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崇祯本纪 > 第一八六章:裁撤锦右(求订阅、推荐、收藏)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崇祯本纪 !

李旦,当今大明海上的头号海商。他手中握有日本的独家通商权,还掌握着对荷兰和西班牙的转口贸易权。

没有他的允许,荷兰和西班牙甚至有钱都买不到足够的大明商品。

李旦就是大明现在当之无愧的海上之王。

可再强的王者也有老去的那一天。

李旦已经老了。

自进入天启五年后,李旦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总是低烧不断。可他手中的各种事情又实在太多了,多到李旦根本没法放手休息。

这次,荷兰和日本的通航许可证他总算办完了。大员,李旦也放手交给郑一官全权管理。

李旦下一步准备回日本平户去好好休息一下,好好调养一下他的身体。

“义父放心就是,一官绝不敢有丝毫懈怠。”郑一官拍着胸口向李旦保证道。

“那就好、那就好。”看着郑一官那年轻的令人羡慕的脸庞,李旦喃喃的应道。

抬头最后望了一眼这宁静的大员,李旦抬腿迈上他的座舰。

谁也没想到,一别就成永诀。

李旦这次离开,就再也没能回来。

天启五年8月初二,李旦病逝于回日本平户的船中。

按李旦生前的安排,他在大员的一切势力都交给了义子郑一官。

郑一官得到李旦在大员的这部分遗产后,一跃成为大明海上势力中排名前十的大海商。

辽东,宁远

天启五年8月中旬,宁前兵备道袁崇焕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袁崇焕公开上书蓟辽经略高第,明确表达了他不主张放弃关外的意思。

袁崇焕是这么说的:“兵法上说,有进无退。我们既然已经占了锦州、右屯和大凌城,就不应该轻易放弃。

锦州和右屯是宁远防线的门户,一旦轻易的放弃,会震动宁远的军心。

经略想要守住锦州和右屯,其实很简单的,只要找寻到一个良将就行了。”

其实关于锦右的这些内容,无关袁崇焕的防区,袁崇焕也只是随便发表一下评论。袁崇焕整个上书的重点是在最后一段,他关于宁远的表态。

在上书的最后一段,袁崇焕用极其坚定的语气,表达了他坚守宁远的决心:“我身为宁前兵备道,死守宁远是我的责任。除了战死在宁远,我哪儿都不会去!”

袁崇焕这掷地有声的上书,获得了关宁军的一致支持。

守住宁远,就是守住关宁军的根基。在朝廷的巨大压力下,关宁军终于认可了袁崇焕的指挥。没办法,关宁军暂时也没有别的文臣可以依靠了。

“好,很好。辽东总算还有个肯挺身做事的人了。孙阁老眼光还是不错的。”高第放下袁崇焕的上书,轻声赞叹了一声。

虽然袁崇焕上书的意思,不完全符合高第的想法。可高第总算是找到了能坚守宁远防线的主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高第虽然带着朝廷定好战略前来,其实高第心中没有丝毫的底气。

到辽东后,高第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的保守想法。

这个想法,高第其实并不全是拿来吓唬关宁军的。

因为,在辽东高第就没见到一个愿意与防线共存亡的将领,这让高第对未来的战争前景,感到非常的绝望。

将领都无坚守之心,这仗还怎么打。

高第已经盘算好了,若是辽东将领都是这种畏敌畏战的心态,那他说什么也要上书朝廷,直接放弃关外。

幸好这个时候,袁崇焕跳了出来,这让高第很是欢喜。

有这么个肯死守、愿死守,更是下决心死在宁远的主官,未来这一仗才可以尝试着打一下。

更重要的是,有了袁崇焕顶在宁远前线,就算将来失利,高第的责任也会小很多。

既然关宁军都表了态,愿意听从袁崇焕的调遣,那高第当然也愿意委袁崇焕以重任。

天启五年8月,在高第的申请下,袁崇焕的本官再升一级,以按察使的身份继续担任宁前兵备道,主持宁远防线的一切战守事物。

从天启二年算起,3年内袁崇焕已经获得的了4次提拔。算起来,袁崇焕的本官已经足足连升了6级,在大明这绝对是乘火箭提升的速度!袁崇焕好眼光啊!

解决了宁远主将的问题,对于如何撤回锦右的兵力,高第终于也想到了办法。他的灵感就是来自袁崇焕给他的上书。

袁崇焕说守锦州、右屯很简单,选一个良将就行。高第就按照这个标准开始选择锦右的守将。

你关宁军不是不愿撤退吗?

那好,你们自行推举一个锦右的守将吧,只要你们敢推举,我高第就敢任命。

不过,咱们先说好,选定了的主将必须肩负起死守锦右的重责。

到时候若是再敢擅自撤退,就不要怪我高第手下无情、挥泪斩将了。反正有良将就该守住锦右。

当高第把这话放出去的时候,关宁军一下就傻了。

关宁军中谁都不是白痴,谁不清楚锦右这条线,怎么可能守得住!那些土夯的半大小城,根本就不具备防守的条件。

不管谁当锦右的主将,那都是把自己的命,寄希望于后金秋后不来报复。可大家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认可,秋后后金来犯可能高达8成的这个说法。

在这种局面下,谁当锦右的主将,谁不纯粹就是去自杀吗?

谁会这么傻?

大家都还没活够好不好。

就这样,在关宁军将领明哲保身的情况下,裁撤锦右的方案终于通过了。

虽然过程是那样的曲折,行动是那样的磕磕绊绊,但在高第的调整下,大明对宁远战役的准备,总算是初步展开了。

辽东,沈阳。

受到赏赐的耀州守将博尔晋,退到了一旁。

博尔晋这次得了一个大功劳。他不光在耀州打退了明军的进攻,近乎全歼了明军渡过柳河的部队。

他更是借明军撤退的机会,又在耀州地区搞了一次大扫荡。一个多月的时间,博尔晋以区区一个牛录的兵力,就给后金一下增添了500 多户。

作为努尔哈赤曾经的侍卫,又立下这个功劳,已经足够博尔晋由牛录额真,晋升为甲喇额真了。

鉴于博尔晋的优秀表现,努尔哈赤除了将博尔晋升为甲喇额真外,还给了博尔晋一个巴牙剌章京的名号。

有了这个巴牙剌章京的名号,博尔晋就有了统领后金最精锐的兵种-白牙剌兵的资格。

从这一刻起,博尔晋正式进入了后金高级将领的行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