻不了身,若再继续如此下去,即使汝阳城能坚守得住,曹军的士气也会落入低谷,到时候士气一散,就算三位曹军大将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天赐军啊。

华夏196年,八月中旬。

在寿春城外天赐军驻扎完毕之时,寿春城内的曹操终于就前番刘泰信件之事做出了回应。并且还将回信彻底公开,等于说,这封回信不但是回给刘泰的,还是回给天下的!

其他的暂且不说,书信中曹操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刘泰能停止豫州天赐军的东进,允许豫州十万曹军回归寿春,双方正面的进行一次决战,若曹操败,那么两淮必然双手奉上,并且曹操甘愿为刘泰麾下一将。

若曹操胜,那么曹操希望刘泰十年之内不再兵犯两淮地区,也就是说给曹操十年的时间积蓄力量。

若刘泰允了曹操,那么曹操在寿春的兵力就膨胀到了三十万,而既然是决战,刘泰自然也不可能会派出超过三十万的数量,也就是说,刘泰五十万大军的优势,在曹操的几句言语下顿时瓦解,刘泰会答应曹操吗?为了收服曹操,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华夏196年,八月二十日

五天的时间,对于寿春来说是一个煎熬,若刘泰不答应曹操的提议,那么以目前的情况,寿春是绝对坚守不了多久的,而刘泰如果答应了曹操,那么寿春就还有一战的希望。

其实曹操也真算是老谋深算了,前番曹操屡屡派出援军前往豫东,就是为了这个提议而布局,要知道,豫东的曹军可都是临时组成的兵马啊,但在这数月时间里,经历战争的残酷之后,那十多万曹军逐渐的走上了老兵之路,战力与以往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此刻,一些诸侯才明白曹操当初为什么会在那般情况下还将夏侯惇和于禁派到豫东,原来此举完全就是为了练兵,增强曹操的个人力量啊。如今寿春有兵马在十六七万左右,这十六七万中能称之为老兵的大概在十二三万,而能称之为精锐的大约在七八万。

如今若是再加上豫东撤回来十多万曹军,就算其中产生的老兵只有七八万,精锐只有三四万,曹操的核心力量也会暴涨二分之一左右。确实,战场上才是练兵的最好场所,即使残酷了点又如何,乱世之中人如刍狗,既如此,只要能强大己身,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没有人认为刘泰会答应曹操的条件,毕竟刘泰若答应这个条件,那么对天赐军的损失绝对无法估量,为了一个曹操,损失无数忠心耿耿的将士,又有多少人会愿意呢?

但也有人认为刘泰必然会答应曹操的提议,毕竟此战若胜,那么曹操不但会臣服于刘泰,整个两淮地区也会被刘泰轻而易举的夺到手中,到时彻底称霸长江以北的刘泰,即使诸侯再这么蹦跶,也永远不再可能是刘泰的对手。

天下人静等刘泰的决定!

刘泰很为难,确实,曹操此举让刘泰陷入困境之中,毕竟刘泰对收服曹操是很有想法的,有了曹操,那么天赐军统一天下,绝对会加快不少,而且未来天赐军在西方的战场上,也会出现一位真正独当一面的统帅。

华夏196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六日,刘泰给曹操做出了回复。

刘泰答应曹操的条件,允许汝阳的曹军退回寿春。

不论如何,只要能有收服曹操的机会,刘泰都不会放过,即使刘泰知道曹操这个枭雄不是那么好驯服,可起码召到了麾下,总比放在外面安心!

对于刘泰的决定,各方都有不一的回应,毕竟此举的好坏相差过大,而曹操若败了,联盟也就彻底崩溃了,对曹操,刘备等诸侯都是很无奈,也同时有点幸灾乐祸,毕竟曹操是在他们前面即将走上末途。

没有人会认为曹操能赢得这场战役,别说汝阳能催化三四万精锐,就算催化十万精锐又能如何?要知道,天赐军的战力一直都是天下之冠,而两淮所谓的精锐甚至还次于益州公孙瓒麾下的兵马,如此一来,可想而知双方之间的差距有多么的大。

三十万大军是曹操最后的赌注!

华夏196年,九月初

得到刘泰圣旨的高顺撤离了包围汝阳的兵马,而汝阳城内的曹军得到曹操的调令之后,第一时间装运粮草,赶往寿春汇合曹操。对曹操的决定,夏侯惇与曹仁是没有一点反对念头的,而于禁虽然不是曹操的族亲,但对曹操也极为敬佩和敬仰,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如此一来,十万曹军在三位大将的带领上,踏上了回师寿春的路途,所有士卒心中都是沉甸甸的,因为他们知道,这将是两淮与北疆的最后一次决战,胜利的天平完全倾斜天赐军,此战过后,还有多少两淮子弟能幸存?R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