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崇祯本纪 > 第四十六章:朱由检与时代最大的不同(求票、什么都求)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崇祯本纪 !

看着面前的信王朱由检,徐光启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他发现,在这个少年王爷面前,如果不是刻意提醒自己,徐光启完全没有面对王爷的感觉。

他一直感觉,似乎对面站的人,是和他身份完全平等的好友。

在信王身上,徐光启没有一丝上下之分的感觉。

实际上,不是只有徐光启才有这种感受。

所有和朱由检接触过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前世记忆对朱由检造成最大、最深的影响,就是人人平等的观念。

在前世各种媒体,各种舆论近百年的宣传下,人人平等的观念是深入人心。

前世的人们能随意讨论国家大政、世界形势,甚至对最高元首也没有几分敬意。那个世界再自认高贵的人,也会装出一副众生平等的面孔。

环境影响人,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朱由检对等级观念非常淡漠。

他可以喊皇帝大哥,也称农夫为老大爷,更能和太监去交朋友。做这些,他可以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实际身份,这是这个时代的人绝对做不到的。

幸好,朱由检尊贵的身份,给他披上一层最好的保护层。如果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可能早就被打死在街头。

作为王爷有如此行为,他是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要是作为平民百姓还敢如此,那他就是举止狂妄,不分大小。

天地君亲师,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胆敢无视宗法礼教,那是和造反相同的大逆之罪。

在这个时代,平民违反宗法礼教,被打死那是活该,没有任何人会为你说话。

与人平等相待,朱由检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因为平等的观念早就融到他的骨子里了,他从没有感到自己在这方面有特殊之处。

朱由检一把拉起徐光启的袖子说道:“走,徐先生,咱们去地里看看吧?看看佃户们种的土豆怎么样了。”

徐光启看看被朱由检拉着的袖子,无奈的摇摇头。

不过,对于信王的这种亲密的举动,他倒很是感动。

信王虽然不懂礼法,可以他王爷的身份,这种举动却完全符合古人礼贤下士的风格。

土豆地里,笑声布满田野。

去年有种植土豆经验的佃户们,地种的很快,大片的土豆已经种完。看他们的架势只要再有个1-2天,就能完成全部土豆的种植。

徐光启仔细观察着佃户们种植时的一举一动,他很开心的对朱由检说:“殿下,看来我们不需要再担心了。这些佃户学的都很仔细,种植方法也都掌握了。子先敢说,只要后期管理跟的上,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之年。”

面对徐光启的喜悦,朱由检本能恭维一句:“都是徐先生教导有方啊。”

顿了一顿,朱由检有些感慨:“百姓就靠田中作物为生。种植,事关他们生存的根本,他们如何会不用心学。只可惜,肯教他们技艺的人实在太少了。”

徐光启看到佃户们欢快的在田里种植土豆,脸上充满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早在万历三十六年就向朝廷上了《甘薯疏》,建议朝廷大力推广,甘薯这种高产作物。可结果令他失望,《甘薯疏》如石沉大海,朝廷根本没有人重视。

天启元年,徐光启又一次上书,再次为劝说朝廷推广甘薯而努力。他甚至亲自在天津进行了种植实验,无奈朝廷还是没人拿他当回事。

虽然朝堂大臣们都在叫嚷“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实际谁也没有真正考虑农夫的利益。

朝廷诸公谁也没把事关国家稳定的甘薯推广,放在心上。就算自命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人也没有任何人关注此事。

四处碰壁、心灰意冷的徐光启只好告病返乡。

回乡的徐光启还是不甘心,他在家乡上海仍在努力推广着甘薯种植。

徐光启真的没想到,峰回路转。年少的信王竟然对新作物推广这么有兴趣,竟会专程派人邀请于他。

更让徐光启没想到的是:除了甘薯,信王竟然还弄到2种高产作物。眼前的土豆比甘薯更适合北方的种植,亩产甚至还高于甘薯。

看看眼前火热的种植场面,徐光启对新作物推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田地里的佃户们,心中更是火热。他们虽然不识字,可他们基本的算术能力还是有的。

土豆平均亩产15石,一年至少可以种两季,年亩产就是30石。

他们不用负担田赋杂役,现在只需要上交7成租子,一亩还能剩9石。5口之家种50亩地,一年能收450石,吃饱肚子还能有点剩余。

庄户人家要求真的不高,能吃饱肚子就他们就很满足了。

朱由检看着火热的种植场面,心中更是高兴。他知道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最好的百姓,他们只要有口吃的就绝不会造反。

“自己现在能力有限,只能先让依附自己的佃户们吃饱。吃饱的佃户们就是自己的基本盘,就是自己的根据地。”

他们可以为自己提供最需要的人力资源。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朱由检简单计算一下,今年的收获过后,自己的皇庄就能拥有足够的种子资源,可以在自己的皇庄中全面铺开种植。

满足自己皇庄种植后,若有多余也可以考虑向周围推广。

当然推广一定要收钱,不收钱的东西人们是不会珍惜的。

朱由检相信周边的农户们应该会顺利接受这3种高产作物。

与沉浸在田野火热气氛中的徐光启告别,朱由检匆匆赶往珍木堂的工坊。

朱由检念念不忘要做个马车实物,用来验证一下,他对马车的修改是否合用。

“啊,”想起那种颠簸的滋味,朱由检就想狂叫。他真是受够了马车的那种颠簸。那种剧烈的颠簸下,你在车厢里垫多少棉垫都不会管用。

朱由检在计划改造马车,魏忠贤在忙着改造朝政。

天启四年春,京城的朝堂上,东林党都被罢黜出京。

现在的朝堂上,已经是魏公公的阉党一家独大。

没有了东林党的制约,魏公公完全放开了手脚,他想为大明天下做点事情。改革家魏公公来了。

魏忠贤是怎么上位的?是因为天启皇帝需要钱。

魏忠贤没有忘记这一点,所以他把税收列为第一大事。

当然,帮皇帝弄钱的同时,魏公公是不会亏待自己的,他自己也不会白干。忙于制定其他政策的魏公公不知道。

上行下效,有魏公公做标准,阉党的成员们当然不会客气。

对阉党来说,商税就是一场盛宴。失去了东林党的监督,这场盛宴正式展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