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仙侠玄幻 > 方外:消失的八门 > 197、神游

方外:消失的八门 197、神游

作者:徐公子胜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7 17:26:4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方外:消失的八门 !

丁齐惊叹道:“好神奇的一杯茶,别说品茶,就算能看到它,也是人间幸事!”

绿雪淡淡道:“丁先生过谦了。桌上本无茶,我泡了这么一杯茶,你有此惊叹。但对于世人而言,天地间本无方外世界,丁齐道友却能指引世人发现与打开。与之相比,区区一杯茶算不得什么。”

这番话说得丁齐很舒服,神仙就是神仙,这才刚刚见面,丁齐并没有做自我介绍,对方居然已经看出来了,他赶紧谦虚道:“方外世界本就在那里,桌上原本可没有这杯茶,当然不一样了!”

风君子开口道:“丁道友,既请你品茶,你刚才看见什么了?”

丁齐:“杯中只见飞雪黄芽。”所谓飞雪就是茶叶上的毫,黄芽是嫩绿的叶片,茶毫在水中飞舞,叶片纷纷舒展,这幅场景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但丁齐的印象十分深刻。

风君子笑道:“丁道友知道可不少啊,居然还会拽几句丹道术语。”

丁齐半开玩笑道:“我看过一些介绍丹道的书,飞雪黄芽,是指采大药成丹之像,这杯茶喝下去,是不是就可以采大药成丹了?”

风君子反问道:“丁道友可知何为灵丹?”

丁齐:“神气相合,身心自在,即为灵丹。”

风君子:“说普通话!”

丁齐有些尴尬道:“白话就不太好说了,没法解释元神、元气的概念,这些是存在于体验中的,有意识的能量、有能量的意识?总之是精神感应超越了普通的感官,行为方式也超越了身体的束缚……”

风君子:“不好说还说了这么多,你是从书上看的吧?”

丁齐:“的确是在书上看的,但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风君子:“区区一杯茶,喝下去就想采大药成丹,哪有这种好事,对普通人无非是清心明目而已。但是丁道友你嘛,既然能够来到这里,说明早已超越结丹之境了。”

丁齐:“那么我喝下这杯茶,就可以返回头结成灵丹了?”

风君子又笑了:“你咋这么幽默呢?你修的并不是丹道,自有独门法诀,但你对灵丹自有理解,那么这杯茶倒便可以帮你再好好体会一番,请喝吧!”

刚才泡茶的过程虽然很简单,但也是品茶的一部分,它冲完之后当然不能立刻就喝,因为太烫了。此刻丁齐将杯子举到唇边,先低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微微闭上眼睛一脸陶醉。这样子可不是装出来的,有一股清香沁入心脾,筋骨百脉包括全身的每一个毛孔仿佛都舒张开了。

他微闭着眼睛饮下了一口,水温竟然已经正好合适,含在舌下,流向舌根,只觉口感绵柔,回甘悠长……品茶居然品出美酒的意境来了。

此茶入口生津,怎么形容呢,含在舌下竟不像是喝入口中的茶,反倒像舌下玉液自涌而成的清茗,然后缓缓咽下,只觉一股茗香直透重楼,然后散入形骸百脉。

假如换一个人,可能会扯一句:“哎呀,好茶!这一口下去,感觉大、小周天都通了……”

丁齐当然不会扯这些,他什么话都没说,这杯茶将他带入了一种意境,曾经体会的意境。置身于天地之间,身心亦是一个天地,仿佛两者可相融一体,感应万物与之共情。

这就是他在大赤山中突然兴神境时的体会,此刻是换了一种方式,又有了另一种感受。良久之后,丁齐才睁开眼睛道:“多谢!”

绿雪淡淡道:“不必客气!”

丁齐:“我突然明白了神木林在何处。”

风君子:“哦,你是怎么发现的?”

丁齐:“绿雪所在,就是神木林所在。”

风君子:“这么说……好像也对啊。”

绿雪:“丁道友并没有说错。”

风君子一摆手:“那就算他说对了!”

丁齐看着面前传说中的两人,有些好奇地又问道:“如今是古代还是现代?”

风君子:“怎么会有这种问题?”

丁齐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看二位的装束,还有这里的感觉,我有点分不清。”

风君子穿的是中装,而绿雪穿的是唐代的古装。风君子伸手一指凉亭外:“你自己看!”

