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27章 开民智 愚民心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127章 开民智 愚民心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当然,在立场上来,他们大多数人和汉庭是对立的。不过,就像将军对他们所的一样,收拢人心,安抚百姓则是另一回事。”王显顿了顿,继续道,“不会因为在立场上与汉庭对立,就对汉庭麾下的百姓凶残。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毕竟百姓不仅仅是汉朝的基础,也是我们兵力的来源。”

“也正因为如此,当日将军的那番法传回去,诸位反王才会认同将军的观。”王显继续道,“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大家各有心思,保存实力,不想和将军硬拼的关系。”

“基于这些原因,众反王自然顺水推舟按照樊崇的意思去做。”王显继续道,“至于经过这次之后,他们会怎么做,我就不清楚了。”

“如果你现在还在联军之中,会如何打算呢?”鲍鸿笑着招呼道,人家都换位思考,直接让反王来思考就更好了。

“在下当初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天下无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自以为凭着自己的屋里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算是贾复、公孙兄弟等人,也不能有把握打败过。”王显笑道,“直到这次遇上将军麾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若是没有这一出,在下肯定二话不,直接就会率军前来攻打古城。只是经此一役,在下折戟于此,再加上听将军与公孙兄弟等人切磋已经表露出强大的实力,那些反王就算有所打算,应该也会更加谨慎一。”

“这么,对方是不会有什么行动了?”听到王显这么,鲍鸿却是疑惑道。

“在下只是明自己的想法,他们如何去做,那就不是在下所能知道了的!”王显作为降将,自然不能在这里打这个包票。

“几位先生怎么看?”鲍鸿也知道,王显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具体分析那些个反王的态度,还要看几位军师的。

“实在的,如果是为了保存实力,完全没有行动也没什么。”晏子这次倒是第一个开口,“一则双方之间本来就有所约定,二则将军一路上的战绩----,也是称得上显赫了,避其锋芒也是正常的事情,三来,当初我等所的可谓是在‘大义’上占据了主动,对方若是强行来袭,造成的影响却也难以消受。”

“天真!”一旁的田乞不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这样天真。虽然在细节上面对人心的把握可谓无人可比,但是对大局,对大众百姓的想法却是过于想当然了,或者过于天真了。”

“就你心思多,你倒是你有什么高见啊!”晏子看了看田乞,倒是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毕竟从跟本来上来,晏子很清楚双方的区别。

如果晏子精通的是‘心理学’的话,那终究是针对个体,最多也就是团体等等。而相对来,田乞擅长的则是大局,是全局的把握与操控。反过来,也可以是‘大势’。

着不同于李左车的大势,李左车的大势是兵势、军势,以堂皇正道碾压而过的局势。而田乞的大势则是在内部产生的,对民意的导向,对民意的诱导。

在这一上,晏子刚刚提到的‘大义’宣传,田乞就觉得晏子的想法太过简单。或者,晏子在大局方面的看法不能简单天真,只能纯粹,作为晏子乃至是孔孟这等思想家,考虑的时候不会把百姓想的很坏,或者是很愚昧。他们会把问题想的美好一。

毕竟对他们来,治下的这些人的水平就是他们教育的结果,他们怎么可能把问题的先提条件设置成百姓是‘愚昧’的呢?

当然,话回来,百姓本身不能愚昧或者不愚昧,只能是淳朴。当然,真正起来,这两个名词并没有绝对的冲突。

可以,百姓就是那个百姓,而真正决定他们是‘愚昧’还是‘淳朴’的乃是上位者。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凶器是无罪的,有罪的是凶手。

很多时候,百姓可能就是这个工具,就像田乞的‘市国’,自下而上控制全国。

若是上位者心系百姓,万民同心,众志成城,那么必然是众人拾材火焰高,创造出辉煌璀璨的文明。

然而历史上,众多的上位者很少有达到这个高度的。一方面是上位者自己居心不良,另一方面也是广开民智这种事情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另一方面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智的开启,到了这个阶段,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意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哪怕是上位者也都是为了自己的考虑,他们所做的开民智也是在维持自己的基础上所做的。

甚至的不好听一,他们是打着开民智的旗号在‘愚民’。

民智强,则国家强;民智弱,则民族亡。对于民智在国家振兴和民族崛起中的这种关键意义,

自从孔夫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官僚集团就是一个智商较高的社会群体,社会精英主要集中在这里,似乎他们不是开民智的重。

但是,权力既可能使人异化,也容易让思想僵化,利益的驱使更会让一些人变为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反对者。在中国历代的社会变革中,多数官员受权利、地位的制约,总是站在社会改革的对立面,成为历史车轮呼啸前进的绊脚石。从一定意义上讲,历次改革的最大障碍,主要来源于守旧官僚这些既得利益的守护者。

戊戌变法以及商鞅变法以来的所有改革,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故而,当进行维新变革时,开官智就异乎寻常地重要。可以,官智提高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难易和深度。而且,受几千年中国农社会的影响,官不仅被老百姓视为决定自己命运的“衣食父母”,而且是做人的榜样,奋斗的目标,道德的化身。官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是百姓模仿的楷模。可以毫不夸张地,官的一举一动,极大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走向、道德的归宿,乃至社会的风尚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中国,官始终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所以,开官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功能。梁启超十分形象地讲:“官智开一寸,民智长一丈。”官智提高了,官场不断淘汰有碍先进文化的东西,中国民众素质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