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崇祯本纪 > 第七十三章:乡镇豪强的兴衰史(求票,求收藏)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崇祯本纪 !

看着手中精美的望远镜,朱由检忍不住琢磨些偏门的想法:“很好,很强大的性能,外表又如此精美。这种前所未有的宝物,当然要拿去宫中显摆显摆,能多换点好处才是王道不是。”

京城,通县

一家货栈放炮开张了。

阳光下,兄弟货栈的牌匾熠熠生辉。

看到这个牌匾,朱由检就忍不住心疼。

就一幅字。

准确的说,就兄弟货栈这四个字,就把他那支前所未有的望远镜抢去了。

想起朱由校写的牌匾,朱由检就忍不住吐槽。

“大哥现在越来越不讲究了。你想要,我又不是不给你。可你怎么也得拿点田地啊、庄子啊之类的东西交换吧?就四个字,写的只比我强那么一点点的四个字,就换走望远镜,这、这也显得望远镜太廉价了吧?”朱由检有些悔不当初。“真不该去大哥面前显摆啊!”

朱由检一肚子牢骚,魏忠贤却几乎吓出一身冷汗。

兄弟货栈,你听听这名字。还有那块牌匾,连字竟然都是圣上亲手所书。这足见圣上对信王的兄弟情义了。

从小到大,圣上几时给人赐过字啊?

不行,青州府的事,杂家还要再追逼一下。孙鸣再不识趣,也就只好拿下了。绝不能因他坏了杂家与信王的良好关系。

魏忠贤得到兄弟货栈开业的详细信息,心中立马决断。

兄弟货栈的建立,还在通县货运行业引起一番剧烈震荡。

开业前期的测试中,兄弟货栈独有的四轮马车就像徐光启预测的一样,灵活、载重大的特性暴露无遗。四轮马车跑一趟足顶别的货栈的货车跑三趟。

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又有信王邸的钱(大众钱庄)和人员(夜来香)在背后支持,兄弟货栈的合理价位大大低出其他货栈的心理底线。

凭借低出同行太多的价位,兄弟货栈一开始正式营业,就迅速挤占了通县一多半的货运市场。这种扩张势头,招来同行太多的嫉恨。

通县,是大运河的终点。

南来的漕运就在此处上岸,京城百万居民的粮食大都囤积在此。

通县到京城的货运,养活了一大批货栈。

这个时代,小的货栈不算,势力大一点的货栈谁家背后没人撑腰。

兄弟货栈因扩张惹来的嫉恨矛盾,是无可调和的。

人世间,什么最大?

利益最大!

利益带来的矛盾,一般情况下是无可调和的。

面对这种状况,朱由检表现的很轻松。他早就做好了应对这场利益之争的准备。

说实话,朱由检就没想过避免,相反,他还很需要这种利益之争出现。

不同于朱由检现在的轻松,长春宫前,魏忠贤现在真的是一身冷汗。

就在片刻之前,天启皇帝朱由校把玩着望远镜,很随意的问了一句,“大伴,信王怎么找个琉璃匠师也会遭人劫杀,朕的天下就这么乱?”

不知信王殿下在圣上面前怎么讲的,魏忠贤只好老老实实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

“经调查,老奴还发现,这个赵家与白莲邪教还有些瓜葛。老奴不敢打草惊蛇。”魏忠贤偷看天启皇帝一眼,言语间,已将他预计的处理方式往重处提高一层。

“老奴已直接安排官兵围剿。这几天必能将此逆匪一网打尽。陛下且请放心。”魏忠贤咬牙说道。

“嗯,就这样吧。你好好去做吧。”天启皇帝点评一句,就不再提及此事。这一句就已注定,赵家将以逆匪的名义家破人亡。

离开长春宫,风一吹,魏忠贤感到背后一片冰凉。凭借他对天启皇帝的了解,他知道,这件事真的在圣上心中挂上号了。今天的问话就是不满的信号。

“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解决。”魏忠贤恨恨的想到。

中枢只要下定决心,魏公公掌管下的大明,执行力还是很高的。

青州府,颜神镇

面对大明朝廷的震怒,一日之间,镇上霸王赵家破灭,当地百姓一片欢颂之声。

赵家被以勾结白莲邪教,意图谋反的罪名被大明官军剿灭。

赵家全家男丁连秋决都没捞到,全被当场处决,女眷被发卖为奴。偌大一个家族,一日间就风吹云散。

区区一个乡镇土霸,面对认真起来的大明朝廷,只有被一脚踩死的份,毫无侥幸。

乡镇土霸赵家的倒下,使当地百姓或多或少都得到些好处,至少赵家多收的税取消了。

当地许多官司,因赵家的垮台而重新审理,不少小家族侥幸拿回自己的祖产。

得到好处的百姓中,有人因此为主持正义的魏公公立了长生牌位,定时焚香祷告。小民就是这么好满足啊。

京城,信王邸

各处的信息第一时间汇集到这里。

魏公公做好事绝不会不留名,既给信王殿下面子,那就一定要做足。

汇集的各种信息,使朱由检可以仔细的研究赵家一番。

朱由检感觉,青州府颜神镇赵家的发家史,可能就是大明乡绅地主的一个缩影。

赵家的地位并不高,只是大明一个镇上的土霸。他们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也只是个举人,并没有进士存在。

早年的赵家,在颜神镇还很有几分善名。但自从依靠举人功名发家以后,几十年间在镇上作威作福,使赵家变得与善慢慢绝缘。

10多年前,万历年间,朝廷第一次派出税监。那时赵家依仗地头熟,本地民风彪悍,裹挟当地民意压服了当时的监税太监,获得了颜神镇实际收税的权力。自此赵家更是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

在颜神镇那就是天老大,地老二,赵家老三的存在。

泰昌年间,东林党废除商税矿税。颜神镇税关本都在裁撤之列。赵家就敢私自保留下税关,以朝廷的名义继续收税。

当然,那段时间收的税,大明朝廷那是一文钱都没拿到,都被赵家私吞。

天启三年,魏忠贤当政,朝廷重新派出监税太监。赵家又向青州府监税太监孙鸣献上大笔贿赂,再次取得名正言顺的收税之权。

吃滑了嘴,养刁了的胃口,怎么还会收敛。从那时起,赵家在颜神镇收税,已经高出正常商税10几倍。税款一半上交监税太监,一半落入赵家腰包。

10多年间,赵家依仗收税之便,打着朝廷的旗号在镇上欺压百姓,大肆兼并土地,到处强收家奴。据查,颜神镇一多半的田地,都已归赵家所有。在颜神镇,赵家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就这样,赵家在镇上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直到这次因琉璃匠师招惹到信王。

岳家所有的琉璃佩秘方,赵家怎么会花钱去买?直接把岳家收为家奴,多简单、多有效率。

也正是这种豪强的思维模式,才导致赵家家破人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