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20章 道与术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120章 道与术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相对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读书人就更少了,想要做好一个事情,如果不是亲力亲为的话,很可能在转达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偏差了,更不用说什么上令下达了。”系统笑着解释道。

“另外,孙叔敖还是一个著名的水利专家。当年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系统继续说道,“******主席在视察淮河时多次提到孙叔敖,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我只知道什么都江堰或者大运河,其他就不怎么清楚了!”鲍鸿耸耸肩,大概念上面,说这个人属于文臣还是武将,它还能勉强略知一二,你要说这个人具体的战绩、业绩,那就算了吧。

“话说回来,前面是秦国名相,后面是楚国名相,你这么明显的资敌行为也太过分了吧?”鲍鸿笑着招呼道。

“什么资敌行为?我这明显是在挑拨离间,引发义军内乱好不好?”系统鄙视道,“随着扶苏的壮大,你认为张角会怎么看?而东吴楚国就更不用多说了,楚怀王和项梁本来就不对付。孙叔敖即便是心系楚国,是会帮助楚怀王呢还是项梁?他投靠任何一方会引起另一方什么样的反应?”

“额!”听系统这么一说,鲍鸿自己想想,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啊,难道真的是错怪系统这厮了?

“前朝乱入第三名武将,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韩国丞相,申不害——武力51,统率70,智力92,政治97。”

申不害,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但申不害重“术”的法制思想却为历代封建帝王加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也为一些人搞阴谋诡计开了先河。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最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权势”是君主的本钱。

珍说起来,所谓大道,所谓小术,不过是层次问题所带来的效果而已。

就以法家或者政治理论而言,所谓大道,乃是指整个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需要的不是细节,不是具体政策,而是一个框架,是那种不管君主优劣好坏,都能够维持的框架。

说具体点,君主立宪、中央集权,三权分立,三省六部、分封诸侯,众议院……都是政策,可以说都是‘道’,或者说‘法’。

而所谓‘术’,可以说就是针对个人,当前的时政,当前皇帝的能力等等所进行的‘细节’。

就好比在君主集权制度下的各种变法,各种民政等等。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并不是根本,而是根据君主自身的能力来决定该如何操作。

而韩昭侯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

申不害反对立法行私。认为国君既要掌握驾驭群臣的“术”,又要做到正直无私,这样臣下才能忠于职守。然而,《战国策》中却记述了这样一件事:申不害私下请求韩昭侯给自己的堂兄封一个官职,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韩昭侯说:“这可是从你那里学到的治国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劳大小授以官职等级,如今又请求为没有建立功业的兄弟封官,我是答应你的请求而抛弃你的学说呢?还是推行你的主张而拒绝你的请求呢?”申不害慌忙请罪,对韩昭侯说:“君王真是贤明君主,请您惩罚我吧!”

换个角度来说,君主真要是坑爹,不可能照搬原来的‘术’,需要改变策略,运用其他的手段。

商汤名相伊尹就有这样的表现。

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宫,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

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

而三国而言,诸葛亮相对就没这样的魄力,什么《出师表》的劝谏,根本就没什么卵用!

所以说,并不存在申不害的学说有问题,只是他既然选择以‘术’为本,那么能够选择出最为适应当前局势的‘术’来发展,就是他能力的有力证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