凉亭所在的地势较高,视线穿过翠竹之间,可以望见山下的远方,是一片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丁齐问道:“那就是芜城吗?”芜城是丁齐看过的小说中的一座城市,昭亭山就在它的北郊。

风君子:“既然丁道友认识这个地方,那我不打扰你继续参观了,请自便!”

辞别风君子与绿雪,丁齐顺着凉亭边的一条小路走下了山坡。小路通往山神庙的西侧,而风君子带他上山的时候没走这条路,两旁是竹林,而竹林边还生长着不少野茶树。

刚才那杯茶让丁齐有那般玄妙的体会,当走出林间小路,重新回到半山腰的平坡上,环顾四周风景,他又掏出景文石。在小境湖、大赤山、琴高台与禽兽国中,丁齐都曾祭炼景文石寄托心神,与天地的意志沟通共情,这就是他眼下的修为境界。

然而他刚刚掏出景文石,元神中就听见一个声音道:“丁先生,何事唤我?”

声音是从左侧山神庙方向传来的,丁齐扭头望去却什么人都没看见,再转回头来,又差点吓了一跳,面前不远处站着一个姑娘。丁齐可以对天发誓,这姑娘刚才还不在呢,绝对是凭空出现的。

丁齐赶紧抱拳道:“不好意思,请问您是……?”

姑娘答道:“我就是昭亭山神,你方才见过我的师尊。”

丁齐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柳山神,失敬失敬!”

丁齐在昭亭山中动用景文石施展方外,企图去感应沟通天地意志,但这座山是有山神的,他这么做立刻就把山神给招出来了,如今此地的山神就是风君子的弟子柳依依。

丁齐一眼能认出绿雪,因为山神庙中供的就是绿雪的神像。而柳依依的样子与一般人印象中的山神差别有点大,所以丁齐一时没反应过来。眼前的柳依依,完全是一副现代都市装束,穿着一件呢绒大衣,黑长裤,配一双半高腰皮靴。

但说她就是一位现代都市姑娘,感觉又不像,其人就站在那里,假如不是现身让丁齐看见,丁齐根本就感应不到她的存在。她的肤色雪白,白的就像常年不见阳光,但此刻偏偏就站在昭亭山中明媚的阳光下。她的形容很美,却给人一种疏离感,仿佛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

这种气质怎么形容呢,有点像丁齐记忆中的冼皓,不是现在的冼皓,而是当初丁齐刚认识冼皓时的感觉。但两者之间又有所区别,当初的冼皓异常冷艳,总给人一种无形的距离感,又仿佛不是很真实。而眼前的柳依依虽是凭空出现,但偏偏又是那么真切,仿佛她就应该如此。

柳依依黑白分明的眸子看着丁齐道:“柳山神?还没有人这么称呼过我,你方才何故唤我?”

丁齐解释道:“我在尝试一种独门秘法,没想到却惊动了山神……既然您已经现身,我便有问题想请教,请问这山中的一切,都在您的随时感应中吗?”

柳依依:“那是当然,我是山神。”

丁齐又回身一指高坡上的凉亭:“我刚才去的地方,就是神木林吗?”说完这句话他却突然怔住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哪还有什么六角凉亭,就是普普通通的山坡,方才那条林间小径也消失不见。

柳依依的神情却没有什么变化,仿佛早知如此,仍淡淡答道:“你刚才的确是去了神木林,而此刻神木林已不在那里。”

丁齐叹息一声道:“仙家手段真是玄之又玄。”

柳依依:“我听见你看见那杯茶时大惊小怪了。那无非是隔空摄物,杯子、茶叶、水原先都是有的,就像丁先生发现方外世界,原先也都是有的,只是有些人没看见。所以你不必惊叹。”

丁齐:“多谢解惑,既然有缘见到山神,我还有很多问题想请教。”

柳依依:“师尊既然请你喝了茶,你想问什么就问吧,我能告诉你的就说。”

在丁齐读过的故事里,柳依依是阴神出身。所谓阴神,就是民间所说的鬼,假如按照丁齐的“专业”理解,便是纯意识体。纯意识体究竟存不存在,一直是科学争论的问题,同时是玄学家与哲学家扯个不休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家的一种假设。

所谓的假设并不是认定它真的存在,只是在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时假定的一种存在,而在现实中并没有观察到。纯意识体的假设来自于一种体验,就是尽量屏蔽掉身体的存在,只体验意识的本身,那是怎样一种状态?

