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崇祯本纪 > 第二七七章:郑一官的无奈(求订阅、推荐、收藏)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崇祯本纪 !

面对根本不听指挥的包衣奴才,尼堪范文程也很无奈。

所实话,去宁远购粮,范文程还真不敢派自己的手下前去。

他是汉人,是一定要小心避嫌的。

作为正统儒门的传人,范文程还是很小心的。

罢了,反正已经是无功而返了,那就干脆再多等几日吧。

宁远这一路就等四贝勒回来后,再做决定吧。

也许有了大金大胜的消息,这还有挽回的余地。

其实,只要其他几路能有好消息,少了这一路其实倒也无关大局。

范文程安慰着自己,对出击草原的皇太极翘首期盼起来。

范文程没想到,他念叨的皇太极一时半会可回不来了。

天启五年十一月初

努尔哈赤回到盛京只修整了5、6天,就再次亲率八旗主力,以皇太极的正白旗为先锋,顺着喀尔喀部留下的痕迹直接杀进了蒙古草原。

在盛京,后金只留下镶白旗和正红旗看家。

皇太极急着率兵追击喀尔喀部,就把买粮的一切事物全权委托给了范文程。

皇太极和范文程早就商量好了,宁远若胜,那购粮价就是4两一石;宁远若败,那粮价就要出到6两甚至8两一石。

皇太极没想到,他玩笑似得定价,竟然真的要用上最高价了。

让皇太极更没想到的,范文程派出的数支商队,第一支回来的,就给他带回一个非常坏的消息。

粮食的难买程度,已经超出了他和范文程的预计。

不过,这一切皇太极现在还不知道。

“唉。”

看看天色,已经深入草原3天的皇太极,无奈的叹了口气。

今天又没戏了。

看搜索到的痕迹,想追上喀尔喀部,看来至少还需要两天的时间。

这两天,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

虽然还没下雪,可这个天气下深入草原,确实算不上什么明智的举动。

不过,想想努尔哈赤那阴沉之极的脸色,皇太极就打消了劝谏的想法。

没能打下宁远,努尔哈赤的心情已经差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要去劝老汗退兵,那无疑是在自找没趣。

看看越吹越烈的朔风,皇太极再次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唉,不到万不得已,还真不能轻易退兵啊!

宁远没打下来,大金和老汗的威名都摇摇欲坠。

这次出兵草原若是在无功而返,那大金和老汗的威名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现在还真是两难的选择啊!

听到中军传来扎营的号声,皇太极想了又想,长长的吐出一口白气。

皇太极下定了决心,就算再不讨老汗的欢心,他也要去劝劝。

如果老汗非要追杀到底,那他就请令以轻骑去追击喀尔喀部。

这全军行动,速度太慢了。

多拖一天,大军就多耗一天的粮食。

明年,大金的粮食可是很金贵的,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抬头再次望望晴朗的天色,皇太极的心中忧虑更重。

至今还没有下雪的迹象,明年的年景堪忧啊!

只希望范文程那边能有好消息传来吧。

皇太极飞马向努尔哈赤大帐方向跑去。

大明南方

台湾

“唉”。

郑一官也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讲和吧。”

思索半晌,皱紧眉头的郑一官下了最终决心。

接手了李旦的大员和颜思齐的台湾(北港)后,整合完三方的实力,郑一官现在已经算是大明海上最大的一股力量了。

可是,虽然郑一官算是大明海上最大的一股力量,可郑一官却远没达到李旦的威名和号召力。甚至他比起颜思齐的威名也还要差着一截。

没有足够的威名,大明海上的各家豪强根本不服郑一官。

这就导致,郑一官虽然掌控着大员,拿到了荷兰人的通航许可证,还和日本的李国助(李旦之子)达成了联盟的协议。

可许心素(李旦的副手)就是不愿给他郑一官供货,这让拥有黄金航线的郑一官,空有航线而无法获得实利。

看到强大的李旦集团四分五裂,大明海上的其他豪强都动了心思。

为了日本的航线航路,众豪强和郑一官展开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拉锯战。

虽然单独比较,郑一官实力最强。

可在面对各路齐来的海上豪强时,郑一官还是落入了下风。

一个多月的艰苦拉锯战,打醒了已经有些飘飘然的郑一官。

郑一官终于醒悟到:他不是李旦,他还没资格独占大明海上的利益。甚至就连台湾和日本航线也不是他所能独占的。

幸好现在郑一官醒悟的还不晚,他的主力舰队还没遭到大的损失,他还有和豪强们谈判的资格。

“不和谈?没有了许心素的货源,我们连李国助都快稳不住了。

要是李国助也倒向了他们,那我们就是想谈,只怕都没有机会了。”

面对郑家众兄弟的汹汹反对声,郑一官沉痛的叫道。

这个该死的许心素。

听郑一官提到许心素,郑家众兄弟情绪大挫。

许心素,福建泉州同安人,李旦的结拜兄弟,原李旦集团的二把手。专门坐镇厦门,为李旦组织海贸所需的各种货源。

李旦死去,郑一官上位,最不服的就是许心素。

许心素从没想过,有一天,郑一官这个毛头小子竟然会对他指手画脚的。

论资历、论威望,郑一官有哪一点能赶得上他许心素?

他若是不给郑一官点颜色看看,大明海上还有人看得起他许心素吗?

出于此种考虑,许心素断绝了郑一官的所有货源,给了飘飘然的郑一官以最沉重的打击。

也让大明海上群豪明白了李旦集团的决裂。

一个多月的拉锯战后,郑一官终于搞明白了,为什么李旦才是大明海上的王。

因为李旦不光有武力,李旦的经济实力更惊人。

面对海上众豪强,失去了许心素的郑一官,现在武力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经济反而出了巨大的问题。

缺少货源,航线上的利润无法保证。

与众豪强开战,郑一官的支出更是巨大。

叫嚣反对和谈的郑家兄弟不知道,郑一官已经快没钱了。

虽然郑一官的舰队在战场上并没有输,可再硬撑下去,郑一官必定难逃败亡的命运。

和谈,必须和谈。

也只有和谈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结果。

郑一官可不愿被别人捡了他的便宜。

不顾一众郑家兄弟的反对,郑一官决绝的做出与各路海上豪强和谈的决定。

天启五年十一月下旬,郑一官以共享海上通商利益为名,邀请大明海上的众豪强共聚台湾北港,共商结盟大计(就是划分海上利益)。

经过数天艰难的谈判,海上众豪强终于在台湾达成了一致意见。

天启五年十二月初二,郑一官在北港宣布大明海上豪强联盟成立。因一共有十八家海商(海盗)加入,联盟被称作十八芝。

同日,郑一官更名郑芝龙。

芝龙,也就是十八芝龙头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