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崇祯本纪 > 第一二九章:张彝宪的心思(求推荐、求收藏)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崇祯本纪 !

“老奴一接到殿下的要求,立即调整了工坊计划。老奴将工坊所有铁匠都召集到一起,专为殿下服务。

殿下,打制枪管所耗时间大多在打薄熟铁上。老奴把铁匠集中起来,一起打制熟铁,这样速度就能提高数倍。

老奴又多准备了几只合用的钢柱,交替使用,这又缩短了冷却钢柱所需的时间。几组铁匠一起动手,这才能在两天内,打制出这两只3层的枪管。

至于这单层和双层的枪管,这是厂内的库存,不需要另外制作。”张彝宪恭恭敬敬的向信王详细介绍着打制枪管的过程,丝毫没有表功的意思。可但听他介绍的各种细节,就知道这2天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张彝宪是知道眼前这位小爷的权势的。信王所受的恩宠,放眼整个天启朝独一无二。这种独享的恩宠对内侍的震撼远超外臣。

当张彝宪知道枪管是信王殿下所要,他立马动员了王恭厂所有的铁匠,就是为了能在信王殿下面前留个好印象。

没办法啊。

王恭厂,张彝宪是一天也不想多呆了。虽然管王恭厂油水不少,可每次看到厂内那几大库房的火药,张彝宪就心惊肉跳的。捞再多的油水也得有命花才行啊。

这段时间,张彝宪正想尽一切办法想调离王恭厂。要是他能搭上信王的线,那离开王恭厂还不是小事一件。

“你叫什么?”

听完张彝宪的介绍,朱由检真的对他产生了好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协调好大批铁匠,顺利打造出两支3层枪管,将打造时间整整缩短了5、6天,这份能力这个时代可不多见。更何况张彝宪明显有向组织靠拢的意思,这种人才还是要收留一下的。

“老奴张彝宪叩见信王殿下。”

听到信王询问他的名字,张彝宪大喜过望,干脆大礼跪拜下去。

殿下能问他的名字,对张彝宪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喜讯。只要能在殿下心中挂上号,留下稍许印象,这两天的辛苦就没白费。

“嗯,起来吧,无需多礼。那个,张彝宪,试枪管的火药带来了吗?”朱由检很干脆的问道。

嗯,就叫这个张彝宪跟着一起试枪。这样,他这个王恭厂的管事太监才能对此种实验,有最直观的印象。

信王府的演武场上,按朱由检的要求,以堆起的沙袋建起了安全掩体。

不过,这掩体并不是给人准备的,它是用来安放枪管的。

掩体是朱由检仿照前世影视片中拆炸弹的场景堆建的。在这种掩体内就算枪管直接炸膛,也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损伤。

实验开始

在朱由检的主持下,枪管的装药实验,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一钱、二钱、三钱……,先是两只单层枪管在5钱5分和6钱时先后炸裂。随后,两只双层枪管在装药1两2钱左右时,也宣告炸裂,只剩3层枪管仍在继续装药。当3层枪管实验到2两装药还依然无事时,朱由检终止了实验。

“张彝宪,按这种双层枪管方式,给孤打制10条新枪管送来。”朱由检一边面带喜色的吩咐张彝宪,一边在心中暗自为王恭厂的工匠手艺叫好。

他根本没想到,王恭厂打制的双层枪管就能达到1两2钱的极限装药量。按这个质量,双层枪管足够承受5钱的装药,完全不需要加强到3层枪管。

“是,”被实验结果惊呆了的张彝宪随口应道,随即他一激灵又大声答道:“老奴谨遵殿下口谕。”

一边离去,张彝宪一边嘀咕:“好,这种方式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种试枪方式呢?”

当3天后,张彝宪如约送来10支枪管时,朱由检深深的记住了他。

这10支枪管因为口径的不同,王恭厂是不可能藏有存货的。能用三天时间打造出10条枪管,张彝宪的协调组织能力可见一斑,这绝对是个人才啊!值得收留。

“彝宪,你随孤来。”

听到信王的招呼,张彝宪心中火热异常,他总算在信王心中挂上号了。

10支枪管做的实验结果,令朱由检非常满意。质量最差的一支枪管,装药也超过了1两1钱。由这次实验的数据,朱由检可以确信,双层枪管足以担起隧发枪的重任。

这样算起来,使用双层枪管的隧发枪,只有枪机和枪托部分算是新型技术,其他都是成熟技术,这样隧发枪的产量就能大大增加了。

这次实验的经历也让朱由检明白了,大明的工匠确实是在凭经验做事。他们对待新枪,甚至连基本的实物实验都不曾做过,就想当然的按以往经验做事。这种工作方式必然将新枪做的又粗又笨,粗苯的新枪又必然不适应实战的需求。难怪萨尔浒过去那么久了,大明的新枪还没出现。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工匠。做大量实物实验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也不是工匠们所能提供和调动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管理阶层。

可向张彝宪这种管理者又为什么也不去做呢?

很简单,张彝宪他们做了也得不到好处,他们怎么会去自找麻烦。

想让张彝宪这种人动起来,并且是自发的动起来也很简单。

无非“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在这个时代还是需要看上位者的需要啊!

在这个时代,只要上位者真的想要,下级的执行力还是很快的。

看看,张彝宪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彝宪,就按这种标准打造新枪管。造好后最高装药1两1钱测试,合格者赏,不合格者罚。孤就不信,这枪就不能造的又快又好?”朱由检微笑着吩咐张彝宪。

想到前世的记忆,朱由检又笑着补充:“好好干,孤很看好你哦。”

王承恩筹备物资的时间,让朱由检看到大明对甲胄的看重。200副棉甲,王承恩足足用了10多天的时间才筹备整齐,这还是在魏公公一路大开绿灯的情况下。

这个时代果然还是甲胄为王啊!

大明朝廷对甲胄的管理远远超过了别的军械。

“不过,等我的隧发枪批量装备以后,这世道就该变天了。”朱由检看着远去的张云翼车队,强行按捺住心中的躁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