现在有些学者又对纯意识体的假设提供了一个类似的模板,就是存在于电脑中的程序信息,它依托于硬件介质,但又不局限于某一个硬件介质,从而可以抽象描述成纯意识体。但是这个模板如今并没有得到公认,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它与纯意识体仍有明显的区别。

可是今日误入昆仑界,丁齐真的见到了一位纯意识体,而且就像一个人活生生地站在眼前,他当然会有很多问题,此刻想了想,先开口问道:“假如一个普通人,突然拥有了山神的本事,能随时感应到山中的一切,会怎么样?”

柳依依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说呢?”

丁齐似是自问自答道:“会精神崩溃的。”人的大脑处理不了这么庞杂的信息冲击,突然处于这种状态的确会导致精神崩溃,就像电脑内存不够会当机一样。

柳依依点了点头道:“弄不好会魂飞魄散!师尊当年封我为山神,其实也是把我封印寄托于山神像中,再设法引来香火祭拜,让我渐渐感受心愿之力,一步步求证山神成就。成为山神之后,方可查知山中一切,然后再求超脱。”

丁齐深有同感道:“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人的意识本来就有这个功能……那么请问柳山神,您是否曾受困于此呢?比如说只能待在神像中或这座山中,而去不了别的地方?”

人的意识有什么功能?就是自动处理神经系统所接收到的信息。人的感官系统其实非常发达,在清醒状态下,看到的事物、听见的声音、肌肤所感受到的触觉和温度变化……等等信息假如同时都涌现在意识中,足以令人崩溃。

但实际上每个正常人都没有崩溃,就是因为大量的信息被大脑自动过滤了,意识不会关注,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注意”功能。有一个词叫认真,所谓的认真,就在于忽略其他的信息干扰,让自己不去注意那些不该注意的东西。

那些被你忽略掉的信息哪里去了?实际上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看见了就是看见了、听见了就是听见了,只是没有引起意识反应,其实都存在于潜意识中。也就是说,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大量潜意识行为,就像电脑后台自动运行的程序。

大脑处理的潜意识信息,要比意识信息多得多,潜意识行为随时存在,这也是催眠术得以运用的原理。丁齐此刻至少搞清楚了一件事,所谓的纯意识体至少在意识的结构方面,与正常人并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

柳依依答道:“起初时确实是这样,我是山神,依托此山而存,但后来就超脱此种境界,也可以离山远游。但是到了昭亭山外,我便不是山神,比如去了黄山,我并不能尽知山中一切。”

丁齐:“这我理解。”

丁齐竟然跑到这里搞起学术研究来了,他理解的其实是与自己相关的另一件事。比如在琴高台世界中,他已凝炼了完整的心盘,可以沟通天地的意志,仿佛能感应到琴高台中发生的一切。

但是实际上丁齐也不可能关注所有的动静,琴高台世界的绝大部分信息也只存在于潜意识中,只有能触动他的事物才会引起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那种状态下的丁齐,不就相当于琴高台的“台神”?

难怪在天国上古时代,掌控摇光轸者被称为天兄。后来陶昕将摇光轸弃于琴溪,还把相关记录从历史典籍中给删除了,以致于后人只知有天兄,却不知天兄何指。

丁齐虽然可以成为琴高台的台神,但在他离开琴高台世界之后,不论是手握景文石还是摇光轸,其实都不再拥有台神的能力。这并不代表景文石或摇光轸无用,通过它们丁齐还能感应到琴高台世界的存在,甚至在精神世界中显化出一个琴高台。

只是台神这个称呼好像不太好听,感觉跟杠精似的,而大赤山的山神、小境湖的湖神,听起来感觉就好多了……丁齐刚刚琢磨到这里,便听柳依依又说道:“但我不论身在何方,只要还能感应到昭亭山,一念之间便能回到此地。神念所及,亦可知山中一切。比如方才我就不在山中。”

正在做着“台神”美梦的丁齐又被这番话给打击了,看来与真正的昭亭山神相比,他眼下的那点本事还差得很远呢,最显著的区别有两点。

其一是丁齐必须要身在琴高台中,手握景文石或摇光轸施展秘法,才能拥有那种“台神”的感觉。只要他离开了琴高台世界,就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显化心盘了,仿佛能见琴高台却不是真正的琴高台。而柳依依不论身在何处,几乎都可以查知昭亭山中发生的一切。

其二是只要柳依依还能感应到昭亭山的存在,不论身在何处,转念间就可以回到昭亭山中,而丁齐是绝没有这个本事的。

这种“打击”同时也是一种指引甚至是一种激励。丁齐发现方外秘法突破心盘境后,在昭亭山中居然可以召唤山神,通过山神的描述,他又发现在方外世界中,在某种状态下自己也可以成为像山神一般的存在。

方外秘法是丁齐所独创,他自己也不知道更高层次的修为境界应该是怎样的,仍在探索中。“山神的境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借鉴。也许将来有一天,丁齐将景文石祭炼出更多的妙用,说不定就能随时随地察觉方外世界中的一切了,这也是一个求证的方向。

至于柳依依一念之间就可以回到昭亭山,那么丁齐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念之间就进入某个方外世界呢?这还不敢想象,也许是他差得实在还太远了,或者这只是专属于纯能量体的能力。见丁齐站在那里又似陷入了沉思,柳依依再度开口道:“丁先生还有何事?”

丁齐暂时止住浮想,又行了一礼道:“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教柳山神,我方才见到的绿雪,是曾经的绿雪还是后来的绿雪?”

为何有此一问?在他读过的书中,绿雪的原身是一株茶树,扎根于昭亭山中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修为深不可测。想当初风君子曾折断绿雪向上的一根枝条,又名神木刺,他将神木刺扎入自己的肋下化为一根肋骨。

后来风君子与一个叫七叶的高人在昭亭山中斗法,引发了天刑砺雷。绿雪为风君子挡住了天刑砺雷,她也化为飞灰,就连神木林都消失了。

俗话说天机留一线,风君子当年好似就已窥见了这一丝天机。他将那根一直由仙人血滋养的神木刺从肋下剔了出来,重新种植于昭亭山中,并借神通施法令其枝繁叶茂,恢复了绿雪的原身,并使绿雪这位草木精灵再度化形重现人间。

绿雪重现人间后,见到风君子时居然不认识他了……在丁齐读过的书中,有关绿雪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丁齐也不知道后来的情况。

丁齐读这个故事时不仅有感叹也有思考,绿雪后来为什么不认识风君子了?在他看来,绿雪由一根枝条恢复了原来的植株,那便是她的身体,再度化身为草木之精,那便是又拥有了意识。

但那相当于一个新生的意识,并未保留此前的记忆,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重新开始,所。但是今天在昭亭山中相见,绿雪显然和风君子很熟,通过凉亭中的交谈与观察,至少在丁齐这个心理医生眼中,绿雪并没有表现出有记忆障碍的症状。

那么丁齐见到的究竟是哪个绿雪?所以他方才在凉亭中才会问如今是什么年代,此刻又向柳依依请教。

柳依依看着远方的山谷答道:“绿雪当年在天刑砺雷下化为飞灰,师尊将神木刺重植于昭亭山中化为神木林,施法让绿雪新生。绿雪重现人间时虽不记得当年的事,但人间还在、昭亭山还在,过往一切缘法痕迹仍在。

她扎根于此一千六百余年,发生过太多的事,在天地间仍可感应其痕、由痕而知其人,如此便是她新生后的修行。修行有成之日,她便自知从何而来……所以你见到的既是当初的绿雪,也是后来的绿雪。”

这番话有点玄,要拐几个弯才能完全理解。首先可能又涉及到一个深奥的问题,如今在学术上仍争论不休,就是关于一个人存在本质的定义。

究竟是“存在的本质”决定了“自我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决定了“存在的本质”?但不论怎么说,对存在本质的自我认知,就是一个特定的人自我意识觉醒。

一个人消失了,但还存在,因为其人留下了各种痕迹。绿雪曾扎根于昭亭山一千六百多年,她重现人间后的修行,就是以原身感应天地间的缘法。所以她既是新生的绿雪也是曾经的绿雪,怎么可能不认识风君子呢?

丁齐又想起有的学者对纯意识体的那个类比,就是存贮于电脑中的程序信息。由这个类比再将思路延展开来,绿雪留下的缘法痕迹并不是存在于某一块电脑硬盘上,而就是存在于昭亭山中、存在于这天地间,能被她被感应并找回。

如此说来,世界就像一个大硬盘啊,可以记录天地间发生的一切……这个比喻好像又不太对,丁齐感觉自己的脑洞还远远不够开阔……但这么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否则他自己也不可能修成心盘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